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拔1100-1500米河灘、草地、固定沙丘、石質(zhì)山坡及農(nóng)田中。 該種的生命力極強,生根快。宜在向陽環(huán)境和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堿性砂壤土生長,土壤要求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含水量適中,pH值7左右。
拉丁學(xué)名 |
描述 |
圖片 |
---|---|---|
Gypsophila paniculata var. araratica Hub.-Mor. |
該變種分布于東亞及埃及周邊,標(biāo)本采自土耳其。 |
|
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根粗壯。莖單生,稀數(shù)個叢生,直立,多分枝,無毛或下部被腺毛。葉片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2-5厘米,寬2.5-7毫米,頂端漸尖,中脈明顯。
圓錐狀聚傘花序多分枝,疏散,花小而多;花梗纖細(xì),長2-6毫米,無毛;苞片三角形,急尖;花萼寬鐘形,長1.5-2毫米,具紫色寬脈,萼齒卵形,圓鈍,邊緣白色,膜質(zhì);花瓣白色或淡紅色,匙形,長約3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平截或圓鈍;花絲扁線形,與花瓣近等長,花藥圓形;子房卵球形,直徑約1毫米,花柱細(xì)長。
蒴果球形,稍長于宿存萼,4瓣裂;種子小,圓形,直徑約1毫米,紅褐色,具整齊的鈍疣狀凸起。花期6-8月,果期8-9月。
【資料來自百度百科】石頭花又名生石花、象蹄、元寶等,是世界著名的多年生小型多肉植物。莖很短,常??床灰?。葉肉質(zhì)肥厚,兩片對生聯(lián)結(jié)而成為倒圓錐體,有“鞍”、“球”、“足袋”等形狀,葉頂部花紋形如樹枝,色...
生石花原產(chǎn)非洲南部。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環(huán)境。怕低溫,忌強光,不耐高溫,怕水濕。宜肥沃疏松的腐葉土或泥炭土。冬季溫度不得低于12℃。 石頭花為多年生肉質(zhì)草本。球體卵圓形,高2—3cm,球狀葉淡灰棕色...
你說的石頭花也叫生石花。種植用盆:盡量選擇深度在10cm左右的盆。配土:石花的配土總體把握兩點:疏松透氣,富含有機質(zhì)。一般選既有通透性又能保持一定濕度的土,中下層宜選擇粗顆粒基料,表土可略細(xì)些,并加入...
分布于中國(新疆阿爾泰山區(qū)、塔什庫爾干)、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西部)、歐洲(西部、中部和東部)、北美洲。
圓錐石頭花可使用扦插繁殖,在每年的8月下旬到第二年的4月下旬,從健壯的母株上花莖未伸長時取展開的、對葉有4-5節(jié)時的側(cè)芽枝作插穗,去除基部2-3對葉片,留上部3-4對葉片,用500百萬分比濃度的吲哚丁酸速蘸插穗,在1:1的珍珠巖與稻殼熏土為基質(zhì)的苗床上扦插,株行距為3×3厘米。扦插后要適當(dāng)遮蔭,遮光度為30%-50%,需經(jīng)常噴霧以保持較高的空氣濕度。溫度一般保持在20℃左右,25-30天即可生根。
假植:扦插苗生根后(一般在40天左右),從扦插床上起出幼苗進(jìn)行假植,用1:1的泥炭土與園土混合放入營養(yǎng)缽內(nèi),40天開始假植的用直徑9厘米的營養(yǎng)缽,45天以后開始假植的用直徑10-12厘米的營養(yǎng)缽。假植后需遮光一周。假植3周左右植株開始生長,這時需要摘心,要徹底。摘心后側(cè)芽萌發(fā),即可定植,通常留3-5個枝條。
定植:作高床,床高15-30厘米,寬90厘米,作床時施入基肥,每平方米施肥量為氮30克、磷25克、鉀20克,混施,以有機肥為主。定植密度為30×30厘米。定植后需充分灌水。
摘心:小苗定植一個月后葉片長到7-8對時開始摘心,當(dāng)側(cè)枝伸展時,留5-7枝,其余摘掉。
拉網(wǎng):為防止圓錐石頭花倒伏,在摘心后60-80天左右開始拉繩或張網(wǎng)一層。圓錐石頭花抽苔后應(yīng)及時進(jìn)行綁扎。
澆水:圓錐石頭花較耐干旱,忌水濕,但生長發(fā)育初期需水量較大,要多澆水,當(dāng)苗高長到30厘米后,一 般不用澆水或少澆水,花期更應(yīng)控制澆水,以防枝條軟弱徒長。
