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適應性強,耐寒怕熱也耐熱,冬季可耐-46.5℃的低溫,夏季可耐極端最高氣溫為42.1℃,一般認為芍藥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溫度為20℃~25℃。
芍藥是長日照植物,在秋冬短日照季節(jié)分化花芽,春天長日照下開花?;ɡ侔l(fā)育和開花,均需在長日照下進行。若日照時間過短(8~9小時),會導致花蕾發(fā)育遲緩,葉片生長加快,開花不良,甚至不能開花。
芍藥是深根性植物,所以要求土層深厚,又是粗壯的肉質(zhì)根,適宜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質(zhì)壤土,在黏土和砂土中生長較差,土壤含水量高、排水不暢,容易引起爛根,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為宜,鹽堿地不宜種植;以肥沃的土壤生長較好,但應注意含氮量不可過高,以防枝葉徒長,生長期可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使枝葉生長茁壯,開花美麗。
芍藥是肉質(zhì)根,根系呼吸強度大,不耐水澇,喜地勢高敞,較為干燥的環(huán)境,不需經(jīng)常灌溉。積水6~10小時,常導致爛根,芍藥種植地必須設(shè)置清溝進行排水。
多年生草本。根粗壯,分枝黑褐色。莖高40~70厘米,無毛。下部莖生葉為二回三出復葉,上部莖生葉為三出復葉;小葉狹卵形,橢圓形或披針形,頂端漸尖,基部楔形或偏斜,邊緣具白色骨質(zhì)細齒,兩面無毛,背面沿葉脈疏生短柔毛?;〝?shù)朵,生莖頂和葉腋,有時僅頂端一朵開放,而近頂端葉腋處有發(fā)育不好的花芽,直徑8~11.5厘米;苞片4~5,披針形,大小不等;萼片4,寬卵形或近圓形,長1~1.5厘米,寬1~1.7厘米;花瓣9~13,倒卵形,長3.5~6厘米,寬1.5~4.5厘米,白色,有時基部具深紫色斑塊;花絲長0.7~1.2厘米,黃色;花盤淺杯狀,包裹心皮基部,頂端裂片鈍圓;心皮4~5(-2),無毛。蓇葖長2.5~3厘米,直徑1.2~1.5厘米,頂端具喙?;ㄆ?~6月;果期8月。
在我國分布于東北、華北、陜西及甘肅南部。在東北分布于海拔480~700m的山坡草地及林下,在其它各省分布于海拔1000~2300m的山坡草地。在我國四川、貴州、安徽、山東、浙江等省及各城市公園也有栽培。在朝鮮、日本、蒙古及蘇聯(lián)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分布。
生于海拔1000-2500米以下之山坡、山谷、川地、丘陵及沙崗等處。陽性樹種,喜光,耐旱,耐寒,耐瘠薄,不擇土壤,適應性很強。根系發(fā)達,抗風力、保土力強。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快,壽命長,可達百年以上...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喜光,耐寒,抗旱,能適應干涼氣候,喜肥沃、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但能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萌芽力強,耐修剪 。
芍藥具有非常多的支根,采收時把大的粗跟剪下可作藥用,留下鉛筆粗細的芍藥支根,并依照其根與芽的分布情況,將其剪成 2~4枝,每枝留1~2個飽滿的粗芽和帶1~3支根作為1株,保留根的長度以13.5~20cm為宜,并把側(cè)根以及長根全部剪掉,作為苗用。采收時留下的種根,通常需要儲存3~4個月才能進行下種。芍藥通常在8~10月進行栽植,依照行株距50cm×30cm標準進行栽植,每667m2栽4000~4500株,穴栽,穴深4~5cm為宜,每穴放芽頭1~2個,栽植時芽孢朝上,平放,在其上覆蓋熟土,并施入一定量的腐殖肥,將其堆成小山包型,便于其順利越冬。次年3月上旬左右,將土扒開。根據(jù)土壤墑情,適當?shù)臐菜?
