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場所景觀成玉寧景園作品選 | 作????者 | 成玉寧 |
---|---|---|---|
出版社 | 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 | ISBN | 9787112185412 |
走向場所景觀
風景環(huán)境
南京市大石湖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規(guī)劃設計
南京市鐘山風景名勝區(qū)櫻花園設計
南京市牛首山風景區(qū)(北部景區(qū))景觀及建筑設計
常熟市沙家浜東擴濕地景觀與建筑設計
城市公園
南京市石頭城遺址公園概念性規(guī)劃設計
大豐市五一湖商務公園設計
大豐市銀杏湖公園設計
淮安市中洲公園設計
揚中市濱江公園設計
濱水景觀
宿遷市河濱公園設計
大豐市二卯酉河景觀帶設計
公共景觀
桐廬廣場設計
宿遷市運河金陵國際會議中心景觀設計
南京市金陵江濱酒店景觀設計
南京市新街口正洪廣場景觀環(huán)境改造設計
住區(qū)景觀
南京市新世界花園景觀設計
武夷山市華彩家園景觀設計
景觀建筑
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園景觀及建筑設計
南京市地鐵一號線地面站站廳及景觀設計
南京市紫清湖鱷魚館景觀建筑設計
蘇皖邊區(qū)政府舊址辦好規(guī)劃與設計
常熟市古里鎮(zhèn)塢丘農耕文化館
淮安市龍光閣設計
后記 2100433B
《場所景觀 成玉寧景園作品選》包括風景環(huán)境、城市公園、濱水景觀、公共景觀、住區(qū)景觀、景觀建筑六大部分共24個案例的介紹。主要論述了作者對于場所景觀的理解,“走向場所景觀”既是歷練也是策略。景園設計與場所之間存在耦合關聯,設計應從環(huán)境中生發(fā)而來。對景園環(huán)境既有秩序的研究不僅是對場所精神的響應,還是景園特色生成的源泉,是場所本身之于景同設計的意義所在?;隈詈系木皥@設計方法不僅有助于尋求景觀特征的生成邏輯,還是,一種認知環(huán)境與設計景園的途徑。
一樣啊,只是裝修的樣式不一樣而已。工裝泛指有一定規(guī)模的公共場所設施的裝飾工程,例如:商場、飯店、寫字間等。而家裝則是與個人息息相關的身邊事,幾乎人人都各有一個自己家的裝飾藍圖。?家裝和工裝所要服務的對...
1.滑板公園的三維彩圖。 2.顯示組件間距和整體布局的平面俯視圖。 3.顯示構造方法和原料的施工詳圖及說明。 4.每個組件的可接受安全空間圖(最小空間) 5.每個部件的單獨圖紙。 ...
裝修的報價,一般是根據工程的項目及工程量計算的,含有材料的購買數量和價格;建議你咨詢一下裝飾公司,可以給你現場測量,做一份給詳細的設計方案和施工報價。
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主任 成玉寧
2014年12月6日上午,2014中國(廈門)國際園林景觀產業(yè)博覽會暨第四屆國際園林景觀規(guī)劃設計大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大會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園林景觀設計界的大批精英人士,東南大學建筑學院景觀學系主任成玉寧發(fā)表題為《走向場所景觀》的主題演講。
成玉寧: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交流分享,我是一個從事風景園林三十年的,今天向各位設計朋友分享我的理念走向場所景觀,拿這樣的題目跟大家探討,在現代文明的沖擊下,民族傳統和地方特色是重要的抉擇問題,最近國家領導人提出這樣的思考千城一面的問題,還有奇怪的建筑,在風景園林行業(yè)有這樣的現象存在,值得我們深思,到底是國際化、千城一面還是標準化,如何植根于傳統和地域,汲取設計的源泉,這是過去三十年思考的問題,也是在座各位必須面面對的問題。
什么是鄉(xiāng)愁?鄉(xiāng)愁就是人與故土之間最深得牽絆,是特定場所中無可替代的歸宿感,在我的設計里通過不同場所解讀來深化我的設計理念,從而使每一件作品有它的歸屬感也有它自身的特點,我想這就是各位分享的基本話題。大概有五個方面,場所的景觀價值,景觀的特征生成,場所解讀第四概念與策略,第五是偶合的法則。場所是什么?場所是在自然中生成在歷史中積淀而成,任何一個場所都積淀了自然的時間,歷史上除了沒有人涉足的地方,絕對不是一張純粹的白紙,不存在讓各位恣意妄為的環(huán)境,風景園林的設計是基于有條件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我一直堅持生態(tài)空間功能和文化多元和諧共生,這是風景園林設計的四個基本面,在這四個基本面里,我是這么研究和堅持的,我有過錢袋景觀設計理論方法的專著,關于這四個基本面有過仔細探討。
