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土質邊坡失穩(wěn)破壞的多尺度數值模擬及試驗驗證 | 依托單位 | 浙江大學 |
---|---|---|---|
項目負責人 | 凌道盛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土質邊坡的多尺度(微觀顆粒、細觀單元體和宏觀坡體)耦合效應是導致土坡失穩(wěn)破壞呈現突發(fā)性、不確定性等復雜特性的根本原因,基于單元體應力應變關系的常規(guī)有限元法不能很好反映邊坡漸進累積破壞的本質。課題基于微觀顆粒模擬室內試驗中剪切帶的形成和發(fā)展,分析剪切帶內土顆粒受力和變位的分布規(guī)律,建立剪切帶寬度、傾角和顆粒微觀結構量間的關系以及剪切帶內土單元體的廣義應力應變關系。在此基礎上,針對粒狀土質邊坡的失穩(wěn)破壞特點,基于微觀土顆粒分析剪切帶內土體變形,基于細觀土單元應力應變關系分析剪切帶外土體變形,提出精細模擬粒狀土質邊坡漸進累積破壞的多尺度數值模擬理論和求解技術。利用多尺度分析方法研究造成粒狀土坡失穩(wěn)破壞突發(fā)性的內在機理,分析微觀缺陷對粒狀土坡失穩(wěn)破壞的影響規(guī)律,并通過大型模型試驗驗證。研究成果不僅從微觀尺度加深對邊坡失穩(wěn)內在機理的認識,而且有助于推動巖土工程數值模擬向多尺度方向發(fā)展。 2100433B
批準號 |
50778163 |
項目名稱 |
土質邊坡失穩(wěn)破壞的多尺度數值模擬及試驗驗證 |
項目類別 |
面上項目 |
申請代碼 |
E0807 |
項目負責人 |
凌道盛 |
負責人職稱 |
教授 |
依托單位 |
浙江大學 |
研究期限 |
2008-01-01 至 2010-12-31 |
支持經費 |
32(萬元) |
泥巖邊坡隨風化程度不同而決定是土質還是巖質邊坡,全強風化的為土質邊坡,弱微風化的可以看做是石質邊坡。但泥巖屬于開挖后容易風化的巖石,對于微弱風化的泥巖邊坡開挖后如果得到及時的封閉防護,可以以巖質邊坡坡...
邊坡失穩(wěn)往往是在外界不利因素影響下觸發(fā)和加劇的。這些外界因素往往導致土體剪應力的增加或抗剪強度的降低,使土體中剪應力大于土的抗剪強度而造成滑動失穩(wěn)。
影響了邊坡的植物生長,很不環(huán)保,目前正逐漸退出邊坡支護的方案選擇 ——源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工程地質實習課程-18.邊坡加固
本項目以解決重大工程的動力災變研究計劃中提出的核心科學問題重大工程動力災變的關鍵效應中的材料、構件和結構的非線性動力效應科學問題為研究目標,采用結構縮尺試樣的損傷實驗研究、結構多尺度模擬和數值仿真分析等研究手段,通過重大工程結構在災害載荷下?lián)p傷破壞過程的非線性動力效應的多尺度模擬與分析,揭示其中的非線性動力效應的主要規(guī)律及其對結構破壞過程的影響、結構損傷破壞機理和失效路徑。具體內容包括:研究主要工程材料在復雜受力條件下?lián)p傷多尺度演化特征并建立其本構描述;研究災變環(huán)境下構件和結構在不同尺度內的動力響應特征和損傷失效行為;發(fā)展重大工程結構尤其是大跨結構考慮局部損傷演化的適度精細的多尺度建模和模型修正方法;發(fā)展重大工程結構損傷多尺度分析方法和基于大型非線性分析軟件及二次開發(fā)的多尺度計算技術和實施策略;為發(fā)展災害環(huán)境下結構多尺度力學、建立重大工程動力災害模擬系統(tǒng)奠定重要的理論基礎; 2100433B
本書清晰地闡述了多尺度結構性能關系的概念。在介紹量子理論和分子動力學經驗方法的基礎上,范教授深入地探討了如何把這些方法與粗晶粒和連續(xù)介質模型相結合,并應用到工程上所關心的大尺度問題中,以滿足器件與產品的設計要求。該書進一步強調了機械性能的多尺度模型,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多尺度材料變形和破壞分析這一交叉學科領域,并特別留意了讀者主動吸收信息、深入理解思考以及展望前景所需的知識與方法。
圍繞將多尺度分析分為兩大類以形成大范圍分析框架的思路,本書闡述了分子動力學要義及其與量子力學的能量聯(lián)結,評介了跨原子/連續(xù)介質的多尺度分析方法,闡述了提出的嵌套與耦合串行式跨微/細/宏觀分析的原理與方法,并以復相彈塑性與損傷復合材料為例,介紹了相關的概念、步驟、結果及其與實驗的比較。
