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楓香樹 | 拉丁學名 |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
---|---|---|---|
界 | 植物界 | 門 | 被子植物門 |
綱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 原始花被亞綱 |
目 | 薔薇目 | 亞????目 | 虎耳草亞目 |
科 | 金縷梅科 | 亞????科 | 楓香樹亞科 |
屬 | 楓香樹屬 | 種 | 楓香 |
變????種 | 山楓香樹 | 命名者及年代 | Hance,1866 |
山楓香樹(學名: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 var. monticola Rehd. et Wils.):小喬木,小枝及葉背禿凈無毛,葉背常有灰白色,基部平截或微心形,宿存萼齒稍短。分布于中國四川、湖北、貴州、廣西及廣東等省區(qū)的山地,多見于500米以上的森林中。
在進行種子的采集時應選擇生長10年以上、無病蟲害發(fā)生、長勢健壯、樹干通直的優(yōu)勢樹作為采種母樹。楓香樹的果實成熟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下旬。當果實的顏色由綠變成黃褐(稍帶青)、尚未開裂時,應將其擊落,以便于收集。采回的果實應置于陽光下進行晾曬,一般3-5天即可。在晾曬的過程中,應常用木锨翻動果實,待蒴果裂開后將種子取出,然后用細篩除去含有的雜質(zhì)即可獲得純凈的楓香樹種子。以鮮果的重量進行計算,出種率為1.5-2.0%。采集的種子應裝于麻袋內(nèi)置于通風干燥處進行儲藏??稍械姆N子有翅,為黑色;不孕種子無翅,為黃色,較淡。
楓香樹的育苗圃地以選擇在交通狀況良好、與水源距離近、土層深厚、土壤疏松、土質(zhì)較肥沃、pH值為5.5-6.0的砂質(zhì)壤土為佳。為了減少病害,最好選擇在前茬為水稻田的地塊上進行楓香樹的育苗。不宜選擇過于黏重的土壤或蔬菜地,這些土壤細菌較多,容易使幼苗發(fā)生根腐病。
因楓香樹種子籽粒?。ㄇЯV貎H為3.2-5.6克,1千克種子的粒數(shù)為18-32萬粒),播種前可不進行處理。播種既可在冬季進行,也可選擇春季進行,但相比較而言,冬播的種子發(fā)芽早而整齊。春季播種一般在3月中旬進行。由于楓香樹種子的籽粒小,圃地的發(fā)芽率僅在20-57%。播種可采取2種方式,分別為撒播、條播。撒播應用的一般較多。
撒播:將種子均勻撒在苗床上,方法簡單,省力出苗量高,播種量為22.5-30.0千克/公頃。
條播:播種的行距控制在20-25厘米,溝底的寬度為6-10厘米,播種時均勻地將種子撒在溝內(nèi),一般播種量為15.0-22.5千克/公頃。播種結(jié)束后應及時覆土,以微可見種子為佳,細土應先用篩子篩后再進行覆蓋,并在其上覆蓋1層稻草。也可不覆土,直接將稻草或茅草覆蓋在播種后的苗床上,為了防止草被風吹起,應用棍子壓上,或用竹片、薄膜穹形蓋好,不僅可以起到保暖、防風的作用,還可以防止鳥獸的危害。
播種后約25天種子逐漸發(fā)芽,約45天幼苗基本出齊。場圃的發(fā)芽率為12.3-57.0%,平均發(fā)芽率為35.6%。當幼苗基本出齊時,應及時進行揭草。揭草最好分2次進行,第1次將1/2揭去,5天后再將剩余的1/2揭去。揭草時動作應盡量輕,防止將幼苗帶出。揭草后,為防止幼苗被太陽灼傷,應及時地用遮蔭網(wǎng)蓋好。當幼苗的長度達到3-5厘米時,應及時地進行間苗、補苗,一般選擇在陰天或小雨天進行。對于密度較大的苗木,用竹簽將之移出,將根的泥土去掉并置于0.01?T 3號或ABT 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鐘,再補栽于缺苗的苗床上,株行距一般為5厘米×8厘米,栽后及時地澆透水。間苗后的楓香樹苗密度控制在100株/平方米左右。
幼苗揭草后40天,可選擇合適的氮肥進行追施。第1次追肥的濃度應小于0.1%,施肥量為22.5千克/公頃。以后根據(jù)苗木的實際情況,每隔1個月左右追肥1次,濃度控制在0.5-1.0%,施肥量為45-60千克/公頃。在楓香樹的整個生長季節(jié)應施肥2-3次。前期主要施氮肥,后期施磷、鉀肥。施肥應選擇在15:00以后進行。當施肥的濃度超過0.8%時,施肥后應用清水沖洗。遇下雨時,為了防止苗木出現(xiàn)爛根現(xiàn)象,應及時地排除苗圃地的積水;在遇到持續(xù)干旱的天氣時,應及時澆灌苗地,滿足苗木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在苗木的生長期間,應做好松土除草工作。由于楓香樹幼苗對除草劑敏感,當發(fā)生草害時,一般采取人工拔草的方式,不可采用除草劑。