單瓣芍藥結(jié)實多。種子成熟通常在8月上中旬左右,及時采收進行播種,也可利用濕的細沙進行攪拌,并將其放置到9月中下旬進行播種,經(jīng)2~3年生長后的苗株再進行定植。
早春松土保墑,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結(jié)合鋤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地凍前在離地面7~10cm處剪去枝葉,根際培土約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別在3月下旬~4月上旬,施稀人糞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畝施人糞尿500kg,第三次在10~11月間,以圈肥為主,每畝1500~2000kg。第四年收獲前追肥2次,追肥時宜于兩側(cè)開穴施下。芍藥一般不需灌溉,嚴重干旱時,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節(jié),應及時排灌,每年春季現(xiàn)蕾時要及時將花蕾摘掉。
芍藥常見病蟲害主要有褐斑病、白絹病、銹病、蠐螬、蚜蟲等。
1.黑斑病
黑斑病多危害嚴重。主要表現(xiàn)先在葉面發(fā)生黑褐色小斑點,而后擴大形成不整形紋路相互聯(lián)接,導致綠葉枯死。防治方法:將被害部分剪除燒毀,之后用1:100福爾馬林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花后、發(fā)病前,每隔7~10天噴1次等量式波爾多液加以防治,直至秋后為止。
2.白絹病
在夏季多雨高溫時節(jié)里,土壤潮濕,白絹病發(fā)病嚴重。發(fā)病嚴重時全株死亡,或全葉枯死。感染的病株基部,先發(fā)生黑褐色濕病,隨后在土表或植株基部,出現(xiàn)白色菌絲體為主要特征。發(fā)病后進行土壤更換或消毒。
3.銹病
芍藥銹病發(fā)病時從葉面開始發(fā)生淡黃褐色小斑點,不久擴大出現(xiàn)橙黃色斑點,而后散出黃色粉末,就是孢子。芍藥的枝、葉、芽、果實都可受到傷害。防治方法:定期噴施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10~15 天噴1次,連續(xù)幾次,可取得一定效果。
4.蠐螬
蠐螬對土壤溫濕度極為敏感,,夏季7~8月危害最重,在地下咬食芍藥根。嚴重時,,能使地上部分枝葉變黃枯萎。防治方法:早春用1%敵百蟲液或用呋喃丹20~30g/m2澆灌土壤進行消毒。
5.蚜蟲
蚜蟲以口器刺入葉子吸食汁液, 導致葉子變成黃色。待幼苗長大時,蚜蟲又常聚集在嫩梢、花柄、葉背上,使幼苗莖枯萎。防治方法:消除越冬雜草;產(chǎn)生危害時,噴40%樂果乳劑3000倍液。
芍藥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觀賞價值極高,其品種繁多、花朵碩大、風姿華貴、色彩魅麗,與牡丹并稱為“花中二絕”,在國內(nèi)外享有很高的聲譽。芍藥從萌芽到落葉都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在城市園林建設(shè)中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牡丹結(jié)合布置??蛇x擇枝繁葉茂、生長勢強、抗病性強、物候期基本一致的芍藥品種, 在觀賞園區(qū)采用花臺、花帶、花徑等形式進行集中栽植。也可根據(jù)物候期開花早晚,選擇不同的觀賞品種依次小規(guī)模栽植,充分延長整個芍藥的觀花期。
