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澆的混凝土處在受拉區(qū)時,對補加的鋼筋起到黏結和保護作用;當補澆層混凝土處在受拉區(qū)時,增加了構件的有效高度,從而提高了構件的抗彎、抗簡承載力,并增加了構件的剛度。因此,其加固效果是很顯著的。
實際工程中,在受拉區(qū)補攪混凝土層的情況是比較多的。原配筋率較低,其混凝土受壓區(qū)高度較小,因此在受拉區(qū)補加縱向鋼筋并澆混凝土是提高該梁抗彎承載力的有效方法。又如陽臺、雨蓬等懸臂構件的承載力加固,可在原板的上面(受拉區(qū))補配鋼筋和補澆混凝土。當在連續(xù)梁(板)的全長上部補澆混凝土時,后補澆的混凝土在跨中處于受壓區(qū),而在支座卻處在受拉區(qū)。按后澆混凝土與原混凝土結合情況的不同,增大截面可分為新舊混凝土截面獨立工作和整體工作兩種情況。
增加截面法加固時,應滿足如下7條構造要求。 采集者退散
1).新混凝土的強度等級不低于C20,切且宜比原構件設計的混凝土等級提高一級。 來源:考試幫
2).新澆混凝土的最小厚度,當加固板為新舊獨立工作時,不應小于50mm;當加固板為增體工作為整體工作時,起厚度不應小于40mm;加固梁時不應小于60mm.。
3).除必要時可再用角鋼或鋼板外,加固配筋宜優(yōu)先先采用鋼筋?,F(xiàn)澆板的受力鋼筋直徑宜φ6、φ8,分布筋宜為φb4、φb5;梁的縱向鋼筋應采用變形鋼筋,最小直徑不應小于12mm,最大直徑不宜大于25mm,封閉式箍筋直筋不宜小于φ8。
4).對于加固后為整體工作的板,在支座處應配負鋼筋,并與跨中分布筋相搭接。分布筋應采用直徑φb4、間距不大于300mm的鋼筋網(wǎng),以防止產(chǎn)生收縮裂縫。
5).石子宜用家蠅上午卵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新澆混凝土最小厚度的1/2及鋼筋最小間距距3/4。
6).對于加固后按整體計算的板,如果其面層與基層結合不好(有起殼現(xiàn)象),或混凝土實際強度等級低于C15,則應鏟除重做,對表面的缺陷應清理至密實部位。
7)澆后澆層之前,原構件表面應保持濕潤,但是不得積水。后澆層用平板振動器震搗至出漿,或用輥筒滾壓出漿。加固的板表面可隨即加以抹光,不再另做面層,以減少荷載。
匿名用戶法蘭就是把倆個管道或其它物體連接在一起的緊固件,至于法蘭框估計也是加固的東西
(一)外部預應力鋼絲束加固法。采用外部預應力鋼絲束(鋼絞線)加固梁式上部結構,一般沿梁肋側面按某種曲線線形(常用的有拋物線形等)設置預應力鋼絲束,通過張拉預應力筋實現(xiàn)體外預應力。為保證曲線線形并固定鋼...
體外預應力就是設置在混凝土體外的預應力筋給混凝土施加的預應力。體外預應力混凝土也稱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是一種預應力筋直接設置在體外,或者預應力筋設置在混凝土體內,但無需進行孔道灌漿的無粘結預應力混凝土...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截面加固法是混凝土結構加固工程中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方法,橋梁加固的目的是提高橋的使用壽命和承載能力,其方法是針對不同的加固位置、不同橋型采用不同加固的方法。文章主要對增大梁截面加固法在橋梁加固中的應用進行分析和闡述,并根據(jù)工程實際探討此方法在工程應用中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2012.No22 摘 要 傳統(tǒng)的增大截面法是采用在梁體下部補強鋼筋混 凝土來達到提高梁體剛度 ,增加梁體承載力的目的。但對于一些 特殊地理環(huán)境或橋梁結構,此法就會受到制約 ,比如:對于跨江 或跨塹的橋梁,采用下部加固方案就會花費很大的人力物力; 又或者對于拱式結構,由于矢高的存在必然導致采用下部加固 的方案會困難重重。鑒于此,本文將增大截面法運用于梁體的 上端加固,并對這種加固方法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和試 驗研究。 關鍵詞 增大截面法 補強 鋼筋混凝土 梁體承載力 試驗研究 1 概述 目前大多數(shù)混凝土梁的加固試驗是在沒有受過損傷的情況 下直接進行加固試驗的,它們不能完全地反映出運營過程中舊 梁體的加固效果。本文則是將 8根同等受損程度的鋼筋混凝土梁 按照加固材料和厚度的不同分別進行上端增大截面法加固,它 們加固后的各項試驗數(shù)據(jù)不僅要與一根未經(jīng)加固的本體梁作對 比,還要與它們各自
增大原構件截面面積或增配鋼筋,以提高其承載力和剛度,或改變其自振頻率的一種直接加固法。
《建筑學名詞》第二版。 2100433B
利用某些化學溶液注入地基土中,通過化學反應生成膠凝物質或使土顆粒表面活化,在接觸處膠結固化,以增強土顆粒間的連結,提高土體的力學強度的方法。常用的加固方法有硅化加固法、堿液加固法、電化學加固法和高分子化學加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