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引紅濟石調水工程 | 工程分類 | 供水 |
---|---|---|---|
地理位置 | 陜西寶雞市太白縣 | 建設日期 | 2008年10月8日 |
涉及水系 | 漢江紅巖河,渭河石頭河 |
該工程位于寶雞市太白縣,自秦嶺南麓漢江水系褒河支流紅巖河上游取水,通過穿越秦嶺的長隧洞自流調入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石頭河,經石頭河水庫調節(jié)后向西安、咸陽、寶雞、楊凌等城市供水,并向渭河干流補充一定的生態(tài)水量。工程設計最大引水流量每秒13.5立方米,設計年調水量9210萬立方米,經石頭河水庫結合自產水量進行調蓄后,水庫年均供水量2.66億立方米,除保持向西安城市供水0.95億立方米,新增向楊凌、咸陽等城市供水1.26億立方米。工程設計水平年為2015年,供水設計保證率不低于90%。其中向渭河生態(tài)補水4696 萬立方米,計劃總工期66個月。該工程主要由位于紅巖河上的關山低壩引水樞紐和穿越秦嶺五里坡梁與太白盆地南緣山區(qū)的19.76公里長輸水隧洞兩大部分組成。輸水隧洞全長19.76公里,設計引水流量每秒13.5立方米。
引水到達石頭河水庫。石頭河水庫管理局把保護水庫水資源作為頭等大事,力求實效,確保石頭河水庫樞紐工程和水源安全,切實做到保護好、管理好石頭河水庫,讓關中人民喝上放心水。石頭河水庫管理局在認真貫徹執(zhí)行《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和陜西省政府頒布的《石頭河西安供水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的同時,加大立法工作力度,調研起草了《石頭河水庫引水系統(tǒng)保護管理辦法》,經陜西省政府2008年第30次常務會議通過,2009年2月1日正式實施。擬訂了《關于禁止運送危險化學品車輛通行眉太公路石頭河流域的通告》,由陜西省公安廳、陜西省水利廳聯(lián)合下發(fā),標志著石頭河水庫水源保護進入了法制化軌道,為保護水資源、保障水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依據 。2100433B
繼南水北調、引漢濟渭工程之后,2008年10月8日,總投資7.14億元的陜西省目前最大水利工程——引紅濟石調水工程全面開工建設?!凹t”指的是秦嶺南麓漢江水系褒河支流紅巖河,“石”指的秦嶺北麓渭河支流石頭河。引紅濟石調水工程是國務院批準的《渭河流域近期重點治理規(guī)劃》和陜西省的《陜西省水資源開發(fā)利用規(guī)劃》確定的“十一五”重點水源項目。
跨流域調水工程有很多,只要是存在干濕差異就有可能跨流域調水。我國大型的跨流域調水工程有:南水北調、引黃濟青、引灤入津、引黃入晉、紅旗渠等,世界上其他國家著名的工程有:澳大利亞的東水西調、美國西部的北水...
南水北調,引灤入津,引灤入唐、引黃濟青、引黃入晉、東北的北水南調工程、引江濟太、廣東修建了東深引水工程、甘肅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等。南水北調:從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調”的設想后,經過幾十年研究,南水北調的...