據(jù)《大金國志》記載:“女真多白芍藥花,皆野生,絕無紅者。好事之家采其芽為菜,以面煎之,反待賓齋素則用之。其味脆美,可以久留。金人珍甚,不肯妄設(shè),遇大賓至,縷切數(shù)絲置碟中,以為異品?!?/p>
1.芍藥花粥:可以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治肝氣不調(diào)、血氣虛弱而見脅痛煩躁、經(jīng)期腹痛等癥。
2.芍藥花餅: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后為了養(yǎng)顏益壽,特將芍藥花瓣與雞蛋面粉混和后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藥花還可以制作芍藥花羹,芍藥花酒、芍藥鯉魚湯、芍藥花煎等,制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3.芍藥花茶可以養(yǎng)陰清熱,柔肝舒肝,制作方法:芍藥花2克,生地3克,綠茶3克,用開水沖泡后飲用。
芍藥的種子可榨油供制肥皂和摻合油漆作涂料用。根和葉富有鞣質(zhì),可提制栲膠,也可用作土農(nóng)藥,可以殺大豆蚜蟲和防治小麥稈銹病等。
格式:pdf
大?。?span id="dnjrow3" class="single-tag-height">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長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農(nóng)村環(huán)境建設(shè)長效管理制度, 是確保農(nóng)村環(huán)境長治久潔 的關(guān)鍵,也是解決農(nóng)村環(huán)境工作治難鞏固更難的關(guān)鍵。 根據(jù)我村實際 情況創(chuàng)建環(huán)境衛(wèi)生考核標準要求, 現(xiàn)將村莊環(huán)境衛(wèi)生長效保潔制度規(guī) 范如下: 一、村莊環(huán)境建設(shè)長效管理制度的四項基本原則 1. 以著眼長遠,注重長效為原則。 2. 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思想,切實把村莊環(huán)境整治工作抓緊抓好的原 則。 3. 以治標與治本相結(jié)合、建設(shè)與管理相結(jié)合、專業(yè)隊伍與群眾運動 相結(jié)合原則。 4. 能有效改善村莊環(huán)境面貌和保護生態(tài)為原則。 二、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潔隊伍制度 1. 道路保潔制度。(1)成立道路保潔小組,增加道路保潔人員,主 要負責本村區(qū)域內(nèi)進村路段,自然村路段及村內(nèi)居民區(qū)、公共活 動區(qū)及場所的衛(wèi)生清掃、垃圾收集、清運工作。 (2)道路地面要 做到無垃圾、無雜草、無堆積物、無積水。村主要道路兩側(cè)可視 范圍內(nèi)道路保潔標準執(zhí)行。 (3
格式:pdf
大?。?span id="vvt5eci" class="single-tag-height">6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7
