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 電子管放大器(第3版) | 作????者 | [英]Morgan Jones |
---|---|---|---|
ISBN | 9787115307156 | 頁????數 | 547頁 |
定????價 | 120元 | 出版社 |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出版時間 | 2013年5月 | 裝????幀 | 平裝 |
開????本 | 小16開 |
第 1章 電路分析基礎 1
1.1 數學符號 1
1.2 電子及相關規(guī)定 2
1.2.1 電池與燈泡 4
1.2.2 歐姆定律 4
1.2.3 功率 5
1.2.4 基爾霍夫定律 6
1.2.5 電阻的串聯與并聯 7
1.3 分壓器 10
1.3.1 等效電路 11
1.3.2 戴維南等效電路 11
1.3.3 諾頓等效電路 14
1.3.4 單位與倍乘系數 15
1.3.5 分貝 16
1.4 交流 17
1.4.1 正弦波 17
1.4.2 變壓器 19
1.4.3 電容、電感與電抗 21
1.4.4 濾波器 23
1.4.5 時間常數 25
1.4.6 諧振 26
1.4.7 RMS與功率 27
1.4.8 方波 28
1.4.9 方波波形與瞬變 28
1.4.10 隨機噪聲 32
1.5 有源器件 34
電子流動與通常所稱的電流流動 34
1.6 硅二極管 34
電壓基準 35
1.7 雙極型晶體管 36
1.7.1 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 37
1.7.2 輸入輸出電阻 39
1.7.3 射極跟隨器 40
1.7.4 雙管的達林頓接法 41
1.8 關于雙極型晶體管的結構 41
1.9 反饋 42
1.9.1 反饋公式 42
1.9.2 反饋公式應用的實際限制 43
1.9.3 反饋術語及輸入輸出阻抗 44
1.10 運算放大器 45
1.10.1 反相器及虛地加法器 45
1.10.2 同相放大器及電壓跟隨器 46
1.10.3 積分器 47
1.10.4 直流失調 48
參考文獻 48
擴展閱讀 48
第 2章 基本單元電路 50
2.1 三極管的共陰極放大電路 50
2.1.1 選擇工作點所受的限制 53
2.1.2 工作點及相關狀況 55
2.1.3 動態(tài)參數(交流參數) 57
2.1.4 陰極偏置 60
2.1.5 陰極偏置電阻沒有被旁路時對交流狀況的影響 61
2.1.6 陰極退耦電容 62
2.1.7 柵漏電阻值的選取 64
2.1.8 輸出耦合電容值的選取 66
2.1.9 密勒電容 67
2.1.10 減小前一級電路的輸出電阻 68
2.1.11 導柵(束射)三極管 68
2.2 四極管 70
2.3 束射四極管與五極管 71
2.3.1 五極管特性曲線的背后含義 72
2.3.2 小信號五極管EF86的運用 74
2.4 級聯接法 77
2.5 陰極跟隨器 82
2.6 源、吸收源及相關術語 86
2.7 共陰極放大電路用作恒流源 86
五極管用作恒流源 88
2.8 帶有源負載的陰極跟隨器 89
2.9 White式陰極跟隨器 91
2.9.1 自分相White式陰極跟隨器的電路分析 91
2.9.2 White式陰極跟隨器用作輸出級 93
2.10 μ式跟隨器 95
2.10.1 交流負載線的重要應用 98
2.10.2 μ式跟隨器上臂管子的選擇 98
2.10.3 μ式跟隨器的不足之處 99
2.11 SRPP(并聯調整推挽)放大電路 100
2.12 β式跟隨器 104
2.13 差分對 106
2.13.1 差分對電路的增益 107
2.13.2 差分對電路的輸出電阻 108
2.13.3 共模抑制比(CMRR) 109
2.13.4 電源抑制比(PSRR) 110
2.14 晶體管恒流源 111
2.14.1 晶體管恒流源用作電子管的有源負載 113
2.14.2 通過選擇晶體管來優(yōu)化恒流源的rout 116
2.14.3 采用集成塊LM334Z的恒流源 117
參考文獻 117
擴展閱讀 118
第3章 失真 120
3.1 失真的涵義 120
3.1.1 非線性失真的測量 121
3.1.2 失真測量及其正確運用 122
3.1.3 測量的選擇 123
3.1.4 諧波失真測量的進化 123
3.1.5 諧波的權重 123
3.1.6 累加與變換 125
3.1.7 其他變換方式 126
