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養(yǎng)護工作必須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不斷積累技術經濟資料,通過應用先進的養(yǎng)護技術和科學的管理方法提高養(yǎng)護技術水平,及時消除導致公路損毀的因素,及時治理病害,應用和推廣先進管理系統(tǒng),實行病害監(jiān)控,實現決策科學化,使有限的資金發(fā)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公路養(yǎng)護技術管理包括以下內容:
(1)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公路技術法規(guī)和公路養(yǎng)護、修建技術政策及規(guī)章制度,制訂適合當地公路養(yǎng)護技術管理的有關規(guī)定和辦法。
(2)檢查公路各項工程設施的技術狀況,制訂各類養(yǎng)護工程的技術措施和方案,并進行竣工驗收或養(yǎng)護質量評定。
(3)組織公路交通情況調查,系統(tǒng)觀測公路使用情況,掌握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充實和修訂公路路況技術檔案,逐步建立數據庫系統(tǒng),為有限資金下的養(yǎng)護維修方案決策和道路網系統(tǒng)的規(guī)劃研究提供依據。
(4)掌握國內外公路科技發(fā)展動態(tài),積極引進、開發(fā)、推廣公路養(yǎng)護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組織科技交流和培訓專業(yè)人才,使養(yǎng)護管理工作規(guī)范化、科學化。
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相應地要承受行車荷載的作用以及遭受風吹、雨淋、冰雪、凍融、日曬等自然力的侵蝕,這樣必然造成其使用功能和行車服務質量的下降。為延長公路的使用周期,使其保持完好的使用狀況,就必須適時地采取適當的工程技術措施,一方面堅持日常保養(yǎng),及時修復損壞部分,經常保持公路完好、暢通、整潔、美觀,另一方面周期性地進行預防性大中修,并逐步改善公路的技術狀況,提高公路的使用質量和抗災能力。這種保持和改善公路使用狀況的工作就是我們所指的公路養(yǎng)護。
公路養(yǎng)護工作的基本任務歸納起來有以下四點:
(1)堅持日常保養(yǎng),及時修復損壞部分,使公路及其沿線設施的各部分均保持完好、整潔、美觀,保障行車安全、舒適、暢通。
(2)采取正確的工程技術措施,周期性地進行大中修,延長公路的使用年限,以節(jié)約資金。
(3)防治結合,治理公路存在的病害和隱患,逐步提高公路的抗災能力。
(4)對原標準過低或留有缺陷的路線、構造物、路面結構、沿線沒施進行改善和增建,逐步提高公路的使用質量和服務水平。
我國的公路養(yǎng)護按其工程性質、規(guī)模大小、技術難易程度劃分為小修保養(yǎng)、中修、大修和改善四類,各類養(yǎng)護工程分別包括下列內容:
(1)小修保養(yǎng)工程:對管養(yǎng)范圍內的公路及其工程設施進行預防性保養(yǎng)并修補其輕微損壞部分,使之經常保持完好狀態(tài)。它通常是由工區(qū)(站)在年度小修保養(yǎng)定額經費內,按月(或旬)安排計劃,經常進行的工作。
(2)中修工程:對管養(yǎng)范圍內的公路及其工程設施的一般性磨損和局部損壞進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復原狀的小型工程項目。它通常是由基層公路管理機構按年(或季度)安排計劃并組織實施的工作。
(3)大修工程:對管養(yǎng)范圍內的公路及工程設施的較大損壞進行周期性的綜合修理,以全面恢復到原設計標準,或在原技術等級范圍內進行局部改善和個別增建,以逐步提高公路通行能力的工程項目。它通常是由基層公路管理機構或在其上級機構的幫助下,根據批準的年度計劃和工程預算來組織實施的工作。
(4)改善工程:對公路及其工程設施因不適應交通量和載重需要而分期逐段提高技術等級,或通過改善顯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較大工程項目。它通常是由省級公路管理機構或地(市)級公路管理機構根據批準的計劃和設計預算來組織實施或招標完成的工作。
除了上述的分類外,對于當年發(fā)生的較大水毀等自然災害的公路搶修和修復工程,可另列為專項工程辦理。對當年不能修復的項目,視其規(guī)模大小,列入下年度的中修、大修或改善工程計劃內完成。
請先給出明確答復:2012年以來我國農村公路養(yǎng)護管理工作一直處于重建輕養(yǎng)的思維,交通部自2016年以來對于農村公路養(yǎng)護管理工作正式列入各工作計劃,針對性的解決農村公路養(yǎng)護管理不到位,管理養(yǎng)護資金不落實...
