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適用于水利水電工程中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其工藝原理主要是:
1.開挖工序有利于保護井壁,減少施工對松散井壁的擾動,防止井壁垮塌。
2.支護方法快捷、簡便,減少開挖后土體暴露在外時間。
3.一襯混凝土采用"倒懸法”澆筑,及時跟進開挖施工,確保井壁安全。
4.通過爆破質點振動監(jiān)測試驗,控制單響藥量,減少了孤石爆破時對井壁及已澆混凝土的影響。
5.采用井口桁架梁、井內作業(yè)大盤,仞腳模板技術實現了豎井開挖、支護、混凝土襯砌、壁后灌漿施工的上下交叉作業(yè)。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施工工藝流程及操作要點敘述如下:
工藝流程
井挖施工人員乘載人電梯至工作面→門機吊運反鏟、吊斗等井挖設備至工作面→反鏟裝渣到吊斗→吊斗裝滿后掛鉤,起吊→在出線場1號、2號豎井中間倒渣區(qū)翻斗卸渣→吊斗掛鉤再吊至工作面→本層可直接挖裝的石渣出完,孤石出露→鉆孔→裝藥、聯線、防護→反鏟、錨桿鉆車等機械設備吊出井外,不能吊出的井盤等吊至井口并加強防護,人員全部撤至井外安全地帶→井外鳴警、響炮→通風、散煙→施工人員乘載人電梯至工作面檢查爆破效果、排險→門機吊運反鏟、吊斗至工作面進行工作面清理→本層開挖全部渣出完→井挖施工人員乘載人電梯、吊斗通過門機撤至另一豎井進行井挖施工→同時井身支護與混凝土襯砌施工人員進入工作面。
操作要點
一、施工布置
由于豎井覆蓋層采用“正井法”施工,井口布置直接關系到豎井開挖、支護、襯砌之間的銜接以及平行交叉作業(yè),是實現井內立體施工的紐帶。井口布置方案為:在豎井頂部平臺布置一臺16噸門機,進行機械、設備、材料、出渣等垂直運輸。每個豎井井口布置一桁架,作為大盤、風管、水管、混凝土下料管等支撐平臺。每個豎井井口布置一臺施工電梯,進行施工人員上下豎井垂直運輸。在出線平臺,每個豎井布置一個穩(wěn)車群,用于大盤、電梯的升降。
每個出線井內布置一個單層桁架梁結構吊盤,吊盤分8節(jié)采用∟80x8,∟75x7角鋼和[8槽鋼焊制,上鋪δ3毫米網紋鋼板,吊盤外徑10.6米,外側管線位置留豁口,以便吊盤順利通過。中間空心,中空直徑6米,內外側用鋼筋護欄和安全網防護。吊盤主桁架梁高、寬均為1米,內外側為三角形結構。吊盤自重約7噸,用兩臺10噸車通過兩根6x19-ф28-1670鋼絲繩懸吊,鋼絲繩破斷力總和1071千牛。井口布置見圖1,大盤結構圖見圖2、圖3。
二、覆蓋層開挖施工
豎井開挖、支護及混凝土澆筑施工循環(huán)進行,循環(huán)進尺控制在3.0米以內,開挖一層支護一層。覆蓋層段開挖采用人工配合0.3立方米液壓反鏟進行。先采用液壓反鏟擴挖豎井中間部分,靠井壁預留30厘米保護層采用人工開挖。
大塊孤石在每循環(huán)土體開挖完畢之后,集中采用鉆孔爆破法解體后隨土方挖出,井壁處孤石在井中開挖完畢之后采用人工持手風鉆鉆水平孔,進行爆破,爆破后再進行人工持風鎬修整。孤石解爆時,先在豎井底部挖一大坑,井內孤石采用反鏟將孤石移至大坑中,然后進行鉆孔;井壁內嵌孤石直接在原位鉆水平孔。裝藥完畢之后采用鋼筋網、砂袋對孤石進行覆蓋后起爆。爆破后孤石隨土方由反鏟進行裝渣。
