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莓裁培技術(shù)
有分枝繁殖、分根繁殖和種子繁殖三種方法。
分株繁殖可利用母株根莖萌發(fā)的幼苗進行移栽。分根繁殖即在早春根莖上的不定芽還未出土時,挖取根莖,按長10-15厘米切斷,斜插或淺埋,保持土壤濕潤,以利成活。種子繁殖于每年5-6月采成熟果實,洗去果實,用濕沙層積貯藏到秋天或次年春天播種,播種一年后可移栽。最實用的方法是在12月葉片全掉后,挖取更新枝種植。
選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緩坡地,深翻整地。按株行距50厘米×100厘米或100厘米×100厘米移栽。
移栽前施足基肥,施農(nóng)家肥每株3-5千克。生長期間結(jié)合松土除草,每年施追肥2-3次,氮肥為主,適量搭配磷鉀肥。在3月施苗肥,4月施花肥,11月施越冬肥。每畝施人糞尿1500-2000千克。夏秋干旱時注意澆水。4-5月新枝發(fā)生側(cè)枝時,摘去頂芽促進側(cè)枝生長,同時對側(cè)枝摘心,促使其發(fā)生二次側(cè)枝,枝多葉則茂,增加翌年結(jié)果母枝,增加產(chǎn)量。結(jié)果期要在每一植株旁立支柱,防止倒伏。5月上中旬果實八成熟時連花萼一起采收包裝。
木莓的生物學特性樹莓同大多數(shù)懸鉤子屬植物一樣 ,為叢生 ,無主根 ,根系分布較淺 ,春季由根或根頸下部發(fā)出萌芽。當年生枝條綠色 ,被有蠟粉 ,節(jié)間長 4~ 5cm ,2a生枝結(jié)果后自然枯死 ,除黑樹莓個別品種無刺外 ,其它品種枝條上常密生皮刺或刺毛。葉色濃綠 ,有的葉背呈銀白色 ,嫩葉為紫紅色 ,多為三出羽狀復葉 ,葉柄長 7~ 8cm
木莓通常生于山區(qū)、半山區(qū)的溪旁、山坡灌叢、林緣及亂石堆中,在荒坡上或燒山后在油桐、油茶林下生長茂盛,性喜溫暖濕潤,要求光照良好的散射光,對土壤要求不嚴格,適應性強,但以土壤肥沃、保水保肥力強及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至中性砂壤土及紅壤、紫土等較好。
產(chǎn)陜西、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四川。生山坡疏林或灌叢中,或生溪谷及雜木林下,海拔300-1500米。
木莓一般高2-3m。幼枝綠色,有白粉,有少數(shù)倒刺。單葉互生;葉柄長3-4.5cm;托葉線狀披針形;葉片近圓形,直徑5-9cm,呈掌狀深裂。
花兩性;單生于短枝的頂端,花萼宿存,卵狀長圓形,萼裂片兩面有短柔毛;花瓣5,白色,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先端圓鈍;直徑2.5-3.5cm;花梗長2-3.5cm;雄蕊多數(shù),花絲寬扁;花藥丁字著生,2室;雌蕊多數(shù),具柔毛,著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聚合果球形,直徑1.5-2cm,紅色,下垂;小核果密生灰白色柔毛。
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4米;莖細而圓,暗紫褐色,幼時具灰白色短絨毛,老時脫 落,疏生微彎小皮刺。單葉,葉形變化較大,自寬卵形至長圓披針形,長5-11厘米,寬 2.5-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至淺心形,上面僅沿中脈有柔毛,下面密被灰色絨毛或 近無毛,往往不育枝和老枝上的葉片下面密被灰色平貼絨毛,不脫落,而結(jié)果枝(或花枝) 上的葉片下面僅沿葉脈有少許絨毛或完全無毛,主脈上疏生鉤狀小皮刺,邊緣有不整齊粗銳鋸齒,稀缺刻狀,葉脈9-12對;葉柄長5-10(15)毫米,被灰白色絨毛,有時具鉤狀小皮刺;托葉卵狀披針形,稍有柔毛,長5-8毫米,寬約3毫米,全緣或頂端有齒,膜質(zhì),早落?;ǔ?-6朵,成總狀花序;總花梗、花梗和花萼均被1-3毫米長的紫褐色腺毛和稀疏針刺;花直徑1-1.5厘米;花梗細,長1-3厘米,被絨毛狀柔毛;苞片與托葉相似,有時具深裂鋸齒;花萼被灰色絨毛;萼片卵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8毫米,頂端急尖,全緣,在果期反折;花瓣白色,寬卵形或近圓形,有細短柔毛;雄蕊多數(shù),花絲基部膨大,無毛;雌蕊多數(shù),比雄蕊長很多,子房無毛。果實球形,直徑1-1.5厘米,由多數(shù)小核果組成,無毛,成熟時由綠紫紅色轉(zhuǎn)變?yōu)楹谧仙?,味酸?核具明顯皺紋。花期5-6月,果期7-8月。
水培草莓種植技術(shù)我了解到的如下: 1、容器的選擇?家庭在樓頂、平臺、室內(nèi)窗臺均可用一些小型器皿水培草莓。北方冬季供暖后,室內(nèi)溫10℃以上,最高18—23℃,適合草莓生長。根據(jù)室內(nèi)條件,可選擇玻璃罐頭瓶...
