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布鋼筋
2、嵌入在墻內(nèi)板的附加鋼筋
3、周邊支撐在鋼筋混凝土梁上,墻上,板邊的構造鋼筋
4、與梁垂直的構造鋼筋2100433B
例如,梁(板)端有磚墻壓住或與另一梁(柱)整體相連,則該處就需設置承受負彎矩的構造鋼筋,其他的如T型、L型、倒L型的獨立梁以及花籃梁等構件,在翼緣和梁肩部分也均設置構造鋼筋,以防止翼緣、梁肩與肋部交接處產(chǎn)生裂縫。
格式:pdf
大?。?span id="cmnz0eg" class="single-tag-height">21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鋼筋名稱解釋 1、縱筋 所謂縱筋就沿梁豎向的上下部鋼筋,但是腰筋除外。 / 主筋都可以叫縱向鋼筋(縱筋) / 比較長的一般就是縱筋 2、負筋 負筋是負彎矩鋼筋的簡稱,起的作用是抵抗負彎矩 / 負筋就是梁或板頂部或面部的鋼筋, 因為一般的力學把下側底部受拉的彎距規(guī)定 為正彎距方向,所以頂部就是負彎距 ./ 受力筋就是我們說的底筋 (沿受力方向, 挑板可是在上面) 分布筋就是與受力筋 垂直的那個筋(起固定,傳力等作用)負筋就是支座處四分之一短跨那個筋(在 受力筋上面) / 不過懸挑結構以及閥板基礎的梁、扳正好和上述相反 / 板或梁面層的鋼筋就是負筋, 用來抵抗負彎距用的, 因為負彎距產(chǎn)生面層的拉應 力 / 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 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 部位。 3、架立筋 一般的說,架立筋是梁中用來架立箍筋的, 差不多出現(xiàn)在三肢箍以上的梁, 就是 兩邊的
格式:pdf
大?。?span id="cqmogt1" class="single-tag-height">21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7
木門按構造的分類 根據(jù)木門構造的不同,木門可以分為全實木榫拼門、實木復合門、夾板模壓空心門。 一、全實木榫拼門 1.全實木榫拼門是用實木加工制作的裝飾門,代號為 Q。有全木、半玻、全玻三種款 式,從木材加工工藝上看有原木和指接木兩種。 2.原木實木門是以取材自森林的天然原木做門芯,然后經(jīng)下料、刨光、開榫、打眼、 雕刻、定型等工序科學加工而制成的。 3.指接木實木門是指原木經(jīng)鋸切、指接后的木材經(jīng)過原木實木門相同的工序工藝加工 制成的木門,性能要比原木實木門穩(wěn)定得多,能切實保證門不變形。 全實木門所選用的木材多是名貴木材,如櫻桃木、胡桃木、柚木等。 經(jīng)加工后的成品實 木門具有不變形、耐腐蝕、無裂紋及隔熱保溫等特點。同時,實木門因具有良好的吸聲性, 而有效地起到了隔聲的作用。 全實木門的工藝質(zhì)量要求很高, 但其優(yōu)點是豪華美觀、 造型厚 實。經(jīng)現(xiàn)代化精密工藝與傳統(tǒng)的手工雕技相融合, 賦予了實木門自
當梁較高(腹板高度hw≥450mm)時,為防止混凝土收縮和溫度變形而產(chǎn)生豎向裂縫,同時加強鋼筋骨架的剛度,在梁的兩側沿梁高每隔200mm處各設一根直徑不小于10mm的腰筋,兩根腰筋之間用¢6或¢8的拉筋連系,拉筋間距一般為箍筋的2倍。
也稱為腰筋。
腰筋又分為抗扭筋N和構造筋G。
通長筋:就是指在所標的區(qū)段內(nèi)通長設置,直徑可以不相同,可以采用搭接連接形式,保證梁各個部位的這個部分鋼筋都能發(fā)揮其抗拉強度,而且兩端應按受拉錨固的鋼筋。
貫通筋:是指貫穿于構件(如梁)整個長度的鋼筋,中間既不彎起也不中斷,當鋼筋過長時可以搭接或焊接,但不改變直徑。貫通筋既可以是受力鋼筋,也可以是架立鋼筋。
構造筋:滿足構造要求,對不易計算和沒有考慮進去的各種因素,所設置的鋼筋為構造鋼筋,如:混凝土結構中梁的架立筋、縱向構造鋼筋(其配置在梁側中部,俗稱腰筋)。
架立筋:在混凝土構件中起架立作用(固定箍筋位置)形成鋼筋籠骨架的構造鋼筋,如一根梁只須布抗拉筋和抗剪箍筋,而受壓區(qū)混凝土強度已足夠,無須配受壓筋(稱單筋截面梁),那在做鋼筋骨架的時候,理論上梁的上部就沒有縱向筋,箍筋的上角點就無法固定,因此一般用兩根鋼筋布置在上面的兩角,計算上不考慮其受力,但實際上受壓,同時起到抵抗混凝土的收縮應力或者溫度應力,這就是架立筋。如梁根據(jù)承載力計算的需要既配置受拉縱筋也配受壓鋼筋(稱雙筋截面梁),則不需另外配置架立鋼筋。當梁的支座處上部有負彎矩鋼筋時,架立筋可只布置在梁上的跨中部分,兩端與負彎矩鋼筋搭接或焊接。搭接時也要滿足搭接長度的要求并應綁扎。架力筋也有貫通的,如規(guī)范中規(guī)定在梁上部兩側的架力筋必須是貫通的,此時的架立筋在支座處也可承擔一部份負彎矩。
分布筋:分布筋出現(xiàn)在板中,布置在受力鋼筋的內(nèi)側,與受力鋼筋垂直。作用是固定受力鋼筋的位置并將板上的荷載分散到受力鋼筋上,同時也能防止因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等原因,在垂直于受力鋼筋方向產(chǎn)生的裂縫。
負筋:負筋是承受負彎矩的鋼筋,一般在梁的上部靠近支座的部位或板的上部靠近支座部位。其為受力筋。
根據(jù)2010年新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保護層厚度不再是縱向鋼筋(非箍筋)外緣至混凝土表面的最小距離,而是“以最外層鋼筋(包括箍筋、構造筋、分布筋等)的外緣計算混凝土的保護層厚度”。
保護層最小厚度的規(guī)定是為了使混凝土結構構件滿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對受力鋼筋有效錨固的要求。
混凝土保護層厚度大,構件的受力鋼筋粘結錨固性能、耐久性和防火性能越好。但是,過大的保護層厚度會使構件受力后產(chǎn)生的裂縫寬度過大,就會影響其使用性能(如破壞構件表面的裝修層、過大的裂縫寬度會使人恐慌不安),而且由于設計中是不考慮混凝土的抗拉作用的,過大的保護層厚度還必然會造成經(jīng)濟上的浪費。因此,2010年《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8.2.1條,規(guī)定縱向受力的普通鋼筋及預應力鋼筋,其混凝土保護層厚度(鋼筋外邊緣至混凝土表面的距離)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d,且應符合下表的規(guī)定。一般設計中是采用最小值的。
混凝土保護層最小厚度(mm)
環(huán)境類別 |
板、墻、殼 |
梁、柱、桿 |
一 |
15 |
20 |
二a |
20 |
25 |
二b |
25 |
35 |
三a |
30 |
40 |
三b |
40 |
50 |
注:1.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大于C25時,表中保護層數(shù)值增加5mm.
2.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
3.板在混凝土等級強度大于C25時,保護層厚度不小于20mm,且不應小于鋼筋的公稱直徑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