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學(xué)名 | 頭狀四照花 | 拉丁學(xué)名 | 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 Hutch. |
---|---|---|---|
別????名 | 雞嗉子(云南)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傘形目 |
科 | 山茱萸科 | 屬 | 四照花屬 |
種 | 頭狀四照花 | 變????種 | 峨眉四照花 |
命名者及年代 | (Wall.) Hutch.,1942 |
頭狀四照花作為山茱萸科四照花屬觀賞價值較高的樹種,初夏淡黃花滿枝,晚秋紅色果實(shí)累累,樹形美觀、整齊,是城市庭院綠化的觀花觀果優(yōu)良樹種。可孤植或列植,也可叢植于草坪、路邊、林緣、池畔,與常綠樹混植,至秋天葉片變?yōu)楹旨t色,觀賞其秀麗之葉形及奇異之花朵和紅燦燦的果實(shí)。
頭狀四照花為常綠小喬木樹種,而且該樹種的根系比較發(fā)達(dá),有固土護(hù)堤和涵養(yǎng)水源作用,是值得開發(fā)和推廣的優(yōu)良防護(hù)樹種。
該種的枝、葉可提取單寧,果供食用,樹皮可供藥用。 2100433B
尖葉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W.P. Fang
尖葉四照花(原變種)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Chun) Fang var. angustata
絨毛尖葉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var. mollis (Rehder) W.P. Fang
武夷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angustata var. wuyishanensis (W.P. Fang & Y.T. Hsieh) W.P. Fang & W.K. Hu
頭狀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
頭狀四照花(原變種)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Wall.) Hutch. var. capitata
峨眉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capitata var. emeiensis (W.P. Fang & Y.T. Hsieh) W.P. Fang & W.K. Hu
秀麗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elegans W.P. Fang & Y.T. Hsieh
褐毛四照花(原變種)Dendrobenthamia ferruginea (Wu) Fang var. ferruginea
褐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ferruginea (Y.C. Wu) W.P. Fang
江西褐毛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ferruginea var. jiangxiensis W.P. Fang & Y.T. Hsieh
縉云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ferruginea var. jinyunensis (W.P. Fang & W.K. Hu) W.P. Fang & W.K. Hu
大型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gigantea (Hand.-Mazz.) W.P. Fang
香港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hongkongensis (Hemsl.) Hutch.
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chinensis (Osborn.) Fang
華西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huaxiensis W. P. Fang & W. K. Hu
日本四照花(原變種)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Fang var. japonica
日本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DC.) W.P. Fang
白毛四照花(變種)Dendrobenthamia japonica var. leucotricha W.P. Fang & Y.T. Hsieh
黑毛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melanotricha (Pojark.) W.P. Fang
多脈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multinervosa (Pojark.) W.P. Fang
東京四照花Dendrobenthamia tonkinensis W.P.Fang
分布于中國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qū)。印度、尼泊爾及巴基斯坦亦有分布。
