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甜藤(Bittersweet),是兩種木質(zhì)藤本植物的名稱。攀緣南蛇藤(climbing bittersweet),原產(chǎn)地在北美洲 ,藤矮,葉子先端漸尖。果肉呈黃色,包在深紅色的外殼里。小花略帶綠色。冬天的時候,它們常被搜集起來,做成花束。歐白英(nightshade bittersweet)是與馬鈴薯有關(guān)的藤本植物?;詭ё仙?,有綠色斑點(diǎn)。漿果有毒,呈深紅色,直徑大約為半英寸(13毫米)。
在北美和歐洲很多地方都發(fā)現(xiàn)有野生的歐白英。主要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及溫帶地區(qū)。
可放置于園林當(dāng)擺飾品:盆栽觀賞或地被植物或地被植物。
春根藤為多年生蔓性小灌木,中華青牛膽落葉木質(zhì)藤本,長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無毛,有許多皮孔。單葉互生;寬卵形至圓狀卵形,長7~12厘米,寬5~10厘米,先端驟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絨...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dá)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苦皮藤為植物界衛(wèi)矛目南蛇藤屬,產(chǎn)于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及廣東、廣西。常用于濕疹,瘡毒,疥癬,蛔蟲病,急性胃腸炎。
格式:pdf
大小: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xì)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qiáng)。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qljznsq"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5
酸甜苦辣“縣老大”——兼論縣辦集體建筑企業(yè)發(fā)展的方向與重點(diǎn)
苦皮藤素植物研究
? 苦皮藤的根皮和莖皮均含有多種強(qiáng)力殺蟲成分,目前已從根皮或種子中分離鑒定出數(shù)十個新化合物 ,特別是從種油中獲得 4個結(jié)晶,即苦皮藤酯I一Ⅳ、從根皮中獲得5個純天然產(chǎn)物,即苦皮藤素I—V。這些苦皮藤重的殺蟲活性成分均簡稱為苦皮藤素。苦皮藤素的殺蟲活性成分從苦皮藤中分離、鑒定出具有拒食活性的化合物Celangulin,可以認(rèn)為是該植物殺蟲化學(xué)成分研究的一個里程碑。在此之前,都認(rèn)為衛(wèi)矛科植物殺蟲活性成分是生物堿,Celangulin是第一個從苦皮藤中分離的非生物堿活性化合物。以后的研究成果也表明,其殺蟲有效成分基本上是以二氫沉香呋喃為骨架的多元醇酯化合物。
以此為起點(diǎn),國內(nèi)外還相繼開展了對其它南蛇藤屬植物殺蟲活性的研究 。近年來研究發(fā)現(xiàn),苦皮藤的殺蟲活性成分具有麻醉、拒食和胃毒、觸殺作用,并且不產(chǎn)生抗藥性、不殺傷天敵、理化性質(zhì)穩(wěn)定等特點(diǎn) 現(xiàn)苦皮藤素Ⅰ對害蟲具有拒食作用,苦皮藤素Ⅱ、Ⅲ對小地虎、甘藍(lán)夜蛾、棉小造橋蟲等昆蟲有胃毒毒殺作用,苦皮藤素Ⅳ對昆蟲具有選擇麻醉作用 。
據(jù)最新研究表明,苦皮藤素對甜菜夜蛾、斜紋夜蛾特效,對稻縱卷葉螟、大螟、二化螟、三化螟高效!持效期30天,因?yàn)槭侵参镌崔r(nóng)藥所以不會產(chǎn)生抗性??嗥ぬ偎氐乃镜怯浾谶M(jìn)行時,2011年2月份就會有正式的水稻登記下來。
苦皮藤參考文獻(xiàn)
苦皮藤(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苦樹皮(山東),馬斷腸、老虎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棱枝南蛇藤(華北經(jīng)濟(jì)植物志要),苦皮樹、老麻藤(吳長春,浙江植物名錄)
Celastrus angulatus Maxim. in Bull. Acad. Sci. St. Petersb. 3 (27): 4 55. 1881; Loes. in Engl. Bot. Jahrb. 29: 446. 1900; Rehd. et Wils. in Sarg. Pl. Wilson. 2: 346. 1915; C. H. Wang in Contrib. Bot. Surv. N.-W. China 1 (1): 59. 1939;陳嶸, 中國樹木分類學(xué), 修訂版670. 1953; D. Hou in Ann. Miss. Bot. Gard. 42: 239. 1955;中國高等植物圖鑒2: 657.圖3044. 1972;秦嶺植物志1 (3): 211. 1981.
0.2%苦皮藤素乳油的生產(chǎn)工藝是: 首先將植物材料干燥粉碎,再用有機(jī)溶劑進(jìn)行熱回流提取,提取物經(jīng)適宜濃縮,檢測其中有效成分苦皮藤素V的含量,合格的產(chǎn)品按照確定的配方進(jìn)行制劑加工??嗥ぬ偎氐淖饔梅绞揭晕付緸橹?,田間施藥的關(guān)鍵是要噴灑均勻,從試驗(yàn)的情況來看,它對大齡幼蟲也具有很好的防效??嗥ぬ偎貙哂刑匦В瑑H需在防治期噴藥一次。田間防治菜青蟲時,將制劑稀釋1000倍噴霧,防效可達(dá)100%。兩年兩地藥效試驗(yàn)表明,0.2%苦皮藤素乳油稀釋1000倍后防治抗性小菜蛾,防效可穩(wěn)定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