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核處理器是指內(nèi)置1000個核心的CPU處理器。在測試中,F(xiàn)PGA芯片每秒能處理50GB的數(shù)據(jù),處理速度大概相當于當前臺式機的20倍。但能耗卻相當?shù)汀_@種處理器還只是初期概念驗證研究,用于實際還為時尚早。
中文名稱 | 千核處理器 | CPU核心數(shù)量 | 1000個 |
---|---|---|---|
處理速度 | 50GB/s | 階段 | 初期概念驗證研究 |
制造人物 | 韋姆·范德堡韋德 |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韋姆·范德堡韋德(Wim Vanderbauwhede)及其在麻省大學洛維爾校區(qū)的同行開發(fā)了一款集成逾1000個內(nèi)核的處理器。
研究人員采用了一種名為"現(xiàn)場可編程門陣列"(以下簡稱"FPGA")的芯片,使得微晶片就像都含有數(shù)百萬個晶體管一樣,而晶體管則是任何電路的基本組成部分。不過,F(xiàn)PGA芯片可由用戶安裝到特定電路,它們的功能不是在出廠時就設定好的。這樣一來,用戶可以將晶體管劃分成一個個"小群體",要求每個"小群體"完成不同的任務。
通過在FPGA芯片內(nèi)創(chuàng)建逾1000個微電路,研究人員便將這個芯片變成了1000個內(nèi)核的處理器--每個內(nèi)核都可以遵照自己的指令工作。在測試中,F(xiàn)PGA芯片每秒能處理50GB的數(shù)據(jù),處理速度大概相當于當前臺式機的20倍。 但能耗卻相當?shù)汀?
AMD 羿龍 X4 940~~~主頻 3.2G,就是功耗高了點~~~~要不就是...
現(xiàn)在市面上主流的雙核和4核都是A9規(guī)格的。A9 ARM公司研制的第9代處理器芯片,但是ARM公司自己不生產(chǎn)cpu,他們只是搞研發(fā),像三星,高通,英偉達等等這些公司都是從ARM公...
聯(lián)想Y410P-ISE參考價格:¥6399?[北京]產(chǎn)品參數(shù)屏幕尺寸:14英寸?1366x768CPU型號:Intel?酷睿i7?4700MQCPU主頻:2.4GHz內(nèi)存容量:4GB(4GB×1)?D...
格式:pdf
大?。?span id="22uz9q2" class="single-tag-height">29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論文實現(xiàn)了一個32位的雙核微處理器系統(tǒng),分別為ARM9實驗平臺上的32位"ARM CPU"和利用FPGA資源實現(xiàn)的32位"實驗CPU",并對該雙核系統(tǒng)的工作方式及體系結(jié)構進行了研究。通過"ARM CPU"對"實驗CPU"的工作情況進行監(jiān)控,利用串行接口發(fā)送的指令來完成單步運行、連續(xù)運行、停止、指令文件傳送、內(nèi)存修改等工作。研究結(jié)果顯示,由于該系統(tǒng)具有較快的時鐘,大約僅需要0.01秒即可完成一個指令周期,有較高的工作效率,可對外界引入的信號進行實時迅速的處理。
格式:pdf
大?。?span id="op7mxyp" class="single-tag-height">29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8
介紹了基于雙核嵌入式處理器TMS320DM6446平臺的HDMI接口的設計與實現(xiàn)。介紹了HDMI接口的工作流程、HDCP加密實現(xiàn)、信息幀控制以及與DVI兼容顯示等。本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720p和1080i的高清視頻輸出。利用HDMI數(shù)字接口高分辨力、低損耗等特點,可以克服現(xiàn)有VGA模擬顯示的許多缺點,極大提升了嵌入式平臺圖像質(zhì)量。
雙核處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雙核處理器是指在一個處理器上集成兩個運算核心,從而提高計算能力?!半p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構的高端服務器廠商提出的,主要運用于服務器上。而臺式機上的應用則是在Intel和AMD的推廣下,才得以普及。
目前Intel推出的臺式機雙核心處理器有Pentium D、Pentium EE(Pentium Extreme Edition)和Core Duo三種類型,三者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