主要是高速公路養(yǎng)護:路面的定期維護,磨損標線的重新漆畫,兩側防護欄損壞的更換,路側隔離柵的維護,雜草清除,綠化植物修剪!道路標志的維護!有路燈的更換燈泡等等!一般的道路救援車輛等等,交通事故主要是高速...
成立養(yǎng)護工程公司 談到搞好養(yǎng)護公司就不得不談養(yǎng)護公司的成立問題。既然我們要成立的一個人、財、物獨立的市場經濟主體,我們就有責任給它打下一個好的基矗公司從成立的那一天我們就要給它好的先天條件。
在總結國內外養(yǎng)護技術經驗和材料開發(fā)的基礎上,公路養(yǎng)護、大修與改建技術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封層(Cape Seal):包含應用稀漿封層、新鋪面層處治或碎石封層等的表面處治技術,表面處治用來提供防水表面并改善防滑性能。
碎石封層(Chip Seal):是一種表面處治技術,首先在面層表面噴灑瀝青(通常使用乳化瀝青),之后立即用集料覆蓋和碾壓。盡管碎石封層經常用作低交通量路面的防滑磨耗層,但石屑罩面主要用來作為無荷載型裂縫的路面的封層或改善防滑性能。
現場冷再生( Cold In-place Recycle-CIR):是路面再生利用的一種方法,對既有瀝青路面進行破碎回收,回收的材料與新結合料拌和,某些情況下,添加一些新集料。再生利用層一般作為新加鋪層的基層(下層)。乳化瀝青比較適用于現場冷再生,必要時可使用軟化劑。
冷銑刨(Cold Milling):一種鏟除面層全部或部分材料的工藝,其目的是鏟除車轍或表面不平整部分以整平,其后鋪筑加鋪層恢復路面路拱或縱斷面,并恢復路面防滑能力。
灌縫(Cracking FiLling):向非工作裂縫填充材料以盡可能減少水的滲入或加強裂縫兩側的結合。工作裂縫是指路面經受顯著的橫向移動產生的裂縫,寬度一般大于2mm。灌縫和填縫有明確的區(qū)別。
填縫(Cracking Seal):采用規(guī)定的材料,將其填入工作裂縫內,以防止不可壓縮物進入裂縫內和防止水滲入裂縫和下層結構內。
密級配瀝青混凝土加鋪層(Dense-grade Asphalt Overlay):使用瀝青作結合料的混合料鋪筑的加鋪層,混合料集料級配為密級配。
霧封層(Fog Seal):使用少量水稀釋的慢凝乳化瀝青,用于處治舊瀝青面層灌入小裂縫和表面空隙。
加熱刮松再生(Heater Scarification):一種現場熱再生的工藝,既有瀝青面層被加熱,用刮刺刮松,與再生劑拌和,之后整平壓實。
現場熱再生(Hot In-place Recycling-HIR):一種現場再生工藝流程,將既有瀝青面層加熱,之后用機械將松散的既有面層材料與再生劑拌和,拌和時必要的話加入新集料,把拌和好的再生瀝青混合料攤鋪碾壓成型。
改性瀝青微表處(Micro-surfacing):用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作結合料,礦質集料、礦粉、水和其他添加劑按適當比例組成,拌和并撒鋪在瀝青混凝土鋪面上。
改建(Pavement Reconstruction):鋪筑與新建路面結構等效的路面,通常包括使用新材料和(或)再生材料徹底清除或更換既有路面結構。
大修(Pavement Rehabilitation):為了延長既有路面的壽命而采取的措施,包括恢復、加鋪或其他能恢復既有路面結構應具備的結構和使用功能的處治措施。
橡膠改性瀝青石屑罩面(Rubberized Asphalt Chip Seal):傳統(tǒng)石屑罩面的一種改進形罩面技術,使用輪胎橡膠或膠乳橡膠改性瀝青替代瀝青作為結合料,目的在于增加瀝青的韌性和黏結性。橡膠改性瀝青石屑罩面通常作為防止反射裂縫的加鋪層。
砂封層(Sand Seal):使用細集料制作的瀝青混合料,可用于改善路面的抗滑能力和防止空氣與水侵入路面。
