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對種子萌發(fā)影響
東非鳳凰木種子播種后,種子第3天開始萌發(fā)(35℃),到播種20天種子萌發(fā)結(jié)束。播種試驗結(jié)果顯示,10℃下種子不能發(fā)芽,15℃下芽率很低,18-28℃變溫下,種子發(fā)芽率最高(56顆種子發(fā)芽,發(fā)芽率為70%),25℃和30℃也有較高的發(fā)芽率,分別為67.5%和65%。
光照對種子發(fā)芽率的影響
東非鳳凰木種子發(fā)芽率在30℃下光照和遮光相比,遮光下種子發(fā)芽率為(32.5%),遠低于光照下種子發(fā)芽率(65%),光照對東非鳳凰木種子萌發(fā)影響明顯。
常溫下不同基質(zhì)對種子萌發(fā)的影響
東非鳳凰木種子在常溫下不同基質(zhì)的萌發(fā)率情況:土 珍珠巖有40顆種子發(fā)芽,萌發(fā)率為50%,明顯高于沙中(19顆種子發(fā)芽)萌發(fā)率(23.8%)??赡苁峭?珍珠巖具有較好保濕作用,沙的濾水性較好,保水性差因而影響了種子萌發(fā)。
東非鳳凰木原產(chǎn)于馬達加斯加等熱帶的地區(qū),已經(jīng)引種到世界一些熱帶和亞熱帶地區(qū)。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南德克薩斯州和南加州已有引種栽培;古巴、多米尼加、關(guān)島和北馬里亞納群島也有一定的數(shù)量的東非鳳凰木;中國僅云南的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于2001年首次從巴西引種。東非鳳凰木耐旱,耐熱。
東非鳳凰木是喬木,樹高可達12米,冠幅寬闊平展,無刺,東非鳳凰木的葉為二回偶數(shù)羽狀復(fù)葉,具托葉;羽片多對;小葉片小而多。
東非鳳凰木的花頂生,總狀花序,花金黃色,花期長?;▋尚?,大而美麗,苞片小,早落;花托盤狀或陀螺狀;萼片5,倒卵形,近相等,鑷合狀排列;花瓣5,與萼片互生,圓形,具柄,邊緣皺波狀;雄蕊10枚,離生,下傾;子房無柄,有胚珠多顆,花柱絲狀,柱頭截形。莢果帶形,扁平,下垂,2瓣裂,果瓣厚木質(zhì),堅硬;種子橫長圓形。每莢果平均有種子28顆(20-35顆),種子千粒重576.03克。東非鳳凰木的盛花期為6-7月。
喜蔭濕,不耐寒,喜肥活濕潤,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為宜,但適應(yīng)性較強。萌芽、萌蘗力強。性喜溫暖、濕潤和半陰環(huán)境。怕旱又怕澇,不耐寒。不可接受過強之直射陽光,否則葉片易灼傷。繡球花...
1、土壤 對土壤的要求不嚴,山地、丘陵、平原的微酸性及中性(pH5.5~8.0)砂壤土、粘壤土均可生長。但在疏松濕潤、深厚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中造林生長最好。 2 &nbs...
白蠟樹4~5月開花,9~10月成熟。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優(yōu)良植株,在翅果由綠色變?yōu)辄S褐色,種仁發(fā)硬時采摘。成熟后不落,可剪下果枝,曬干去翅,去除雜物,將種實裝入容器內(nèi),放在經(jīng)過消毒的低溫、干燥、通...
