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絲葵為棕櫚科植物中抗寒性強的樹種之一,其成齡樹極限耐寒溫度可達-8℃左右,大絲葵喜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且耐熱、耐寒性均較強。1年生小苗適應較蔭蔽環(huán)境,一般遮陰50%為佳。成齡樹適應陽光充足的環(huán)境。對土質要求不嚴,耐鹽堿且耐貧瘠。在濱海地帶、海岸、沙土、微酸性土壤及石灰質土壤均可種植,但以土質通透性較好、濕潤的壤土較佳。地下水位過高易引起爛根。
大絲葵為喬木狀,高達18-27米,樹干基部膨大,若去掉覆被的枯葉,則呈淡褐色,可見明顯的環(huán)狀葉痕和不明顯的縱向裂縫,葉基成交叉狀。葉片直徑1-1.5米,約有60-70裂片,裂至基部2/3處,下部邊緣被脫落性絨毛,幼齡樹的裂片邊緣具絲狀纖維,隨年齡成長而消失;葉柄粗壯,直至老時仍直立,長1-1.5米,基部寬10-12.7厘米,上面凹,邊緣薄,具粗壯鉤刺,葉柄漸尖地延伸至葉片;戟突紙質漸尖,撕裂,長2-5厘米。
花序大型,長于葉,下垂,具5-6個大的分枝花序,每分枝著生2-5個聚傘圓錐花序,由舌狀紙質的佛焰苞狀的苞片襯托著;小花枝長8.5-10厘米,直徑約1毫米,彎曲,無毛,具棱角,花單生,不整齊地著生?;ɡ匍L11毫米,寬2.5毫米;花萼鐘狀,半裂成3個略卵形的裂片,邊緣具不整齊的纖毛狀小裂片;花冠長于花萼,裂至下部1/4成3個披針形漸尖的裂片;雄蕊2輪,等長,并與花瓣等長,與花瓣對生的3枚雄蕊具粗壯的花絲,花絲頂端鉆狀,另3枚雄蕊圓柱形,花藥大,長5毫米,線狀箭頭形,先端2裂;子房陀螺形,柱頭3短裂。果實橢圓形,長約10毫米,直徑約8.5毫米,亮黑色,頂端具宿存的剛毛狀花柱。種子卵球形,長6-7毫米,直徑約5毫米,種脊略臍狀凹入,胚乳均勻,胚基生。大絲葵種子的發(fā)芽類型屬于遠距鞘舌型,即當種子萌發(fā)時,子葉柄突出種皮之后,仍繼續(xù)向下伸長一段距離,在子葉肢莖部形成一個管狀鞘或舌狀鞘,從鞘內長出葉,從基部長出根?;ü谖粗?。
大絲葵原產墨西哥西北部,在中國南方有引種栽培。
其性高溫高濕的熱帶氣候,喜光也耐陰,耐旱,耐瘠,喜排水性良好、肥沃的砂質壤土。有較強的耐寒性,冬季在0℃左右可安越冬。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生長栽培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但又耐熱抗寒。原產地年均溫17℃左右, 年降雨1400-1600毫米,多分布于蔭濕的山谷、山洼和河溝邊,可忍受間歇性短期水淹。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
大絲葵的成熟種子采收后應及時處理以去掉果皮及果肉,為預防病蟲害,可先將種子倒進裝有0.1%甲基托布津或多菌靈溶液中浸泡30分鐘。為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播種前需做浸種處理,浸種方法主要有常溫換水浸種和0.5%萘乙酸溶液浸種,兩種方法浸種后種子發(fā)芽率分別為80.2%和91.6%,在實際育苗中,一般都采用常溫換水浸種法,簡單快速,易于大量播種。
播種一般在春季和冬季進行。為保證移栽成活率,將種子直接播種于營養(yǎng)缽中,營養(yǎng)缽的規(guī)格為12厘米×10厘米,基質用壤土、泥炭、珍珠巖以6:6:1配制而成,播種前4天用0.2%的高錳酸鉀溶液對基質進行消毒。每個營養(yǎng)缽播一粒種子,隨后蓋上厚度1.5厘米的黃心土,并澆透水。
播種后,將營養(yǎng)缽置于50%遮陽網下或者可在營養(yǎng)缽上鋪放稻草,遮陰保濕,冬天播種則應避風保溫保濕。當幼苗長到1-2片葉時,種子貯存的營養(yǎng)也基本耗盡,每隔15天用0.4%尿素液或復合肥液噴澆,入秋后,可用0.1-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進行根外追肥,以提高大絲葵的抗寒能力,11月后停止施肥。在中國長江流域和黃淮地區(qū)育苗,小苗必須放置在覆有薄膜的大棚內保溫越冬。苗長至5-6片葉時可定植于大田,按株行距80厘米×100厘米挖定植穴,穴深30厘米,直徑30厘米,穴底加腐熟農家肥0.5千克,拌勻,再適當回土。以4-8月為定植適期,定植后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季節(jié)每月追施復合肥1次。大絲葵在中國熱帶至亞熱帶地區(qū)可露地栽培,中國長江流域冬季需稍加遮蓋。冬季可在基部和樹干捆縛稻草抗寒保溫。經過這樣的栽培管理,一般3年生苗高1米以上,地徑10-12厘米,就可以用于庭院和花壇綠化栽培。
大絲葵在園林上應用,一般以基部20-50厘米的苗較為常見,有時也用更大的苗。大苗的移植技術直接關系到綠化的景觀效果和綠化成本,移栽時應注意如下環(huán)節(jié)。
護根:大絲葵屬于單干的棕櫚科植物,移植后須等待新根長出后才能恢復生長。盡可能地保護根系、促發(fā)新根是移植成活的關鍵技術??拷飧浇?,植物組織較幼嫩,側根及毛細根也較多,因此在起挖時應盡可能帶大土球。一般,土球直徑以地徑2倍為標準,根據(jù)實際條件,適當增減10%。土球高度比寬度大10%,挖成的土球成蘋果狀,并以草繩捆綁扎實,防止搬運過程中松散和開裂,把根群的損傷降低到最小程度。