由于出線豎井開挖掌子面距離井壁新澆混凝土距離很近,距離僅1.5米,因此采用質點震動監(jiān)測試驗,確定一次最大起爆藥量,井內爆破必須嚴格控制一次起爆藥量,防止爆破對新澆混凝土造成損傷。通過質點振動監(jiān)測試驗,測試振動速度均小于安全質點振動速度1.2厘米/秒的最大單響藥量為4.0千克。
爆破完畢之后立即進行檢査,確定無安全隱患之后,采用門機將0.3立方米液壓反鏟吊運至井底,開挖棄渣直接采用液壓反鏟裝自制6.0立方米吊斗,用門機提升到井口臨時堆渣場卸渣,然后適時采用3.0立方米載機裝20噸自卸汽車,運至指定渣場。
由于豎井覆蓋層地質結構復雜,土體內部架空現象嚴重,在開挖過程中多次遇見內部架空結構。當開挖遇見管涌通道時,對管涌通道洞口做適當擴挖,以保證施工安全為原則。擴挖后清除管涌通道內跨塌堆積的松散物,然后對管涌通道采用C20混凝土進行分層回填。首先對管涌通道空隙較小的部位進行回填,并充分振搗,然后回填空隙較大的部位,確?;靥蠲軐崱;靥顣r在管涌通道頂部預埋回填灌漿花管,回填完成后首先進行回填灌漿,灌漿壓力0.1-0.15兆帕,然后再對周邊自進式錨桿進行固結灌漿。
三、覆蓋層支護施工
受地質條件影響,覆蓋層井壁較為松散,為保證井壁的安全,必須對井壁進行灌漿加固。根據原來設計方案,出線豎井覆蓋層支護方式為:土錨桿ф48@1.0x1.5米,在施工過程中,由于土體內部孤石含量高且內部架空現象嚴重,土錨桿施工極其困難。根據現場實際施工情況,土錨桿在進入土體后遇大孤石,再也無法繼續(xù)施工,且不能拔出,錨桿損失量非常大。即使施工完畢的土錨桿,施工時間大大超出預期。
1.試驗
為進一步確定土錨桿施工方法及程序,在左岸出線豎井井口段及岀線場內進行了土錨桿、自進式錨桿鉆孔灌漿試驗。土錨桿與自進式錨桿均采用D7進行施工,土錨桿分別采用直接造孔和先造孔后插桿兩種方法進行施工。
1)土錨桿直接造孔:采用在D7液壓鉆釬尾上加設連接套,將ф48土錨桿裝入連接套中,利用D7液壓鉆鑿巖機沖擊力將土錨桿壓入土體中。現場在井口段不同部位共施工土錨桿10根,最大入土深度為1.5米,最小入土深度0.5米,均不滿足設計要求的5.5米入土深度,合格率為零,且鉆進速度緩慢,造孔平均速度為0.5-1.0米/小時。
2) 土錨桿先造孔后插桿:采用D7液壓鉆先鉆設ф76毫米土錨桿孔,然后采用在D7液壓鉆釬尾上加設連接套,將伊8土錨桿裝入連接套中,利用D7液壓鉆鑿巖機沖擊力將土錨桿打入孔中。由于土體鉆孔后出現嚴重塌孔現象,鉆桿退出孔內時需要多次吹孔,且成孔率低,因此通過此方法,現場在井口段不同部位共施工土錨桿47根、在出線場內共施工土錨桿3根,最大入土深度為5.5米,最小入土深度3.0米,其中滿足設計要求5.5米入土深度的土錨桿共5根,合格率為10%,施工速度緩慢,且施工投入增加,造孔平均速度為1.5-2.0米/小時。