3.1.8 噪聲與THD N 126
3.1.9 頻譜分析儀 127
3.2 數字化方面的有關概念 127
3.2.1 取樣 127
3.2.2 量程變換 128
3.2.3 量化 129
3.2.4 數字的進制系統 129
3.2.5 精度 129
3.3 快速傅里葉變換(FFT) 130
3.3.1 周期性條件 130
3.3.2 加窗 131
3.3.3 作者是如何測量失真的 132
3.4 以低失真為目標的設計方法 132
3.5 交流工作點 133
3.6 直流工作點 135
3.6.1 處于接觸電勢時柵流帶來的失真 136
3.6.2 柵流和音量控制引致的失真 137
3.6.3 帶有柵流的工作方式(A2類) 138
3.7 通過控制電路參數來降低失真 140
3.8 通過相互抵消來降低失真 142
3.8.1 推挽工作的失真抵消 143
3.8.2 差分對的失真抵消 143
3.9 直流偏置 145
3.9.1 電阻式陰極偏置 145
3.9.2 柵極偏置(Rk=0) 146
3.9.3 充電電池式陰極偏置(rk=0) 147
3.9.4 二極管式陰極偏置(rk≈0) 148
3.9.5 恒流源式陰極偏置 151
3.10 電子管的選擇 151
3.10.1 哪些電子管的設計確實是以低失真為目標的 151
3.10.2 外殼噴碳 152
3.10.3 電子偏轉 153
3.10.4 通過測試尋找低失真電子管 153
3.10.5 測試電路 154
3.10.6 測試電平及頻率 155
3.10.7 測試結果 155
3.10.8 測試結果評述 156
3.10.9 習慣叫法 158
3.10.10 其他中μ值管 158
3.10.11 計權失真測量結果 159
3.10.12 測試結果綜述 160
3.11 級間耦合 160
3.11.1 響應中斷 160
3.11.2 變壓器耦合 162
3.11.3 電平轉移與DC耦合 163
3.11.4 用于驅動動圈耳機的DC耦合A類放大器 164
3.11.5 諾頓電平轉移器的使用 168
參考文獻 170
擴展閱讀 170
第4章 元器件 171
4.1 電阻 171
4.1.1 標準值 171
4.1.2 發(fā)熱 172
4.1.3 金屬膜電阻 173
4.1.4 繞線電阻 175
4.1.5 繞線電阻的老化 176
4.1.6 繞線電阻的電感與噪聲 176
4.2 電阻的選擇 178
4.2.1 誤差 178
4.2.2 溫度 179
4.2.3 額定電壓 179
4.2.4 額定功率 179
4.3 電容 179
4.3.1 平板電容器 179
4.3.2 增大極板面積和減小間隙 180
4.3.3 介質 180
4.4 不同種類的電容 181
4.4.1 金屬平板空氣電容(εr≈1) 182
4.4.2 箔式極板塑料薄膜電容(2<εr<4) 183
4.4.3 金屬化塑料薄膜電容 186
4.4.4 金屬化紙介電容(1.8<εr<6) 186
4.4.5 銀云母電容(白云母εr=7.0) 186
4.4.6 陶瓷電容 187
4.4.7 電解電容 187
4.4.8 鋁電解電容(εr≈8.5) 187
4.4.9 鉭電解電容(εr≈25) 190
4.5 電容的選擇 191
4.5.1 額定電壓 191
4.5.2 誤差 191
4.5.3 溫度 191
4.5.4 容量 191
4.5.5 漏電與損耗 191
4.5.6 話筒效應 192
4.5.7 旁路退耦 193
4.6 磁性元件 194
4.7 電感 194
4.7.1 空氣芯電感 195
4.7.2 有間隙的芯體 198
4.7.3 自身電容 198
4.8 變壓器 199
4.8.1 鐵損 199
4.8.2 DC磁化 203
4.8.3 銅損 203
4.8.4 靜電屏蔽 203
4.8.5 磁致伸縮 204
4.8.6 輸出變壓器的反饋安排與揚聲器配接 204
4.8.7 變壓器模型 206
4.8.8 輸入變壓器的負載 208
4.9 為何要使用變壓器 210
4.10 變壓器的選擇考慮 211
未明輸出變壓器的識別 212
4.11 音頻變壓器的損壞 216
4.11.1 吉他放大器與電弧放電 216
4.11.2 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壞 217
4.12 熱離子真空管 217
4.12.1 熱離子真空管的發(fā)展歷史 217
4.12.2 電子的發(fā)射 219
4.12.3 電子的撞擊速度 219
4.13 電子管各個組成部件 221