引紅濟石工程的建設,對于優(yōu)化全省水資源配置,有效緩解關中地區(qū)嚴重缺水局面,改善渭河生態(tài)狀況,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格式:pdf
大?。?span id="6byqy6q" class="single-tag-height">559KB
頁數: 4頁
評分: 4.8
為了避免在無預報條件下水庫運行的盲目性,盡可能的解決好來水、用水之間的矛盾,在保證水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fā)揮水庫的興利作用,通常采用水庫興利調度圖來指導水庫運行。本文介紹了引紅濟石調水工程水庫興利調度圖的繪制方法、原則及過程等。
格式:pdf
大小:559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引紅濟石調水工程自動化監(jiān)測的實施,解決長19.76km輸水隧洞監(jiān)測數據通訊方式尤為關鍵。根據本工程的特點及自動化監(jiān)測的要求,經過各方面條件的比較,選擇了適合輸水隧洞監(jiān)測數據傳輸的光纖通訊方式。
引乾濟石調水工程是南水北調規(guī)劃所推薦的近期實施的調水工程之一。它是利用西康公路秦嶺隧洞施工的有利條件修建輸水隧洞,將柞水縣乾佑河的水調入五臺鄉(xiāng)石砭峪水庫,經過石砭峪水庫統(tǒng)一調度調節(jié)后向西安市城區(qū)供水,增加城市生活和工業(yè)供水水量,并補充城區(qū)和下游河道生態(tài)環(huán)境用水。該工程是在老林河、太峪河、龍?zhí)逗由戏謩e修筑低壩(共3座)引水,由引水渠道引至隧洞前匯流池,經調節(jié)后入隧洞。
工程規(guī)模
引水線路全長21.85Km,其中18.05Km為穿山隧洞,采取自流輸水,引水洞最大輸水流量為8立方米/秒。為了保持下游河段的生活、生產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用水,流量小于0.2立方米/秒時不引水,在汛期盡可能多引,設計年調水量4697萬立方米。2100433B
2009年9月,湖北省南水北調管理局在荊州市組建了湖北省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籌備),并由該辦公室負責進口段和各樞紐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11月27日,“引江濟漢”通航控制性工程已開始在湖北潛江市動工,這標志著漢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中的最大項目“引江濟漢”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2010年5月起,湖北省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處、引江濟漢工程荊州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沙洋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潛江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漢江局建設管理辦公室、仙桃段建設管理辦公室陸續(xù)成立,各建管單位依據工程建設的有關規(guī)定,積極開展所轄標段的征地拆遷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引江濟漢工程的施工單位分多批次進場,第一批施工單位進場時間為2010年3月,最后一批施工單位進場時間為2012年11月。各施工單位進場后,均按照合同約定組建了施工項目部,籌備生產、生活營區(qū)建設工作,組織施工人員、設備、原材料進場。
2010年3月4日,引江濟漢工程征地拆遷工作正式啟動。
2010年3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開工典禮在荊州市李埠鎮(zhèn)天鵝村隆重舉行。
2011年1月13日,引江濟漢拾橋河樞紐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11年8月6日,進口段渠道標正式開工,騰升監(jiān)理部簽發(fā)開工令
2011年9月16日,拾橋河左岸節(jié)制閘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11年10月11日,引江濟漢工程進口段35KV變電站正式入網,開始對進口段工程施工供電。
2012年4月6日,省南水北調局在武漢舉行南水北調通水倒計時牌揭牌儀式,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只剩30個月時間。
2012年9月20日,拾橋河樞紐標圍堰成功截流。
2013年6月3日,荊江大堤防洪閘標完成閘門吊裝。
2013年11月27日,進口段泵站標第一批水泵主設備現(xiàn)場交貨。進口段泵站建設正式進入泵組主設備安裝階段。
2014年8月8日,引江濟漢工程進水節(jié)制閘3#閘門啟動按鈕,引江濟漢工程實現(xiàn)應急通水,長江水首次反哺漢江。
2014年9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
“工程竣工后,長江水將由此匯入漢江,每年可補充漢江下游十多億立方米水量?!焙笔∧纤闭{局的官員稱,“引江濟漢”的進水設計流量為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500立方米每秒。
湖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表示,“引江濟漢”工程可基本解決中線一期工程調水95億立方米對漢江下游“水華”的影響,解決東荊河的灌溉水源問題,并緩解南水北調后中下游水量減少的矛盾。
引江濟漢工程建成后,對工程沿線及漢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抗旱、防洪、航運、生態(tài)修復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7月,湖北省持續(xù)晴熱,面對特大旱情,從7月1日至8月31日,引江濟漢工程累計引水14.6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東湖水量,500萬畝農田、百萬群眾從中受益。
截至2018年8月15日8時,引江濟漢工程建成通水近4年來,已累計調水118.19億立方米,有效補充漢江中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調中線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了工程沿線的生態(tài)、灌溉、供水條件。
在防洪方面,引江濟漢工程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016年7月,面對汛期內長湖水位居高不下的狀況,引江濟漢工程在成功應對拾橋河、西荊河、殷家河等中小河流汛情的同時,兩次為長湖撇洪1.1億立方米,相當于降低長湖最高洪水位0.4米,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引江濟漢”工程起初設計只有通水功能,但為了充分發(fā)揮工程的效益,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增加了通航功能:工程將按限制性III級航道標準建設,屆時河道上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
這條人工河道也將因此成為通航運河,使長江與漢江中游之間的水運距離縮短600公里。而原計劃47億元的總投資,也將追加至60多億。
引江濟漢工程還極大改善了長江與漢江之間的航運條件。往返荊州和武漢的船舶,通過引江濟漢工程河道直取漢江,航程縮短200多公里;而往返襄陽與荊州的航程則縮短600多公里。截至2018年7月底,引江濟漢工程累計通航船舶25846艘次、船舶總噸1840萬噸、貨物104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