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毫米是一個體積單位。一般用于較小的體積的物體的體積計量。棱長為1毫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立方毫米 。
1立方米(m3)=1000立方分米(dm3)=1000000立方厘米(cm3)=1000000000立方毫米(mm3)
1升(L)=0.001立方米(m3)=1立方分米(dm3)=1000毫升(ml)=1000立方厘米(cm3)=1000000立方毫米(mm3)
1 立方英寸=0.016387 立方分米=16.387立方厘米=16387立方毫米
1立方英尺=28.3立方分米=28300立方厘米=28300000立方毫米
1 立方碼=27 立方英尺=0.7646 立方米=164.6立方分米=164600立方厘米=164600000立方毫米
棱長為1毫米的正方體,它的體積是1立方毫米 。
立方微米、立方納米。2100433B
8.5立方米=8.5立方米=8500立方分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00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m³) = 1000000立方厘米(cm³)
格式:pdf
大?。?span id="axjyacy" class="single-tag-height">70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8
這個和針頭相比沒大多少的攝影鏡頭,便是由Fraunhofer研究團隊所發(fā)展出來新型內(nèi)視鏡,假如一切順利的話,最快明年它就能夠用來探究人們的身體內(nèi)部了。
格式:pdf
大?。?span id="qerdoyw" class="single-tag-height">70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各料每立方米重量 1、木絲板:每立方米 400~500 kg 2、鋼 材:每立方米 7850 kg 3、鋁合金:每立方米 2800 kg 4、鋁 板:每立方米 2700 kg 5、鉛 定:每立方米 11400 kg 6、金 :每立方米 19300 kg 7、銀 :每立方米 10500 kg 8、粘 土:每立方米 1350 kg 干、松; 9、粘 土:每立方米 1800 kg 濕、壓實; 10、砂 土:每立方米 1220 kg 干、松;濕、壓實 1800 kg; 11、砂 子:每立方米 1400 kg 干、細砂;粗砂 1700 kg; 12、卵 石:每立方米 1600~1800 kg 13、砂卵石:每立方米 1890~1920 kg 濕; 14、大理石:每立方米 2800 kg 15、花崗石:每立方米 1540 kg 片石堆置 16、碎石子:每立方米 1400~1500 k
1立方納米=10^-9立方微米=10^-18立方毫米
關于毫米的進率:
1毫米=0.1厘米;1mm=0.1cm=0.01dm=0.001m=0.000001km=1 000μm=1 000 000nm2100433B
當前的毫米波通信系統(tǒng)主要包括地球上的點對點通信和通過衛(wèi)星的通信或廣播系統(tǒng)。地球上的點對點毫米波通信一般用于對保密要求較高的接力通信中。毫米波本身就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抗干擾性,同時由于毫米波在大氣中的衰減和使用小口徑天線就可以獲得極窄的波束和很小的旁瓣,所以對毫米波通信的截獲和干擾變得非常困難。
毫米波地面通信系統(tǒng)的傳統(tǒng)應用是接力(中繼)通信。毫米波傳播的大量試驗表明,利用多跳的毫米波接力(中繼)通信是可行的。為了減少風險,首先從毫米波頻段的低端和厘米波頻段的高端入手。在開發(fā)高頻段大容量通信系統(tǒng)的同時,更高頻段的中、低容量短程毫米波通信設備也相繼出臺。
到20世紀90年代,迎來了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因特網(wǎng)迅猛發(fā)展,交互多媒體業(yè)務、寬帶視頻業(yè)務以及專用網(wǎng)絡和無線電通信的業(yè)務量的急劇增長,迫切需要提高傳輸速率、傳輸帶寬和傳輸質量。用戶對寬帶接入的需求日益強烈,推動了各種寬帶接入網(wǎng)絡和設備的研發(fā),利用毫米波的無線寬帶接入技術應運而生。
由于豐富的頻率資源,在衛(wèi)星通信中毫米波通信得到了迅速發(fā)展。例如,在星際通信時一般使用5mm(60GHz)波段,因為在此頻率處大氣損耗極大,地面無法對星際通信內(nèi)容進行偵聽。而在星際由于大氣極為稀薄,不會造成信號的衰落。美國的“戰(zhàn)術、戰(zhàn)略和中繼衛(wèi)星系統(tǒng)”就是一個例子。該系統(tǒng)由五顆衛(wèi)星組成,上行頻率為44GHz,下行頻率為20GHz,帶寬為2GHz,星際通信頻率為60GHz。
與其他通信方式相比,衛(wèi)星通信的主要優(yōu)點是:a)通信距離遠,建站成本與通信距離無關。b)以廣播方式工作,便于實現(xiàn)多址連接。c)通信容量大,能傳送的業(yè)務類型多。d)可以自發(fā)、自收、監(jiān)測等。20世紀70~80年代,衛(wèi)星通信大多是利用對地靜止軌道(又稱同步軌道)進行的。到20世紀90年代以后,利用中、低軌道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紛至沓來。但是在大容量通信服務方面,利用對地靜止軌道的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仍然是唱主角的。據(jù)統(tǒng)計,20世紀90年代的10年間,發(fā)射送入同步軌道上的通信衛(wèi)星多達200顆,其中C波段的最多,Ku波段的次之。由此帶來的衛(wèi)星通信頻譜擁擠問題也日益突出,向更高頻段推進已成為必然趨勢。
實際上早在20世紀70年代初,就已經(jīng)開始了毫米波衛(wèi)星通信的實驗研究。此領域大部分開發(fā)工作在美國、前蘇聯(lián)和日本進行。到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除了推出繼續(xù)用于范圍更廣、內(nèi)容更多的毫米波頻段實驗衛(wèi)星外,開始出現(xiàn)了實用化的Ka波段衛(wèi)星通信系統(tǒng)。需要指出的是,其中許多衛(wèi)星采用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包括多波束天線、星上交換、星上處理和高速傳輸?shù)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