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植物以分株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春季進行。亦可采用播種、扦插、壓條等方法進行育苗。菝葜的種子為短命種子,不宜隔年使用,因此如果采用播種法育苗,最好在其成熟后盡快進行。
分布于緬甸、越南、泰國、菲律賓和中國;在中國分布于山東(山東半島)、江蘇、浙江、福建、臺灣、江西、安徽(南部)、河南、湖北、四川(中部至東部)、云南(南部)、貴州、湖南、廣西和廣東(海南島除外)。生長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林下、灌叢中、路旁、河谷或山坡上。
攀援灌木;根狀莖粗厚,堅硬,為不規(guī)則的塊狀,粗2-3厘米。莖長1-3米,少數(shù)可達5米,疏生刺。葉薄革質(zhì)或堅紙質(zhì),干后通常紅.褐色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其他形狀,長3-10厘米,寬1.5-6 (-10)厘米,下面通常淡綠色,較少蒼白色;葉柄長5-15毫米,約占全長的1/2-2/3具寬0.5-1毫米(一側(cè))的鞘,幾乎都有卷須,少有例外,脫落點位于靠近卷須處。
傘形花序生于葉尚幼嫩的小枝上,具十幾朵或更多的花,常呈球形;總花梗長1-2厘米;花序托稍膨大,近球形,較少稍延長,具小苞片;花綠黃色,外花被片長3.5-4.5毫米,寬1.5-2毫米,內(nèi)花被片稍狹;雄花中花藥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漿果直徑6-15毫米,熟時紅色,有粉霜。該種果實有兩種類型,一為直徑12-15毫米,干后果皮較易破裂,一為直徑7-8毫米,干后果皮不易破裂?;ㄆ?-5月,果期9-11月。
栽培基質(zhì):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較強。如果有條件,宜選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
定植方法:地栽,菝葜多在分株后盡快進行定植。應(yīng)選擇地勢開闊、排水良好、疏蔭之地。按行距50厘米、株距30厘米開穴??稍谘ㄖ惺┯秘i糞作為基肥,注意要將其用底土蓋好,以免燒根。通常每穴放入所分的新株一叢,先將其扶正,使根系展開,然后覆土壓實。接著澆透水一次,經(jīng)3-5天后,還要再澆二水。
管理要點:菝葜喜微潮偏干的土壤環(huán)境,稍耐旱,生長旺盛階段應(yīng)保證水分的供應(yīng)。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豬糞作為基肥外,夏秋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菝葜喜疏蔭環(huán)境,忌日光直射,最好保證植株每天接受不少于2小時的散光照射。它喜溫暖,較耐寒,在18-28℃的溫度范圍內(nèi)生長較好,可耐-10℃的低溫。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菝葜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
藥用:以根莖入藥。主要含皂苷、生物堿成分。性味甘,溫。祛風(fēng)濕,利小便,消腫毒。主治關(guān)節(jié)疼痛,肌肉麻木,泄瀉,痢疾,水腫,淋病,疔瘡,腫毒,瘰疬,痔瘡。
經(jīng)濟及觀賞:根狀莖可以提取淀粉和栲膠,或用來釀酒。 多做地栽,可在棚架、山石旁進行種植,亦可作為綠籬使用。
菝葜出自《名醫(yī)別錄》:菝葜,生山野,二月,八月采根,暴干。陶弘景:此有三種,大略根苗并相類,菝葜莖紫短小,多細刺,小減萆薢而色深,人用作飲?!短票静荨罚禾赵迫N相類,非也。萆有刺者,葉粗相類,根不相類,萆薢細長而白,菝葜根作塊結(jié),黃赤色,殊非狗脊之流也。
《本草圖經(jīng)》:菝葜,近京及江,浙州郡多有之。苗莖成蔓;長二;三尺;有刺。其葉如冬青,烏藥葉,又似菱。
格式:pdf
大?。?span id="2cey0eo" class="single-tag-height">9.0MB
頁數(shù): 12頁
評分: 4.6
高空壓條繁殖方法 高空壓條壓條繁殖, 相對扦插繁殖的優(yōu)點 在于: 1、可以直接繁殖更粗的枝條 ;2、保 險系數(shù)高,即使沒有成功發(fā)根,枝條也不會 死掉。 5月 21日高壓, 6月 4日 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 一條根生出來了, 里面還有沒有其它的根還 不得知。 一、選取你相中的枝條,可以是需要修 剪掉的多余部分, 也可以是你喜歡的適合做 盆景的曲折枝條; 二、在枝條下用鋒利小刀環(huán)狀刻皮,然 后環(huán)剝掉樹皮,寬度在 1-2 厘米; 三、用飲料瓶做成漏斗狀,中間剪開, 套在環(huán)剝處,用金屬線捆好; 四、飲料瓶里面放好沙子苔蘚或或培養(yǎng) 土等保水植料,外面用塑料布纏好,盡量做 到不漏水、不露土; 五、澆水,再用塑料布團成團,把漏斗 頂部露出的植料給塞上,以防止蒸發(fā)過快 (如果是像筷子一樣直來直去的枝條,就簡 單多了,塑料布兩頭一扎就可以 )! 以后隔幾天補點水,保持濕度,耐心等吧。 成了,把需要的枝條鋸
格式:pdf
大?。?span id="uga0qiq" class="single-tag-height">9.0M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7
香樟樹繁殖方法 香樟樹繁殖方法時間: 2009-05-24 播種繁殖,扦插繁殖。 果實成熟時自行脫落,有鳥類啄食。用種子繁殖,應(yīng)隨 采隨播,每公斤種子 7,200-8 ,000 粒,發(fā)芽率 70-80% , 每畝播種量 10-15 公斤。植樹造林,也可萌芽更新。有白粉 病、黑斑病、樟葉蜂、樟稍卷葉蛾、樟巢螟、樟天牛等病蟲 為害。 樟樹育苗技術(shù) 一、簡介 :樟樹材質(zhì)優(yōu)良,有香氣,是上等的建筑、 家具、工藝的良材, 樟樹的樟腦和樟油廣泛用于工藝、 代工、 醫(yī)藥和國防工業(yè),此外樟樹還是“四化”中綠化的優(yōu)良樹種。 樟樹是常綠喬木, 喜光,主根強大, 根系發(fā)達,喜溫濕氣候, 適應(yīng)性強,生長較快,壽命較長,在土層深厚、肥沃的平地 四旁,河灘沖積生長最好。 二、育苗 1.時間。每年十至十二月,將已成熟的種子 采下,然后混沙貯藏,三月初即可催芽播種。 2.整地。在 冬初進行第一次耕耙, 播種前進行第二次耕
圓葉菝葜產(chǎn)廣西南部(東興)。也分布于越南和泰國。
攀援灌木。莖長約1米或更長,枝條密生小疣狀突起,具疏刺。葉厚革質(zhì),近圓形,寬4.5-7厘米,先端微凸,主脈5條,中脈在上面稍凹陷,其余斗條在兩面浮凸,網(wǎng)狀支脈明顯;葉柄長1.5-2厘米,幾無鞘,通常近基部有卷須,脫落點位于上部。其余特征和馬錢葉菝葜相似,我國尚未采到有花果標(biāo)本。
本種和馬錢葉菝葜相近,但枝條密生小疣狀突起,葉的主脈5條,除中脈外其余 4條在葉面浮凸,網(wǎng)狀支脈明顯,卷須位置也不同,極易區(qū)別。
圓葉菝葜生于海拔300米的馬尾松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