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熱聲過程的行駐波機理分析及實驗研究 | 項目類別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
項目負責人 | 周剛 | 依托單位 |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 |
本研究在聲學波動理論的基礎上,從基本熱聲公式出發(fā),建立了線性熱聲理論的行駐波分解模型;分析了行波分量和駐波分量對回熱器熱聲轉換得貢獻和耗散,建立了行駐波聲場條件下的回熱器熱聲轉換模型,給出了聲場參數(shù)、回熱器結構參數(shù)以及熱聲熱機性能參數(shù)的無因次表達式,并通過這些無因次參數(shù)的分析,提出了一種綜合優(yōu)化熱聲熱機的全新的優(yōu)化分析方法;結合回熱器結構參數(shù)和聲場參數(shù),考慮各參數(shù)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對熱聲熱機的性能進行了全面的優(yōu)化分析;在行駐波聲場的理論分析和行駐波熱聲效應的分析基礎上,結合現(xiàn)有熱驅動熱聲熱機的發(fā)展,提出成功并研制了一種新型的行駐波型熱聲制冷機,在輸入300W加熱量的條件下實現(xiàn)了-30°C的無負載制冷溫度,并且在0°C時可以提供40W的制冷量;本研究進一步深化了對熱聲能量轉換機理的認識,可用于指導復雜聲場條件下回熱器的設計和優(yōu)化,對于開發(fā)高效熱聲熱機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熱聲熱機利用熱聲效應可以直接實現(xiàn)熱能和聲能之間的相互轉換,是一種完全沒有運動部件的新型熱機,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基于行波或駐波機制的熱聲熱機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兩種熱聲熱機。但是實際熱聲熱機內的聲場并不是理想的駐波或行波,而是行波成分和駐波成分按比例沿程分布的復雜聲場。本研究將在聲學波動理論的基礎上,建立線性熱聲理論的行駐波分解模型;分析行波分量和駐波分量對回熱器熱聲轉換的貢獻和耗散,建立行駐波聲場條件下的回熱器熱聲轉換模型;在理論和實驗基礎上,獲得指導實際聲場回熱器優(yōu)化設計的判據(jù)參數(shù)。本研究有助于深化對熱聲能量轉換機理的認識,進而指導復雜聲場條件下回熱器的設計和優(yōu)化,這對于開發(fā)高效熱聲熱機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地震作用機理的理解―地震作用原理的理解
能,赫茲就是利用駐波發(fā)現(xiàn)電磁波的。附:赫茲實驗 赫茲在柏林大學隨赫爾姆霍茲學物理時,受赫爾姆霍茲之鼓勵研究麥克斯韋電磁理論,當時德國物理界深信韋伯的電力與磁力可瞬時傳送的理論。因此赫茲就決定以實驗...
破壞晶格的形成 比如碳酸鈣 如果固體中少幾個鈣離子 那么他們就無法形成固體 大概就這個意思
格式:pdf
大小:98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7
亞美微波 YAMEI MICROWAVE - 9 - 實驗三 波導波長(導內波長)的測量和駐波測量 一、實驗目的和要求 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理解和掌握單模矩形波導短路情況下內部電場沿軸線的 分布規(guī)律。學會利用微波測量系統(tǒng)測量波導內部導行波的相波長 (波導波長或稱 導內波長 λg)。 駐波系數(shù)的測量是微波測量中最基本的測量。 本實驗要求學會利用測量線進 行駐波測量。 二、實驗內容 1.利用微波測量系統(tǒng)測量波導內部的波導波長 λg。 2.用直接法測量電容性、電感性膜片和匹配負載( BD20-7)等的駐波系數(shù)。 3.用等指示度法測量短路情況下(接上短路板)的大駐波系數(shù)。 三、實驗原理 當矩形波導(單模傳輸 TE10 模)終端( Z=0)短路時,將形成駐波狀態(tài)。 波導內部電場強度(參見圖三之坐標系)表達式為: Z a X EEE Y sinsin0 )(== 在波導寬面中線沿軸線方向開縫的剖面上
大振幅熱聲波的對流換熱是傳熱學領域尚未充分研究的問題。本項目將建立基于大功率脈沖加熱技術的熱聲對流換熱實驗臺,精確測量大振幅熱聲過程壓力、速度及溫度等參數(shù)和聲音信號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熱聲波的傳熱效應;開發(fā)適用于大振幅熱聲波流動及傳熱數(shù)值模擬的高階穩(wěn)定離散格式和高效算法,對熱聲波的流動及傳熱過程進行數(shù)值模擬;在實驗研究和數(shù)值模擬的基礎上進行理論分析,建立大振幅熱聲波對流換熱的簡化數(shù)學模型,查清非線性效應對其流動和傳熱的影響。本項目的研究將拓展熱聲對流換熱這一新的傳熱學研究方向,為熱聲技術的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2100433B
批準號 |
50506024 |
項目名稱 |
非線性熱聲對流換熱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 |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申請代碼 |
E0603 |
項目負責人 |
劉繼平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西安交通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6-01-01 至 2008-12-31 |
支持經(jīng)費 |
25(萬元) |
甚低頻次聲傳聲器廣泛地應用在國防、地震預報、環(huán)境檢測等重要領域,本項目針對目前次聲發(fā)生裝置存在的問題和甚低頻次聲標準裝置中的理論及技術難題,提出甚低頻標準次聲產(chǎn)生的機理及相關技術問題的研究課題。項目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甚低頻標準次聲產(chǎn)生的基本理論問題,重點解決非剛性壁對腔體內聲場分布的影響問題、聲壓的泄漏和熱傳導修正問題、外界溫度和大氣壓變化對傳聲器校準結果的影響問題、腔體內大振幅非線性聲場分布理論問題、聲壓波形失真度的成因問題;研究甚低頻次聲發(fā)生裝置的設計理論及相關技術問題,重點解決微小間隙密封與完全密封的方法和技術問題、甚低頻復合式聲壓反饋控制理論及技術問題;研究甚低頻次聲聲壓絕對測量理論及技術問題;研制一套用于甚低頻傳聲器絕對校準的智能型甚低頻(下限頻率達到0.0001Hz)次聲標準裝置樣機。本項目成果將應用于甚低頻次聲傳聲器的絕對校準,并最終建立甚低頻次聲校準的相關行業(yè)或國家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