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照GB/T5455—1997《紡織品燃燒性能試驗垂直法》測試。
GB17591—1998《阻燃機織物》的阻燃性能指標(biāo):B1級:損毀炭長≤150mm,續(xù)燃時間≤5s,陰燃時間
≤5s;B2級:損毀炭長≤200mm,續(xù)燃時間≤15s,陰燃時間≤10s。
參照GB/T391713—1997紡織品 織物撕破性能 第3部分:梯形試樣撕破強力的測定。
采用BS5651—1978方法,加家用洗衣粉5g/L,浴比為1∶10,溫度50℃,洗30min,然后清水漂洗、烘干,連續(xù)洗12次,相當(dāng)于家用洗滌50次。測試其阻燃耐洗性。
根據(jù)GB/T8425—87《紡織品白度的儀器評定方法》,應(yīng)用WSD2Ⅲ型全自動白度儀測定織物的白度。
手感采用分檔評分法,主要對整理后織物基本手感特性(光滑度、硬挺度、豐滿度)進行總體評分并分檔,其中未整理織物手感定位為10,每塊試樣平行5次試驗,最后取平均值為試樣手感值。
熱重分析在PE公司Pyris1型熱重分析儀上進行,測試條件溫度范圍40~600℃,升溫速率20℃/min,氣氛為氮氣。
評判織物的阻燃性能通常采用兩種依據(jù):
一種是從織物的燃燒速率來進行評判。即經(jīng)過阻燃整理的面料按規(guī)定的方法與火焰接觸一定的時間,然后移去火焰,測定面料繼續(xù)有焰燃燒和無焰燃燒的時間,以及面料被損毀的程度。有焰燃燒的時間和無焰燃燒的時間越短,被損毀的程度越低,則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越好;反之,則表示面料的阻燃性能不佳。
另一種是通過測定樣品的極限氧指數(shù)來進行評判。極限氧指數(shù)(LOI)是指樣品燃燒所需氧氣量的表述,故通過測定氧指數(shù)即可判定面料的阻燃性能。氧指數(shù)越高則說明維持燃燒所需的氧氣濃度越高,即表示越難燃燒。該指數(shù)可用樣品在氮、氧混合氣體中保持燭狀燃燒所需氧氣的最小體積百分?jǐn)?shù)來表示。從理論上講,紡織材料的氧指數(shù)只要大于21%(自然界空氣中氧氣的體積濃度),其在空氣中就有自熄性。根據(jù)氧指數(shù)的大小,通常將紡織品分為易燃(LOI<20%)、可燃(LOI=20%~26%)、難燃(LOI=26%~34%)和不燃(LOI>35%)四個等級。
阻燃等級為FT-2的測試標(biāo)準(zhǔn)和測試方法
防火資源測試中心有介紹:UL1581中的電線燃燒方式: 1、VW-1:垂直燃燒測試(UL電線燃燒等級) 2、FT1:垂直燃燒測試; 3、FT2:水平燃燒測試; 4、FT4:垂直燃燒測試; 5...
家裝燈具十大品牌2012排名NO.1:華藝HY 家裝燈具十大品牌2012排名NO.2:歐普 家裝燈具十大品牌2012排名NO.3:雷士照明 ...
網(wǎng)線測試儀怎么用將網(wǎng)線兩端的水晶頭分別插入主測試儀和遠程測試端的RJ45端口,將開關(guān)撥到“ON”(S為慢速檔),這時主測試儀和遠程測試端的指示頭就應(yīng)該逐個閃亮。1、直通連線的測試:測試直通連線時,主測...