序
Preface
前言
第1章導論
1.1材料的特性源自材料的原子結構與微觀結構
1.2多尺度分析的研究目標、內容及串行式與并行式的研究方法
1.3材料設計中多尺度分析方法的選擇
1.4兩類空間多尺度問題及時問多尺度
1.4.1兩類空間多尺度問題
1.4.2兩類問題的基本區(qū)別
1.4.3時間多尺度問題
1.5不同應用背景下多尺度問題的示例
1.5.1珠光體鋼軌鋼力學行為的微、細、宏觀多尺度分析
1.5.2生物活躍材料與人體醫(yī)療植入物的多尺度分析
1.5.3納米陶瓷涂層抗腐蝕的多尺度分析
1.5.4波形蛋白質纖維的嵌套結構與多物理、多尺度性能
1.5.5材料脆韌轉換分析中原子尺度與連續(xù)介質尺度的連接
1.6國際上多尺度分析的發(fā)展概況
1.6.1總的態(tài)勢
1.6.2跨原子/連續(xù)介質(第一類)多尺度分析
1.6.3跨連續(xù)介質微/細/宏觀(第二類)多尺度分析
1.6.4時間多尺度分析
1.6.5存在的問題及所作的努力
1.7兼顧前瞻性的內容設置
思考與探索
參考文獻
第2章分子動力學要義及其與量子力學的能量連接
2.1分子動力學的發(fā)展概況及其重要性
2.1.1從發(fā)展趨勢看研究分子動力學的意義
2.1.2分子動力學的一些研究領域
2.1.3分子動力學的時空尺度
2.2分子動力學的運動方程、勢能函數、力與應力
2.2.1質點運動的拉格朗日方程
2.2.2勢能函數U及作用于原子上的力與應力
2.3分子動力學的算法及其精度
2.3.1數值積分過程
2.3.2差分表達式
2.3.3Vetlet數值算法、精度分析及簡例
2.3.4其他常用的算法
2.4力的計算與邊界條件的處理
2.4.1分子動力學程序中力的計算算法
2.4.2分子動力學程序中力的并行算法
2.4.3分子動力學中邊界條件的處理方法
2.5多體交互作用與嵌入原子法
2.5.1考慮多體作用的Tersoft與Brenner對勢
2.5.2嵌入原子法
2.6陶瓷材料分子動力學模擬
2.6.1引言
2.6.2Born固體模型與考慮極化的殼體模型
2.7如何確定經驗勢中的參數
2.7.1LJ對勢函數參數e與a的估算
2.7.2LB混合律對指數勢及Morse勢三參數的估算
2.7.3陶瓷氧化物勢函數及其參數的確定
2.7.4用于研究磷酸鹽生化活躍材料的勢函數
2.7.5分數式離子鍵固體勢函數
2.8如何確定分子動力學模型的原子結構坐標及進行圖形顯示
2.8.1分子動力學模型原子結構坐標的確定
2.8.2分子動力學的圖形顯示
2.9如何采用軟件進行分子動力學的計算
2.9.1DL_Poly軟件簡介
2.9.2DL_Poly_2.18的文件庫及輸入文件的內容
2.9.3DL_Poly_2.18的輸出文件
2.10量子力學與分子動力學的能量連接
2.10.1原子內的能量平衡及量子力學的基本概念
2.10.2分子動力學與量子力學的耦合
2.10.3薛定諤方程求解孤立原子的能量
2.10.4耦合系統(tǒng)的能量
2.10.5求解量子力學基本方程實現耦合的三種基本方法
2.10.6緊束縛方法
2.10.7Hartree-Fock理論及其相關的方法
2.10.8電子密度泛函理論
2.11實例:納米涂層及植入物與液體界面分析中的分子動力學計算
2.11.1基本方法
2.11.2對勢函數的確定
2.11.3氮化鐵與基體鐵界面剪切抗力的計算
2.11.4植入物與水一蛋白質系統(tǒng)界面的分子動力學計算
參考文獻
第3章跨原子/連續(xù)介質多尺度分析
3.1引言
3.2跨第一原理/原子/宏觀多尺度變形與破壞分析
3.2.1模型區(qū)域的分割及其耦合
3.2.2系統(tǒng)的總哈密頓量及其分解
3.2.3握手區(qū)的一般設計及MAAD的特點
3.2.4MAAD存在的問題
3.3一維模型
3.3.1FE/MD耦合運動方程的推導
3.3.2分子動力學與有限元耦合的數值例子
3.4Cauchy-Born法則及跨原子一連續(xù)介質尺度的解析方法
3.4.1Cauchy-Born法則
3.4.2關于Cauchy-Born法則精度的討論
3.4.3基于Cauchy-Born法則的跨原子/連續(xù)介質尺度的解析方法
3.4.4解析方法的應用
3.5變形與破壞的擬連續(xù)介質多尺度分析
3.5.1QC方法的基本模型及能量計算
3.5.2QC方法邊界的不協(xié)調性及鬼力
3.5.3QC方法的特殊貢獻
3.5.4全部非局部化的QC方法
3.6QC與離散位錯動力學耦合的多尺度分析
3.6.1基本模型