(一)園地選擇:? 草莓是多年生常綠植物,栽后當年即可形成花芽,次年結(jié)果,因此草莓可一年一栽,也可多年。栽培草莓地塊宜選在土壤肥沃、平坦、灌水、排水方便的地方。有旱風及晚霜為害...
一、選地檫樹喜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溫度為12-20℃,造林地一般在海拔800米發(fā)下,向陽山坡。適宜土層深厚、通氣、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上生長。凡屬酸性紅壤或微酸性黃壤等土類如紅壤土、黃壤土、沙壤土...
格式:pdf
大?。?span id="7ocbiho" class="single-tag-height">9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7
根據(jù)大棚的建造情況,栽培環(huán)境中的溫度,澆水情況,對草莓葉子的防護,以及防治蟲害等相關(guān)情況采取了總結(jié)的形式,大體介紹了塑料大棚草莓栽培技術(shù)。
格式:pdf
大?。?span id="jwkrrji" class="single-tag-height">96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8
草莓,屬薔薇科植物,具有較高的vc含量,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草莓的外觀形態(tài)呈心形,果肉多汁且鮮美紅嫩,并具有濃郁的水果芳香,倍受人們喜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珍稀水果開始進入尋常百姓餐桌,草莓也是其中之一.2013年我站在阿瓦提縣多浪部落一個無立柱高標準日光溫室內(nèi)嘗試草莓栽培,初有成效.以下本文對草莓管槽式立架栽培技術(shù)相關(guān)各技術(shù)環(huán)節(jié),如設(shè)施準備、品種選擇、病蟲害防治等栽培管理有效措施進行如下分析與闡述,以期為廣大種植朋友們提供一些相關(guān)技術(shù)性指導.
草莓苗草莓
栽培種草莓為智利草莓與北美洲野生紅色草莓雜交種為溫帶國家主要小果類水果。 南洋一帶,我們都習慣把草莓稱為"水果之后",其實在水果王國里,可以稱后的還包括草莓。形如雞心,紅似瑪瑙的草莓,是一種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水果而被人們冠上"水果王后"的稱號。
智魯島(智利)生長的一種草莓與北美洲弗吉尼亞州生長的一種草莓雜交后形成的,它是雜交育種的成果,而并非人們所想的通過基因工程得到的。又像菠蘿,又像草莓。
"菠蘿莓"是一個草莓栽培品種,在2009年4月開始,在德國以Ananaserdbeere或pineapple straberry被廣泛宣傳。它是南美洲智魯島(智利)的草莓科和北美洲弗吉尼亞州的草莓科的雜交--菠蘿莓含有"菠蘿朊酶"之物,可分解蛋白質(zhì)。因此,飯后食用菠蘿莓有助于消化。
菠蘿莓形態(tài)特征
菠蘿莓"果肉為奶白色,表面均勻分布著小紅點,與一般的草莓紅色果肉黑色小點的情況恰好相反。荷蘭的果農(nóng)開始進行商業(yè)化種植后,果實由綠變白,小籽呈現(xiàn)深紅色時,就成熟了,可以食用。多生長在南方地區(qū),以陜南漢中最為常見。
一個菠蘿莓的個頭小于普通紅草莓,測量15到23毫米。當其果實由青綠色漸漸變成奶白色,而果實表面上的籽變成深紅色的時候菠蘿莓就達到了成熟的狀態(tài),可以食用了。這種有著特殊的白色外表的菠蘿莓是由白色因素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