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紅林 邵如平 陳于峰 顧秋明 劉志軍
中建八局第三建設有限公司、江蘇建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江蘇中潤工程建設咨詢有限公司、江蘇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及江蘇賓孚建設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建設工程應用BIM技術參與者分為三類:模型編輯者、模型使用者和模型協調者。
模型編輯者主要負責模型的創(chuàng)建、更新和維護。在設計階段,模型編輯者主要負責模型的建立以及更新,為建設工程的BIM應用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模型使用者主要包括施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咨詢顧問單位和運維單位等。
模型在創(chuàng)建以及使用的過程中各參與方宜有專人進行協調,并聘請有相關項目管理和模型管理經驗的人員作為總協調人,與各協調人進行對接。
BIM軟件
BIM應用過程中的軟件主要包含兩類:建模軟件和非建模軟件。
BIM建模軟件應能夠與建筑行業(yè)的專業(yè)需求相匹配,能夠實現建筑信息的充分表達,在設計、施工和運維過程中能夠實現信息的傳遞,并且支持二次開發(fā)。
BIM非建模軟件能夠實現與其他BIM軟件的交互,主要實現性能化分析、量化統計以及施工模擬等功能,交互中存在的信息損失不影響模型的正常運用。
建設工程應用模型的時候需要安裝合適的軟件,根據軟件要求配置合適的硬件。軟件安裝以及升級流程須規(guī)范,保證各參與方軟件配置的統一性。 2100433B
由于查詢建筑信息模型能提供各類適切的資訊,協助決策者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相比于傳統繪圖方式,在設計初期能大量地減少設計團隊成員所產生的各類錯誤,以至于后續(xù)承造廠商所犯的錯誤。電腦系統能用碰撞檢測的功能...
BIM.把平面的圖紙轉化成三維動畫模型
請去網頁搜索BIM技術
格式:pdf
大小:17KB
頁數: 4頁
評分: 4.5
工業(yè)基礎類(IFC)作為各種專業(yè)應用軟件在共享建筑模型的前提下進行數據交換的標準,是推斷建筑性能的重要信息,但IFC還有其局限性。介紹了建筑信息模型,并基于IFC進行了改進,通過詳細的建筑信息模型,對具體建筑設計和施工環(huán)境進行信息處理和數據轉換。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統一標準》是我國第一部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工程建設標準,提出了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基本要求,是建筑信息模型應用的基礎標準,可作為我國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及相關標準研究和編制的依據。
5.1.1??建筑施工中的現澆混凝土結構深化設計、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深化設計、鋼結構深化設計、機電深化設計等宜應用BIM。
5.1.2??深化設計BIM軟件應具備空間協調、工程量統計、深化設計圖和報表生成等功能。
5.1.3??深化設計圖應包括二維圖和必要的三維模型視圖。
5.2.1對于復雜節(jié)點設計,例如梁柱節(jié)點鋼筋排布、型鋼混凝土構件節(jié)點設計等,推薦采用BIM技術,因為能有效解決傳統二維設計無法準確表達設計信息的問題。因為機電深化會調整管道位置,現澆混凝土深化設計宜在機電深化完成后進行。
5.2.2本標準采用標準組織BPMI(TheBusinessProcessMan-agementInitiative)開發(fā)的業(yè)務流程建模標記方法(BusinessProcessModelingNotation,BPMN)表述流程圖。其符號定義和說明如表4所示。
表4BIM應用典型流程圖中的元素說明和符號
本條僅表述了深化設計階段典型的BIM應用,實際深化設計中可能僅是某個節(jié)點或者局部區(qū)。
深化設計圖應根據需要或相關規(guī)定,由設計單位、第三方或相關責任單位進行校審。
5.2.3本條列舉了對深化設計模型元素的基本要求,深化過程中可根據工程具體情況,結合工程的具體難點、要點補充相關參數,以發(fā)揮BIM的優(yōu)勢。
“上游模型”一般指根據業(yè)務流程順序,由上一階段或環(huán)境提供的模型,作為本階段或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以下同。
5.2.4碰撞檢查是有效解決專業(yè)內和建筑、結構、機電等專業(yè)之間綜合深化成果的控制手段,碰撞檢查報告需要詳細標識碰撞的位置、碰撞類型、修改建議等,方便相關技術人員發(fā)現碰撞位置,及時調整。
一般碰撞類型分為兩種:
1硬碰撞:模型元素在空間上存在交集。這種碰撞類型在設計階段極為常見,特別是在各專業(yè)間沒有統一標高的情況下,常發(fā)生在結構梁、空調管道和給水排水管道三者之間。
