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密叢草本。 根較細(xì)而堅(jiān)韌。稈高2.5-45厘米,具2-3節(jié)。葉鞘平滑無毛,上部者長于節(jié)間,下部者短于節(jié)間;葉舌披針形,長2-3毫米,基生葉舌稍短;葉片縱卷成線形,下面粗糙,基生葉長可達(dá)15厘米。
圓錐花序下部為頂生葉鞘所包,成熟時(shí)伸出鞘外,長7-14厘米;小穗長6-7毫米;穎紫色,披針形,先端尖,膜質(zhì);外稃長約5毫米,背部遍生白毛,基盤尖銳,長約2毫米,被密毛,芒兩回膝曲,長2.2-2.7厘米,芒柱具長約3毫米的羽狀毛,芒針無毛,內(nèi)稃與外稃近等長,具2脈。穎果圓柱形,長約6毫米,黑褐色?;ü?-9月。
羽柱針茅(Stipa subsessiliflora (Rupr. ) Roshev. var. basiplumosa (Munro ex Hook.f.) P. C. Kuo & Y. H. Sun.)與座花針茅的區(qū)別為:穎較長,長8-9毫米,頂端芒尖長達(dá)2-3毫米;外稃的芒較短,長為1.5-1.8厘米。分布于中國西藏(普蘭、當(dāng)雄)。多生于海拔4300-4800米的湖邊砂礫地或河谷階地上。
座花針茅是高寒草原草場的建群種。 在西藏生長在海拔4200-4700米的高原湖畔草地、河灘沙礫地、河谷階地;在青海生長在海拔2900-4400米的山坡草甸、高寒草原、沙礫灘地、河谷階地;在新疆生長在東帕米爾高原、昆侖山和阿爾金山海拔3800-4900米的高寒草原、山坡或溝谷沙礫地、沙礫河灘、 在天山南坡的尤爾都斯山間盆地分布較廣,大多處于海拔2600-2800米之間、水分較充足的洪積一沖積扇的中上部,土壤為輕壤質(zhì)的山地栗鈣土。在高寒草原植被中,座花針茅常以建群和亞建群種與紫花針茅、寒生羊茅、苔草、高山黃耆等組成不同草場型,群落中常見的主要伴生植物有西北針茅、冰草、阿爾泰早熟禾、異燕麥、落草、穗狀寒生羊茅、冰川棘豆、鋪地棘豆、田野火絨草、幾種委陵菜等,草層高度通常在25厘米左右,植被覆蓋度為40-60%;在尤爾都斯盆地海拔2500-2700米之間的沖積、洪積扇上部、土壤水分較好的地段,座花針茅常以單優(yōu)種組成草場類型,其中座花針茅的分蓋度可達(dá)50%以上。
蕙蘭蘭花有什么形態(tài)特征,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
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蕙蘭地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qiáng),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折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蕙蘭的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
紅花滿天星株高0.5米左右,冠徑0.5米左右,生長速度快,分枝力特強(qiáng),株型矮壯緊湊,枝條葉片小,分枝多,開花密,猶如孔雀開屏一樣,花朵紅色。
我知道是小葉有時(shí)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
分布于中國新疆(阿克陶的木吉鄉(xiāng)塔克拉克、塔身庫爾干的水不浪溝北部克里木、葉城的阿格勒達(dá)坂和麻扎達(dá)坂及神仙灣北、皮山的空格山口和喀拉卡什和康地達(dá)坂及阿克沙、于田的烏魯克庫勒湖畔、且末的阿羌鄉(xiāng)的昆其布拉克、策勒、若羌的阿爾金山阿秀拉溝、祁漫塔格山和阿其克庫勒)、西藏(改則的大灘)、青海(茫崖的北紅柳溝、都蘭的夏日哈和格爾木及納赤臺、興海的阿卡鄉(xiāng)、瑪多的縣牧場和黑海鄉(xiāng)吉邁納)甘肅。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各國及俄羅斯西伯利亞也有分布。
座花針茅通常4月下旬至5月中旬萌發(fā),7月開花,8月結(jié)實(shí),9月中下旬開始枯黃。冬季枝葉殘存好,耐牧,再生能力強(qiáng),在豐水年份,座花針茅生長繁茂,產(chǎn)量可增加1-2倍,而在干旱年份,只是萌發(fā)期推遲,但長勢仍較其他種類為好。
在天山南坡的尤爾都斯山間盆地畝產(chǎn)鮮草100-150公斤,在尤爾都斯盆地每畝可產(chǎn)鮮草75公斤,座花針茅營養(yǎng)價(jià)值高,草質(zhì)優(yōu)良,葉量豐富而柔軟,利用期較長,適口性好,一年四季為各類家畜所喜食,特別是羊、馬最愛采食。是各類家畜的主要春、秋放牧場,為春秋季主要的抓膘牧草,屬優(yōu)等牧草。
格式:pdf