- 1 - 新鮮村建立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長效機制方案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 和建設(shè)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的要求,按照鎮(zhèn)黨委、政府建立環(huán)境衛(wèi)生 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結(jié)合我村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 全面落實黨的 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把開展全村環(huán)境衛(wèi)生整治 作為我村新農(nóng)村建設(shè)的重要抓手,廣泛宣傳發(fā)動,科學制定規(guī)劃, 明確各方責任,落實關(guān)鍵措施,全面組織推進;以全村環(huán)境衛(wèi)生 為突破口,深入開展農(nóng)村環(huán)境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和推行農(nóng)村環(huán) 境建設(shè)管理長效機制,打造全村農(nóng)村新形象、新面貌,為我村爭 創(chuàng)文明健康的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而做出積極貢獻。 二、基本情況 新鮮村地處武威城區(qū)北郊,東、南、西三面與市區(qū)交錯,轄 區(qū)內(nèi)共有 14個村民小組,共 1226戶人家,總?cè)丝?4089人。雷臺 東路、北二環(huán)路兩條主干道路橫穿全村,
名稱 | 名稱 | 名稱 | 名稱 | 名稱 | |
---|---|---|---|---|---|
A組 | 矮牡丹 | 案頭春 | 案頭紅 | 敖漢蓮 | 傲霜 |
奧運蓮 | |||||
B組 | 八一蓮 | 霸王袍 | 白川臺 | 白鵝 | 白鴿 |
白海蓮 | 白鶴 | 白建蓮 | 白菊 | 白君子蓮 | |
白千葉 | 白球 | 白芍藥蓮 | 白天鵝 | 白萬萬 | |
白湘蓮 | 白雪公主 | 白洋淀紅蓮 | 白衣戰(zhàn)士 | 白玉 | |
白云 | 白云錦 | 白云碗蓮 | 百媚蓮 | 寶石花 | |
奔月 | 碧蓮 | 碧綠豐姿 | 碧落留紅 | 碧臺蓮 | |
碧血丹心 | 冰嬌 | 冰心 | 冰心玉潔 | 波頓蓮 | |
珀里·斯洛庫姆夫人 | 伯里小姐 | 博雅 | |||
C組 | 采蓮曲 | 彩蝶 | 彩虹 | 彩繡球 | 彩云 |
彩云飛 | 彩云飛渡 | 層林盡染 | 釵頭鳳 | 嬋娟 | |
長壽學者 | 嫦娥奔月 | 超錦邊 | 朝云 | 出水芙蓉 | |
出水黃鸝 | 楚天舒 | 楚天祥云 | 春不老 | 春紅 | |
春回 | 春水綠波 | 春桃 | 春望 | 春曉 | |
春燕 | 春雨 | 翠柳 | 翠苔 | 翠微夕照 | |
翠云 | |||||
D組 | 大豐 | 大賀蓮 | 大紅袍 | 大錦 | 大灑錦 |
大紫蓮 | 大紫玉 | 丹頂白鶴 | 丹頂玉閣 | 丹鳳朝陽 | |
丹鶴 | 丹華 | 丹娘 | 丹繡球 | 丹焰托珠 | |
單瓣紅萬萬 | 單灑錦 | 淡霞 | 淡月 | 淡云 | |
滴翠蓮 | 點額妝 | 點絳唇 | 蝶戀花 | 東方明珠 | |
東方欲曉 | 東湖白蓮 | 東湖春曉 | 東湖夕照 | 冬花紅 | |
豆蔻年華 | 逗靨 | 獨立 | 多彩 | 奪目 | |
大風暴 | |||||
E組 | 鄂城紅蓮 | ||||
F組 | 繁星 | 芳菲蓮 | 飛虹 | 飛黃 | 飛舞 |
飛仙 | 飛燕春眠 | 緋桃 | 緋碗 | 緋云千葉 | |
粉斑蓮 | 粉層托翠 | 粉川臺 | 粉川臺碗蓮 | 粉黛 | |
粉鶴 | 粉紅蓮 | 粉玲瓏 | 粉樓春 | 粉樓臺 | |
粉面桃花 | 粉牡丹 | 粉千葉 | 粉青蓮 | 粉松球 | |
粉團兒 | 粉娃蓮 | 粉碗蓮 | 粉西施 | 粉霞 | |
粉玉蓮 | 粉中冠 | 粉重臺 | 粉珠 | 風采 | |
