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關鍵技術的研究及應用 | 完成人 | 聶建國等 |
---|---|---|---|
獲獎情況 |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完成單位 | 中南大學等 |
200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2100433B
主要完成人:聶建國、余志武、李 勇、蔣麗忠、歐陽政偉、周凌宇、羅小勇、樊健生、陳宜言、郭風琪
主要完成單位:中南大學、清華大學、深圳市市政工程設計院、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大建科土木科技有限公司
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比鋼結構(A、C、D )。A.防火性能好B.節(jié)約空間C.抗震性能好D.變形能力強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是由鋼材和混凝土兩種不同性質的材料經組合而成的一種新型結構。是鋼和混凝土兩種材料的合理組合,充分發(fā)揮了鋼材抗拉強度高、塑性好和混凝土抗壓性能好的優(yōu)點,彌補彼此各自的缺點鋼-混凝土組合...
鋼混結構是行內對鋼筋混凝土結構的簡稱;鋼和混凝土組合結構又稱為型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即混凝土內配置型鋼(或焊接成型)和鋼筋的結構。
格式:pdf
大?。?span id="pad5bd4" class="single-tag-height">64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3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因具有剛度大、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及顯著的技術經濟綜合優(yōu)勢,被廣泛地應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及特殊、重載、復雜工業(yè)結構。但我國對型鋼混凝土結構及與其復合的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究起步較晚,在相當長時期缺乏自主設計技術。
格式:pdf
大?。?span id="pmtxjuf" class="single-tag-height">64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與混合結構體系因具有剛度大、承載力高、抗震性能好及顯著的技術經濟綜合優(yōu)勢,被廣泛地應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及特殊、重載、復雜工業(yè)結構。但我國對型鋼混凝土結構及與其復合的鋼-混凝土混合結構體系研究起步較晚,在相當長時期缺乏自主設計技術。
工藝是連接產品設計與制造的橋梁。
《基于MBD的三維機加工藝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的核心是基于MBD技術實現(xiàn)機加工零件工藝設計的智能化和柔性化。以三維模型的產品數(shù)字化設計與制造已得到廣泛的應用,而在三維工藝設計方面的應用和研究卻很少,而《基于MBD的三維機加工藝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正是以MBD技術在復雜機電產品三維工藝設計方面上的一個很好的應用。
為有效支持基于三維模型的機加零件快速工藝設計的實現(xiàn),《基于MBD的三維機加工藝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提出工藝信息的獲取、表達、追溯、存儲與關聯(lián)等技術;工藝模型是三維工藝設計的核心,為此提出基于特征識別技術的三維機加工藝模型快速創(chuàng)建方法;為滿足工藝更改后三維工藝快速響應的要求,提出了工藝模型重構方法和工藝信息主動傳播算法;開發(fā)三維機加工藝設計原型系統(tǒng)予以驗證《基于MBD的三維機加工藝設計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所提出的方法。
《微電網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研究》從實用化角度出發(fā),對微電網涉及的相關技術進行了闡述,同時對典型工程應用實例進行了講解和分析,主要內容涵蓋了微電網與分布式發(fā)電技術,微電網控制與運行技術,微電網的保護技術,微電網的能量管理技術,微電網的信息建模、通信與監(jiān)控技術,微電網的規(guī)劃設計與工程應用實例等。
《微電網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研究》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內容豐富新穎,可供相關工程技術人員參考使用。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發(fā)展概況
鋼—混凝土組合結構這門學科起源于本世紀初期。于本世紀二十年代進行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到了五十年代已基本形成獨立的學科體系。至今組合結構在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fā)展。目前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高層建筑、橋梁工程等許多土木工程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在國外,鋼—混凝土組合結構最初大量應用于土木工程旨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當時的歐洲急需恢復戰(zhàn)爭破壞的房屋和橋梁,工程師們采用了大量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加快了重建的速度,完成了大量的道路橋梁和房屋的重建工程。1968年日本十勝沖地震以后,發(fā)現(xiàn)采用鋼—混凝土組合結構修建的房屋,其抗震性能良好,于是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在日本的高層與超高層中得到迅速發(fā)展。60年代以后世界上許多國家(包括英、美、日、蘇、法、德)根據(jù)本國的試驗研究成果及施工技術條件制定了相應的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1971年成立了由歐洲國際混凝土委員會(CES)、歐洲鋼結構協(xié)會(ECCS)、國際預應力聯(lián)合會(FIP)和國際橋梁及結構工程協(xié)會(IABSE)組成的組合結構委員會,多次組織了國際性的組合結構學術討論會,并于1981年正式頒布了《組合結構》規(guī)范。
我國對鋼—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研究和應用起步較晚,從五十年代才開始開展組合梁的研究和應用,至今除了鋼與混凝土組合梁已納入《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 17-88)外,其余的組合結構和構件還停留在行業(yè)標準的基礎上。具有代表性的三部行業(yè)標準是:(1)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行業(yè)標準《鋼—混凝土組合結構設計規(guī)程》(DL/T 5085-1999);(2)國家冶金工業(yè)部頒布的行業(yè)標準《鋼骨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程》(YB 9082-97);(3)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xié)會標準《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規(guī)程》(CECS28:90)。這三部規(guī)程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的鋼—混凝土組合結構實際應用已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