風景園林設計最終解決了本體與形式的問題,我一直在說西方人都在說因地制宜,什么是宜?什么是恰當的語匯來表達設計的理念?所謂本體就是那些要解決和表達的最本質的概念。形式只是這些概念表達的外化的東西。舉一個例子,德國柏林猶太人紀念館,這樣一個強具視覺沖擊力的作品,沒有一棵樹一朵花,死一般的寂靜,給人的感染非常深刻,它是景觀項目,沒有樹沒有生命,可能比有生命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更能表達設計作品的意義。本體與形式之間的確需要很好的和諧統一的過程,好的景觀設計一定是能夠用恰當的語言來表達設計意圖,而不是語言和形式設計本質之間的游離。
場所的意義在于它具有清晰空間和人類發(fā)生的地方,它包含了環(huán)境固有的特征,所以我們的設計不外乎就是要把這些固有的特征梳理出來,變成任何一個城市一個場所固有的記憶,把它變成連續(xù)具有時空意義的場所信息,我們說一個好的設計應該是減量設計,將設計控制在最小的尺度范圍內,中國人通常說四兩撥千斤是一種智慧,如何實現四兩撥千斤就是盡可能少的改變原有的秩序,包括空間的秩序,也包括人的秩序。空間是景觀的載體,離不開空間的支撐,傳統園林如此,當代風景園林依舊如此,園林空間景觀與自然空間的中間空間。生態(tài)是作為任何一處場所最基本最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生態(tài)環(huán)境包括兩個基本面,一個是客觀存在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還有一個蘊涵于客觀存在的自然的生態(tài)和體現生態(tài)趨勢的自然的“力”,我們用自然的“力”來表達話題的意思就是說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有的時候更多注意了客觀的存在,而忽略了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更多按照人的意志和訴求去表現自然,忽視了自然潛在的規(guī)律,我曾經受邀做蘇北地區(qū)洪澤湖濕地,我告訴業(yè)主,我認為這片濕地只要保護好,三年會自然修復,三年后的確看到了曾經的魚塘在自然修復,原因很簡單,因為它的底泥里有大量的有機質,只要人為不干預,1.2到1.5米水深自然修復能力很強。利用自然的“力”極其重要,是智慧的設計。
除此之外,場所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其中人性化是重要一點,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人的使用而使用,忽略了人不足取,理解人的行為規(guī)律是我們今天理解場所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場所具有文化的意義,對于中國悠久歷史國度,文化的價值更是及其重要,我們多半在城市和鄉(xiāng)村里重新更新我們的設計,更新的設計絕對不是推倒重來,而是希望能夠將新的秩序和固有的秩序找到結合點,找到傳承延續(xù)的依據,這些都是我做的,在做沙家浜的濕地的時候,也傳承固有文化和地緣文脈。
景觀特征是什么?我理解景觀特征的生成首先是客觀約定的秩序,歐洲的肯定是歐洲的,北美一定是北美的,中國景觀一定是中國的,同屬于南方不同的城市也有不同,同屬于無錫系蘇州也不同,我們要理解不同,把握差異是我們生成特征的重要依據,這是三十年的體會。
遺傳學給了我們什么啟示?上一張是世界小姐,五種膚色的世界美女,他們代表了各自的美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第二張是首爾街頭造出來的美女,他們是一樣的,臉模都一樣,眼神差不多,也有可能是某一位美容大師的作品。我們是要第一張還是第二張?不用多說,大家都很清楚,我們需要的不是千人一面,也不是千景千城一面。
遺傳學的啟示之二,一對婦女的圖片,據我的學生告訴我這是當下時髦的中國明星婦女,他們婦女性別不一樣,但是遺傳控制得極好,這位爸爸克隆技術非常強大,他的女兒不僅面目像、神態(tài)像,這位父親是最高興的,因為他的閨女像他。
蘇州園林、法蘭西園林各有各的傳統,我們不要否認自己的傳統,更不能簡單地遺棄,把遺傳的因子忘了,遺傳學在生物學上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這都是遺傳變異雜交的結局,月季花開成這樣,菊花可以按照人的意志去控制,據說有的食品還吃出了其他食物的味道,是不是人類的未來或者遺傳學給了我們訴求之外的需要呢?這個不多展開。特征的傳承本身本是我們希望對過去盲目復制,而是希望能夠在滿足客觀規(guī)律和有序基礎上,進行合理的優(yōu)化和更新,這是我理解的傳統和傳承。#p#分頁標題#e#