4.13.1 陰極 221
4.13.2 敷釷鎢質燈絲的脆弱性 223
4.13.3 陰極直熱與陰極旁熱的對比 224
4.13.4 燈絲與陰極之間的絕緣隔離 227
4.13.5 關于陰極溫度 228
4.13.6 燈絲及其供電 228
4.13.7 燈絲電壓與電流 230
4.13.8 控制柵極 232
4.13.9 柵極電流 233
4.13.10 柵極電流引致的熱失控 234
4.13.11 柵極發(fā)射 234
4.13.12 框架柵極式電子管 235
4.13.13 可變μ值管及其失真 235
4.13.14 其他柵極 236
4.13.15 陽極 237
4.13.16 真空度與電離噪聲 240
4.13.17 消氣裝置 240
4.13.18 云母片與管殼溫度 241
4.13.19 管殼溫度的測量 243
4.13.20 電子管的冷卻 244
4.13.21 電子管插座及其漏電與噪聲 244
4.13.22 鎖式管座 245
4.13.23 玻殼與引腳 246
4.13.24 PCB材質 247
參考文獻 247
擴展閱讀 248
第5章 電源 250
5.1 電源的主要功能塊 250
5.2 整流與濾波平滑 251
5.2.1 整流器/整流二極管的選擇 251
5.2.2 水銀蒸汽整流管 255
5.2.3 射頻噪聲 255
5.2.4 單個儲能電容濾波法 256
5.2.5 脈動電壓 256
5.2.6 輸出電壓中脈動電壓帶來的影響 258
5.2.7 脈動電流與導通角 258
5.2.8 變壓器鐵芯的飽和 262
5.2.9 儲能電容與變壓器的選擇 262
5.2.10 扼流圈輸入式電源 265
5.2.11 扼流圈輸入式電源的最小負載電流 266
5.2.12 扼流圈的電流規(guī)格 267
5.2.13 扼流圈輸入式電源的變壓器電流規(guī)格 269
5.2.14 電壓突峰與抑止器 269
5.2.15 采用小容量電容來降低HT電壓 273
5.2.16 實用LC濾波器的寬帶響應 274
5.2.17 寬帶濾波 277
5.2.18 多級RC濾波器 278
5.2.19 倍壓整流電路 279
5.3 穩(wěn)壓電路 281
5.3.1 串聯穩(wěn)壓基本電路 282
5.3.2 雙管串聯穩(wěn)壓電路 283
5.3.3 加速電容 285
5.3.4 穩(wěn)壓電路輸出感抗的補償 286
5.3.5 可調式偏置電源穩(wěn)壓電路 287
5.3.6 317型集成塊穩(wěn)壓電路 288
5.3.7 LT電源與共模噪聲 290
5.3.8 LT電源共模噪聲的來源 292
5.3.9 317型集成塊用于HT穩(wěn)壓電源 293
5.3.10 電子管穩(wěn)壓電路 293
5.3.11 電子管穩(wěn)壓電路的優(yōu)化 295
5.3.12 利用五極管的g2輸入來抵消哼聲 295
5.3.13 低成本擴流法 296
5.3.14 音頻放大電路的電源抑制比(PSRR)與穩(wěn)定性 298
5.3.15 穩(wěn)壓電路的聲音 301
5.4 一個實用電源的設計 301
5.5 實用電源的規(guī)格 301
5.5.1 HT電壓的選擇 302
5.5.2 HT電容及其電壓規(guī)格 302
5.5.3 預防電容外殼帶電所致的觸電危險 303
5.5.4 開機沖擊 304
5.5.5 LT電源 304
5.5.6 外來的射頻干擾 305
5.5.7 LT電源設計 306
5.5.8 HT整流穩(wěn)壓電路 308
5.5.9 燈絲電位的抬升 310
5.5.10 將各個功能塊電路組合起來 313
5.6 一個性能更好的實用電源電路 315
5.6.1 LT電源 315
5.6.2 穩(wěn)流電路設計 316
5.6.3 待機模式 317
5.6.4 開機模式 318
5.6.5 電流誤差與元件失效 318
5.6.6 LT電源變壓器及LT扼流圈的規(guī)格 319
5.6.7 HT電源 320
5.6.8 HT電源穩(wěn)壓電路 320
5.6.9 多只整流二極管串聯以提高耐壓能力 322
5.6.10 中心抽頭繞組的電阻 322
5.6.11 HT電源延時電路 322
參考文獻 323
第6章 功率放大器 325
6.1 輸出級 325
6.1.1 單端A類輸出級 325
6.1.2 輸出電阻較高帶來的影響 328
6.1.3 變壓器的缺陷 329
6.2 放大器的工作類別 331
6.2.1 A類 331
6.2.2 B類 331
6.2.3 C類 331