Cortex-A9 處理器提供了史無前例的高性能和高能效,從而使其成為需要在低功耗、成本敏感、基于單核處理器的設備中提供高性能的所有設計的理想解決方案。使用便利的可合成流和 IP 成品,Cortex-A9 處理器可為基于 ARM11? 處理器的現(xiàn)有設計提供理想的升級途徑,這類設計需要在相似的硅成本和電源預算基礎上提供更高的性能和更高級別的能效,同時使軟件環(huán)境保持兼容。Cortex-A9 單核處理器為獨立指令和數(shù)據(jù)事務提供了雙重、低延遲、Harvard 64 位 AMBA? 3 AXI? 主接口,在內(nèi)存的緩存區(qū)域之間復制數(shù)據(jù)時,它能夠維持每五個處理器周期執(zhí)行四次雙字寫入。
膠水雙核"膠水"處理器的發(fā)展
我們?nèi)セ仡櫼幌绿幚砥鞯陌l(fā)展史上有哪些產(chǎn)品屬于"膠水"處理器的行列:
1.最古老的"膠水"處理器
發(fā)布于1995年的Pentium Pro是首款支持超過4GB內(nèi)存的處理器,它利用36位物理地址擴展(PAE)技術最大可支持64GB內(nèi)存。這款CPU也是第一款P6架構(酷睿2核心也源自于此)處理器,也是首次在CPU內(nèi)部集成L2緩存。
Pentium Pro最大特色在于首先采用了雙核封裝。由于那時CPU的制造工藝還停留在350nm-500nm階段,高速二級緩存單元還不能像現(xiàn)在這樣直接與運算核心加工在同一個晶圓顆粒上面,必須要用兩顆晶圓顆粒分別加工,即一顆晶圓加工運算核心,另一顆晶圓加工緩存,然后再將它們"膠合"在一起。其實,這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種非常先進的制造方法了。別忘了,在這之前,運算核心只能和主板上的系統(tǒng)內(nèi)存交換數(shù)據(jù)。當二級緩存和運算核心被一起封存裝進CPU后,二級緩存就可以與運算核心以相同的頻率運行,不必像以前那樣和速度較慢的系統(tǒng)內(nèi)存通信,為數(shù)據(jù)通信提供了捷徑,直接提升了性能。
2.引發(fā)口水大戰(zhàn)的"膠水"處理器:Intel奔騰D雙核
其實這還是要從AMD X2系列說起:當時在AMD推出X2以后,Intel P4依然無法擺脫高熱量、高能耗、低性能,導致Intel瞬間敗北。之后Intel為了應急推出了PD雙核產(chǎn)品,這款把兩個單核處理器粘在一起的產(chǎn)品,顯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面對著AMD X2的"真雙核"有備而來,Intel首款膠水雙核也是為多核之路充當了回小白鼠,也正是這樣才讓Intel開始發(fā)展自己的"真雙核",不過"膠水"CPU也從那以后成為Intel的最愛。"真假雙核"的說法從那時開始應運而生,對立雙方各執(zhí)一詞。
3."膠水"處理器再次升級:Intel酷睿2四核
2006年對AMD和英特爾來說,雙核斗法成了貫穿全年的唯一主題。起初,AMD憑借Athlon 64 X2 和Athlon 64 FX處理器的良好表現(xiàn)橫掃千軍,在市場中威風八面。不曾想,英特爾靠PD假雙核臥薪嘗膽之后,鑄劍Core 2大獲成功,重奪"性能"王座,從此,攻守易幟。 2007年年初的時候,Intel發(fā)布了全新的Core 2 Quad Q6600四核處理器。作為世界上第一款四核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再度被牽涉進了"真假"問題的紛爭當中。眾所周知,Intel的Pentium D雙核處理器,就是將兩個Prescott核心集成在一起而成為了第一代雙核心的Smithfield處理器。之后Intel的酷睿雙核回歸到了"真雙核"行列里,而到了從雙核到四核架構過渡之時,Intel再次故技重施,將兩顆Conroe核心集成到一起,成為了Intel第一款四核心Kentsfield處理器。這樣的設計雖然簡單,并且2+2模式的也可以縮短產(chǎn)品研發(fā)周期。不過由于先進的架構和設計的關系,這款"膠水"的性能不錯,可能是由于Intel"膠水"配方好,和"膠水"工藝提高了,使得酷睿2四核產(chǎn)品性能十分優(yōu)秀。
4."膠水"玩上癮:功耗最低的雙核Atom N330
伴隨著"膠水"CPU一路走來的Intel,雖然在全新架構i7中,重登真四核領域,但是"膠水"的理念卻已根深蒂固,這不就在低功耗領域明目張膽的又重操舊業(yè)玩起了"膠水"雙核。圖中就是Intel發(fā)布的雙核Atom低功耗處理器,型號為Atom 330,該處理器擁有1.6 GHz的主頻,采用45nm工藝,擁有2個核心,TDP僅有8W,擁有533 MHz的FSB,1MB二級緩存,售價達到了43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