分布于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東,東至臺灣,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廣東;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性喜陽光,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海南島常組成次生林的優(yōu)勢種。
楓香樹屬是虎耳草目楓香科下的一屬,以前也被分到金縷梅科。 楓香樹屬主要生長于氣候溫暖地帶。大型落葉喬木,樹干挺直,高度可達25-40米。葉掌狀開裂,螺旋著生,葉子在秋天變紅?;ㄐ?,直徑1-2厘米,球狀...
楓香產(chǎn)中國秦嶺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見于越南北部,老撾及朝鮮南部。樹脂供藥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祛風除濕,通絡(luò)活血功效。木材稍堅硬,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
成年楓香樹的移栽屬于大樹移栽,且屬于不容易移栽的植物。如果是地生苗,需要充足的大樹移栽經(jīng)驗,一般要提前斷根處理,經(jīng)過提前一年的斷根處理后,第二年在2-4月或落葉后移栽最佳。如果是不做斷根處理,直接移栽...
落葉喬木,高達30米,胸徑最大可達1米,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鱗狀苞片敷有樹脂,干后棕黑色,有光澤。葉薄革質(zhì),闊卵形,掌狀3裂,中央裂片較長,先端尾狀漸尖;兩側(cè)裂片平展;基部心形;上面綠色,干后灰綠色,不發(fā)亮;下面有短柔毛,或變禿凈僅在脈腋間有毛;掌狀脈3-5條,在上下兩面均顯著,網(wǎng)脈明顯可見;邊緣有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葉柄長達11厘米,常有短柔毛;托葉線形,游離,或略與葉柄連生,長1-1.4厘米,紅褐色,被毛,早落。
雄性短穗狀花序常多個排成總狀,雄蕊多數(shù),花絲不等長,花藥比花絲略短。雌性頭狀花序有花24-43朵,花序柄長3-6厘米,偶有皮孔,無腺體;萼齒4-7個,針形,長4-8毫米,子房下半部藏在頭狀花序軸內(nèi),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zhì),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nèi),有宿存花柱及針刺狀萼齒。種子多數(shù),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選擇溫暖濕潤、土壤深厚的山谷、山坡下部和中部,低山丘陵區(qū)以陰坡半陽坡為好。整地冬季前完成。緩坡地以全墾加穴狀整地為好,山地陡坡采取魚鱗坑或穴狀整地,穴規(guī)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
3月中上旬氣候較穩(wěn)定時造林。一般株行距為(1.5-3.0)米×(1.5-3.0)米,栽1110-4440株/公頃。培養(yǎng)用材林可稀植,以培養(yǎng)餌料林、原料林、材苗兼用林為主的可密植。丘陵和低山區(qū)可營造混交林,與馬尾松、杉木等樹種混交,混交方式為帶狀或塊狀,混交比例楓香占30-40%。杉木或馬尾松采伐跡地更新,應營造以楓香為主的混交林,其比例達70%左右。
新造林要連續(xù)除草松土2-3年,在5-6月和9-10月?lián)嵊?次,第1年以除草為主,第2、第3年以擴穴為主,穴徑60厘米,深度15厘米。幼林在9月至翌年5月結(jié)合撫育進行施肥,用有機肥或復合肥進行條狀溝施,成林施肥最好在冬季進行。造林后第2年開始修除樹木基部1/3以下枝條及雙叉枝和競爭枝,直至郁蔽成林。修剪在樹木休眠期進行,修枝切口要平滑,不傷樹皮,不留樁。林分郁閉度達0.9以上時,被壓木占總株樹的20-30%時進行間伐。起始年限在10年左右。主要采用下層撫育法,第1次強度為林分總株樹25-35%,間伐后郁閉度不小于0.7,間伐間隔期不小于8年,以后問伐強度為20-30%。30-40年后采取主伐。