風華正茂 | 風卷紅旗 | 風中笑 | 鳳舞 | 鳳戲牡丹 | |
鳳玉 | 佛光蓮 | 佛見笑 | 佛手觀音 | 佛手蓮 | |
佛座蓮 | 芙蓉秋色 | 富貴蓮 | 粉蝶 | 鳳凰翎 | |
G組 | 贛白蓮 | 贛輻大紅 | 鋼花 | 功勛蓮 | 古代蓮 |
鼓浪小紅 | 觀音蓮 | 光芒萬丈 | 廣昌百葉 | 廣昌蓮 | |
廣寒宮 | 貴妃 | 貴妃出浴 | 國振黃 | ||
H組 | 含笑蓮 | 漢宮春 | 濠江月 | 皓月 | 荷塘月色 |
鶴頂紅 | 鶴慶紅蓮 | 黑龍江紅蓮 | 紅寶石 | 紅邊玉碟 | |
紅唇 | 紅燈高照 | 紅燈籠 | 紅肥綠瘦 | 紅合歡 | |
紅鶴 | 紅建蓮 | 紅嬌 | 紅鵑 | 紅鸝 | |
紅蓮 | 紅玲瓏 | 紅領(lǐng)巾 | 紅樓 | 紅牡丹 | |
紅娘 | 紅千葉 | 紅蜻蜓 | 紅雀 | 紅裙繡金 | |
紅日 | 紅嫂 | 紅衫翠袖 | 紅芍藥蓮 | 紅水仙 | |
紅塔山 | 紅臺蓮 | 紅太陽 | 紅頭巾 | 紅娃蓮 | |
紅碗蓮 | 紅萬萬 | 紅喜 | 紅霞 | 紅湘蓮 | |
紅星 | 紅顏滴翠 | 紅艷三百重 | 紅鶯 | 紅映朱簾 | |
紅云 | 紅暈蝶影 | 紅盞托珠 | 洪湖紅蓮 | 花欲笑 | |
華燈初上 | 環(huán)舞 | 皇冠 | 黃鶴樓 | 黃嬌 | |
黃鸝 | 黃蓮花 | 黃牡丹 | 黃壽桃 | 黃舞妃 | |
黃仙子 | 黃鶯 | 黃苑 | 火花 | 火炬 | |
火焰 | |||||
J組 | 姬妃蓮 | 積翠蓮 | 吉祥蓮 | 佳麗 | 建鄉(xiāng)玉女 |
建鄉(xiāng)壯士 | 建選17號 | 劍舞 | 江溪紅蓮 | 嬌娘 | |
嬌容 | 嬌容三變 | 嬌容碗蓮 | 嬌容醉杯 | 嬌相依 | |
驕陽醉舞 | 解放紅蓮 | 解語花 | 金碧輝煌 | 金鳳 | |
金鳳出巢 | 金鳳凰 | 金鳳展翅 | 金合歡 | 金蓮花 | |
金盤承露 | 金秋 | 金絲雀 | 金太陽 | 金玉滿堂: | |
金珠落玉盤 | 錦邊蓮 | 錦帶蓮 | 錦紅袍 | 錦旗 | |
錦霞 | 錦繡 | 錦繡園 | 荊粉芍藥 | 荊紅牡丹 | |
巨子 | 俊杰 | 金色年華 | |||
荊女 | 荊州蓮 | 精彩 | 菊缽 | 菊紅 | |
K組 | 卡羅琳皇后 | 葵花向陽 | |||
L組 | 冷艷嬌人 | 冷影 | 梨花白 | 麗霞 | 麗雅 |
麗質(zhì)芳姿 | 戀夏 | 流星 | 留念 | 龍飛 | |
龍華蓮 | 龍珠 | 露半唇 | 露粉珠 | 露華濃 | |
露濕紅衣 | 綠房含朱 | 綠云 | 綠之星 | 羅敷粉妝 | |
洛神 | 落霞 | 落霞映雪 | 綠牡丹 | ||
M組 | 瑪瑙 | 瑪瑙紅 | 滿江紅 | 玫紅川臺 | 玫紅重臺 |
玫園秀色 | 美三色 | 美中紅 | 美洲黃蓮 | 迷你春色 | |
茉莉蓮 | 墨荷 | 牡丹蓮28號 | 牡丹蓮66號 | 牡丹仙子 | |
N組 | 尼赫魯蓮 | 霓裳曲 | 霓裳小曲 | 女皇 | |
P組 | 披針粉 | 披針紅 | 枇杷橙 | 平湖秋月 | 平山莢蓉 |
普者黑白荷 | 普者黑紅荷 | ||||
Q組 | 七仙女 | 千百萬 | 千瓣蓮 | 千層蓮 | 千堆錦 |
黔靈白荷 | 琴臺歌手 | 沁芳蓮 | 青春 | 青鶴 | |
青蓮姑娘 | 青菱紅蓮 | 輕霜 | 情無限 | 秋翠 | |
秋聲 | 秋水長天 | 秋月 | 沁園春 | ||
R組 | 人面桃花 | 日出 | 蓉嬌 | 如意蓮 | 乳燕歡 |
瑞雪 | 瑞雪點翠 | ||||
S組 | 賽佛座 | 賽錦 | 賽玫瑰 | 三回首 | 僧帽蓮 |
山茶紅 | 山外香 | 珊瑚紅 | 上林春色 | 少瓣紅 | |
紹興紅蓮 | 神女姿 | 神童 | 勝嬌容 | 勝壽桃 | |