大?。?span id="amie1bk"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xì)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qiáng)。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wkyybjh"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通過對湖榕(Ficus?。螅穑┖托∪~榕(Ficus microcarpa?。蹋┗ㄐ螒B(tài)結(jié)構(gòu)特征的比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葉榕的花果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有較顯著的差別。湖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4片,萼片頂部都有毛,花粉位為精園形,花粉壁較薄,其結(jié)實(shí)率較低,只有0.1%;小葉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3片,萼片頂部光滑無毛,花粉粒為圓形而壁較厚,其結(jié)實(shí)率較高,為29.1%。
紫花針茅形態(tài)特征
生物學(xué)與生態(tài)學(xué)特性 系寒旱生植物。在西藏廣泛分布于阿里中部、羌塘高原、雅魯藏布江中上游高山地帶及藏南高原湖盆區(qū),屬寒冷半干旱的高寒草原,分布地區(qū)海拔4500~4800米,氣候寒冷干燥,為典型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40℃,≥0℃年積溫不足1500℃,≥10℃年積溫小于650℃,無霜期9~50天,降水量150~300毫米。土壤為高山草原土,pH8.0~8.7。紫花針茅做為建群種組成紫花針茅、紫花針茅一小嵩草 (Kebresia parva)、紫花針茅+青藏苔草 (Carex moorcroftii)、紫花針茅一變色錦雞兒 (Caragrnas versicdor)+金露梅、紫花針茅一羊茅等草地型。紫花針茅高寒草原在西藏草地類型中面積最大,產(chǎn)鮮草1500~2250公斤/公頃,占西藏天然飼草全年總貯量的18%左右,對西藏的畜牧業(yè)有較大的影響,是藏系綿羊的主要放牧草場。在西藏阿里南部喜馬拉雅山與岡底斯山西段之間的冰川洪積平原和山地,海拔3500~4900米溫涼干旱的山地荒漠草原,年平均氣溫0~3℃,≥0℃的年積溫在200℃左右,無霜期81~123天,年降水量100~170毫米,在以變色錦雞兒 (Caragrnas versicdor) 為建群種的群落中,紫花針茅以主要伴生種出現(xiàn)。在新疆,紫花針茅分布于天山南坡的亞高山、高山帶和昆侖山、阿爾金山、帕米爾高山帶的干旱陽坡、半陽坡、丘陵、平緩的高原剝蝕面、微凹的湖盆和寬坦的階地。其伴生種有早熟禾 (Poa sp.)、線葉嵩草 (Kobresia capillifolia)、寒生羊茅 (Festuca kryloviana) 等。在天山北坡,海拔3100~3600米的高寒草原上,可形成單優(yōu)勢種的紫花針茅草地型或紫花針茅+寒生羊茅草地型,群落蓋度20%~35%,草層高5~15厘米,產(chǎn)鮮草1200公斤/公頃;在昆侖山中段,海拔3500~4000米,紫花針茅與新疆銀穗草 (Leucopoa olgae)、窄果嵩草 (Kobresia stenocarpa)等組成高寒草原類草地。在新疆,紫花針茅5月中、下旬開始萌發(fā)長葉,7月生長迅速,8月抽穗開花,9月中、下旬地上部全部干枯。生長期120天左右。
抽穗開花之前,莖葉柔軟,適口性好,含粗蛋白質(zhì)高,粗纖維少,營養(yǎng)價(jià)值比較高,各種家畜都喜采食。青鮮時(shí),牦牛、馬、驢最喜食,羊也采食;干枯后,羊、馬食其干草。種子成熟后,尖銳的針芒可刺入羊特別是羔羊的皮膚,引起創(chuàng)傷,降低被毛的質(zhì)量,犢牛食其草籽可引起結(jié)膜炎。因此,秋季不宜在紫花針茅為建群種的草場上放牧羔羊和牛犢;對馬無害,故可先牧馬群,踏趟草場后,再放牧其他家畜。耐牧性強(qiáng)。大紫花針茅 (變種) (Stipa purpurea var.Arenosa Tzvel.),與正種的主要區(qū)別是小穗及花各部均較大,穎長1.7~2.5厘米,外稃長12~14毫米。分布于西藏的噶爾、雙明等地區(qū)。
生于砂礫質(zhì)地,海拔4500~5000米。飼用價(jià)值與正種相同。
紫花針茅分布在高寒半干旱的地理環(huán)境,由于自然條件嚴(yán)酷,優(yōu)質(zhì)牧草種類少,而多為灌本類,相比之下,紫花針茅在抽穗開花之前,其適口性好,粗蛋白質(zhì)高,粗纖維少,營養(yǎng)價(jià)值比較高,莖葉柔軟,耐牧性強(qiáng),各種家畜都喜采食,有鮮時(shí),牦牛、馬、驢最喜食,羊也采食;于枯后,羊、馬食其干草。由于種子成熟后,尖銳的針芒可刺人羊特別是羔羊的皮膚,引起騷癢,降低毛的質(zhì)量,牛犢食草籽引起結(jié)膜炎,因次,秋季不宜在紫花針茅為建群種的草場上放牧羔羊和牛犢,但對馬無害,故可先牧馬群,使其踏趟草場后,再放其他家畜。與本種飼用價(jià)值相近的有大紫花針茅(變種)(Stipa orpu-rea var.arenosa Tzvel.),與正種的主要區(qū)別是小穗及花各部均較大,穎長l.7-2.5cm,外稃長12-14mm。分布于藏的噶爾、雙明等地區(qū)。生于砂礫質(zhì)地,海拔4500-50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