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適用于軟土或富水軟土層;
2、無需明挖土方,對地面影響??;
3、設備少、工序簡單、工期短、造價低、速度快;
4、適用于中型管道(1.5~2m)管道施工;
5、大直徑、超長頂進、糾偏困難。
可穿越公路、鐵路、河流、地面建筑物進行地下管道施工。
6、可以在很深的地下鋪設管道。
長大距離頂管
普通頂管一般距離≤100m,無中繼環(huán),(某些專家認為可能提高到300m),長距離頂管﹥100m,長大距離﹥1000m。
大管徑頂管
過去一般認為頂管最大直徑為3m。日本、德國等國頂管管徑可達4~5m。
微型管頂管
過去頂管管徑一般≥300mm,最小可達75mm。
頂管按管徑分類:
大口徑: ≥2000mm
中口徑:1200 ~2000mm
小口徑:500 ~1200mm
微口徑: ≤500mm
曲線頂管
S形曲線、水平與垂直兼有曲線、小曲率半徑曲線。
自動控制
自動測量、自動記錄、自動糾偏,有條件情況應列入方案比較。
構成:頂進設備、掘進機(工具管)、中繼環(huán)、工程管、排土設備等五部分組成。
1、頂進設備
主頂進系統(tǒng)——主油缸:2~8只,行程1~1.5m,頂力300~1000t/只;
單只千斤頂頂力不能過大:千斤頂、管段、后座材料。
主油泵:32-45-50MPa;操縱臺、高壓油管。
頂鐵:彌補油缸行程不足,厚度﹤油缸行程
導軌:頂管導向
中繼間——中繼油缸、中繼油泵或主油泵。
2、掘進機
按挖土方式和平衡土體方式不同分為:
手工挖土掘進機、擠壓掘進機、氣壓平衡掘進機、泥水平衡掘進機、土壓平衡掘進機。
工具管:無刀盤的泥水平衡頂管機又稱為工具管,是頂管關鍵設備,安裝在管道最前端,外形與管道相似,結構為為三段雙鉸管。
作用:破土、定向、糾偏、防止塌方、出泥等功能。
組成:沖泥倉(前)、操作室(中)、控制室(后)設水平鉸鏈和上下糾偏油缸,調上下方向(即坡度)
設垂直鉸鏈和水平糾偏油缸,調左右方向(水平曲線)、泥漿環(huán)、控制室、左右調節(jié)油缸、上下調節(jié)油缸、
操作室、吸泥管、沖泥倉、柵 格、工具管結構
3、中繼環(huán)
頂管阻力
正面——不變
側面摩擦力——隨頂進距離增大顯然,將長距離頂管分成若干段,在段與段之間設置中繼環(huán),接力頂進設備可使后續(xù)段只克服頂進管段側面摩擦力即可。按自前至后順序開動中繼環(huán)油缸,頂進管道可實現(xiàn)長距離頂進。
中繼環(huán)——在中繼環(huán)成環(huán)形布置若干中繼油缸,油缸行程200mm。
中繼環(huán)油缸工作時,后面的管段成了后座,將前面相鄰管段推向前方,分段克服側面摩擦力。
4、工程管
管道主體一般為圓形,直徑多為1.5~3m。長度2-4m。
中國管道材料類型
鋼筋砼管:C50以上,應用最多,用于短距下水道中;
鋼 管:列應用第二位,用于自來水、煤氣、
天然氣等長距離頂管;
鋼管、鋼筋砼復合管:外鋼內砼,用于超長距頂進;
鋼管、塑料復合管:外鋼內塑,用于強酸性液體
及高純水輸送。
5、排土設備
人工出土——人工挖土時。
螺旋輸送機——土壓平衡頂管機。
吸泥排泥設備——泥水平衡、泥水加氣平衡頂管機。
盾構法和頂管法施工的最主要區(qū)別是隧道的支護,盾構法采用管片拼裝形成支護結構,而頂管法采用預制的管節(jié)連接形成支護結構。另外,盾構法施工的盾構機較為復雜,頂管法施工的機械為較為簡單的工具管,它們的破土方法...
逆作法施工技術是高層建筑物目前最先進的施工技術方法。 做法:先沿建筑物地下室軸線或周圍施工地下連續(xù)墻或其他支護結構,同時建筑物內部的有關位置澆筑或打下中間支承樁和柱,作為施工期間于底板封底之前承受上部...
穿越公路常用頂管法為何不用定向鉆施工????有何區(qū)別????
1、定向鉆 工程技術行業(yè)的一種管道施工工藝,一般多用于石油、天然氣以及一些市政管道建設,由大型的定向鉆機進行鉆孔、擴孔、清孔等過程以后再進行管道回拖。2、頂管 一般都是垂直地面做工作井,然后...
