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大黃檗 | 拉丁學名 | Berberis francisci-ferdinandi Schneid.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毛茛目 | 科 | 小檗科 |
屬 | 小檗屬 |
生長于海拔1400-4000米的山坡灌叢中、疏林下、林緣、山溝或草坡。
產(chǎn)于四川、山西、甘肅、西藏。 2100433B
落葉灌木,高1-3米。老枝灰褐色或紅棕色,近圓柱形,幼枝紅褐色,散生疣點;莖刺單生,稀三分叉,腹面具淺槽,長5-20毫米,有時無刺。葉紙質,卵形至橢圓形,長2-7厘米,寬1-3厘米,先端急尖或近急尖,基部驟縮或楔形,上面綠色,有光澤,中脈微凹陷,背面淡黃綠色,中脈明顯隆起,兩面網(wǎng)脈微顯,無毛,葉緣平展,每邊具15-30刺齒,有時齒不顯;葉柄長5-15毫米。圓錐花序具20-40朵花,長5-14厘米,包括總梗長1-3厘米,無毛;花梗細弱,長4-10毫米;苞片線狀鉆形,長3-3.5毫米;花黃色;小苞片長1.5-2毫米,帶紅色,急尖;萼片3輪,外萼片卵形,長約2.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急尖,中萼片卵形,長約3毫米,寬約2毫米,內萼片倒卵形,長3.3-4.3毫米,寬2-2.5毫米;花瓣長圓形,長3.5-4.5毫米,寬2.5-3毫米,先端急尖,微銳裂,基部楔形,具2枚分離的長圓形腺體;雄蕊長2.5-3.5毫米,藥隔稍延伸,先端鈍圓;胚珠2枚,無柄。漿果倒卵狀橢圓形,鮮紅色,長10-12毫米,直徑4-6毫米,頂端近無宿存花柱,不被白粉?;ㄆ?-6月,果期7-10月。 根據(jù)模式標本W(wǎng)ilson 1180及采自川西標本,本種花序明顯為圓錐花序。本種與異長穗小檗Berberis feddeana Schneid.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后者為總狀花序;葉緣具多數(shù)不明顯細刺齒或近全緣,葉先端近鈍圓。
黃檗價格10元一斤; 基本信息: 黃柏 漢語拼音:huáng bò 英文名:Bark of Chinese &nb...
川黃檗批發(fā)價格是20元一公斤,蕓香科黃檗屬喬木植物,高10-12米。樹皮開裂,無木栓層,內層黃色,有粘性,小枝粗大,光滑無毛。單數(shù)羽狀復葉對生,小葉7-15,矩圓狀披針形至矩圓狀卵形,長9-15厘米,...
適生于土層深厚、濕潤、通氣良好的、含腐殖質豐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質土。在河谷兩側的沖積土上生長最好,在沼澤地、粘土上和瘠薄的土地上生長不良。
格式:pdf
大?。?span id="0bry3ap" class="single-tag-height">275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6
目的建立生大黃與一至九制大黃的HPLC指紋圖譜,探討九蒸九曬對大黃內在成分的影響。方法用HPLC指紋圖譜分析了生大黃和一制至九制大黃。采用Kromasil C18色譜柱(250 mm×4.6 mm,5μm),以甲醇和0.1%磷酸水梯度洗脫,檢測波長254 nm,柱溫35℃,流速1.0 mL.min-1。結果九制大黃與生品比較有3個新的色譜峰出現(xiàn)、5個色譜峰消失、6個色譜峰變小、5個指標峰相對含量均發(fā)生變化;從一到九制大黃的指紋圖譜來看,五制大黃與九制大黃的相似度差異甚微。結論九制大黃的化學成分既有量的變化,也有質的變化,五制大黃或可取代九制大黃。
格式:pdf
大?。?span id="15znusz" class="single-tag-height">275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5
目的建立HPLC測定連翹敗毒片中大黃素、大黃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選用C18(250×4.6mm、5μm)色譜柱;甲醇-0.1%磷酸(82:18)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54nm;流速1.0ml/min;柱溫40℃;進樣量為5μl。結果大黃素與大黃酚在0.0288~0.1440μg與0.0450~0.2260μg范圍內分別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結論本法簡便、快速、準確,適用于連翹敗毒片中大黃素、大黃酚的含量測定。
黃檗屬約4~5種。主產(chǎn)亞洲東部。中國有2種,分布于東北至五嶺廣大地區(qū)。屬的模式種: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
川黃檗(原變種)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var. chinense
禿葉黃檗(變種)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 var. glabriusculum Schneid.
中文名 | 生長環(huán)境 |
黃檗 | 多生于山地雜木林中或山區(qū)河谷沿岸。適應性強,喜陽光,耐嚴寒,宜于平原或低丘陵坡地、路旁、住宅旁及溪河附近水土較好的地方種植。 |
禿葉黃檗(變種) | 多生于海拔800-1500米山地疏林或密林中,也有生于2000-3000米高山地區(qū)。 |
川黃檗(原變種) | 是一速生樹種,較耐陰、耐寒。宜在山坡河谷較濕潤地方種植。湖北、四川有相當數(shù)量栽種。生于海拔900米以上雜木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