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波加熱,是指利用高頻交變電場對土壤進行原位加熱而去除土壤中易揮發(fā)污染物的過程。電磁波加熱技術(shù)的核心是電頻加熱系統(tǒng)和氣相收集、處理系統(tǒng)。該技術(shù)可加快揮發(fā)性有機物和半揮發(fā)性有機物的去除速率。在加熱的狀態(tài)下,污染物及水蒸氣將在負壓作用下進入抽氣井。
熱量通過埋入土壤中的電極施加高頻電壓而產(chǎn)生,其大小與加熱的頻率相關(guān)。電壓頻率根據(jù)現(xiàn)場土壤的性質(zhì)及所需要達到的溫度決定,一般為2?2450MHz,土壤的溫度可達100?300°C。當溫度到達150°C以上,該技術(shù)便適用于絕大多數(shù)土壤。2100433B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能夠釋出能量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 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動的電會產(chǎn)生磁,變動的磁則會產(chǎn)生電。電磁的變動就如同微風輕拂水面產(chǎn)生水波一般,因此被稱為電磁波,...
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電磁波是能量的一種,凡是能夠釋出能量的物體,都會釋出電磁波。產(chǎn)生: 電磁波是電磁場的一種運動形態(tài)。電與磁可說是一體兩面,變動的電會產(chǎn)生磁,變動的磁則會產(chǎn)生電。變化的電場和變化的磁場...
電磁波的波速也就是光速光速定義值:c=299792458m/s光速計算值:c=(299792.50±0.10)km/s一般都的以3*10^8m/s。
格式:pdf
大小:173KB
頁數(shù): 7頁
評分: 4.6
課時 1信息與信息傳播 [ 課堂鞏固 ] 1.信息與生活密不可分,如天空烏去密布,標志著大雨可能降臨;上課時,同學們舉手,標 志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信息的世界里, 通俗地講,信息是各種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消息中包含的內(nèi)容越多,信息量 ________________。 3. 信息 和信 息傳 播活動經(jīng) 歷了 五次 巨大 的變革: _________________、文 字的 誕生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你列舉出三種早期的信息傳播工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個發(fā)明電報機的是美國的發(fā)明
按照波長或頻率的順序把這些電磁波排列起來,就是電磁波譜。如果把每個波段的頻率由低至高依次排列的話,它們是工頻電磁波、無線電波(分為長波、中波、短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及γ射線。以無線電的波長最長,宇宙射線(x射線、γ射線和波長更短的射線)的波長最短。
首先,無線電波用于通信等,微波用于微波爐,紅外線用于遙控,熱成像儀,紅外制導導彈等,可見光是大部分生物用來觀察事物的基礎(chǔ),紫外線用于醫(yī)用消毒,驗證假鈔,測量距離,工程上的探傷等,X射線用于CT照相,伽瑪射線用于治療,使原子發(fā)生躍遷從而產(chǎn)生新的射線等。
無線電波1毫米~3000米(微波1毫米~1米)
紅外線0.76微米~1毫米(其中:近紅外短波為0.76~1.1微米,近紅外長波為1.1~2.5微米,中紅外為2.5~6微米,遠紅外為6~15微米,超遠紅外為15微米~1毫米)
可見光0.38微米~0.76微米
紫外線10納米~0.38微米
X射線1皮米~10納米
γ射線0.1皮米~1皮米
高能射線小于1皮米
傳真(電視)用的波長是3~6米
雷達用的波長在3米到幾毫米。
電磁輻射分類的英文縮寫:
γ = 伽馬射線
X射線:
HX = 硬X射線
SX = 軟X射線
紫外線:
EUV = 極端紫外線
NUV = 近紫外線
紅外線:
NIR = 近紅外線
MIR =中紅外線
FIR = 遠紅外線
微波:
EHF = 極高頻
SHF = 超高頻
UHF = 特高頻
無線電波:
VHF = 甚高頻
HF = 高頻
MF = 中頻
LF = 低頻
VLF = 甚低頻
ULF = 特低頻
ELF = 極低頻
電磁波名稱 |
頻率范圍 |
波長范圍 |
光子能量范圍 |
周期范圍 |
|||||
(可能存在的最低頻電磁波) |
3.4×10-19Hz |
8.8×1026m |
1.4×10-33eV |
2.9×1018s |
|||||
無線電波 |
<300MHz |
>1m |
<1.24μeV |
>3.33ns |
|||||
微波 |
300MHz~300GHz |
1mm~1m |
1.24μeV~1.24meV |
3.33ps~3.33ns |
|||||
紅外線 |
300GHz~400THz |
750nm~1mm |
1.24meV~1.65eV |
2.5fs~3.33ps |
|||||
可見光 |
紅光 |
400THz~750THz |
400THz~480THz |
400nm~750nm |
620nm~750nm |
1.65eV~3.1eV |
1.65eV~2eV |
1.33fs~2.5fs |
2.07fs~2.5fs |
橙光 |
480THz~505THz |
595nm~620nm |
2eV~2.09eV |
1.98fs~2.07fs |
|||||
黃光 |
505THz~520THz |
575nm~595nm |
2.09eV~2.16eV |
1.92fs~1.98fs |
|||||
綠光 |
520THz~600THz |
500nm~575nm |
2.16eV~2.48eV |
1.67fs~1.92fs |