東非鳳凰木的繁殖方法采用播種法。
采種:采自東非鳳凰木的成熟種子,自然風干,果莢開裂后取種子。
播種:選擇大小均勻的種子,播種到盛有1%瓊脂的冷卻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皿中(培養(yǎng)基按1升水加8克瓊脂比例配置),每個培養(yǎng)皿放20粒種子。也可放在播種盆中播種繁殖。將基質(zhì)放在102℃的烘箱里進行12小時殺菌。然后裝于直徑22厘米,高8厘米的播種盆。播種時將種子輕輕播入基質(zhì)中,上面覆蓋約1厘米厚的基質(zhì),以不見種子為宜,每隔3天淋水1次保溫保濕。
經(jīng)濟:東非鳳凰木樹皮富含單寧,可做染料。
藥用:東非鳳凰木的種子含溶血卵磷酯等磷酯類化合物,莖皮含赤蘚醇、白矢車菊甙元可用于治療肝陽上亢、高血壓、頭暈、目眩、煩躁;花的醇、水提取物有滅蛔蟲作用;其葉、花和樹皮的提取物中含有酚類物質(zhì),具有抗氧化、抗菌和護肝功效。
觀賞:東非鳳凰木集觀姿、觀葉、觀花、觀果為一體,尤其在6-7月份盛花季節(jié),燦爛金黃色花朵,遍布樹冠,如披黃金,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是熱帶園林綠化的理想樹種。
格式:pdf
大?。?span id="hltnt77" class="single-tag-height">26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7
本文整理于網(wǎng)絡(luò),僅供閱讀參考 南天竹的生長習性 南天竹的生長習性 南天竹性喜溫暖及濕潤的環(huán)境,比較 耐陰。也耐寒。容易養(yǎng)護。栽培土要求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壤 土。對水分要求不甚嚴格,既能耐濕也能耐旱。比較喜肥,可多 施磷、鉀肥。生長期每月施 1~2 次液肥。盆栽植株觀賞幾年后, 枝葉老化脫落,可整型修剪,一般主莖留 15cm左右便可, 4月修 剪,秋后可恢復(fù)到 1m高,并且樹冠豐滿。 常綠灌木。土壤?;ㄆ?5-7 月。野生于疏林及灌木叢中,也 多栽于庭園。強光下葉色變紅。適宜在濕潤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 土生長。 南天竹的養(yǎng)殖方法 繁殖以播種、分株為主,也可扦插。 可于果實成熟時隨采隨播,也可春播。分株宜在春季萌芽前或秋 季進行。扦插以新芽萌動前或夏季新梢停止生長時進行。室內(nèi)養(yǎng) 護要加強通風透光, 防止介殼蟲發(fā)生。 種子繁殖 秋季采種,采后即播。在整好的苗床上, 按行距 33厘米開溝, 深約
格式:pdf
大小:26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5
香樟 樟樹多喜光,稍耐蔭;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性不強,對土壤要求不嚴,較耐水濕,但 當移植時要注意保持土壤濕度,水澇容易導(dǎo)致爛根缺氧而死,但不耐干旱、瘠薄和鹽堿土。 主根發(fā)達,深根性,能抗風。萌芽力強,耐修剪。生長速度中等,樹形巨大如傘,能遮陰避 涼。存活期長,可以生長為成百上千年的參天古木,有很強的吸煙滯塵、涵養(yǎng)水源、固土防 沙和美化環(huán)境的能力。 女貞 女貞耐寒性好,耐水濕,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耐蔭。大葉女貞木樨科女貞屬 ,別名: 楨樹,大葉女貞,高桿女貞。樹皮灰綠色,平滑不開裂。枝條開展,光滑無毛。漿果狀核果 近腎形, 10~11 月果熟,熟時深藍色。大葉女貞不耐干旱和瘠薄,適生于肥沃深厚、濕潤 的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 大葉女貞陽性樹種,喜光,喜溫暖環(huán)境。適生于深厚、肥沃、濕 潤的土壤,對土壤的適應(yīng)性強,酸性、中性、堿性土及輕度鹽堿土均可生長。深根性,側(cè)根 廣展,抗風力強。忌積水,不耐
東非鳳仙花對生長環(huán)境要求極度嚴格,通常適于降水量大或濕度大的森林中,林緣、山谷陰處、河岸、溪流和湖邊濕洼地生長,它們也是構(gòu)成林下植被的重要成分之一。
東非鳳仙性喜陽光,怕濕,耐熱不耐寒。喜向陽的地勢和疏松肥沃的土壤,在較貧瘠的土壤中也可生長。
東非鳳仙 - 東非鳳仙的栽培技術(shù)
東非鳳仙花生存力強,適應(yīng)性好,一般很少有病蟲害。如果氣溫高、濕度大,出現(xiàn)白粉病,可用50%基硫菌靈可濕性粉800倍液噴灑防治。如發(fā)生葉斑病,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500倍液防治。
東非鳳仙花主要蟲害是紅天蛾,其幼蟲會啃食鳳仙葉片。如發(fā)現(xiàn)有此蟲害,可人工捕捉滅除。
東非鳳仙 - 東非鳳仙的品種分類 種類1、頂頭鳳仙:別名攔頭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斏髑o或分枝頂端。花大,重瓣。分枝擴張,形成叢株。
2、矮生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植株較矮,株高20-30厘米。