2軟碰撞:模型元素在空間上并不存在交集,但兩者之間的距離比設定的標準小時即被認定為碰撞。軟碰撞檢查主要出于安全考慮,例如:水暖管道與電氣專業(yè)的橋架和母排有最小間距要求、設備和管道維修最小空間要求等。
5.2.5現澆混凝土結構深化設計BIM軟件宜具有本條所列的一項或多項功能。
5.3.2創(chuàng)建預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深化設計模型是對施工圖設計模型的細化、復核和調整。例如:連接節(jié)點深化設計建模,需要按照施工圖設計中節(jié)點部位的構件尺寸、鋼筋直徑和位置等數據,對生產和施工過程進行模擬,通過碰撞檢查復核和對鋼筋的直徑、數量和位置進行調整,最終確定構件連接方式和節(jié)點連接方式,完成構件承載力計算、構件深化圖生成和節(jié)點深化圖生成等工作。
5.3.3確定施工圖設計中構件拆分的位置、尺寸等信息,需要綜合考慮工程施工現場布置的吊車的臂長和起吊重量限值、地方運輸規(guī)定對構件尺寸的限制、定型模具尺寸以及使用率等帶來的技術和經濟性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在深化設計模型中予以校核和調整。
5.3.5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深化設計模型,在施工圖設計模型必需的模型元素和細度之外,各元素細度還需要滿足成本估算、生產和安裝施工協調以及可視化的要求,包括構件組成與拆分、鋼筋放樣、預埋件、復雜節(jié)點模型、構件上的安裝預留孔洞等方面的定位位置、外形幾何尺寸以及非幾何信息,在模型中需要得到全面體現。
5.4.1鋼結構工程施工圖設計后,還應進行深化設計和加工圖設計,本節(jié)主要規(guī)定了鋼結構深化設計的BIM應用。
鋼結構深化設計應綜合考慮每個工程特點、工廠制造和現場安裝能力、施工工藝技術要求等內容。
5.4.3鋼結構工程的節(jié)點設計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節(jié)點設計,通常由設計單位的結構工程師完成,第二階段是深化設計階段的節(jié)點深化設計,通常由承建單位的深化設計工程師完成。施工圖設計階段的節(jié)點設計一般包括柱腳節(jié)點、支座節(jié)點、梁柱連接、梁梁連接、支撐與柱或梁的連接、管結構連接節(jié)點等。而節(jié)點設計深化主要內容是根據施工圖的設計原則,對圖紙中未指定的節(jié)點進行焊縫強度驗算、螺栓群驗算、現場拼接節(jié)點連接計算、節(jié)點設計的施工可行性復核和復雜節(jié)點空間放樣等。
5.4.5本條規(guī)定了深化設計單位應交付的成果,主要目的是保證深化設計能準確反映原設計的意圖。鋼結構深化設計圖一般由鋼結構深化設計模型生成,主要包括平立面布置圖和節(jié)點深化圖等內容,因此原設計單位確認時可選擇使用深化設計模型或深化設計圖。
5.5.2相關專業(yè)配合條件圖是機電、土建等專業(yè)相互配合的依據。例如表示需延遲砌筑或封堵墻體、樓板、管井等的具體位置、尺寸。
機電深化設計模型綜合工作不能僅僅基于機電專業(yè)模型,而應結合建筑結構、幕墻、裝飾、鋼結構等各專業(yè)模型共同進行。例如機電管線與建筑結構、幕墻、鋼結構碰撞需開洞處理,則應提取各專業(yè)模型元素信息,判斷是否可以進行開洞處理,判定開洞的最佳位置,從而確定機電管線位置。
5.5.3機電深化設計伊始,施工圖模型或設計文件中存在較多信息不完整(幾何信息和非幾何信息)的構件,包括設備、附件、末端等。隨著項目的不斷進行,信息不完整的構件逐漸被確定,機電深化設計模型則應更新相應構件及其相應的規(guī)格型號、技術參數、施工方式、生產廠家等信息。
5.5.4機電管線綜合布置完成后,會對原設計的管線位置、管線截面、設備型號和機電系統連接等方面有一定修改,在此工作條件下,不一定能夠滿足原設計參數要求,需要對系統參數重新校核,確保機電深化設計模型能夠達到設計要求,本條列舉了需校核的常見參數。
5.5.6機電專業(yè)模型的特點是以系統劃分,同一機電系統的模型元素應保持連續(xù)性,以便準確地進行參數校核等其他BIM應用。
機電深化設計模型不僅應包括機電專業(yè)本身的設備、管線、附件、末端等構件,還應包括支吊架、減振設施、套管等用于管線、設備支撐和保護的其他構件。
5.5.7機電深化設計模型可按以下幾種方式進行劃分:
1機電專業(yè)較多,可按系統劃分模型,若劃分后一個系統模型仍顯得過大,可按子系統繼續(xù)劃分。例如,機電專業(yè)可按給水排水系統、暖通系統、電氣系統劃分,進一步可按給水系統、排水系統、消防系統、供暖系統、通風空調系統、防排煙系統、強電系統、弱電系統、消防電系統等進行劃分。
2機電專業(yè)模型結合其他專業(yè)模型進行深化設計,可統一按空間劃分,例如樓層平面,建筑分區(qū)等。
3某些建筑部位有較強的功能特性,機電管線較為特殊,此時可按功能區(qū)域劃分,例如機房、設備間、管井等。
4可結合現場施工流程劃分機電深化設計模型。
5.5.8機電深化設計圖內容如表5所示。
1.0.1 為貫徹執(zhí)行國家技術經濟政策,推進工程建設信息化實施,統一建筑信息模型應用基本要求,提高信息應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標準。
1.0.2 本標準適用于建設工程全生命期內建筑信息模型的創(chuàng)建、使用和管理。
1.0.3 建筑信息模型應用,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