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防護綠地 | 外文名 | green area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
---|---|---|---|
定????義 | 衛(wèi)生、隔離和安全防護功能的綠地 | 功????能 | 物理阻擋、固沙保土等 |
性????質 | 城市綠地 | 學????科 | 建筑學 |
城市防護綠地按不同的劃分依據可分為以下不同的類型:①根據防護林的功能或主要防護的危害源種類分為防風林、治沙林、防火林、防噪林、防毒林、衛(wèi)生隔離林、城市組團隔離帶等;②根據主要的保護對象分為道路防護林、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yǎng)林、交通防護林(鐵路、公路)等;③根據防護林營造的位置分為環(huán)城防護林、江(或河、湖)岸防護林、海防林、郊區(qū)風景林、城市高壓走廊綠帶等。
城市防風林帶主要作用是防止大風以及其所夾帶的粉塵、沙石等對城市的襲擊和污染,同時也可以吸附市內擴散的有毒、有害氣體.減少對郊區(qū)的污染.還可以調節(jié)市區(qū)的溫度和濕度。
衛(wèi)生隔離林主要是建設在工業(yè)企業(yè)與城市其他區(qū)域之間的衛(wèi),七防護林。工礦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經常散發(fā)煤煙粉塵、金屬粉末甚至有毒氣體.這對城市環(huán)境的污染相當嚴重。衛(wèi)生隔離林對于減少這些污染.凈化城市空氣,保護城市環(huán)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田防護林是為了防止自然災害.改善氣候、土壤、水文條件.創(chuàng)造有利于農作物和牲畜生長繁育的環(huán)境.以保證農牧業(yè)穩(wěn)產高產,并對人民生活提供多種效用的人工林生態(tài)系統。
道路防護綠地是指在道路兩側營建的以保護路基、防止風沙和水土流失、隔音為主要目的,兼顧衛(wèi)生隔離、農田防護和美化城市的防護林,包括鐵路防護林、高速公路防護林、公路防護林和城市道路防護林。
城市高壓走廊綠帶是指布置在高壓線下、起到安全隔離作用的綠地。高壓線路屬于高度危險設施,從幾萬到幾十萬伏的電壓可產生較強的工頻電場輻射。根據同一或不同高壓線下的不同電場輻射溫度,布置一定寬度、不同樹種搭配的防護綠地來過濾、吸收和阻隔電磁輻射,從而起到安全隔離作用。
城市組團隔離帶是為使城市各個組團避免相互于擾,而在組團問設的隔離帶。城市組團隔離帶在空間上劃分城市各個區(qū),成為各個功能區(qū)的邊界,起到隔離作用;在生態(tài)、社會、形象服務功能上又為相鄰片區(qū)提供過渡軟連接,發(fā)揮聯系作用。
①科學性原則:防護綠地規(guī)劃要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要考慮城市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城市用地情況等諸多因素,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防護綠地存在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
②整體性原則:由于防護綠地和其他城市綠地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進行防護綠地布局、結構的規(guī)劃時必須使防護綠地和其他綠地聯系起來,組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③協調性原則:防護綠地的規(guī)劃要和城市道路、河道及其他用地規(guī)劃相銜接,符合相關標準和規(guī)劃要求。
④生態(tài)性原則:發(fā)揮防護綠地的防護功能,有效改善城市自然條件和衛(wèi)生條件,根據防護功能在面積、寬度、數量上滿足生態(tài)要求的下限值。
防護綠地的建設,除了直接的遮擋帶來的物理性作用外,還有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所;帶來的生態(tài)作用、生理病理性作用及美化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防護林植物群體的物理阻擋作用,如降低風速,減弱強風及強風所夾帶的沙、塵等對城市的侵襲;
②植物根系對土壤的拉結和地被植物對土壤的覆蓋可防止徑流,起到固沙保土、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③通過植物枝葉的光合作用、吸附作用、遮蔽作用等可吸收、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毒有害氣體,吸滯煙塵,降低噪聲,凈化水體,凈化土壤,殺滅病菌.降溫保溫,發(fā)揮衛(wèi)生防護作用;
④通過藝術性的營造,防護林還可美化城市。
好的樓盤單位平方米綠化成本大約在400元左右,比如綠城房產基本上能達到這個標準。一般的樓盤綠化的投入應該在250元 - 300元每平方?,F根據一期綠化投入159萬和一期綠化面積15000平方米計算,平...
城市防護綠地的設置,應當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城市干道規(guī)劃紅線外兩側建筑物的退縮地帶和公路規(guī)劃紅線外兩側的不準建筑區(qū),除按城市規(guī)劃設置集散場地外,均應用于建造隔離綠化帶。其寬度分別為:城市干道規(guī)劃紅線...
電工(使用管理)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第1條?所有配電箱均應標明其名稱、用途,并作出分路標記。 第2條?所有配電箱門應配鎖,配電箱和開關箱應由持證的電工負責使用管理。 第3條?所有配電箱、開關箱應每月進行...