圣火 | 嵊縣碧蓮 | 嵊縣粉蓮 | 壽牡丹 | 壽星桃 | |
淑青蓮 | 舒廣袖 | 舒紅蓮 | 蜀紅蓮 | 蜀女 | |
曙光 | 霜晨月 | 霜潔 | 霜天曉角 | 水晶白 | |
水影浮暈 | 睡美人 | 蘇堤春曉 | 素質(zhì)冰姿 | 孫文蓮 | |
山雞錦 | 水蜜桃 | 深情 | 首領(lǐng) | ||
T組 | 臺閣壽星 | 太空嬌容 | 太空蓮1號 | 太空蓮3號 | 太陽蓮 |
太真出浴 | 唐婉 | 唐招提寺蓮 | 桃紅宿雨 | 桃紅小碗 | |
天高云淡 | 天嬌 | 天山碧臺 | 童年 | 童羞面 | |
童顏 | 統(tǒng)帥 | ||||
W組 | 娃娃蓮 | 微山紅蓮 | 微雨 | 文君拂紅 | 五彩鳳 |
舞妃蓮 | |||||
x組 | 夕陽紅 | 西湖紅蓮 | 西施 | 西施浣紗 | 希望 |
惜紅衣 | 喜鵲蓮 | 喜上眉梢 | 喜相逢 | 喜笑顏開 | |
喜洋洋 | 喜盈門 | 峽江月 | 霞光染指 | 霞光影波 | |
霞披 | 廈門碗蓮 | 仙鶴臥雪 | 仙女散花 | 仙桃 | |
相見歡 | 相思 | 相思豆 | 香碧荷 | 香山蓮 | |
香雪海 | 湘女 | 鑲玉 | 小碧蓮 | 小碧臺 | |
小佛手 | 小金鳳 | 小金雀 | 小精靈 | 小麗 | |
小蓮座 | 小羚羊 | 小綠苔 | 小梅 | 小美紅 | |
小喬 | 小曲 | 小灑錦 | 小壽星 | 小臺紅 | |
小天使 | 小舞妃 | 小廈碗 | 小蟹爪 | 小英 | |
小玉樓 | 小梔子 | 小醉仙 | 曉風涼月 | 曉霞 | |
笑靨 | 蟹爪 | 蟹爪紅 | 心花怒放 | 心潔 | |
心靈美 | 新紅 | 新秀 | 新云錦 | 星光 | |
星空牡丹 | 杏花春雨 | 杏黃 | 繡生萬象 | 旭日 | |
玄武紅蓮 | 學舞 | 雪翠蓮 | 雪里紅花 | 雪戀 | |
杏花粉 | 新云錦 | 雪美人 | 小艷陽 | 雪青露 | |
Y組 | 煙花飄香 | 煙籠夜月 | 胭脂紅 | 胭脂露 | 嫣紅 |
妍麗 | 眼兒媚 | 艷霞 | 艷新裝 | 艷陽高照 | |
艷陽天 | 燕歸來 | 燕舞鶯啼 | 揚州碗蓮 | 羊城碗蓮 | |
瑤華 | 窅娘玉腳 | 夜光杯 | 夜明珠 | 一半春 | |
一點紅 | 一捧雪 | 一丈青 | 沂蒙春色 | 沂蒙粉 | |
沂蒙紅蓮 | 沂蒙情思 | 沂蒙曲 | 沂蒙頌 | 宜良千瓣 | |
乙女蓮 | 溢彩 | 吟秋 | 銀合歡 | 銀紅千葉 | |
銀輝 | 銀屏初展 | 銀嵌碧玉 | 銀球 | 銀絲菊荷 | |
英華 | 鶯鶯 | 嬰兒紅 | 櫻紅 | 櫻桃碗蓮 | |
迎賓芙蓉 | 螢光 | 勇士 | 友好 | 友誼 | |
友誼紅2號 | 友誼紅3號 | 友誼牡丹蓮 | 虞姬衫 | 雨花 | |
玉斑白 | 玉碟 | 玉碟托翠 | 玉佛手 | 玉鸝 | |
玉玲瓏 | 玉樓人醉 | 玉樓臺 | 玉兔 | 玉碗 | |
玉繡蓮 | 玉繡球 | 玉液金波 | 玉羽 | 鴛鴦荷 | |
鴛鴦錦 | 圓蕾玉杯 | 月華 | 云蕾 | 云霞 | |
云中鳳 | 玉女 | 蕓雅 | 玉缽 | 一片紅 | |
Z組 | 早桃紅 | 澤畔芙蓉 | 展宏圖 | 昭君顧影 | 真尤美 |
梔子碗蓮 | 中日友誼蓮 | 中山紅臺 | 中山蓮 | 重瓣八一蓮 | |
重瓣一丈青 | 朱簾半卷 | 朱衣使者 | 株洲紅蓮 | 燭光 | |
燭影搖紅 | 祝福 | 狀元紅 | 卓越 | 桌案映輝 | |
桌上蓮 | 紫金荷 | 紫鵑 | 紫瑞 | 紫霞杯 | |
紫煙 | 紫玉蓮 | 紫重陽 | 醉半熏 | 醉春 | |
醉東風 | 醉歸 | 醉梨花 | 醉舞 | 醉友 | |
醉云 | 醉妝 | 重水華 | 小三色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