3.6.2解法:三種邊值問題的疊加
3.6.3過渡區(qū)的處理及位錯穿越過渡區(qū)
3.7用于動力學模擬的搭接區(qū)多尺度分析
3.8用于動力學模擬的橋接區(qū)多尺度分析
3.8.1位移場在兩個不同尺度的分解
3.8.2運動的多尺度方程及其討論
3.8.3橋接法多尺度框架及廣義朗之萬方程
3.8.4數值例題
3.8.5對橋接法的簡短評論
3.9幾種模型界面不協(xié)調性的比較
參考文獻
第4章廣義質點動力學多尺度模擬方法
4.1引言
4.2廣義質點動力學方法的多尺度幾何模型
4.2.1多尺度區(qū)的形成
4.2.2廣義質點的級別與其表征的原子數的定量關系
4.2.3模型實例
4.3逆映射法求解廣義質點系動力學方程
4.3.1對等價剛度規(guī)則的質疑
4.3.2映射與逆映射
4.4多尺度區(qū)的自然邊界條件
4.4.1原子區(qū)與連續(xù)介質區(qū)邊界的內稟不協(xié)調性
4.4.2廣義質點動力學各尺度區(qū)問的自然邊界
4.5廣義質點動力學方法的驗證
4.6廣義質點動力學方法的初步應用
4.6.1相變
4.6.2相變的機制
參考文獻
第5章串行嵌套式多尺度方法及復相材料循環(huán)彈塑性多尺度分析
5.1引言
5.2跨微/細/宏觀三尺度分析的基本框架及尺度間的信息傳遞
5.3基于改進的自洽模型的細一宏觀定量關系
5.3.1改進的自洽模型
5.3.2基于改進的自治方法的宏/細觀定量關系
5.4非均質材料組成相的彈塑性本構關系
5.4.1帶耗散的彈簧滑塊模型對彈塑性材料本構關系的描述
5.4.2描述塑性響應的遺傳型本構方程
5.4.3經典塑性理論及其非經典塑性理論的比較
5.5基于微觀分析的微一細觀定量關系
5.6基于原子位錯分析的微觀尺度塑性參數及其尺度效應
5.7由細觀塑性應變決定宏觀參量的數值方法
5.8復相材料循環(huán)彈塑性尺度效應的試驗研究
5.9多尺度分析數值結果及其與試驗結果的比較
參考文獻
附注5A
附注5B
第6章串行耦合式多尺度方法及損傷層合復合材料的多尺度分析
6.1引言
6.2通過中間單元體聯(lián)系大小尺度的串行嵌套式多尺度模型
6.2.1無損傷的條件下層合板(宏觀)與片層(細觀)的連接
6.2.2微觀單元體等效本構方程與基體、纖維特性的關系
6.3損傷層合復合材料串行耦合式多尺度分析
6.3.1復合材料迭層方式對損傷起始及演化影響的試驗結果
6.3.2含損傷時層合復合材料多尺度分析的特點
6.3.3損傷層片等效本構方程的形式
6.4細/宏觀耦合模型及在位損傷函數的確定
6.4.1等效約束模型
6.4.2沿每一片層厚度的平均
6.4.3沿單元體寬度方向的平均過程,二維剪切滯后模型
6.4.4在位損傷函數的確定與表達式
6.4.5串行耦合式與串行嵌套式多尺度分析方法的區(qū)別
6.5基于損傷準則的串行耦合式多尺度破壞分析
6.6計及基體開裂演化的多尺度分析的計算結果及討論
6.6.1沿縱向(y向)受拉伸時[O/90]s類型層合板就地損傷函數Azz及A66的確定
6.6.2沿縱向受拉伸載荷時[O/90]s類型層合板剛度的下降
6.6.3損傷裂紋的起始與演化
6.6.4多尺度模型的預言及其與試驗結果的比較
參考文獻
附注6A
附注6B
附錄A原子與生物大分子的結構、排列及其運動
A.1原子的基本結構與電子結構
A.1.1原子的結構
A.1.2原子的電子結構
A.2原子的鍵連接
A.2.1金屬鍵
A.2.2共價鍵
A.2.3離子鍵
A.2.4范德瓦耳斯鍵
A.2.5混合鍵連接
A.2.6鍵能量與原子間距
A.2.7對原子結構的小結
A.3原子的排列布置與單元晶胞
A.3.1三種級別的原子布置
A.3.2單元晶胞
A.4晶體結構的點、方向與平面
A.4.1點的坐標
A.4.2晶體的方向
A.4.3晶面的表征
A.4.4滑移系
A.5原子的穩(wěn)定性與擴散
A.5.1擴散的描述
A.5.2擴散的機制
A.6蛋白質材料的結構
A.6.1蛋白質的多肽(polypeptides)鏈結構
A.6.2由側鏈R決定的20種氨基酸的三組類型
A.6.3氨基酸的其他結構特點
A.7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
A.7.1生物大分子與結構形成的一般規(guī)則
A.7.2核糖核酸(RNA)與脫氧核糖核酸(DNA)的結構
參考文獻
附錄B對比與評鑒:RCMM多尺度分析工作學術評論匯集
卷后語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