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莖:用于胃脘疼痛,嘔吐,消化不良,寒疝氣痛。外用搗敷治療關節(jié)炎。種子:用于脘腹脹痛,食積,胃痛。
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西藏。
白草果生長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200~2900m的山地密林中。
白草果形態(tài)特征
描述: 莖高1-2米。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0-40厘米,寬4.5-8
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急尖,葉面光滑,葉背被短柔毛;無柄;葉舌薄膜質,長2-3厘米。穗狀花序頂生,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4-8厘米;苞片呈覆瓦狀排列,卵圓形,長4.5-5厘米,寬2.5-4厘米,每一苞片內有花2-3朵;花芬芳,白色,花萼管長約4厘米,頂端一側開裂;花冠管纖細,長8厘米,裂片披針形,長約5厘米,后方的 1枚呈兜狀,頂端具小尖頭;側生退化雄蕊長圓狀披針形,長約5厘米;唇瓣倒心形,長和寬約6厘米,白色,基部稍黃,頂端2裂;花絲長約3厘米,花藥室長1.5厘米;子房被絹毛?;ㄆ?8-l2月。
格式:pdf
大?。?span id="dnbthrj" class="single-tag-height">4.1MB
頁數(shù): 18頁
評分: 4.5
該文著重報道了山西永濟白草坪組(一般認為系中元古界上部相當于薊縣系的層位),以具刺疑源類為主的微化石群,計有4類6屬15種,其中包括1新屬,4新種,1新組合,1親近種,2未定種,新屬是具細網狀紋飾的復雜具刺疑源類Shuiyousphaeridium Yan gen.nov.,4新種是Shuiyousphaeridium membraniferum Yan sp.nov.,Dictyosphaera incrassate Yan sp.nov.,Foliomorpha stipuliferaYan sp.nov.,Manicosiphoninema shuiyouense Yan sp.nov.。本微化石群以球形疑源類為主體,以具刺疑源類的大量發(fā)育為特征,并伴生有推測是綠藻和褐藻的化石,其組合面貌與薊縣上前寒武系各組皆有明顯區(qū)別,具有更高的進化程度,從生物地層標志推測白草坪組所在的汝陽群應歸入震旦系。白草坪組具刺疑源類可能是橫裂甲藻的原始分子,它在地層對比和藻類進化方面皆具有重要意義。
格式:pdf
大?。?span id="hzppxrf" class="single-tag-height">4.1M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5
以G55高速公路忻州段白草口2號大橋防撞護欄維修改造處治工程為實例,根據(jù)《公路交通安全設施設計規(guī)范》(JTG D81—2006),對預埋鋼筋的錨固長度進行計算,提出了橋梁防撞護欄維修改造處治的設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