6.2.4 *1類(后綴為1的類別) 332
6.2.5 *2類(后綴為2的類別) 333
6.3 推挽輸出級及其輸出變壓器 333
其他形式的輸出變壓器接法 335
6.4 無輸出變壓器(OTL)放大器 338
6.5 功放整機電路結構 339
6.6 驅動級 340
6.7 分相器 342
6.7.1 差分對(長尾對)分相器及其衍生電路 343
6.7.2 單管分相器 347
6.8 輸入級 351
6.9 放大器的穩(wěn)定性 351
6.9.1 主極點補償 352
6.9.2 低頻振蕩(發(fā)出汽船聲) 353
6.9.3 輸出級的寄生振蕩及柵極抑振電阻 354
6.9.4 超線性輸出級的寄生振蕩及g2抑振 355
6.10 經典的功放電路 355
6.10.1 威廉遜放大器 355
6.10.2 Mullard 5-20放大器 358
6.10.3 Quad Ⅱ放大器 363
6.11 運用所學知識設計功放 366
6.12 單端功放的狂熱 366
6.13 “Scrapbox Challenge”6.8W單端功放 366
6.13.1 輸出管的選擇 367
6.13.2 輸出管工作類別的選擇 367
6.13.3 根據輸出功率和失真選定DC工作點 368
6.13.4 輸出變壓器規(guī)格的確定 369
6.13.5 輸出管的偏置 369
6.13.6 輸出管陰極旁路電容 370
6.13.7 HT電壓的確定 371
6.13.8 HT電源的平滑濾波 371
6.13.9 HT電源的整流 371
6.13.10 HT電源變壓器 372
6.14 HT電源扼流圈的適用性 373
6.14.1 供選用的HT穩(wěn)壓電路 374
6.14.2 放大器的輸出電阻 376
6.14.3 對驅動級的需求 376
6.14.4 驅動級電路 377
6.14.5 驅動級電子管的選擇 377
6.14.6 驅動級工作點的確定 378
6.14.7 驅動級偏置的設定 378
6.14.8 驅動級輸出電阻和增益的驗核 379
6.14.9 關于反饋問題 379
6.14.10 總體審視 379
6.14.11 初期的測試調整 381
6.14.12 聆聽測試 382
6.14.13 作者的制作經驗 382
6.14.14 得到的結果 383
6.15 推挽功放的風潮 384
6.16 “Bevois Valley”10W推挽功放 384
6.16.1 DC工作狀況的優(yōu)化 387
6.16.2 陰極偏置電阻和反饋電阻的計算 388
6.17 作者自制的功放 393
6.18 輸出功率大于10W的慣常做法 394
6.18.1 輸出功率的誘惑與謊言 394
6.18.2 揚聲器效率與功率壓縮效應 395
6.18.3 有源分頻器與茹貝爾網絡 395
6.18.4 輸出管并聯與變壓器設計 396
6.19 大功率輸出級的驅動 396
6.20 “Crystal Palace”40W大功率推挽功放 398
6.20.1 13E1工作狀況的選定 399
6.20.2 驅動需求 401
6.20.3 尋找滿足要求的驅動電路拓撲 402
6.20.4 恒流源電路的壓差及其拓撲選擇 405
6.20.5 Va(max.)與HT正電源 405
6.20.6 擺幅對稱性及HT負電源電壓的確定 406
6.20.7 第 二個差分對電路與輸出級電流 406
6.20.8 為什么尾巴電流和HT負電壓不需有很好的穩(wěn)定度 408
6.20.9 第 一個差分對的線性度及HT電源 409
6.20.10 電子管的匹配 409
6.20.11 重要的細節(jié)設計 410
6.20.12 級聯式恒流源及其面對市電變動時的穩(wěn)定度 410
6.20.13 LM334Z恒流源與熱穩(wěn)定性 412
6.20.14 高頻穩(wěn)定性 413
6.20.15 HT穩(wěn)壓電路 416
6.20.16 功放構造與重量 416
6.20.17 電源電路設計 417
6.20.18 大環(huán)路負反饋與電路偏置 419
6.21 “Daughter of Beast”靜電耳機放大器 419
6.21.1 HT 電源引入哼聲的計算 421
6.21.2 數字音響中容易被曲解的信噪比 422
6.21.3 數字系統信噪比的應用 423
6.21.4 散熱問題 423
參考文獻 424
擴展閱讀 425
第7章 前置放大器 426
7.1 線路放大級 426
7.1.1 線路放大級的設計需求 426
7.1.2 傳統的線路放大級 431
