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柴達木盆地大煤溝,甜水溝組和飲馬溝組; 早侏羅世晚期至中侏羅世早期。 2100433B
蕨葉碎片,至少二次羽狀分裂;軸細,寬約3 mm,具細縱紋。羽片亞對生,與軸成寬角 相交,羽軸細弱。小羽片下行式,寬舌形,較直或略呈鐮刀狀彎曲,全緣,頂端圓,基部微微連接,長9~18 mm,寬約 6~10 mm。中脈以寬角(45°~60°)伸出,至小羽片頂端逐漸變細并分叉消散,有的小羽片中脈略呈“Z”形彎曲;側脈細弱,位于基部的脈分叉二次,其余的分叉一次,邊緣脈每厘米約10條。上側基部第一枚小羽片常較其他小羽片短并向羽軸靠攏(李佩娟等,1988) 。
可以的。茶葉泡完的茶底,和茶梗都可以當做健康的空氣清新劑。還可以吸收冰箱的怪味道。一茶多用呢。 鐵觀音的顆粒,還可以用來燉湯放,尤其是比較油膩的雞湯,效果很好,去油。只要兩顆就...
七葉一枝花產**(東南部)、云南、四川和貴州。不丹、 錫金、尼泊爾和越南也有分布。[2] 分布于華南、華東、西南及陜西、山西、甘肅、河南、湖北(恩施、...
孔雀竹芋和翠葉竹芋都這樣了……葉子卷縮,葉枝往外分散有點要倒掉的傾向……
這兩個要放在陰涼環(huán)境中,不可見太陽,保持盆土濕潤即可,不要積水,否則會爛莖,看你的竹芋是一次性澆水太多繁殖的。現在也不用噴水了,不要澆水了,放在不見光的地方。如果它沒有死亡可以在基部滋生新的分蘗。如果...
格式:pdf
大?。?span id="29rrnzu" class="single-tag-height">65KB
頁數: 10頁
評分: 4.6
16 葉枝順: 關于地基承載力若干問題的討論 2009 年第 2期(總第 88 期) 關于地基承載力若干問題的討論 葉枝順 山東省城鄉(xiāng)建設勘察院 【提 要】 本文根據多年的巖土工程勘察實踐經驗并結合技術標準, 對地基承載力的若干問題提出了 討論。 【關鍵詞】 地基 巖土 承載力 規(guī)范 0 引言 地基承載力一直是工程勘察、 設計人員以及施工、 監(jiān)理人員乃至業(yè)主所十分關心的問題。 可見,地基承載力問題對于工程建設十分重要!然而,現實中人們對于地基承載力的認識和 把握上往往有許多差距、模糊甚至偏差,給工程建設過程中帶來許多不應有的問題,比如浪 費、風險、事故、糾紛等。因此,結合技術標準的學習和執(zhí)行的體驗,系統(tǒng)地討論地基承載 力問題不但十分必要,也是非常有意義的。 1 地基承載力的概念 首先,要明確地
格式:pdf
大小:65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8
1997 -1998 年研究了砂姜黑土區(qū)不同葉枝留量對棉花產量的影響,結果表明,留葉枝與常規(guī)整枝相比單株成鈴增多,鈴重大,成鈴時空分布合理,爛鈴減少,優(yōu)質鈴增加- 但不同葉枝留量效果不同,T4 效果最好,皮棉增產31-5% ,霜前花率提高16-6% -
疏脈蒼山蕨
Ceterachopsis paucivenosa (Ching)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Bot. Ser. 10: 9. 1940, excl. T. T. Yu 1977; Pichi-Sermolli, Ind. Fil. Suppl. 4: 48. 1965; Ching et al. in C. Y. Wu, Fl. Xizang. 1: 176, f. 41 (3-4). 1983; Ching et S. H. Wu in Acta Phytotax. Sinica 22 (5): 410. 1984. ——Ceterach paucivenosa Ching in Bull. Fan Mem. Inst. Biol. 2 (10): 210, pl. 28. 1931; C. Chr. Ind. Fil. Suppl. 3: 53. 1934. ——Asplenium paucivenosum Bir in Bull. Bot. Surv. India 4: 3. 1962.
植株高15-2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毫米,基部寬1毫米,長漸尖頭或漸尖頭,棕色,膜質,邊緣全緣或具疏睫毛。葉簇生;葉柄短,基部以上連同葉軸下面疏被星芒狀的棕色小鱗片;葉片闊披針形,長11-16厘米,中部寬3-4厘米,急尖頭,向基部漸變狹,羽狀深裂幾達葉軸;裂片6-10對,互生,平展,基部的圓形,向上的為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圓頭,中部的長 5-2厘米,基部寬1-1.5厘米,全緣,有干后呈微波狀起伏的灰白色透明狹邊,缺刻U字形(寬1-3毫米)或V字形(寬6-12毫米)。葉脈下面隱約可見,側脈羽狀,每裂片有小脈3對,斜向上,二叉或偶為單一,基部上側一脈為三叉。葉草質,干后上面褐綠色,下面棕綠色或淺暗綠色,除葉軸下面被鱗片外,余均光滑無毛。孢子囊群短,近橢圓形,長4-5毫米,寬約1毫米,斜上,通常每裂片2-3對,生于每組側脈上側一條小脈的中部,不達葉邊;囊群蓋同形,灰棕色,薄膜質,全緣,宿存。
根狀莖短而直立,先端及葉柄基部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6毫米,基部寬1毫米,長漸尖頭或漸尖頭,棕色,膜質,邊緣全緣或具疏睫毛。葉簇生;葉柄短,基部以上連同葉軸下面疏被星芒狀的棕色小鱗片;葉片闊披針形,長11-16厘米,中部寬3-4厘米,急尖頭,向基部漸變狹,羽狀深裂幾達葉軸;裂片6-10對,互生,平展,基部的圓形,向上的為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圓頭,中部的長 5-2厘米,基部寬1-1.5厘米,全緣,有干后呈微波狀起伏的灰白色透明狹邊,缺刻U字形(寬1-3毫米)或V字形(寬6-12毫米)。
本種形體與蒼山蕨 C. dalhousiae(Hook.)Ching 近似,但葉質軟而薄,葉脈極簡單,具闊而透明的葉緣和薄而闊的橢圓形囊群蓋,孢子較大(70-86μm×54-62μm),具有較寬的周壁
中 文 名 :祥云異脈蕨
屬名信息:Phlebopteris,異脈蕨屬
文獻描述:1978 Phlebopteris xiangyunensis,楊賢河,頁482,圖版166,圖4,5
形態(tài)描述:蕨葉呈掌狀分裂。羽片條帶狀,羽軸強直。小羽片線形(羽片基部的小羽片三角形) ,排列緊密,基部略略擴大并互相連接,頂端鈍圓。中脈明顯,側脈細而清晰,自中脈長出后即分叉一次,接著前面的一個分支又分叉一次。孢子囊群圓形,成行排列于實羽片背面的兩側,詳細構造未明(楊賢河,1978) 。
時代產地:四川峨眉荷葉灣,須家河組; 晚三疊世
離脈柳葉蕨產自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模式標本采自廣西凌云。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