鼠尾草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播種時一般在春、秋兩季。育苗期為每年的9月到翌年4月。由于鼠尾草種子外殼比較堅硬,播種前需要用40℃左右的溫水浸種24時,種子發(fā)芽適宜溫度為20-25℃.一般10-15天出苗,直播或育苗移栽均可。直播,每穴3-5粒.株高5-10cm時需間苗,間距20-30cm。
扦插繁殖
南方于5-6月,北方保護地于3月開始進行。插條選枝頂端不太嫩的莖梢,長約5-8cm,在莖節(jié)下位剪斷,摘去基部2-3片大葉,上部葉片摘去一半(以減少水分蒸發(fā)),插于砂質(zhì)土或珍珠巖的苗床中,深度2.5-3cm。插后澆水,并蓋塑料膜保濕,20-30天長出新根后可定植,苗床要求光線充足,土壤濕潤、疏松,扦插苗成活率一般在95%左右。
原產(chǎn)于歐洲南部與地中海沿岸地區(qū)。中國主要生長在浙江,安徽南部,江蘇,江西,湖北,福建,臺灣,廣東,廣西等地;日本也有分布。
生于山坡、路旁、蔭蔽草叢,水邊及林蔭下,海拔220-1100米。?喜溫暖、光照充足、通風良好的環(huán)境。生長適溫15℃-22℃。耐旱,但不耐澇。不擇土壤,喜石灰質(zhì)豐富的土壤,宜排水良好,土質(zhì)疏松的中性或微堿性土壤。
鼠尾草和薰衣草的區(qū)分:鼠尾草是草本植物,薰衣草是半灌木或矮灌木植物。鼠尾草(圖片見上):一年生草本;須根密集。莖直立,高40-60厘米,鈍四稜形,具溝,沿稜上被疏長柔毛或近無毛。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復葉...
蘭花鼠尾草是多年生草本,多做一年生栽培。株高50-70cm,枝近方形,多分枝,葉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輪傘花序,頂生花,多花密集,花萼管狀鐘形,花色有粉藍或粉紫?;ㄆ诖褐料募?。園林用于花壇,花境,從植,...
鼠尾草花期6-9月。輪傘花序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分枝組成總狀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2-5毫米,寬0.5-1毫米,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üiL1-1.5毫米,...
鼠尾草主要變種
鼠尾草-多小葉變種朱砂草(四川灌縣),春丹參(四川)此變種與鼠尾草不同在于葉在莖下部密集,長達13cm,一回或2-3回羽狀復葉,小葉多數(shù),小,形狀多變,花冠下唇中裂片深凹,2裂片叉開,邊緣明顯具牙齒。
主要分布于中國四川中部,廣東中部。生于草坡,河邊,灌叢,海拔750-1200米。
鼠尾草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草本;須根密集。莖直立,高40-60cm,鈍四稜形,具溝,沿稜上被疏長柔毛或近無毛。
莖下部葉為二回羽狀復葉,葉柄長7-9cm,腹凹背凸,被疏長柔毛或無毛,葉片長6-10cm,寬5-9cm,莖上部葉為一回羽狀復葉,具短柄,頂生小葉披針形或菱形,長可達10cm,寬3.5cm,先端漸尖或尾狀漸尖,基部長楔形,邊緣具鈍鋸齒,被疏柔毛或兩面無毛,草質(zhì),側(cè)生小葉卵圓狀披針形,長1.5-5cm,寬0.8-2.5cm,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偏斜近圓形,其余與頂生小葉同,近無柄。
輪傘花序2-6花,組成伸長的總狀花序或分枝組成總狀圓錐花序,花序頂生。花期6-9月。苞片及小苞片披針形,長2-5mm,寬0.5-1mm,全緣,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兩面無毛?;üiL1-1.5mm,被短柔毛;花序軸密被具腺或無腺疏柔毛。花萼筒形,長4-6mm,外面疏被具腺疏柔毛,內(nèi)面在喉部有白色的長硬毛毛環(huán),二唇形,唇裂達花萼長1/3,上唇三角形或近半圓形,長約2mm,寬3mm,全緣,先端具3個小尖頭,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約3mm,半裂成2齒,齒長三角形,長漸尖?;ü诘t、淡紫、淡藍至白色,長約12mm,外面密被長柔毛,內(nèi)面離基部2.5-4mm有斜生的疏柔毛環(huán),冠筒直伸,筒狀,長約9mm,外伸,基部寬2mm,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3.5mm,冠檐二唇形,上唇橢圓形或卵圓形,長2.5mm,寬2mm,先端微缺,下唇長3mm,寬4mm,3裂,中裂片較大,倒心形,邊緣有小圓齒,側(cè)裂片卵圓形,較小。能育雄蕊2,外伸,花絲長約1mm,藥隔長約6mm,直伸或稍彎曲,上臂長,二下臂瘦小,不育,分離?;ㄖ馍?,先端不相等2裂,前裂片較長。花盤前方略膨大。
