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個標準大氣壓,溫度20攝氏度,相對濕度為65%條件下,氣體的流量。
ANR (Atmosphere Normale de Reference) is quantity of air at conditions 1.01325 bar absolute, 20oC and 65% RH (Relative Humidity).2100433B
這個公式我都要看下書才記得了,以前好像是初中的知識點來的吧,以前我物理很厲害的,現(xiàn)在就忘記的七七八八了;1標準大氣壓=760毫米汞柱=76厘米汞柱=1.013×10^5帕斯卡=10.336米水柱。?標...
1個標準大氣壓=1.013x10^5Pa=0.1013MPa
標準大氣壓在標準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其值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換算關系 1標準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
格式:pdf
大?。?span id="ilrtw0f" class="single-tag-height">5.8MB
頁數(shù): 21頁
評分: 4.7
標準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
鉛直方向溫度、氣壓和密度按一種假定的規(guī)律分布的模式大氣。它能粗略反映中緯度地區(qū)多年的大氣年平均狀況,并得到一國或國際組織所承認。一種標準大氣,除相隔多年發(fā)現(xiàn)和實際情況相差較大應做修正外,不許經常變動。如果同時考慮大氣參數(shù)隨緯度和季節(jié)等變化而擬訂的大氣模式,則稱為參考大氣或標準大氣補充。
1919年A.圖森提出了第一個國際標準大氣提案。該模式采用的海平面溫度為15℃;在11公里以下,高度每增加100米,溫度降低0.65℃;在11~20公里范圍內,溫度保持-56.6℃。這個標準,在1920年被作為制定早期航空標準大氣的基礎,1922年被歐洲很多國家所采用。該模式給定的對流層中溫度的分布,仍為現(xiàn)代各標準大氣所采用。多年來,國際上曾出現(xiàn)過多種大氣模式,其中除了有美、蘇等國編制的標準大氣外,還有為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世界氣象組織(WMO)、國際民用航空組織(ICAO)和空間研究委員會(COSPAR)等所采用的標準大氣或參考大氣,在國際上影響較大的是1962年和1976年的美國標準大氣。
1962年美國標準大氣(USSA-1962)是由美國標準大氣推廣委員會(COESA)提出的,它能反映太陽黑子數(shù)從最小值到最大值期間,中緯度地區(qū)在-5~700公里高度范圍的大氣全年平均狀況。1964年國際民用航空組織就采用它作為32公里以下大氣的國際標準,1973年也采用它作為50公里以下大氣的國際標準。ICAO和WMO參加了ISO的有關標準大氣的全部起草過程,這一標準在當時為美、蘇、英、法、日等20個成員國所贊成,并取得了國際上的廣泛承認。以后,從火箭和衛(wèi)星探測的豐富資料中人們發(fā)現(xiàn),1962年美國標準大氣規(guī)定的密度,在70~80公里范圍內,約偏大10%,在90公里附近,約偏小10%;所規(guī)定的外逸層溫度,偏高500K。因此,COESA對USSA-1962進行了修訂,編制出1976年美國標準大氣。它能代表中等太陽活動期間,中緯度地區(qū)由地面到1000公里的理想靜態(tài)大氣的平均結構。這個標準在位勢高度51公里以下和USSA-1962完全相同,50~80公里與ISO的暫用國際標準一致。COESA工作組認為,USSA-1976是表示大氣平均狀況的最佳模式。
中文名稱:標準大氣條件;英文名稱:Atmospheric conditions;定義1:統(tǒng)一規(guī)定的大氣條件,其值為:溫度,t=20℃標準大氣壓P=1atm=1.013×105Pa,絕對濕度h0=11g/m3。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