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 山坡草叢中
海拔:1000-2000。
湖北省
2100433B
栽培于廣西、廣東、福建、臺灣等省區(qū)。原產(chǎn)印度、斯里蘭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波利尼西亞地,世界各均有栽培。
主要分布于華南、熱帶季雨林及雨林區(qū),廣東、廣西、海南、臺灣、港澳地區(qū)適宜露地種植。 栽培于廣東、廣西等省區(qū)。原產(chǎn)美洲熱帶地區(qū),現(xiàn)廣布于全世界熱帶地區(qū)。
1、繁殖方法。前胡發(fā)芽率較高,可用繁殖、育苗移栽或直播。果實一般9-10月成熟,果實呈黃白色時,用剪刀連花梗剪下,放于室內(nèi)后熟一段時間,然后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晾干貯存?zhèn)溆谩?2、選地、整地選擇陽光充...
格式:pdf
大?。?span id="ogsckoc" class="single-tag-height">73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正>白花前胡合劑是湖北省中醫(yī)院制劑中心生產(chǎn)的醫(yī)院制劑,主要由白花前胡、黃芪、丹參、川芎等中藥制備成,具有化痰祛瘀,益氣活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中風(fēng)病急性期痰瘀阻絡(luò)證。白花前胡具有降氣化痰之功~([1-2]),為君藥,且用量最大,白花前胡的主要化學(xué)成分白花前胡甲素(praeruptorin A)對心腦血管具有很好的保護作
格式:pdf
大?。?span id="wecgugm" class="single-tag-height">73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4
白花前胡合劑是湖北省中醫(yī)院制劑中心生產(chǎn)的醫(yī)院制劑,主要由白花前胡、黃芪、丹參、川芎等中藥制備成,具有化痰祛瘀,益氣活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中風(fēng)病急性期痰瘀阻絡(luò)證。白花前胡具有降氣化痰之功,為君藥,且用量最大。
生長于海拔300米左右的石灰質(zhì)山坡疏灌叢下或石隙中,喜腐殖質(zhì)土壤。
根
根頸長而粗壯,木質(zhì)化,老株常呈指狀分枝,形成多頭多莖,表皮灰棕色;根圓柱形,常呈扭曲狀。徑0.5-1.2厘米,長10-15厘米,褐色或灰褐色。
莖
莖多數(shù),圓柱形,堅實,徑0.2-0.5厘米,平滑無毛,有縱長細條紋稍突起,下部開始分枝,分枝呈二歧式。
葉
基生葉多數(shù),具長柄,葉柄長3-18厘米;葉片輪廓為卵狀長圓形,長3-14厘米,寬2-8厘米,二回羽狀分裂,具一回羽片2-4對,下部一對羽柄較長,向上漸短以至無柄,末回裂片卵形、卵圓形或歪斜卵形,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截形或近圓形,長1-4厘米,寬0.6-3厘米,邊緣具不整齊鈍鋸齒,有時呈2-3淺裂狀,質(zhì)厚,略帶革質(zhì),上表面綠色,有光澤,主脈稍突起,網(wǎng)狀脈凹陷,下表面淺綠色,葉脈突起,兩面無毛;莖上部葉無柄,細小,葉片一回羽狀分裂。
花
復(fù)傘形花序生于莖和分枝的頂端,花序梗頂端有極短棕色絨毛,無總苞片或偶有1片,線形,膜質(zhì),傘形花序直徑3-7厘米,傘輻7-13,四棱形,有棕色短絨毛;每小傘形花序有花14-28,具小總苞片3-5,線狀披針形,大小不等,比花柄短;花柄粗,長2-3毫米,有短絨毛:花瓣長圓形,小舌片內(nèi)曲,白色,中肋黃色,外部有短毛;花柱彎曲,花柱基圓錐形;萼齒鉆形。
果實-
分生果長橢圓形,長45毫米,寬2-2.5毫米,幼時多絨毛,成熟時無毛或有短毛,背棱和中棱線形,顯著突起,側(cè)棱擴展成狹翅,棱槽內(nèi)油管3-4,合生面油背6-10.胚乳腹面微內(nèi)凹。果期10-12月。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紅色名錄》(IUCN)中,保護級別為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