常綠或落葉小喬木或灌木。冬芽頂生或腋生。葉對生,亞革質(zhì)或革質(zhì),稀紙質(zhì),卵形,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側(cè)脈3-6(-7)對;具葉柄。頭狀花序頂生,有白色花瓣?duì)畹目偘?,卵形或橢圓形;花小,兩性;花萼管狀,...
依小陌看倒可能與茜草科的水團(tuán)花有點(diǎn)聯(lián)系,但不知是什么?能吃,味有點(diǎn)酸甜。經(jīng)碧海仙山南麂島指點(diǎn),是山茱萸科四照花屬的一種應(yīng)該沒問題,具體哪一種還請高手繼續(xù)指教。
您好,您可以看下圖片哦
頭狀四照花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稀灌木,高3-15米,稀達(dá)20米;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縱裂;幼枝灰綠色,有白色貼生短柔毛,老枝灰褐色,毛被稀疏。冬芽小,圓錐形,密被白色細(xì)毛。
葉對生,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長圓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長5.5-11厘米,寬2-3.4(-4)厘米,先端突尖,有時具短尖尾,基部楔形或?qū)捫ㄐ?,上面亮綠色,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較粗的貼生短柔毛,中脈在上面稍顯明,下面隆起,側(cè)脈4(-5)對,弓形內(nèi)彎,在上面稍下凹,下面凸起,脈腋通常有孔穴,無毛或有白色須狀毛;葉柄圓柱形,長約1-1.4厘米,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
頭狀花序球形,約為100余朵綠色花聚集而成,直徑1.2厘米;總苞片4,白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稀近于圓形,長3.5-6.2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狹窄,兩面微被貼生短柔毛;花萼管狀,長約1.2毫米,先端4裂,裂片齒形,外側(cè)密被白色細(xì)毛及少數(shù)褐色毛,內(nèi)側(cè)有白色短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3-4毫米,下面被有白色貼生短柔毛;雄蕊4,花絲纖細(xì),長約3毫米,花藥橢圓形,長近0.8毫米;花盤環(huán)狀,略有4淺裂;子房下位,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密被白色絲狀毛。
果序扁球形,直徑1.5-2.4厘米,成熟時紫紅色;總果梗粗壯,圓柱形,長(1.5-)4-6(-8)厘米,幼時被粗毛,漸老則毛被稀疏或無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長于海拔1300-3150米的常綠闊葉混交林中。喜溫暖氣候和陰濕環(huán)境,適生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適應(yīng)性強(qiáng),能耐一定程度的低溫、干旱、瘠薄。性喜光,亦耐半陰。耐-15℃低溫,在江南一帶能露地栽植。夏季葉尖易枯燥。
苗木生長早期要防止苗木染上根腐病、炭疽病和立枯病等毀滅性病害,可以在苗木出齊以后,噴灑0.3%波爾多液溶液,連噴3次,每次噴藥間隔6天為好。波爾多液噴灑結(jié)束,7天后再噴灑0.3%福爾馬林溶液,連噴3次,中間也要間隔10天為宜。
蟲害主要是蚜蟲。特別是雨季過后蚜蟲開始泛濫成災(zāi),以口針刺吸苗木汁液,致使苗木受害部位出現(xiàn)黑斑點(diǎn),嚴(yán)重的已經(jīng)造成枝葉卷曲萎縮,可以在發(fā)病初期,使用40%樂果乳油1 500倍液噴霧防治,也可以使用蚜虱凈進(jìn)行防治,還可以將2種藥物交替使用進(jìn)行防治。
種子經(jīng)過催芽處理。處理要點(diǎn)是將精選的頭狀四照花種子浸泡24小時后,去除種皮,陰干,5-10℃低溫干藏1年。播種30天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2小時后用清水洗凈,陰涼處晾干,用帶孔的播種盒按照1:1均勻相拌,其上覆蓋2里面的河沙,每隔5-7天,用霧狀噴霧器保濕,白天移至室外,晚上移至室內(nèi),促進(jìn)種子萌發(fā),隨時留意播種盒的干濕度,要時刻注意種子露白的情況即可播種。種子的千粒重為18.6克。
播種基質(zhì)采用輕質(zhì)培養(yǎng)土(泥炭50%蛭石20%園土30%)均勻拌勻,裝填用50孔的播種穴盤,采用點(diǎn)播的形式播種,用霧狀噴壺噴透水后,排列整齊,用50%遮陽網(wǎng)進(jìn)行遮蔭,正常養(yǎng)護(hù)管理。種子播入苗床以后,要防治鳥類到地里找昆蟲吃,對稻草進(jìn)行破壞。同時,也要防止裂齒動物打洞吃掉種子。
定期檢查播種穴盤的土壤干濕度,根據(jù)實(shí)際情況進(jìn)行噴霧,噴霧時間一般在早晚為宜,以傍晚噴霧為主。在種子出苗過程中,及時觀察去除雜草,避免與幼苗競爭養(yǎng)分。待長出2對真葉后要及時移栽與26.4米花盆中,移栽基質(zhì)采用園土泥炭按照一定的比例(泥炭30%蛭石20%園土50%,適量復(fù)合肥)拌均勻,移栽后沿盆邊緣澆定根水,根據(jù)天氣具體情況,及時補(bǔ)水保證盆土的濕潤,養(yǎng)好根系,注意肥水管理,當(dāng)年生苗高平均30厘米以上。
