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5月18日)
ISBN: 9787502583354, 7502583351
條形碼: 9787502583354
產(chǎn)品尺寸及重量: 20.3 x 14 x 0.9 cm ; 222 g
ASIN: B00114IBF0
本書為《電工技術培訓讀本》之一。
全書共分九章,包括直流電路、交流電路、線性動態(tài)電路、電工測量的基本知識、電流和電壓的測量、功率和電能的測量、頻率和相位的測量、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以及磁的測量等。內(nèi)容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突出實用性,注意培養(yǎng)使用者分析和解決電路問題的能力,并使其熟練掌握電工測量的基本方法。每章有學習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書后有思考練習題,貫徹以培訓為主的原則,不僅適用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培訓的從事電力系統(tǒng)運行與維護的人員使用,而且對于從事電氣專業(yè)設計、安裝、運行維修的電工和工程技術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第1章 直流電路
1.1 電路的基本概念
電流流過的回路叫做電路,又稱導電回路。最簡單的電路,是由電源、負載、導線、開關等元器件組成。電路導通叫做通路。只有通路,電路中才有電流通過。電路某一處斷開叫做斷路或者開路。如果電路中電源正負極間沒有負載而是直接接通叫做短路,這種情況是決不允許的。另有一種短路是指某個元件的兩端直接接通,此時電流從直接接通處流經(jīng)而不會經(jīng)過該元件,這種情況叫做該元件短路。開路(或斷路)是允許的,而第一種短路決不允許,因為電源的短路會導致電源、用電器、電流表被燒壞。
電路(英語:Electrical circuit)或稱電子回路,是由電器設備和元器件, 按一定方式連接起來,為電荷流通提供了路徑的總體,也叫電子線路或稱電氣回路,簡稱網(wǎng)絡或回路。如電源、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三極管、晶體管、IC和電鍵等,構成的網(wǎng)絡、硬件。負電荷可以在其中流動。
1.1.1 電路的組成
1.1.2 電路的作用
1.1.3 電路圖
1.2 電路的基本物理量
1.2.1 電流及其參考方向
1.2.2 電壓及其參考方向
1.2.3 電位
1.2.4 電動勢
1.2.5 電能
1.2.6 電功率
1.3 電路的基本元件
1.3.1 電阻元件
1.3.2 電感元件
1.3.3 電容元件
1.3.4 電源元件
1.4 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
1.4.1 開路
1.4.2 短路
1.4.3 有載工作狀態(tài)
1.4.4 電氣設備的額定值
1.5 電路的基本定律
1.5.1 歐姆定律
1.5.2 基爾霍夫定律
基爾霍夫電路定律是集總電路的基本定律,它包括電流定律和電壓定律.
基爾霍夫電流定律(KCL)指出:在集總電路中,任何時刻,對任一節(jié)點,所有流出節(jié)點的支路電流的代數(shù)和恒等于零.
代數(shù)和是根據(jù)流入還是流出節(jié)點判斷的.流出為+,流入為-.對節(jié)點,I1+I2+...+In=0.
基爾霍夫電壓定律(KVL)指出:在集總電路中,任何時刻,對任一回路,所有支路電壓的代數(shù)和恒等于零.
上式計算是要指定一個回路繞行方向,支路電壓參考方向與回路繞行方向一致,取+.反之,取-.
U1+U2+...+Un=0
1.6 線性電路的基本定理
1.6.1 疊加定理
1.6.2 戴維南定理
諾頓定理與戴維南定理互為對偶的定理。定理指出,一個含有獨立電源線性二端網(wǎng)絡N(圖1a), 就其外部狀態(tài)而言,可以用一個獨立電流源isc和一個松弛二端網(wǎng)絡N0的并聯(lián)組合來等效(圖1b)。其中,isc是網(wǎng)絡N的短路電流,松弛網(wǎng)絡N0是將網(wǎng)絡 N中的全部獨立電源和所有動態(tài)元件上的初始條件置零后得到的網(wǎng)絡。上述并聯(lián)組合稱為諾頓等效網(wǎng)絡。在復頻域中等效網(wǎng)絡由電流源Isc和算子阻抗Yi(s)并聯(lián)而成(圖2)。Isc(s)是短路電流的拉普拉斯變換,Yi(s)是松弛網(wǎng)絡N0的入端(策動點)導納。另外,還能導出網(wǎng)絡N用于正弦穩(wěn)態(tài)分析和直流分板的等效網(wǎng)絡。
求等效電路的關鍵是求出網(wǎng)絡N的短路電流和網(wǎng)絡N0的入端(策動點)導納。它們均可通過電子計算機求得。
isc稱為短路電流。Ro稱為諾頓電阻,也稱為輸入電阻或輸出電阻。電流源isc和電阻Ro的并聯(lián)單口,稱為單口網(wǎng)絡的諾頓等效電路。在端口電壓電流采用關聯(lián)參考方向時,單口的VCR方程可表示為i=u/Ro+ isc
思考與練習
第2章 交流電路
2.1 正弦交流電的基本概念
2.1.1 周期、頻率和角頻率
2.1.2 瞬時值、最大值和有效值
2.1.3 相位、初相位和相位差
2.1.4 正弦量的三要素
