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高等植物圖志》為濕地高等植物彩色圖譜,其中收集安徽境內(nèi)濕地植物111種,拍攝111種實物(群落或標本)照片;水生蕨類5種,被子植物106種,隸屬于70屬,42科。有安徽地理分布新記錄類群6種(在正文中注明)和2個科(溝繁縷科、杉葉藻科)。每種實物或標本配有照片1-2幅,由整體觀和特征放大兩部分構(gòu)成。每種照片均注明拍攝人姓名及特征描述、生境分布、簡單用途等,一種一圖文;經(jīng)選用收集照片139幅,書中簡述了水生植物與人類關系。書末還附有中文名和拉丁學名索引。
濕地高等植物圖志編目數(shù)據(jù)
濕地高等植物圖志 /張小平等主編. -- 北京 : 中
國林業(yè)出版社, 2011.5
ISBN 978-7-5038-6159-8
Ⅰ. ①濕… Ⅱ. ①張… Ⅲ. ①沼澤化地-植物-安徽
省-圖譜 Ⅳ. ①Q(mào)949.4-64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shù)據(jù)核字(2011)第077372號
濕地高等植物圖志基本信息
書名:濕地高等植物圖志 作者:邵建章 張小平 等
策劃及書名題字:劉先銀
出版者: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1.5
第1版 (2011年5月1日)
平裝: 121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書號:ISBN 978-7-5038-6159-8
條形碼: 9787503861598
商品尺寸: 20.8 x 14.4 x 1 cm
商品重量: 299 g
ASIN: B005DEQQYC
高等植物包括苔蘚植物門、蕨類植物門和植物門(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其共同特征是: (1)絕大多數(shù)為陸生; (2)有根、莖、葉和維管束分化; (3)生活周期中具有明顯的世代交替; (4)生殖器官由多細胞...
常見的高等植物有:葫蘆蘚(Funaria)、 地錢(Marchantia)、 泥炭蘚(Sphagnum)等。常見的低等植物有:綠藻、鞭毛藻、紅藻、銀耳、菌靈芝、蘑菇等
高等植物與低等植物的根本區(qū)別:植物學上,兩者的劃分標準主要是依據(jù)合子是否形成胚。有胚的就是高等植物。無胚形成的就是低等植物。詳細區(qū)別如下:拓展資料:高等植物就是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植物三個大類的總稱,...
前言
1.粗梗水蕨
2.水蕨
3.槐葉蘋
4.滿江紅
5.田字蘋
6.東方香蒲
7.水燭
8.香蒲
9.彎喙慈菇
10.華夏慈菇
11.矮慈菇
12.水鱉
13.苦草
14.輪葉黑藻
15.水車前
16.大茨藻
17.草次藻
18.小茨藻
19.青萍
20.紫萍
21.鳳眼蓮
22.鴨舌草
23.雨久花
24.水竹葉
25.谷精草
26.角果藻
27.芋
28.菖蒲
29.浮葉眼子萊
30.微齒眼子菜
31.馬來眼子菜
32.菹草
33.線葉眼子菜
34.小葉眼子菜(又名水竹葉)
35.眼子菜
36.尖葉眼子菜
37.篦齒眼子菜
38.翅莖燈心草
39.星花燈心草
40.野燈心草
41.乳突苔草
42.羊角苔草
43.灰化苔草
44.簽草(又名芒尖苔草)
45.翼果苔草
46.異型莎草
47.聚穗莎草
48.碎米莎草
49.香附子(又名莎草)
50.剛毛荸薺
51.荸薺
52.結(jié)壯飄拂草
53.水蜈蚣
54.蔗草
55.水毛花
56.水蔥
57.雙穗雀稗
58.閔草(俗稱水稗)
59.蘆葦
60.狗牙根
61.菰
62.三白草
63.豆瓣菜
64.蓮
65.芡實
66.紅睡蓮
67.藍睡蓮
68.白睡蓮
69.黃睡蓮
70.睡蓮
71.萍蓬草
72.金魚藻
73.蓼子草
74.酸模葉蓼
75.紅蓼
76.腋花蓼
77.細葉蓼
78.長戟葉蓼
79.水蓼
80.紫云英
81.天藍苜蓿
82.合萌
83.水毛茛
84.石龍芮
85.杉葉藻
86.黃花水龍
87.節(jié)節(jié)菜
88.輪葉節(jié)節(jié)萊
89.蓮子草
90.喜旱蓮子草
91.四角菱
92.細果野菱
93.四角刻葉菱
94.紅菱
95.聚草
96.水芹
97.三蕊溝繁縷
98.沼生水馬齒
99.蕃菜
100.金銀蓮花
101.茶菱
102.長圓葉水蘇
103.白花水八角
104.水茫草
105.北水苦荬
106.石龍尾
107.黃花貍藻
108.半邊蓮
109.裸柱菊
110.多莖鼠曲草
111.稻槎菜
索引
參考文獻
格式:pdf
大小:9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5
<正>本書主編王雙亭,河南理工大學教授,畢業(yè)于解放軍測繪學院航空攝影測量專業(yè),主要從事數(shù)字攝影測量和遙感信息提取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本書系統(tǒng)地介紹了攝影測量的基本原理、技術和最新成果。全書共分為六章:第一章介紹攝影測量的基本概念、發(fā)展過程及所面臨的問題;第二章介紹了攝影像片的獲取原理與技術;第三章介紹了中心
格式:pdf
大?。?span id="jh1fx39" class="single-tag-height">94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7
本書結(jié)合作者多年教學、科研經(jīng)驗及工程實踐,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地下工程測量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角度幫助讀者提高分析和解決地下工程領域測繪的能力。本修訂版在傳統(tǒng)測量技術的基礎上,新增測繪新技術元素,操作適用性更強,新的地鐵工程測量一章更具有針對性。全書內(nèi)容豐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充分反映了地下工程測量最新技術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