峨眉四照花(Dendrobenthamiacapitata(Wall.) Hutch. var.emeiensis(Fang et Hsieh) Fang et W. K. Hu):該變種與原變種的區(qū)別在于葉為革質(zhì),長橢圓形或長圓橢圓形,先端漸尖、尾狀,下面有白色較粗的貼生短柔毛,脈腋有簇生毛;頭狀花序?yàn)?0-70朵花組成,直徑8-10毫米;花萼裂片近于圓形或截形。分布于四川省峨眉山。生長于海拔1000-1400米的森林中。該變種的成熟果實(shí)味甜可食。
根據(jù)頭狀四照花喜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富含腐殖質(zhì)的沙壤土。在移栽幼苗之前,準(zhǔn)備露地栽培苗床,上1年對移栽的苗床進(jìn)行深翻熟化,改善土壤的墑情。在移栽前按照幼苗苗床的標(biāo)準(zhǔn)整地,苗床底寬120厘米,上寬100厘米,步道30厘米,一般以南北方向?yàn)橐耍L度根據(jù)實(shí)際需要而定,在整地時,根據(jù)移栽地的狀況,合理安排復(fù)合肥及有機(jī)肥適量拌入苗床中,均勻拌勻,保證幼苗生長過程中的基肥肥料的供應(yīng)促進(jìn)幼苗的生長。
按照植物的大小,按照30×30厘米的株行距定植于苗床中,栽植后覆蓋松針,澆透水,正常養(yǎng)護(hù)管理。在苗床上方用遮陽網(wǎng)進(jìn)行遮蔭。由于移栽時未傷及根系,幼苗恢復(fù)較快,移栽成活率達(dá)到98%以上。
幼苗移栽后,根據(jù)天氣狀況,及時澆水追肥,保證幼苗的水肥供應(yīng)。保證土壤適當(dāng)濕潤,間干間濕,促進(jìn)植物根系生長,當(dāng)年幼苗生長到苗高90厘米。
根據(jù)苗木生長的狀況,在秋末及時隔行隔株間植移栽,保證留床苗植株足夠的生長空間,否則,密度過大,苗木生長空間小,通風(fēng)透光性弱,不利于苗木的正常生長。另外,結(jié)合整形修剪,確保株型美觀。
在植株生長過程中,要及時進(jìn)行中耕切斷土壤毛細(xì)管作用,保證植株土壤水分供應(yīng)。同時及時進(jìn)行除草,減少雜草與幼苗爭奪養(yǎng)分,保證植株的養(yǎng)分需要。
由于頭狀四照花的枝條比較疏散,為了保證樹形整齊美觀,培養(yǎng)園林景觀需要的喬木或灌木型,根據(jù)株型外觀,在保證正常生長的情況下,加強(qiáng)植株水肥管理的同時,需要進(jìn)行定干修剪整形,一般時間安排在秋末至翌年初春萌芽前,每年1次。此時樹體的蒸發(fā)量小,受傷較少,對苗木的生長影響最小。同時結(jié)合病蟲害防治,及時去除下部枯死的枝條。需要注意的是修枝剪要鋒利,保證切口平滑,同時,修枝后在剪口以下及周圍容易發(fā)出萌生的枝條,要及時去除,減少養(yǎng)分的消耗。
格式:pdf
大?。?span id="qdasfck" class="single-tag-height">50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沒有當(dāng)過兵的人,不知從軍路的艱辛。不到四川攀枝花鋼鐵公司攀鋼通信民兵報務(wù)員訓(xùn)練現(xiàn)場,就不知道參訓(xùn)的女民兵立志衛(wèi)國的赤誠。
格式:pdf
大?。?span id="f60rebs" class="single-tag-height">504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產(chǎn)浙江南部、湖北西部及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省區(qū)。印度、尼泊爾及巴基斯坦亦有分布。生于海拔1300-3150米的混交林中。模式標(biāo)本采自印度北部。
頭狀四照花(原變種)形態(tài)特征
常綠喬木,稀灌木,高3-15米,稀達(dá)20米;樹皮褐色或灰黑色,縱裂;幼枝灰綠色,有白色貼生短柔毛,老枝灰褐色,毛被稀疏。冬芽小,圓錐形,密被白色細(xì)毛。葉對生,薄革質(zhì)或革質(zhì),長圓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長5.5-11厘米,寬2-3.4(-4)厘米,先端突尖,有時具短尖尾,基部楔形或?qū)捫ㄐ?,上面亮綠色,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下面灰綠色,密被白色較粗的貼生短柔毛,中脈在上面稍顯明,下面隆起,側(cè)脈4(-5)對,弓形內(nèi)彎,在上面稍下凹,下面凸起,脈腋通常有孔穴,無毛或有白色須狀毛;葉柄圓柱形,長約1-1.4厘米,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上面有淺溝,下面圓形。頭狀花序球形,約為100余朵綠色花聚集而成,直徑1.2厘米;總苞片4,白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稀近于圓形,長3.5-6.2厘米,寬1.5-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狹窄,兩面微被貼生短柔毛;花萼管狀,長約1.2毫米,先端4裂,裂片齒形,外側(cè)密被白色細(xì)毛及少數(shù)褐色毛,內(nèi)側(cè)有白色短柔毛;花瓣4,長圓形,長3-4毫米,下面被有白色貼生短柔毛;雄蕊4,花絲纖細(xì),長約3毫米,花藥橢圓形,長近0.8毫米;花盤環(huán)狀,略有4淺裂;子房下位,花柱圓柱形,長1.5毫米,密被白色絲狀毛。果序扁球形,直徑1.5-2.4厘米,成熟時紫紅色;總果梗粗壯,圓柱形,長(1.5-)4-6(-8)厘米,幼時被粗毛,漸老則毛被稀疏或無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種的樹皮可供藥用;枝、葉可.提取單寧;果供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