2.1.5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2 正弦交流電路的分析
2.2.1 純電阻電路
2.2.2 純電感電路
2.2.3 純電容電路
2.2.4 RLC串聯(lián)電路
2.3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及功率因數(shù)
2.3.1 正弦交流電路的功率
2.3.2 功率因數(shù)的提高
2.4 諧振電路
2.4.1 串聯(lián)諧振
2.4.2 并聯(lián)諧振
2.5 三相交流電路
2.5.1 三相電源的供電方式
2.5.2 三相負載的連接
2.5.3 三相電路的功率
思考與練習
第3章 線性動態(tài)電路
3.1 過渡過程的基本概念
3.1.1 穩(wěn)態(tài)與暫態(tài)
3.1.2 換路定律與電路的初始值
3.2 RC電路的過渡過程
3.2.1 RC電路的充電
3.2.2 RC電路的放電
3.3 RL電路的過渡過程
3.3.1 RL電路接通電源
3.3.2 RL電路脫離電源
*3.4 一階電路的三要素法
思考與練習
第4章 電工測量的基本知識
4.1 電工測量的方法
4.1.1 電工測量的意義
4.1.2 電工測量的概念
4.1.3 測量方式和測量方法
4.2 測量誤差
4.2.1 測量誤差的分類
4.2.2 測量誤差的消除方法
4.2.3 測量誤差的表示方法
4.3 電工指示儀表
4.3.1 電工儀表的分類、標志和型號
4.3.2 電工指示儀表的組成
4.3.3 電工指示儀表測量機構的主要部分
4.3.4 電工指示儀表的工作原理
4.4 儀表的誤差及準確度
4.4.1 儀表誤差的分類
4.4.2 準確度
4.4.3 儀表的靈敏度和儀表常數(shù)
4.5 數(shù)字儀表
4.5.1 數(shù)字儀表的特點
4.5.2 數(shù)字儀表的分類
思考與練習
第5章 電流、電壓的測量
5.1 電流、電壓的測量方法
5.1.1 直流電流、電壓的測量
5.1.2 交流電流、電壓的測量
5.2 磁電系檢流計
5.2.1 檢流計結構
5.2.2 檢流計的正確使用
5.3 萬用表
5.3.1 萬用表的結構
5.3.2 電流測量線路
5.3.3 電壓測量線路
5.3.4 電阻測量線路
5.3.5 音頻電平測量電路
5.3.6 萬用表的使用
5.4 測量用互感器
5.4.1 互感器的用途
5.4.2 互感器的工作原理
5.4.3 互感器的使用
5.4.4 鉗式電流表
5.5 直流電位差計
5.5.1 直流電位差計的工作原理
5.5.2 直流電位差計的技術性能和分類
5.5.3 直流電位差計的應用
5.6 數(shù)字電壓表
5.6.1 數(shù)字電壓表的結構和特點
5.6.2 數(shù)字電壓表的使用
5.7 數(shù)字萬用表
5.7.1 數(shù)字萬用表的基本組成
5.7.2 數(shù)字萬用表的使用
5.8 電流表與電壓表的選擇
5.8.1 儀表類型的選擇
5.8.2 儀表準確度的選擇
5.8.3 儀表量限的選擇
5.8.4 儀表內(nèi)阻的選擇
5.8.5 儀表工作條件的選擇
思考與練習
第6章 功率、電能的測量
6.1 功率的測量方法
6.1.1 電動系功率表的結構和工作原理
6.1.2 直流功率的測量
6.1.3 交流功率的測量
6.1.4 功率表的正確使用
6.2 低功率因數(shù)功率表
6.2.1 低功率因數(shù)功率表的結構
6.2.2 低功率因數(shù)功率表的使用
6.3 電能的測量方法
6.3.1 感應系電能表結構和工作原理
6.3.2 三相有功電度表
6.3.3 三相無功電度表
6.3.4 靜止式電子電度表
6.3.5 電子式三相電度表
思考與練習
第7章 頻率、相位的測量
7.1 頻率的測量方法
7.1.1 工頻、低頻和高頻的測量
7.1.2 電動系頻率表
7.1.3 數(shù)字頻率表
7.2 相位的測量方法
7.2.1 相位的測量
7.2.2 電動系單相相位表
7.2.3 電動系三相相位表
7.2.4 相位表的使用
思考與練習
第8章 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
8.1 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方法
8.1.1 直讀法
8.1.2 電橋法
8.1.3 補償法
8.1.4 諧振法
8.1.5 間接法
8.2 電橋
8.2.1 直流電橋
8.2.2 交流電橋
8.2.3 變壓器電橋
8.3 帶電測溫裝置
8.3.1 工作原理
8.3.2 使用方法
8.4 兆歐表
8.4.1 兆歐表的結構
8.4.2 兆歐表的工作原理
8.4.3 兆歐表的使用
8.5 接地電阻測量儀
8.5.1 工作原理
8.5.2 ZC8型接地電阻測量儀
8.5.3 鉗式接地電阻測量儀
8.6 介質(zhì)損耗的測量
8.6.1 測量方法
8.6.2 介質(zhì)損耗的測量儀表
思考與練習
第9章 磁的測量
9.1 概述
9.1.1 磁場的測量
9.1.2 磁性材料的測量
9.2 磁場的測量
9.2.1 沖擊檢流計
9.2.2 磁通計
9.2.3 高斯計
9.3 磁性材料的測量
9.3.1 直流磁特性曲線的測量
9.3.2 交流磁性的測量
思考與練習
思考與練習部分答案
參考文獻
工具類: 1、常用電工工具:克絲鉗、尖嘴鉗、斜口鉗、十字螺絲刀、一字螺絲刀、電工刀、試電筆; 2、常用工具:活絡扳手、套管扳手、眼鏡扳手、死口扳手、內(nèi)六角扳手、壁紙刀、斷線鉗、剝線鉗、接線端子壓接...