小堅果橢圓形,長約1.7mm,直徑0.5mm,褐色,光滑。
基質(zhì)選擇疏松通氣性好的園土加有機肥和復合肥,也可用泥炭7份加園土3份混合,可加適量銨態(tài)肥料,帶土定植于口徑10cm以上的營養(yǎng)缽中。
生長期施用稀釋1500倍的硫銨,效果較好,低溫下不要施用尿素。為使植株根系健壯和枝葉茂盛,在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可噴施磷酸二氫鉀稀釋液,保持盆土濕潤,花前增施磷鉀肥1次。
上盆后溫度適當降低到18℃,過1個月可降至15℃。如溫度在15℃以下,葉片就會發(fā)黃或脫落;溫度在30℃以上,則會出現(xiàn)花葉小、植株停止生長的現(xiàn)象,炎熱的夏季需要進行適當遮陰,幼苗期加強光照防止徒長。
植株長出4對真葉時留2對真葉摘心,促發(fā)側(cè)枝花詬摘除花序,仍能抽枝繼續(xù)開花。
主要病害有葉斑病、立枯病、猝倒病等,幼苗期多發(fā),用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防治。蟲害常見的有蚜蟲、粉虱等,可藥劑噴殺。
鼠尾草主要價值
葉片具有殺菌滅菌抗毒解毒、驅(qū)瘟除疫功效,可涼拌食用;莖葉和花可泡茶飲用,可清凈體內(nèi)油脂,幫助循環(huán),養(yǎng)顏美容。還可以作料食用,但不宜大量長期食用(因其含有崔柏酮,長期大量飲用會在體內(nèi)產(chǎn)生毒素)。
藥用部分:花、葉
性味歸經(jīng):苦,微寒,無毒。〔藏器曰〕平。
功能主治:鼠瘺寒熱,下痢膿血不止。白花者主白下,赤花者主赤下(《別錄》)。主瘧疾水蠱(時珍)。
精油及其衍生物用于日用香精中,鼠尾草還可制成香包。
園林綠化方面可作盆栽,用于花壇、花境和園林景點的布置。同時,可點綴巖石旁、林緣空隙地,顯得幽靜,擺放自然建筑物前和小庭院,因適應性強,臨水岸邊也能種植,群植效果甚佳,適宜公園、風景區(qū)林緣坡地、草坪一隅、河湖岸邊布置,既綠化城市也聞香。
格式:pdf
大?。?span id="jxd9x5v" class="single-tag-height">198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介紹了粉萼鼠尾草在設施內(nèi)的栽培技術。重點探討了在高溫高濕的設施條件下粉萼鼠尾草繁殖、移栽、促花等技術措施,以及常見病蟲害的控制方法。
格式:pdf
大?。?span id="h7lvphx" class="single-tag-height">198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5
為了探明貴州鼠尾草中的黃酮類物質(zhì)含量,為其合理開發(fā)和科學利用提供參考,采用超聲輔助提取法和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對其總黃酮含量進行測定。結(jié)果表明:貴州鼠尾草中的總黃酮含量為14.69%。因此,貴州鼠尾草中的黃酮類物質(zhì)含量較豐富。
藥用價值
【藥 名】:舌瓣鼠尾草
【來 源】:為雙子葉植物藥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舌瓣鼠尾草的全草。
【相關藥材】鄂西鼠尾草 湄公鼠尾草 雪山鼠尾草 黃花鼠尾草 膠質(zhì)鼠尾草 栗色鼠尾草 洱源鼠尾草
【功 效】:活血調(diào)經(jīng)、溫經(jīng)通絡。
【主 治】:治風寒濕痹阻經(jīng)絡、血脈不通而關節(jié)活動不便、肢體僵硬。
【性味歸經(jīng)】:辛,溫。入肝、腎二經(jīng)。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服,9一15克。
【別 名】:長葉丹參(《浙江藥用植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于浙江、安徽。
【考 證】: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紫絨鼠尾草又名墨西哥鼠尾草,唇形科鼠尾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較為高大,莖四棱形,葉對生。全株被毛,萼片上被較長紫色絨毛,花序長,花紫紅色,十分美麗。該種適應性強,花期遲,栽培容易,繁殖容易,是一種適合推廣的花境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