7.1.3 對線路放大級電路的具體需求 431
7.1.4 獲得所需的增益 433
7.2 音量控制 435
7.2.1 線性電位器用作音量控制 436
7.2.2 開關式衰減器 440
7.2.3 開關式衰減器的設計 442
7.2.4 運用電子表格軟件進行音量衰減器的計算 449
7.2.5 開關式衰減器的制作 451
7.2.6 利用光敏電阻作音量控制 452
7.2.7 平衡式音量控制 452
7.3 輸入選擇 453
開關的品質問題 454
7.4 RIAA唱片均衡電路 456
7.4.1 機械問題 456
7.4.2 唱臂接線及唱頭的DC電阻 458
7.4.3 RIAA均衡電路的設計 459
7.4.4 設計需求 459
7.4.5 RIAA均衡特性的要求 462
7.4.6 一體化均衡網絡 465
7.4.7 分體式均衡網絡 466
7.4.8 用于電子管電路的分體式均衡網絡 467
7.5 輸入級的噪聲與輸入電容 467
7.5.1 電子管的噪聲 471
7.5.2 閃爍噪聲 472
7.5.3 輸入級電子管的替換 472
7.5.4 因RIAA均衡特性而獲得的噪聲改善 474
7.5.5 電子管噪聲綜述 474
7.6 RIAA均衡特性的實現與隱藏的元件 475
7.6.1 75μs網絡的元件值計算 476
7.6.2 3180μs/318μs合并網絡及其元件取值的牽扯問題 479
7.6.3 借鑒示波器的設計技術 480
7.6.4 3180μs/318μs合并均衡網絡 480
7.6.5 元件的尷尬取值與元件的誤差 483
7.6.6 作者制作的原型機 484
7.6.7 拾音唱臂接線及其平衡接法 484
7.7 基本型前置放大電路的不足之處 486
7.8 一個實用的平衡式前置放大電路 486
7.8.1 輸入級 488
7.8.2 第 二級電路及75μs網絡 490
7.8.3 3180μs/318μs合并網絡及相關的陰極跟隨器 491
7.8.4 線路放大級和音量控制 491
7.8.5 平衡式連接與哼聲環(huán)路 491
7.8.6 哼聲環(huán)路與非平衡輸入級 492
7.9 理想的線路放大級 492
模擬唱頭電平與CD信號電平的比較 494
7.10 EC8010唱片均衡放大電路 494
7.10.1 輸入級 495
7.10.2 讓輸入變壓器工作于優(yōu)化狀態(tài) 498
7.10.3 第 二級 498
7.10.4 輸出級 500
7.10.5 根據燈絲供電來考慮管子的選用 500
7.11 RIAA均衡特性的實現 501
7.11.1 柵流失真及RIAA網絡的串聯電阻 501
7.11.2 由密勒電容引致的3180μs/318μs網絡均衡誤差 501
7.11.3 75μs網絡的摩改 502
7.11.4 運用CAD軟件解決RIAA網絡的設計難題 502
7.11.5 3180μs/318μs網絡的調整要點 503
7.11.6 75μs/3.18μs網絡的調整要點 503
7.12 75μs/3.18μs網絡的實裝考慮 506
7.12.1 直接測量RIAA均衡特性的存在問題 507
7.12.2 產生的誤差與元件的挑選 508
7.12.3 因電子管參數誤差引致的RIAA均衡誤差 508
7.13 一個實用的線路放大級 509
7.13.1 靜態(tài)工作電流的選定 509
7.13.2 電子管的選擇 510
7.13.3 電路設計上的實際考慮 513
參考文獻 514
擴展閱讀 514
附錄A 515
參考文獻 543
附錄B 544
實用電路 544
QBASIC小程序 5472100433B
本書從基本電子電路的工作原理入手,由淺入深地介紹電子管放大器電路的特點和設計方法,并且給出了電子管的代碼、元件值的規(guī)范標注、電阻色環(huán)表示法、各種唱片的均衡特性要求及電子管有源濾波器設計等輔助資料。
本書初版于1995年,經多次改版重印,目前發(fā)行到第3版,在海外被譽為逾30年來最佳的電子管放大器設計制作專著,在亞馬遜網站上獲得讀者高達4.5星的好評。在全球最有影響力的音響DIY論壇(DIYAudio)上,此書被列為電子管放大器書籍的首選。在歐美,本書是音響制作者幾乎人手一冊的技術寶典,是音響愛好者學習電子管音頻放大器設計的必備之書。
我來回答你的問題:1:對于電源變壓器的容量,前級要計算電子管的屏流,然后用屏流乘變壓器輸出高壓,然后再乘2(因為是兩個聲道),差不多就是電路消耗的功率(對于你這個電路屏流大約8.5MA:8.5*220...