我們說場所有生態(tài)學的特征、形態(tài)學的特征,還有文化學的特征,我們理解風景園林場所景觀就是要從諸多特征中尋求發(fā)現最根本最典型的部分。這個期間的設計都是在我們實踐中天天用到的事。生態(tài)學也是這樣,高山湖泊丘陵,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點,我們要善于研究和把握不同的特征,融合到設計中。形態(tài)學也給了我們很多啟示,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特點,西南少數民族的梯田、花田,他們的民居那是西南的,因為他們和山地有很好的結合,不能簡單的復制。理解場所本身的形態(tài)特征也是我們從事風景園林設計的必要條件。除此之外還有文化學特征,地球上凡是經過人為干預的場地都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征,不論是否是生活、生產或者是其他特征,只要有人為就有了文化,有了文化的東西就一定有值得傳承的部分。不是所有人為的東西都值得保留,尤其對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而言,不加選擇顯然不符合客觀規(guī)律。
景觀特征的生成依據,我的理解就是剛剛說的依據,生物學、遺傳學、形態(tài)學、文化學的啟示,他們共同構成了設計的依據。
從邏輯上看,生態(tài)、空間、文化、功能是今天從事景觀園林設計不可或缺的四個基本面,如果只強調形式或者只對應了生態(tài),可能我們沒有全面地理解風景園林,只有綜合的歸納并演繹、抽象、分析場所發(fā)展設計思路,風景園林才能走向健康,才能滿足多重目標。
不可否認,形象也給了我們依據,有許多設計師更愿意從空間形式出發(fā)演繹他們的設計,因為風景園林是科學的藝術,更是藝術的科學,科學就決定它的思維方式必須講究邏輯,藝術是必須是發(fā)散的,必須是創(chuàng)造的,所以我們說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與線性的思維,邏輯的思維與非邏輯的思維,在風景園林中得到很好的統一。我經常跟學生說,做人不能有雙重人格,但一個優(yōu)秀的風景園林設計師必須具備雙重思維能力,也就是邏輯與非邏輯,藝術與科學的雙重思維能力。
關于場所,我是這么倡導和解讀的,我理解場所有記憶,和職場一樣,任何人的行為自然過程都被記錄在場所中,我們只有歷史的、現代的從兩個時段去判斷場所的存在,我們才有可能準確把握場所的過去,并加以合理利用。所有場所的記憶和新的空間秩序,他們之間能夠產生交會、共融生成節(jié)點才是延續(xù)傳統滿足當下的設計過程,也是我們能夠傳承記憶、滿足當下的一個重要條件,傳承和創(chuàng)新是一種辯證的統一關系,我理解的傳承不是固步自封,我理解的創(chuàng)新也不是把一切推倒重來。風景園林的傳承不是簡單回到過去,是把傳統的文化精神和文脈進行解構重組,這是當下風景園林設計應有的智慧和策略。
我們面對不同園林風景類型的時候是不斷的調整我的思維,跟環(huán)境對話,感悟客觀存在的環(huán)境,同時更是客觀的解讀客觀環(huán)境。同時跟文化、人脈可以被妥貼的評價并利用到新的環(huán)境中。生境的解讀就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就是強調分析和利用,并且優(yōu)化客觀的存在,我更多注意對那些不存在,或者尚未展現的自然發(fā)展態(tài)勢的研究,我特別主張對這個層面的研究。風景園林是科學,因為啊自然規(guī)律不以人的意志所轉移,如果在大尺度的環(huán)境下依舊強調主觀的發(fā)現,很可能忽略對客觀環(huán)境的理解,我非常注意對生態(tài)趨勢規(guī)律的研究,利用一些自然的規(guī)律展開的,這是一個生態(tài)旅游的區(qū)域,這個區(qū)域的水系都是經過人為的干預重組,因為它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
包括生境的解讀,從簡單的利用截圖,到進行參數化的改造,到今天更多利用數字景觀的技術,在這個領域我們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們能夠通過數字的判斷和模擬復原或準確的理解將要面對的客觀場所。在此也跟各位通報每兩年的數字景觀研討會,明年是第二屆,也歡迎各位到東南大學參加這樣的盛會,希望各位共同的探討現代技術對環(huán)境的分析,我們主要是分析生態(tài)的承載力,適應性、敏感性。通常我們說規(guī)劃要科學,為什么強度是控制在這樣的層面?為什么必須是集約化的發(fā)展。我們非常相信并且主張這樣的過程。應當說自然是有承載力,只是你無法解讀他,我們也做了大量的分析和評價過程。
除此以外是對空間的解讀,在這個空間的秩序中,我們更多的強調融合和重組的關系。這里有一個例子是做南京的牛首山是表達禪宗文化的景區(qū),無論是自燃環(huán)境,還是在生活環(huán)境,我都是傾向共生和共融發(fā)展我的設計和理念。對于空間的解讀是希望了解空間的秩序,不單純是空間的形態(tài),這個秩序是多重要素構成,不單純是空間的形式。除此以外我們對文脈特別的注意,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話語,文脈的價值更具有不同尋常積極的意義,對文脈的發(fā)掘、保護和更新是今天風景園林師必須堅持的理念。堅持文脈不是對過去的解讀,而是重新融入到現代景觀中。