3、龍爪鳳仙:為鳳仙花的變種。側(cè)枝蜿蜒,水平延伸。
科屬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無患子目;鳳仙花科;鳳仙花屬;鳳仙花。
東非鳳仙 - 東非鳳仙的分布區(qū)域
東非鳳仙花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附生或亞灌木,莖通常肉質(zhì),直立或平臥,下部節(jié)上常生根。單葉,螺旋狀排列,對生或輪生,具柄或無柄,無托葉或有時葉柄基具1對托葉狀腺體,羽狀脈,邊緣具圓齒或鋸齒,齒端具小尖頭,齒基部常具腺狀小尖。
東非鳳仙花花兩性,雄蕊先熟,兩側(cè)對稱,常呈180°倒置,排成腋生或近頂生總狀或假傘形花序,或無總花梗,束生或單生,萼片3,稀5枚,側(cè)生萼片離生或合生,全緣或具齒,下面倒置的1枚萼片(亦稱唇瓣)大,花瓣狀,通常呈舟狀,漏斗狀或囊狀,基部漸狹或急收縮成具蜜腺的距;距短或細長,直,內(nèi)彎或拳卷,頂端腫脹,急尖或稀2裂,稀無距;花瓣5枚,分離,位于背面的1枚花瓣(即旗瓣)離生,小或大,扁平或兜狀,背面常有雞冠狀突起,下面的側(cè)生花瓣成對合生成2裂的翼瓣,基部裂片小于上部的裂片,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絲短,扁平,內(nèi)側(cè)具鱗片狀附屬物,在雌蕊上部連合或貼生,環(huán)繞子房和柱頭,在柱頭成熟前脫落;花藥2室,縫裂或孔裂;雌蕊由4或5心皮組成;子房上位,4或5室,每室具2至多數(shù)倒生胚珠;花柱1,極短或無花柱,柱頭1-5。
東非鳳仙花果實為假漿果或多少肉質(zhì),4-5裂爿片彈裂的蒴果。種子從開裂的裂爿中彈出,無胚乳,種皮光滑或具小瘤狀突起。本屬的形態(tài)特征與科描述相同,但下面4枚側(cè)生的花瓣成對合生成翼瓣;果實為多少肉質(zhì)彈裂的蒴果。果實成熟時種子從裂爿中彈出。
葉葉互生,最下部葉有時對生;葉片披針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2cm、寬1.5-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向基部常有數(shù)對無柄的黑色腺體,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側(cè)脈4-7對;葉柄長1-3cm,上面有淺溝,兩側(cè)具數(shù)對具柄的腺體。
花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cm,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于花梗的基部;側(cè)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唇瓣深舟狀,長13-19毫米,寬4-8mm,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cm內(nèi)彎的距;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藥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蒴果寬紡錘形,熟時一觸即裂,長10-20mm:兩端尖,密被柔毛?;ㄆ?~10月。 種子種子多數(shù),圓球形,直徑1.5-3毫米,黑褐色,成熟時外殼自行爆裂,將種子彈出,自播繁殖,故采種須及時。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shù)種顏色的花瓣。
葉互生,最下部葉有時對生;葉片披針形、狹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4-12cm、寬1.5-3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銳鋸齒,向基部常有數(shù)對無柄的黑色腺體,兩面無毛或被疏柔毛,側(cè)脈4-7對;葉柄長1-3cm,上面有淺溝,兩側(cè)具數(shù)對具柄的腺體。
花單生或2-3朵簇生于葉腋,無總花梗,白色、粉紅色或紫色,單瓣或重瓣;花梗長2-2.5cm,密被柔毛;苞片線形,位于花梗的基部;側(cè)生萼片2,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3毫米,唇瓣深舟狀,長13-19毫米,寬4-8mm,被柔毛,基部急尖成長1-2.5cm內(nèi)彎的距;旗瓣圓形,兜狀,先端微凹,背面中肋具狹龍骨狀突起,頂端具小尖,翼瓣具短柄,長23-35mm,2裂,下部裂片小,倒卵狀長圓形,上部裂片近圓形,先端2淺裂,外緣近基部具小耳;雄蕊5,花絲線形,花藥卵球形,頂端鈍;子房紡錘形,密被柔毛。蒴果寬紡錘形,熟時一觸即裂,長10-20mm:兩端尖,密被柔毛。花期7~10月。
種子多數(shù),圓球形,直徑1.5-3毫米,黑褐色,成熟時外殼自行爆裂,將種子彈出,自播繁殖,故采種須及時。鳳仙花形似蝴蝶,花色有粉紅、大紅、紫、白黃、灑金等,善變異。有的品種同一株上能開數(shù)種顏色的花瓣。
東非鳳仙 - 東非鳳仙的生態(tài)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