藥用:樹脂供藥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根、葉及果實亦入藥,有祛風除濕,通絡(luò)活血功效。
經(jīng)濟:木材稍堅硬,可制家具及貴重商品的裝箱。
生態(tài):楓香樹在環(huán)保方面也有很大的意義,它可以改善生長地的土地質(zhì)量,保證水土不會過度流失,凈化當?shù)氐目諝赓|(zhì)量,保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穩(wěn)定;同時楓香樹的耐火性和耐旱性極強,因此可以生長于干旱缺水的荒山野嶺之地,大大改善當?shù)氐沫h(huán)境質(zhì)量。
觀賞:楓香樹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在城市規(guī)劃中也可以起到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
楓香樹幼苗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因此一般不易發(fā)生病蟲害。但在剛揭草時,由于苗木長勢較為幼嫩,短期內(nèi)有病蟲發(fā)生??稍诮也莺?天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噴霧,一般可用百菌清2000倍液。以后隔20-30天噴百菌清1000倍液,或多菌靈800-1000倍液1次;當有蟲害發(fā)生時,可噴甲胺磷1000倍液進行防治。
清除造林地上的枯枝落葉,消除病蟲源;營造混交林,改善林地生態(tài)環(huán)境;清除病蟲木,破壞病蟲棲息環(huán)境;科學施肥,合理間伐。在防治棕色天幕毛蟲上,宜采用如下方法:
人工摘繭;
保護天敵,把野外采摘的繭中已被寄生的蛹,撿出放回林中或不采摘;
化學防治,用25%滅幼脲Ⅲ號35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000倍液,或40%氧化樂果800倍液,用機動噴霧機于傍晚噴霧樹冠,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還可用菊酯類藥液噴入網(wǎng)幕內(nèi),防效達95%以上;
毒繩法,用20%殺滅菊酯與機油按1:8混合調(diào)好,紙繩浸泡0.5小時后,撈出晾干后綁于樹干胸高處,防治效果在90%上;
燈光誘蛾,在危害較重林地集中設(shè)置誘蟲燈,誘殺成蟲,效果較好。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667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4
通過采集浙江各地不同樹齡的木荷、楓香樹木材,進行木材主要物理性質(zhì)、力學性能、化學成分、化學性質(zhì)的分析測定和比較分析,初步揭示了木荷、楓香樹木材不同年齡材性變化差異規(guī)律,為更好地利用木材、培育資源提供了依據(jù)。
格式:ppt
大?。?span id="crnp045" class="single-tag-height">667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3
2002年重慶楓香庭六月推廣案——一、我們的目標是什么? 二、如何達到目標? 三、開盤準備工作 四、開盤活動氛圍 五、活動執(zhí)行程序 六、媒介執(zhí)行計劃 七、媒介執(zhí)行方案 八、本次作戰(zhàn)綱要
楓香樹組
Sect. Cathayambar Harms
中國植物志>>第35(2)卷>>金縷梅科 Hamamelidaceae>>楓香樹屬 Liquidambar
組1. 楓香樹組--Sect. Cathayambar Harms, l. c.
雌花之間有多數(shù)明顯的萼齒,蒴果有宿存花柱及萼齒。
本組1種,產(chǎn)亞洲東部。
下級分類
楓香樹 Liquidambar formosana
楓香樹組 Sect. Cathayambar Harms
蘇合香組 Sect. Liquidambar
山楓香樹分布于四川、湖北、貴州、廣西及廣東等省區(qū)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