施肥:以薄肥為主,第一次在小苗定植2周,當(dāng)新的心葉長到2-3厘米時,追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淡液肥,以后每隔10天左右追一次。苔期(營養(yǎng)生長轉(zhuǎn)到生殖生長)減少氮肥比例,增加磷、鉀肥量,同時多施一些硝酸鈣、硝酸鉀、草木灰等速效肥,開花前45天應(yīng)停止施氮肥。
溫度及日照:該種生育最適溫度白天為25-30℃,夜間為10-15℃,高溫易造成畸型花如獅頭花或綠花,低溫易引起簇狀化或造成休眠狀態(tài)。該種為長日照植物,并以光照達(dá)16小時以上為最佳。通常日照8小時以下易發(fā)生簇狀化,12小時日照不能孕蕾,14小時日長以上能開花,而16-18小時日長最適宜,并且花期能夠提早。白天一般使溫度保持在25℃左右,通風(fēng)良好,同時使日照良好。夜溫保持在10-15℃左右。為使日長保持在15小時以上,可使用電照,一般每10平方米設(shè)100瓦燈光一處,距苗高1.2米,自0時開始進(jìn)行電照,每次3-4小時。
該種夏季高溫易發(fā)生疫病,主要表現(xiàn)為莖部或根部軟腐或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定植前用福爾馬林或高錳酸鉀消毒土壤,發(fā)病初期可用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灌根消毒。夏季注意防雨、降溫、通風(fēng)。
圓錐石頭花為切花之一,在日本其消費位居鮮切花第二位,其花白色略帶香味,頗具美感,是常用的插花材料。
圓錐石頭花的根、莖可供藥用。
【采制】夏、秋季花葉茂盛時采收,洗凈,陰干或鮮用。
【成分】含黃酮甙、酚類、氨基酸、揮發(fā)油、香豆素等。
【性味】性平,味苦。
【用法】15-2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
【主治】清熱利尿,化痰止咳。用于急性黃疸型肝炎、急性腎炎、百日咳、尿路結(jié)石、腳癬、帶狀皰疹、結(jié)膜炎、丹毒。具有祛風(fēng)清熱作用,對于風(fēng)火赤眼,可配桑葉、點地梅等藥同用。對于咽喉腫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療蛇纏瘡,可用新鮮全草搗爛,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患處。
花語
滿天星是清雅之士所喜愛的花卉,素蘊含“清純、致遠(yuǎn)、浪漫”之意。
格式:pdf
大?。?span id="ysc2s0i" class="single-tag-height">329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闡述了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龍樓地區(qū)的分布狀況。不同的土壤環(huán)境下長春花生長規(guī)律有差異,對土壤因子分析,結(jié)果表明:長春花適宜生長在沙質(zhì)土壤;長春花適宜生長在pH為7左右的土壤中;長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間;人為擾動因素是影響長春花生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格式:pdf
大?。?span id="2uwq0ku" class="single-tag-height">329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4
以龍船花為試材,通過對其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發(fā)育過程的觀察分析及莖尖解剖,揭示龍船花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龍船花一年開花四次,自修剪后約40天左右抽出新芽,呈現(xiàn)出"慢——快——慢"的生長規(guī)律;從花芽剛出現(xiàn)花蕾到開花歷時45天,每個花序從初開到凋謝可維持30-50 d,花朵全部凋謝后至下一次抽芽歷時約60天;從頭一年的12月至翌年3月初,頂芽處于休眠期,3月下旬芽鱗展開,葉原基迅速生長,并逐漸成熟。從4月中下旬開始,頂端分生組織的體積逐漸增大,與休眠期的體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