音頻放大器已經有快要一個世紀的歷史了,最早的電子管放大器的第一個應用就是音頻放大器。然而直到現在為止,它還在不斷地更新、發(fā)展、前進。主要因為人類的聽覺是各種感覺中的相當重要的一種,也是最基本的一種。為...
還有一種是獨立工作的話放,它只負責把話筒信號放大并且進行一些必要的處理,然后變成線路輸出信號再輸出出去。這種獨立工作的話放一般來說是比較全面并且專業(yè)的,我在這里只講這種話放,以及數字調音臺上所帶的話放...
格式:pdf
大小:52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五、電荷放大器 電荷放大器主要由一個高增益反向電壓放大器和電容負反饋組成。輸入端的 MOSFET 或 J-FET 提供高絕緣性能,確保極低的電流泄露。 電荷放大器將壓電傳感器產生的電荷轉換為成比例的電壓, 用來作為監(jiān)測和控制過程的 輸入量。電荷放大器主要由一個具有高開環(huán)增益和電容負反饋的 MOSFET( 半導體場效應晶 體管 )或 JFET(面結型場效應晶體管 )的反向電壓放大器組成, 因此它的輸入產生高絕緣阻抗, 會引起少量電流泄漏。忽略 Rt 和 Ri,輸出端電壓為: )( 1 1 1 crt r r o CCC AC C Q U 對于足夠高的開環(huán)增益,系數 1/AC 接近于零。因此可以忽略電纜和傳感器的電容,輸 出電壓僅由輸入端電壓和量程電容決定。 r o C QU 電荷放大器可看成是電荷積分器, 它總是在量程電容兩端以大小相等, 極向相反的電荷 補償傳感器產生的電荷。 量程電容兩端
格式:pdf
大?。?span id="bldi9bm" class="single-tag-height">52KB
頁數: 未知
評分: 4.5
聲雅音響電器有限公司自1991年成立之時,便致力于電子管功放的研制,率先在國內推出了商品化的Hi-Fi前后級電子管功放,由此引起了國內音響界的強烈關注,之后更研制了極低價位的前膽后石混合式功效放VL-250,該產品推出市場后受到廣大工薪階層的發(fā)燒友一致好評,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值此為慶祝我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際,特意研制A-10電子管混合功放以作紀念,使廣大音響發(fā)燒友再次聆聽到新一代混合功放的音色魅力。 本機所采用的電子管放大電路,都采用經典式的共陰和SRPP電路,但所使用的級間交連電容為MKP音響專有規(guī)格,配合精密低紋波高壓穩(wěn)定電源使整機的音質水平及噪音控制有很好表現。信號經過進口密封式繼電器選取后進入ALPS遙控式電位器進行音量控制,然后由V1(12AX7)、2a(6DJ8)組成共陰式平直放大,取
本書第2版自2008年問世至今已經走過6個年頭,承蒙很多高校材料力學教學第一線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業(yè)余讀者的關愛和支持,已經連續(xù)印刷了10次。 2012年獲得清華大學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同年,相應的教學成果獲得北京市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12年本書第3版被列入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2013年被批準為清華大學“985”三期名優(yōu)教材建設項目立項。
最近的6年里,著者秉承不斷提高課程重量、著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教育與教學理念,先后在清華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工業(yè)大學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從事“材料力學”研究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堅持全過程講授這門課程,授課對象每年約200名。在同事和同學們的支持與幫助下,對于教育和教學改革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和收獲。