作品名:大清拆遷工作者:巡洋艦寫作進程:完結類別:清史民國總點擊:2379325總推薦:103192完成字數(shù):2982098授權狀態(tài):A級簽約本書起點中文網(wǎng)首發(fā)書中經(jīng)典語錄:大清末年最流行的話:李鴻章...
(1) 按測量對象的性質(zhì)選擇儀表類型.首先視被測量的是直流還是交流,以便選用直流儀表或交流儀表.如果測量交流量,還要注意是正弦波還是非正弦波;測量時還要區(qū)分被測量的究竟是平均值、有效值、瞬時值、還是最...
格式:pdf
大小:16.5MB
頁數(shù): 79頁
評分: 4.7
聯(lián)創(chuàng) PLC 培訓 網(wǎng)址: www.plclc.com 繼電器—接觸器控制電路的基本控制電路 2011-4-10 繼電器—接觸器的控制方式稱作電器控制, 其電氣控制電路是由 各種有觸點電器,如接觸器、繼電器、按鈕、開關等組成。它能實現(xiàn) 電力拖動系統(tǒng)的起動、反向、制動、調(diào)速和保護,實現(xiàn)生產(chǎn)過程自動 化。 隨著我國工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對電力拖動系統(tǒng)的要求不斷提高, 在 現(xiàn)代化的控制系統(tǒng)中采用了許多新的控制裝置和元器件, 如MP、MC、 PC、晶閘管等用以實現(xiàn)對復雜的生產(chǎn)過程的自動控制。盡管如此, 目前在我國工業(yè)生產(chǎn)中應用最廣泛、最基本的控制仍是電器控制。 而 任何復雜的控制電路或系統(tǒng),都是由一些比較簡單的基本控制環(huán)節(jié)、 保護環(huán)節(jié)根據(jù)不同要求組合而成。 因此掌握這些基本控制環(huán)節(jié)是學習 電氣控制電路的基礎。 1、圖形符號 圖形符號通常用于圖樣或其它文件, 用以表示一個設備或概念的 圖形、標記或字符。電
《電工技術培訓讀本:電路與電工測量》為《電工技術培訓讀本》之一。
全書共分九章,包括直流電路、交流電路、線性動態(tài)電路、電工測量的基本知識、電流和電壓的測量、功率和電能的測量、頻率和相位的測量、電路參數(shù)的測量以及磁的測量等。內(nèi)容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突出實用性,注意培養(yǎng)使用者分析和解決電路問題的能力,并使其熟練掌握電工測量的基本方法。每章有學習目標,提出具體的要求,書后有思考練習題,貫徹以培訓為主的原則,不僅適用于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沒有經(jīng)過系統(tǒng)專業(yè)培訓的從事電力系統(tǒng)運行與維護的人員使用,而且對于從事電氣專業(yè)設計、安裝、運行維修的電工和工程技術人員,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各種電量或磁量的測量,統(tǒng)稱為電工測量,即將被測的電量或磁量,跟作為測量單位的同類標準電量或磁量進行比較,從而確定這個被測量的大小的過程。
《電工測量與實驗》分為電工儀表與測量,電工實驗及附錄兩部分。主要介紹電工儀表與測量的基本知識;常用電工儀表的使用;直流電流、電壓、電阻的測量;交流電流、電壓及元件參數(shù)的測量;功率與電能的測量;電工實驗、EWB仿真實驗、萬用表的組裝及電阻、電容元件介紹等。
《電工測量與實驗》通過對實際動手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提高掌握理論知識的水平,以達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電工測量與實驗》可作為高職高專電氣類各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其他各類高職院校相關專業(yè)教學選用,或供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