除此以外,行為也具有重要的價值,無論是建設環(huán)境是風景環(huán)境,剛才宋部長報告里說將近50%的環(huán)境被人使用,這個數字是客觀也是準確的。所為的設計也是要重在對人使用的50%進行干預和利用。至于不是人涉足的東西應該更多留給上帝去干預,也就是尊重自然的規(guī)律。我們研究行為,傳統有辦法,今天更有辦法。今天我將用在刑偵上的儀器放在研究行為。我們一套裝置大概人民幣120萬左右可以很準確的描述人在環(huán)境中是否愉悅,是不是真的喜歡,還是說一些違心話。今天說的儀器設備都可以把設計引向更加科學。設計不僅要有預見更啊加適應人的行為,從而使風景園林的設計更是人性化,我的概念是參與比看更重要。
風景園林設計是全尺度的概念,小到庭院,到大生活的環(huán)境和國土,希望我們全尺度的覆蓋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這是當下風景園林師、建筑師共同的責任。不同的尺度解決的問題不一樣,側重點也不一樣。我曾經有一個專門的報告尺度的意義,我專門理解不同尺度條件下的價值和對數對應的意義,自然的尺度是大尺度,我們要尊崇自然的規(guī)律。人的尺度是小尺度的景觀,我們更多需要考慮人的使用。這是南京的新街口,我希望趕工的項目同樣不能忽略的是人的思考,在55天中我?guī)缀醮蠹s有20天在現場轉悠。
聯系與融合也是風景園林設計師需要的,自然需要融合,一切都需要融入到自然環(huán)境中,我一直堅持,也經常跟朋友和同仁們說我主張向變色龍學習,我反對向小狗學習,風景園林師要學習變色龍更多地跟環(huán)境融合,小狗的只會是每到一處要留下自己的跡象。結合自然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除此以外,應該體現時代的特征,我有非常傳統的設計也有非?,F代的做法,一個時代精神的植入是當代風景園林師不可回避的問題。這是長江邊上的作品,我不希望通過油漆對環(huán)境二次污染,更多是希望50年、80年、100年以后,如果人們厭倦了之后它可以回爐。
歷史文脈需要重組,這是我設計的中日友好櫻花園,但因為中日現在的關系,這不好做宣傳,但這依舊可以反映我所理解的環(huán)境。
最后想跟大家說說我堅持的方法耦合法,我經常拿男女之間做例子,因為男女之間組成家庭非常難,完全是碰運氣,因為一個人很少有機會談N次戀愛,你不知道他是不是適合你。如果不理解場所就有可能誤解環(huán)境。我經常說要以談戀愛的心情對待項目,我也曾經說過大概談過300多場戀愛,因為我做過300的個項目,我也是這么理解我的環(huán)境,理解我的對象。耦合也就是通過理解環(huán)境實現最小量的干預,實現與環(huán)境的和諧共生,耦合的方法也是物理學中、生活中到處具有的規(guī)律,也就是兩個彼此獨立的體系,因為走在一起,因為共處于一個空間從而彼此產生了影響。如果可以做到耦合是做好一個設計的前提。耦合法也有許多的操作手段和策略。今天的量化技術可以很好的達成我們的耦合。耦合可以自我完善具有自律性結構的整理,從而將我們的設計推向和諧。甚至于我們可以利用耦合的方法判斷我們的設計是否是優(yōu)秀的,多方案的比較也可以通過耦合做判斷。設計不是唯一的解。
我也有這樣一本作品集明年上半年可以出來,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正。謝謝。
《景觀·實踐:廣州土人景觀作品選(漢英對照)》主要收錄了廣州市高唐新建區(qū)天河智慧城導視景觀設計、廣州市光大花園E區(qū)景觀設計、佛山市南海藕田公園景觀設計、佛山市順德區(qū)保利星座花園景觀設計、佛山市順德區(qū)樂從鋼鐵世界景觀設計等內容。
龐偉,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北京土人景觀與建筑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大學景觀設計研究院客座研究員、廣州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客座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景觀設計》雜志學術主編。
張健,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董事、設計總監(jiān)、景觀設計師、《景觀設計》雜志編委。
黃征征,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高級園林工程師、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董事、設計總監(jiān)、《景觀設計》雜志編委。
適用場所:小區(qū)、公園、廣場、街區(qū)、別墅、校園等
鑄鋁景觀燈如花朵一般盛開,不僅是夜里的照明工具,更是一件精致美麗的藝術品。迷人的夜晚,華燈初上,把城市裝點得美麗動人,如皎月,如幽蘭,如玉樹,流光溢彩,輝映著城市的輝煌與繁榮,把城市構筑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