層鋪法表處( SandwiCh Seal):一種表面處治措施,先鋪一層較大粒徑的集料,之后在其上灑鋪乳化瀝青,再用小一級的集料灑鋪封蓋。層鋪法表處常用來封住面層改善抗滑性能。
稀漿封層(Slurry Seal):使用慢凝乳化瀝青、良好級配的細集料、礦粉和水拌制的混合料。用來填封裂縫和舊路面表面,以恢復均勻的表面紋理、防止水與空氣侵入路面并提供抗滑阻力。
瀝青瑪蹄脂碎石加鋪層(SMA Overlay):一種使用瀝青碎石瑪蹄脂材料做的加鋪層。瀝青碎石瑪蹄脂是用瀝青結合料、穩(wěn)定劑、礦粉、間斷級配集料配制的瀝青混合料。 2100433B
格式:pdf
大小:91KB
頁數: 1頁
評分: 3
我國高等級公路養(yǎng)護管理發(fā)展對策我國高等級公路養(yǎng)護管理發(fā)展對策——通過對高等級公路養(yǎng)護管理特點的分析,指出現階段我國高等級公路養(yǎng)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借鑒發(fā)達國家在公路養(yǎng)護管理方面的先進經驗.從體制改革、法規(guī)建設、技術管理、養(yǎng)護機械化等方面,對我國...
格式:pdf
大?。?span id="qmqusu6" class="single-tag-height">91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7
對美國、加拿大、瑞典、英國、日本等國家的公路養(yǎng)護管理情況進行了介紹,并對國外公路養(yǎng)護管理的經驗作了總結,最后針對我國公路養(yǎng)護管理提出了合理建議,以提高公路養(yǎng)護管理效率,延長公路使用壽命。
路面養(yǎng)護管理是指為維持路面的正常使用所進行的各種活動。路面要經常養(yǎng)護,以保持路面完好、路拱適度和排水流暢。有時還須對原有路面進行有計劃地改善,提高其技術狀況,以適應運輸發(fā)展的需要。路面養(yǎng)護包括三個內容:保養(yǎng)、修理與改善。保養(yǎng)是指經常性的保護作業(yè),如清掃、排水、處理擁包、堵塞裂縫等。目的是減少自然損壞,維持路面功能。修理是指小修、中修、大修作業(yè),其目的在于保持路面原設計的完好狀態(tài)。改善是指提高路面技術標準,如將低、中級路面改為高級、次高級路面等。許多國家已建立了路面養(yǎng)護管理系統(tǒng),實現了用現代化手段科學管理路面的目標 。
路面養(yǎng)護管理是指為維持路面的正常使用所進行的各種活動。路面要經常養(yǎng)護,以保持路面完好、路拱適度和排水流暢。有時還須對原有路面進行有計劃地改善,提高其技術狀況,以適應運輸發(fā)展的需要。路面養(yǎng)護包括三個內容:保養(yǎng)、修理與改善。保養(yǎng)是指經常性的保護作業(yè),如清掃、排水、處理擁包、堵塞裂縫等。目的是減少自然損壞,維持路面功能。修理是指小修、中修、大修作業(yè),其目的在于保持路面原設計的完好狀態(tài)。改善是指提高路面技術標準,如將低、中級路面改為高級、次高級路面等。許多國家已建立了路面養(yǎng)護管理系統(tǒng),實現了用現代化手段科學管理路面的目標。
路面養(yǎng)護管理系統(tǒng)是指運用管理科學、系統(tǒng)工程對路面養(yǎng)護的全部活動進行系統(tǒng)化管理的手段。世界大多數國家的道路網已基本建成,主要任務在于養(yǎng)護好現有道路,故該系統(tǒng)就成為路面管理系統(tǒng)中的主要部分和研究熱點。其基本內容是:進行路況調查和建立數據庫;對現有路面的使用性能進行評價及預測;決定養(yǎng)護維修的先后順序;確定最優(yōu)養(yǎng)護對策。這個系統(tǒng)能幫助使用者做出最佳的路面養(yǎng)護計劃。即在養(yǎng)護資金受約束的條件下,維持路面具有足夠的服務水平,從而得到最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