修剪:根據(jù)移植時的氣候條件,進行葉片修剪,先把下垂的老葉連葉柄一起剪掉,再整葉剪去一部分葉片,直至保留原葉片數(shù)的40-60%。留葉過多會因水分蒸發(fā)過量造成葉片枯黃;留葉過少則大絲葵恢復困難且周期長,初期的景觀效果也不好,給養(yǎng)護造成不便。留下的葉片用布繩綁束起來,利于保護葉片,便于開挖、裝車和運輸。
養(yǎng)護:剛移植的大絲葵適應性較差,要注意預防烈日暴曬、強風吹襲造成水分供應不足或根系松動而引起大絲葵死亡。定植后要澆透定根水,大型苗木還應立柱固定,遇上晴天高溫天氣,及時向葉片和樹干噴水,為大絲葵補充水分。土壤保持濕潤即可,不可漬水,保持根系環(huán)境透水透氣。這樣精心養(yǎng)護60天左右,大絲葵即可恢復生長。
大絲葵在苗期和栽培中常見的病害主要有葉斑病、炭疽病。發(fā)現(xiàn)病害,要及時用0.1%甲基托布津和多菌靈輪流噴灑,同時把感染的病葉及時剪除。栽培中如發(fā)現(xiàn)蠐螬 、螻蛄等地下害蟲為害,可用3-5%甲基異硫磷或代森鋅灌根處理。
經濟:大絲葵的葉片可蓋屋頂,編織籃子等。
食用:大絲葵果實及頂芽可供食用。
觀賞:大絲葵是美麗壯觀的海濱特色風景綠化樹種,宜在庭園和街道栽培,也適宜用作海岸防護林兼景觀綠化樹種。適宜在北亞熱帶沿海地區(qū)的園林綠化及灘涂地綠化中使用。
格式:pdf
大?。?span id="5lvvvfp" class="single-tag-height">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村環(huán)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村環(huán)境長治久潔 的關鍵,也是解決農村環(huán)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鍵。 根據(jù)我村實際 情況創(chuàng)建環(huán)境衛(wèi)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xiàn)將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長效保潔制度規(guī) 范如下: 一、村莊環(huán)境建設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huán)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合、建設與管理相結合、專業(yè)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huán)境面貌和保護生態(tài)為原則。 二、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qū)域內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居民區(qū)、公共活 動區(qū)及場所的衛(wèi)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可視 范圍內道路保潔標準執(zhí)行。 (3
格式:pdf
大小: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 1 - 新鮮村建立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長效機制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按照鎮(zhèn)黨委、政府建立環(huán)境衛(wèi)生 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結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全面落實黨的 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全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 作為我村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廣泛宣傳發(fā)動,科學制定規(guī)劃, 明確各方責任,落實關鍵措施,全面組織推進;以全村環(huán)境衛(wèi)生 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農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和推行農村環(huán) 境建設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全村農村新形象、新面貌,為我村爭 創(chuàng)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情況 新鮮村地處武威城區(qū)北郊,東、南、西三面與市區(qū)交錯,轄 區(qū)內共有 14個村民小組,共 1226戶人家,總人口 4089人。雷臺 東路、北二環(huán)路兩條主干道路橫穿全村,
絲葵屬基本信息
屬中文名:絲葵屬
屬拼音名:sikuishu
屬拉丁名:Washingtonia
中國植物志:13(1):32
所有物種:
大絲葵
絲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