頂管法施工是繼盾構施工之后發(fā)展起來的地下管道施工方法,最早于1896年美國北太平洋鐵路鋪設工程中應用,已有百年歷史。20世紀60年代在世界各國推廣應用;近20年,日本研究開發(fā)土壓平衡、水壓平衡頂管機等先進頂管機頭和工法。
中國從50年代從北京、上海開始試用。
1986年上海穿越黃浦江輸水鋼質管道,應用計算機控制,激光導向等先進技術,單向頂進距離1120m,頂進軸線精度:左右﹤±150mm,上下﹤±50mm。
1981年浙江鎮(zhèn)海穿越甬江管道,直徑2.6m,單向頂進581m,采用5只中繼環(huán),上下左右偏差﹤10mm。
頂進速度最快:美國1980年,9.5小時頂進49m。
頂進距離最長:
國外首次一次最大頂進距離1200m,1970年,德國漢堡下水道混凝土頂管,直徑為2.6m。
中國創(chuàng)造混凝土頂管世界記錄:一次最大頂進距離為2050m,2001浙江嘉興污水頂管,鋼筋砼管直徑2m。
中國創(chuàng)造鋼管頂管世界記錄:一次最大頂進距離為1743m,1997年上海黃浦江上游引水工程的長橋支線頂管,鋼管直徑3.5m。
1、頂力問題:增加中繼環(huán)和泥漿潤滑。
中繼環(huán)間距20—200m,越靠近工具管間距越?。?
泥漿作用:潤滑、減沉。泥漿材料:膨潤土泥漿,穩(wěn)定、失水少。
注入孔設置:軸向——工具管相鄰3-4節(jié)為有孔管,之后每隔2-5節(jié)設有孔管。環(huán)向——周圈均勻設3-4個壓漿孔。
壓漿原則:先壓后頂,隨頂隨壓,及時補漿。
2、方向控制:計算機控制、激光導向或三段雙鉸管。
3、正面土體控制:局部加壓(沖泥倉)、泥水平衡、土壓平衡頂管機應用。
頂管設備
千斤頂1000t:行程200mm,6.5萬元/只,一般兩只。
油管20元/m,15KW電動泵1.5萬元。
千斤頂500t:行程200mm,1.8萬元/只,一般兩只。
7.5KW電動泵1.5萬元。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8i44mel" class="single-tag-height">3.2MB
頁數(shù): 10頁
評分: 4.8
目錄 第一章 頂管法概論 第二章 頂管法施工分類 第三章 頂管機及選項 第四章 工作井及其布置 第五章 頂力計算與后背受力計算 第六章 頂管法施工 第七章 管節(jié)接縫的防水 班級 土木 092 學號 0917010177 姓名 郟帥帥 第一章 頂管法概論 、 1、頂管法基本概念 頂管法施工是繼盾構施工之后發(fā)展起來的一種土層地下工程施工方法,主要用于地下供水管、排水管、煤氣管、電 訊電纜管等的施工。它不需開挖面層,且能夠穿越公路、鐵道、河川、地面建筑物、地下構筑物以及各種地下管線等, 是一種非開挖的敷設地下管道的施工方法。 2、頂管法發(fā)展歷史 頂管施工技術始于 1896 年美國的北太平洋鐵路鋪設工程的施工中。 1948 年日本第一次采用頂管施工方法,在尼崎 市的鐵路下頂進了一根內徑 600mm 的鑄鐵管,頂距只在 6 米。我國較早的頂管施工約在上世紀 50年代,初期主要是 手掘式頂管, 設
為在地下修建涵洞或管道,用千斤頂將預制鋼筋混凝土管或鋼管逐漸頂入土層中,隨頂隨將土從管內挖出。這樣將一節(jié)節(jié)管子頂入,作好接口,建成涵管。頂管法特別適于修建穿過已成建筑物或交通線下面的涵管 。
頂管法施工,地下管道需要穿越鐵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障礙時的施工方法。一般在管道兩端先設兩個工作井坑(出發(fā)井和接收井),在工作井坑內安排頂進設備和出土并進行卸管、接管、測量等工作。在坑底底板上設置導向基座,管段卸放就位后,由一組支承于井坑后座上的千斤頂將管段逐節(jié)頂入土中,在頂進同時頂管工具頭亦在前方挖土。當頂進的管道較長時,需加設中繼間。增設一種特殊設備,還可進行曲線頂管。按挖土方式,分機械頂進、擠壓頂進和人工挖土法頂進等。此法也可用來頂進箱涵和地道等結構物。
頂管法施工技術,是指用千斤頂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士管道分節(jié)頂進,并利用最前面的工具頭進行挖土的一項地下掘進技術。以往對地下直徑較小的管道可采用頂管法施工,隨著技術進步,直徑較大的管道也可以用項管法施工,甚至可與盾構法媲美。
用千斤頂將預制的鋼筋混凝士管道分節(jié)頂進,并利用最前面的工具頭進行挖土的一項地下掘進技術。以往對地下直徑較小的管道可采用頂管法施工,隨著技術進步,直徑較大的管道也可以用項管法施工,甚至可與盾構法媲美。在上海黃浦江上游引水工程中,將直徑3.5 m 的鋼管一次項進1743 m,創(chuàng)世界之最。國外頂管技術最先進的國家是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