?城市防護綠地的設置,應當符合下列規(guī)定:
(一)城市干道規(guī)劃紅線外兩側建筑物的退縮地帶和公路規(guī)劃紅線外兩側的不準建筑區(qū),除按城市規(guī)劃設置人流集散場地外,均應用于建造隔離綠化帶。其寬度分別為:城市干道規(guī)劃紅線寬度26米以下的,兩側各2米至5米;26米至60米的,兩側各5米至10米;60米以上的,兩側各不少于10米。公路規(guī)劃紅線外兩側不準建筑區(qū)的隔離綠化帶寬度,國道各20米,省道各15米,縣(市)道各10米,鄉(xiāng)(鎮(zhèn))道各5米。
(二)在城市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橋控制范圍內,應當進行綠化。
(三)鐵路沿線兩側隔離綠化帶寬度各不少于20米。
(四)高壓線走廊下安全隔離綠化帶的寬度,550千伏的,不少于50米;220千伏的,不少于36米;110千伏的,不少于24米。
(五)沿涌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不少于5米,江河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不少于30米;水源涵養(yǎng)林寬度各不少于100米;流溪河兩岸防護綠化帶寬度各為100米至300米。
防護綠地承擔著改善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功能,防護綠地的布局要更好地保證城市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揮綠地的多種功能。展現城市景觀風貌。城市防護綠地的布局是在整個建成區(qū)層面上合理布置防風林、通風林以及與氣象因子息息相關的大氣污染防護綠地。對于其他點、線污染源(如噪聲污染、電磁輻射污染等)的防護,則進行具體的微觀結構的分析。城市防護綠地的布局結構存在多樣的形式,包括時、空四個維度的合理布置。同時,作為城市綠地的組成部分,防護綠地的布局要充分與整個城區(qū)的綠地布局相融合。
各類城市防護綠地的布局,需綜合考慮污染源以及植物的特性。因所在位置和防護對象的不同,對防護綠地的寬度和種植方式的要求也各異,目前較多省市的相關法規(guī)針對當地情況有相應的規(guī)定,可參照執(zhí)行。防護綠地的防護功能往往是多樣的,并非針對某一污染源進行單一功能的防護,因此,需要根據其所在位置和防護對象。確定防護綠地的寬度、種植方式等結構內容,使其發(fā)揮最大功效。同一類防護綠地的布局結構也會隨著城市特征、周圍用地性質、地形、氣象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側重。對于衛(wèi)生隔離帶、道路防護綠地、城市組團隔離帶這樣具有多種生態(tài)功能的綠地而言,其布局結構需要考慮防護對象與綠地相互作用的過程,綜合確定功能完善的綠地面積及結構形式。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5pd7vxn" class="single-tag-height">15KB
頁數: 4頁
評分: 4.6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 1994-2011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
自中心城區(qū)集中義務植樹在三干渠城區(qū)段啟幕后,截至4月4日,荊門市已完成逾2萬平方米濱水防護綠地建設。按照部署,今年全市87個企事業(yè)單位將三干渠總干渠閘口至荊南大道段建成長4.2公里、總面積6.6萬平方米的防護林基地。
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荊門市大力開展中心城區(qū)防護林建設,已建成濱水、道路及城市生態(tài)等類型的防護綠地共計53.5萬平方米。其中,建成總干渠、三干渠等濱水防護綠地3.5萬平方米;建成荊潛路城區(qū)段道路防護林3萬平方米;建成城北防護林、雨良山等生態(tài)綠地47萬平方米。這些防護林的建成,在保持水土、調節(jié)氣候、減少污染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為加速實現中心城區(qū)綠色全覆蓋提供了有力保障。
今年,荊門市將通過義務植樹、認建認養(yǎng)等形式,在中心城區(qū)新建綠色防護屏障13萬平方米。
城市高壓走廊綠帶指城市高壓輸電線路下方一定范圍內的綠化用地,是為安全考慮而設置的綠帶。
根據《城市綠地分類標準》CJJ/T85-2002,是屬于防護綠地(G3)的一個綠地類型
城市高壓走廊一般與城市道路、河流、對外交通防護綠地平行布置,形成相對集中、對城市用地和景觀干擾較小的高壓走廊,一般不斜穿、橫穿地塊。高壓走廊綠帶是結合城市高壓走廊線的規(guī)劃,根據兩側情況設置一定寬度的防護綠地,以減少高壓線對城市的不利影響,如安全、景觀等方面,特別是對于那些沿城市主要景觀道路、主要景觀河道和城市中心 區(qū)、風景名勝區(qū)、文物保護范圍等區(qū)域內的供電線路,在改造和新建時不能采用地下電纜敷設時,宜設置一定的防護綠帶
標準適用于公共綠地、防護綠地、附屬綠地以及其它綠地綠化工程及其附屬設施的施工及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