|||||
藍光 |
600THz~700THz |
430nm~500nm |
2.48eV~2.89eV |
1.43fs~1.67fs |
|||||
紫光 |
700THz~750THz |
400nm~430nm |
2.89eV~3.1eV |
1.33fs~1.43fs |
|||||
紫外線 |
750THz~30PHz |
10nm~400nm |
3.1eV~124eV |
33.3as~1.33fs |
|||||
X射線 |
30PHz~30EHz |
10pm~10nm |
124~124keV |
33.3zs~33.3as |
|||||
伽馬射線 |
>30EHz |
<10pm |
>124keV |
<33.3zs |
|||||
(可能存在的最高頻電磁波) |
1.85×1043Hz |
1.62×10-35m |
7.67×1028eV |
5.39×10-44s |
在19世紀末,意大利人馬可尼和俄國人波波夫同在1895年進行了無線電通信試驗。在此后的100年間,從3KHz直到300GHz頻譜被認識、開發(fā)和逐步利用。隨著技術(shù)的發(fā)展,3KHz以下的極長波電磁波已經(jīng)可以產(chǎn)生出來了,300GHz以上的光學波段(紅外線)也逐漸可以用電子振蕩技術(shù)產(chǎn)生了,而不僅僅只是停留在量子躍遷產(chǎn)生(如激光器)的層面上了,如今用電子技術(shù)產(chǎn)生的電磁波頻率可以超過1000GHz(1THz),最高甚至可以達到幾萬GHz(幾十THz)。
根據(jù)不同的傳播特性,不同的使用業(yè)務(wù),對整個無線電頻譜進行劃分,共分13段:至低頻、極低頻(ELF)、超低頻(SLF)、特低頻(ULF)、甚低頻(VLF)、低頻(LF)、中頻(MF),高頻(HF)、甚高頻(VHF)、特高頻(UHF)、超高頻(SHF)、極高頻(EHF)和至高頻,加上吉米波和忽米波,對應(yīng)的波段從吉米波、至長波(百兆米波)、極長波(十兆米波)、超長波(兆米波)、特長波(十萬米波)、甚長波(萬米波)、長波(千米波)、中波(百米波)、短波(十米波)、甚短波(米波)、特短波(分米波)、超短波(厘米波)、極短波(毫米波)、至短波(絲米波)和忽米波(從分米波到毫米波的3種統(tǒng)稱為微波)。見下表。
段號 |
頻段名稱 |
頻段范圍(含上限不含下限) |
波段名稱1 |
波段名稱2 |
波長范圍(含下限不含上限) |
備注 |
-1 |
0.03~0.3赫 |
吉米波 |
10~1Gm |
/ |
||
0 |
至低頻 |
0.3~3赫 |
至長波 |
百兆米波 |
1000~100Mm |
/ |
1 |
極低頻 |
3~30赫 |
極長波 |
十兆米波 |
100~10Mm |
/ |
2 |
超低頻 |
30~300赫 |
超長波 |
兆米波 |
10~1Mm |
/ |
3 |
特低頻 |
300~3000赫 |
特長波 |
十萬米波 |
1000~100km |
/ |
4 |
甚低頻 |
3~30千赫 |
甚長波 |
萬米波 |
100~10km |
/ |
5 |
低頻 |
30~300千赫 |
長波 |
千米波 |
10~1km |
/ |
6 |
中頻 |
300~3000千赫 |
中波 |
百米波 |
1000~100m |
/ |
7 |
高頻 |
3~30兆赫 |
短波 |
十米波 |
100~10m |
/ |
8 |
甚高頻 |
30~300兆赫 |
甚短波 |
米波 |
10~1m |
/ |
9 |
特高頻 |
300~3000兆赫 |
特短波 |
分米波 |
10~1dm |
微波 |
10 |
超高頻 |
3~30吉赫 |
超短波 |
厘米波 |
10~1cm |
|
11 |
極高頻 |
30~300吉赫 |
極短波 |
毫米波 |
10~1mm |
|
12 |
至高頻 |
300~3000吉赫 |
至短波 |
絲米波 |
1~0.1mm |
/ |
13 |
3000~30000吉赫 |
忽米波 |
0.1~0.01mm |
/ |
電磁波是由光子組成的,宇宙深處的星體發(fā)射的電磁波含有大量光子,光子在傳遞過程中由于分散,距離星體越遠,單位時間內(nèi)單位面積上獲得的光子數(shù)越少,表現(xiàn)為電磁波的能量的衰減。而電磁波頻率的改變量很小。
自然界中各類輻射源的電磁波譜是相當豐富、相當寬闊的,與光電子成像技術(shù)直接有關(guān)的是其中的X線,紫外線,可見光線,紅外線和微波等電磁波譜,它們的特征參量是波長λ、頻率f和光子能量E。三者的關(guān)系是f=c/λ,E=hf=hc/λ和E=1.24/λ,式中,E和λ的單位分別是eV(電子伏)和μm,h為普朗克常數(shù)(6.6260755X10 J·S);c為光速,其真空中的近似值等于
對x線,紫外線,可見光和紅外線,常用μm、nm表示波長;對無線電頻譜,用Hz或m來分別表示其頻率和波長;對高能粒子輻射,常用eV表示能量。
由物理學可知,“輻射”的本質(zhì)是原子中電子的能級躍遷并交換能量的結(jié)果,低能級電子受到某種外界能量激發(fā),可躍遷至高能級,當這些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的受激電子落入較低能級時,就會以輻射的形式,向外傳播能量。上述E=1.24/λ,正好將輻射的波長λ與其能量E聯(lián)系起來。例如,E高-E低=1.24eV時,輻射的波長λ=1μm。2100433B
1864年,英國科學家麥克斯韋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電磁現(xiàn)象的基礎(chǔ)上,建立了完整的電磁波理論。他斷定電磁波的存在,推導出電磁波與光具有同樣的傳播速度。
1887年,德國物理學家赫茲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之后,1898年,馬可尼又進行了許多實驗,不僅證明光是一種電磁波,而且發(fā)現(xiàn)了更多形式的電磁波,它們的本質(zhì)完全相同,只是波長和頻率有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