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根粗厚,須根肉質(zhì),長至30厘米,粗至1厘米。莖高50-150厘米,多分枝,四棱形,具淺槽,疏被向下短硬毛,有時上部被星狀短柔毛,常帶紫紅色。葉近圓形、圓卵形至卵狀長圓形,長5.2-12厘米,寬2.5-12厘米,先端急尖,稀漸尖,基部淺心形或圓形,邊緣為具胼胝尖的鋸齒狀牙齒,或為不整齊的圓齒,上面橄欖綠色,疏被疏柔毛及星狀疏柔毛,下面較淡,毛被同葉上面,但有時較密,葉柄長1-12厘米,腹凹背凸,密被短硬毛;苞葉通常為卵形,長1-3.5厘米,寬0.6-2厘米,邊緣為粗鋸齒狀牙齒,毛被同莖葉,葉柄長2-3毫米。
輪傘花序通常4-8花,多數(shù),生于主莖及分枝上;苞片線狀鉆形,較堅硬,長8-14毫米,寬1-2毫米,常呈紫紅色,被星狀微柔毛、近無毛或邊緣被具節(jié)緣毛。花萼管狀,長約10毫米,寬約3.5毫米,外面被星狀微柔毛,有時脈上疏被具節(jié)剛毛,齒先端具長約1.5毫米的小刺尖,齒間形成二個不十分明顯的小齒,邊緣被叢毛?;ü谕ǔ7奂t色,下唇較深色,常具紅色斑點,長約1.7厘米,冠筒長約1厘米,外面除背部上方被短柔毛外余部無毛,內(nèi)面近基部1/3具斜向間斷的小疏柔毛毛環(huán),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7毫米,外面被絹狀柔毛,邊緣具不整齊的小齒,自內(nèi)面被髯毛,下唇長約5毫米,寬約6毫米,外面除邊緣無毛外密被絹狀柔毛,內(nèi)面無毛,3圓裂,裂片卵形或近圓形,中裂片較大。雄蕊內(nèi)藏,花絲無毛,無附屬器。小堅果無毛?;ㄆ?-9月,果期9月。
南方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australis Hemsl.)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葉薄,具長柄,具圓齒狀鋸齒,頂端的齒有時長許多;苞片草質(zhì),線狀披針形,稍比萼短。分布于中國湖北、湖南西部、甘肅東南部、陜西南部、安徽、四川、貴州及云南。生長于海拔1600-3200米的山坡、灌叢、草地及溝邊等地。中國民間用全草入藥,治腸胃炎、肺炎、咳嗽感冒;根入藥治肺結核咳嗽,又治牛馬肺癰。
狹萼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stenocalyx (Diels) C. Y. Wu)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葉薄,輪傘花序明顯具總梗,較松散;苞片極纖細;花具梗,花萼長約8毫米,寬約3毫米,干后通常紫褐色。分布于中國甘肅、陜西。生長于海拔770-1460米的山坡、林下、草地或陰濕地上。
寬苞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Sun ex C. H. Hu)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苞片線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短于花萼,長5-7毫米,寬1.8-2.5毫米,全緣,先端具硬尖。分布于中國河南南部。生長于海拔700-2000米的山坡、路旁或林下。該變種可分兩變型,一為原變型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f. latibracteata;二為長毛變型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latibracteata f. villosa C. Y. Wu,長毛變型與寬苞糙蘇不同在于植株各部被長柔毛,分布于中國河南西部,生長于海拔860-920米的山坡上。
卵葉糙蘇(Phlomis umbrosa Turcz. var. ovalifolia C. Y. Wu)與原變種不同在于葉卵形,基部近楔形至淺心形,下面常被星狀短柔毛,稀為星狀短絨毛;花萼密被星狀短柔毛,齒常較長。分布于中國安徽及江蘇;生于山坡上或林下。
分布于中國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東、山西、陜西、甘肅、四川、湖北、貴州及廣東。糙蘇喜陰,生長于海拔200-3200米的疏林下或草坡上。
樹干矮小,基部膨大成盤狀莖,上部逐漸細窄成圓柱形或卵狀圓柱形,高30~180厘米,或稍高,徑10~60厘米,下部間或分枝。羽狀葉長120~250厘米,或更長,幼嫩時被柔毛,葉軸橫切面呈半圓形、近圓形或...