材料力學(第3版)將著重反映6年來我們在研究型教學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怎樣在基于普遍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怎樣提高課程的吸引力,增強課程教學的學術性;怎樣挖掘基本教學內容的深度;怎樣對傳統內容中的某些概念、理論和方法加以改革和更新,突出挑戰(zhàn)性?;诖耍緯?版修訂的主要內容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調整了部分章節(jié),將材料的力學性能從“第2章 軸向載荷作用下桿件的材料力學問題”中獨立出來,形成“第3章 常溫靜載下材料的力學性能”; 重寫了“剪力圖與彎矩圖”作為第6章;將原來的第6章分為3章: “第7章 平面彎曲正應力分析與強度設計”和“第8章 彎曲剪應力分析與彎曲中心的概念”以及“第9章 斜彎曲、彎曲與拉伸或壓縮同時作用時的應力計算與強度設計”;將原來的第8章分為: “ 應力狀態(tài)與應變狀態(tài)分析”和“一般應力狀態(tài)下的強度設計準則及其工程應用”,分別列為第11章和12章;將原來的12章也分為兩章: “動載荷與動應力概述”和“疲勞強度與構件壽命估算概述”,分別列為第16章和第17章。
第二,增加了部分教學內容,主要有: 部分非金屬材料的力學性能;梁的位移疊加法中的逐段剛化法;應變分析;細長壓桿實驗結果;線性累積損傷與疲勞壽命估算等。
第三,將力系簡化的方法引入橫截面的內力分析,改革傳統剪力圖與彎矩圖的畫法。
第四,正確處理變形與位移概念的聯系與區(qū)別,將確定梁的轉角和撓度的章節(jié)名改為“梁的位移分析與剛度設計”。
第五,在部分章節(jié)引入“反問題”: 相對于正問題,反問題的解答不是唯一的,通過對于反問題的思考,一方面可以加深對于正問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激勵創(chuàng)新思維。
第六,在部分章節(jié)設計了“開放式思維案例”作為學生課外學習和研究的資源。最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表明,這對于刺激思維鼓勵創(chuàng)新是一種有效的措施。材料力學(第3版)第七,增加了若干工程案例以及災難性工程事故的力學解析。
第八,增加和改變了部分例題和習題。
隨著課程研究型教學在更多高校開展、深入和發(fā)展,材料力學的課程教學以及教材建設還會遇到一些新問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以不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為己任,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提高材料力學教材的質量。
這一版的初稿于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上半年在國內完成;2013年7—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定稿。定稿期間,得到旅加的趙淵先生和范心明女士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在本書出版之際,著者謹表誠摯謝意。
誠摯地感謝廣大讀者對本書的關愛,希望大家對本書的缺點和不足提出寶貴意見。
范欽珊2014.1.11
課程資源
《建筑CAD(第3版)》數字課程的數字化資源為教材配套圖紙CAD文件、工程案例、拓展模塊等。
作品名稱 |
出版時間 |
出版 |
內容提供者 |
---|---|---|---|
“建筑CAD(第3版)”數字化資源 |
2021年3月 |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 |
丁文華 |
《建筑CAD(第3版)》配有二維碼資源。
《Ansys入門(第3版)》是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序
第1章 CAE及ANSYS概述
1.1 計算機輔助分析概論
1.2 有限元素法簡介
1.3 ANSYS軟件結構
1.4 ANSYS軟件界面說明
1.5 ANSYs0nLineHelp系統 210043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