格式:pdf
大?。?span id="5lzlzz1" class="single-tag-height">30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5
闞道遠 1 , 蔡再生 1 ,曾履平 2 , 程德亮 3 (1. 生態(tài)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東華大學(xué)化學(xué)化工與生物工程學(xué)院, 上海 201620; 2. 上海申達川島織物 有限公司, 上海 201707; 3. 上海傲士德進出口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 摘 要: 針對紡織品阻燃性能燃燒測試方法的不同以及國家之間的測試標(biāo)準(zhǔn)不一 ,重點介紹了垂直燃燒法和 45°燃燒法對于 織物阻燃性能等級的差異 .研究發(fā)現(xiàn) ,由于測試方法的不同 ,即使在相同整理工藝下處理的面料 ,其阻燃效果的評價也有很大差異 . 關(guān)鍵詞: 垂直燃燒法 ; 45°燃燒法 ; 紡織品 中圖分類號 : TQ314.24 +8 文獻標(biāo)識碼 : C 文章編號 : 1004- 0439(2011)03- 0053-03 不同測試方法對織物阻燃性能 影響的初探 Effects of different test methods
織物常用的阻燃劑按照使用方式不同一般可分為共混型織物阻燃劑和共聚型織物阻燃劑兩類
纖維素纖維容易燃繞,所以對纖維素纖維紡織物的阻燃整理研究得最多。常用的阻燃劑主要是含磷化合物,如四羥甲基氯化磷(THPC)。整理時如與含氮或含鹵素的化合物并用,可提高阻燃效果。THPC可與纖維素纖維發(fā)生交聯(lián),又能與三羥甲基三聚氰胺等發(fā)生縮合反應(yīng),常與尿素及三羥甲基三聚氰胺(TMM)等混和組成浸軋液??椢锝?jīng)浸軋后烘干,在140~150℃焙烘 4~5分鐘使阻燃劑發(fā)生縮合反應(yīng)而固著在纖維上。產(chǎn)品具有耐洗的阻燃性和防皺性,但織物的斷裂強度和撕破強度有所降低。THPC和氨(NH3)起縮合反應(yīng),能生成網(wǎng)狀結(jié)構(gòu)的聚合物固著在纖維上,所以也可用THPC溶液浸軋織物。烘去大部分水分后,用氨熏固著法進行阻燃整理。THPC在整理過程中釋出氯化氫,會損傷纖維,須在浸軋液中加入適量緩沖劑。THPC與氫氧化鈉作用后可生成四羥甲基氫氧化磷(THPOH),也是良好的阻燃整理劑,由于在整理過程中無氯化氫釋出,因而被廣泛應(yīng)用。
纖維素纖維屬于易燃纖維,受強熱時分解出可燃性氣體C0、CH4、C2H6及焦油與固體炭,引起有焰燃燒及陰燃,致使燃燒迅速蔓延。但纖維素纖維沒有熔融性,經(jīng)阻燃劑整理后阻燃效果較好。熱塑性纖維如滌綸、錦綸必須達到比熔點更高的溫度才會著火燃燒,離開火源后,燃燒部分因呈熔融態(tài)會自行脫落,火焰即時熄滅。在滌棉、滌粘、滌麻等混紡或交織物中,則可熔融纖維被不熔融纖維所支持,離開火源后仍能繼續(xù)燃燒且更猛烈,這就是“支架現(xiàn)象”。經(jīng)阻燃整理的棉纖維支架作用更顯著。因此,上述混紡織物阻燃整理效果常不理想,用十溴聯(lián)苯醚及氧化銻處理的滌棉混紡織物雖有一定效果,但使用量過高,手感欠佳,還影響有色織物的色光。
滌綸是合成纖維中應(yīng)用較廣的品種,燃燒時熔融,熔融體落下能阻礙繼續(xù)燃燒。滌/棉混紡織物燃燒時,棉纖維生成的炭化物使滌淪纖維熔融體落下受阻,燃燒不易熄滅。滌綸可用磷酸三(2,3-二溴丙)酯等作整理劑。
羊毛的回潮率和受熱分解氣體的著火點都比較高,而羊毛本身的含氮量又高。因此,羊毛不易燃燒而著火后有自熄性。其阻燃整理主要是利用鈦鹽或鋯鹽與纖維生成絡(luò)合物,通常在織物染色后進行。一般是在60℃以下處理30分鐘,也可與染色一并進行。
《阻燃裝飾織物(GA 504-2004)》由中國標(biāo)準(zhǔn)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