蘇木,外皮呈圓形小鱗片狀脫落,脫落后殘留卵圓形淺凹坑。樹皮受傷后會流出紅色膠質(zhì)。心材紅褐色帶紫色條紋。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栽培管理:種子繁殖容易,扦插分根也可,凡有肥大根莖的用根部繁殖。人工栽種糙蘇的方法僅有一些嘗試,初步栽種實驗的結果表明,采用在秋季采集種子并干燥保藏,到春季下雨前再將種子散播在山坡空地上的方法是可行的。
采收加工:春、秋采挖,去凈泥土,曬干。
中國民間用根入藥,性苦辛、微溫,有消腫、生肌、續(xù)筋、接骨之功,兼補肝、腎,強腰膝,又有安胎之效。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5dm1dmo"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新農(nóng)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
多年生草本。
莖高70-80厘米,四棱形,具槽,下部近無毛,光亮,上部密被具節(jié)疏柔毛。
上部的莖生葉卵圓形,長10-14厘米,寬6.5-9厘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淺心形,邊緣為粗鋸齒狀,苞葉與莖生葉同形,但較之小許多,長1.5-7厘米,寬1-4厘米,葉片均草質(zhì),上面橄欖綠色,疏被具節(jié)糙伏毛,下面較淡,被星狀短柔毛。
輪傘花序多花,3-5個頂生于莖及分枝上;苞片線形,草質(zhì),長4-7毫米,被具節(jié)疏柔毛及腺微柔毛?;ㄝ喙軤?,長約10毫米,寬約4.5毫米,外面疏被疏柔毛及腺微柔毛,齒圓形,先端具長約1毫米的小刺尖及叢毛,齒間常作不規(guī)則的撕裂,脈不突起。
花冠長18毫米,冠筒長約10毫米,外面在背部近喉部處被灰白短柔毛,余部無毛,內(nèi)面近基部1/3具斜向間斷的小疏柔毛環(huán),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8毫米,外面被灰白短柔毛,邊緣具小齒,自內(nèi)面被髯毛,下唇長約6毫米,寬約8毫米,外面被灰白短柔毛,3圓裂,中裂片較大,倒卵形,側(cè)裂片卵形。雄蕊花絲被毛,后對基部在毛環(huán)上作鉤狀反折。花柱先端不等的2裂。
小堅果無毛。
花期7月。
多年生草本。莖高75厘米,四棱形,具淺槽,被平展具節(jié)剛毛,上部多分枝。
莖葉卵形,長2-12厘米,寬1.2-7.5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淺心形至圓形,邊緣為具胼胝尖的粗牙齒狀鋸齒,苞葉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1-13厘米,寬1-8厘米,葉片均上面橄欖綠色,疏被具節(jié)或單節(jié)短剛毛,下面較淡,被疏柔毛,莖葉葉柄長0.3-4厘米,腹凹背凸,被平展具節(jié)剛毛,苞葉葉柄近無。
輪傘花序6-16花,多數(shù),生于主莖及分枝上;苞片線狀鉆形,堅硬,長9-15毫米,與萼近等長,背部具肋,密被平展具節(jié)剛毛?;ㄝ喙軤?,長約11毫米,寬約6毫米,外面沿脈上疏被平展具節(jié)剛毛,其余部分近無毛,齒端具長約1.5毫米的堅硬小刺尖,齒間形成端具叢毛的寬三角形二小齒?;ü诎咨L約1.9厘米,冠筒長約1.1厘米,外面無毛,內(nèi)面近中部具斜向間斷小疏柔毛環(huán),冠檐二唇形,上唇長約8毫米,外面密被絹毛狀絨毛,邊緣小齒狀,內(nèi)面被髯毛,下唇長約7毫米,寬約8毫米,3圓裂,中裂片倒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3.5毫米,側(cè)裂片卵形,較小。雄蕊內(nèi)藏,后對花絲遠在毛環(huán)以上有短距狀附屬器?;ㄖ榷藰O不等的2裂。
小堅果無毛?;ㄆ?-9月。
產(chǎn)自四川西部;
模式標本采自四川洪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