3) 自進式錨桿:采用在D7液壓鉆釬尾上加設連接套,將ф32自進式錨桿裝入連接套中,利用D7液壓鉆鑿巖機沖擊力將自進式錨桿帶壓鉆入土體中。通過此方法,現場在井口段施工ф32自進式錨桿9根(其中有3根為帶連接套的3米長錨桿連接而成,有5根按技術要求鉆設了花孔)、在出線場內共施工土錨桿6根(其中有3根按技術要求鉆設了花孔),最大入土深度為5.6米,最小入土深度5.5米,全部滿足設計要求5.5米的入土深度,合格率為100%。且施工速度快,造孔平均速度為11-16.5米/小時。
4) 灌漿試驗對比:出線豎井土錨桿及自進式錨桿灌漿試驗共試驗了10根,土錨桿3根,自進式錨桿7根,其中3根自進式錨桿沒有鉆設花孔,4根自進式錨桿按技術要求鉆設花孔。試驗數據如表1。
序號 |
孔號 |
錨桿形式 |
水灰比 |
灌漿注灰量 (千克) |
單位注灰量(千克/米) |
總注漿量 (升) |
備注 |
1 |
1-1 |
ф32自進式 |
0.7:1 |
306.10 |
55.65 |
313.65 |
鉆花孔 |
2 |
1-2 |
ф32自進式 |
0.7:1 |
306.93 |
55.81 |
314.50 |
鉆花孔 |
3 |
1-3 |
ф32自進式 |
0.7:1 |
288.97 |
52.54 |
296.10 |
無花孔 |
4 |
2-1 |
ф32自進式 |
0.7:1/0.5:1 |
590.69 |
107.40 |
558.81 |
鉆花孔 |
5 |
2-2 |
ф32自進式 |
0.7:1 |
238.96 |
43.45 |
244.85 |
無花孔 |
6 |
2-3 |
ф32自進式 |
0.7:1 |
181.28 |
32.96 |
185.75 |
無花孔 |
7 |
3-1 |
ф48土錨桿 |
0.7:1 |
148.20 |
26.95 |
361.45 |
鉆花孔 |
8 |
3-2 |
ф48土錨桿 |
0.7:1/0.5:1 |
1208.13 |
219.66 |
1269.39 |
鉆花孔 |
9 |
4-1 |
ф48土錨桿 |
0.7:1 |
432.41 |
78.62 |
260.65 |
鉆花孔 |
10 |
4-2 |
ф32自進式 |
0.7:1 |
281.82 |
51.24 |
288.75 |
無花孔 |
根據現場灌漿工程量表,鉆設花孔的自進式錨桿灌漿量大于無花孔的自進式錨桿灌漿量;土錨桿正常灌漿量與鉆設花孔的自進式注漿量基本一致;土錨桿注漿量相互間差別較大,注漿效果不均衡。而自進式錨桿注漿量相互間差異較小。且自進式錨桿施工速度快,錨桿損失量小,且能達到土錨桿的效果(對井壁土體進行固結),因此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系統(tǒng)支護采用自進式錨桿。
2.自進式錨桿施工
根據試驗結果,出線豎井覆蓋層系統(tǒng)支護采用自進式錨桿替代土錨桿,自進式錨桿間排距為1.2米x1.0米,∟=6.0米,入巖5.5米,錨桿底部1.5米范圍內設置花孔,花孔間距10厘米。開挖結束后采用門機將液壓反鏟吊運至井口安全區(qū)域,隨即進行井壁系統(tǒng)支護。由于豎井覆蓋層中含有大量孤石以及架空結構,采用手風鉆進行錨桿施工困難,且容易斷桿。因此系統(tǒng)支護采用CLM-15履帶式錨桿鉆車進行施工(CLM-15履帶式錨桿鉆車采用門機進行豎井內的垂直運輸)。為了減小由于斷桿造成的錨桿損失,每根自進式錨桿由兩節(jié)3.0米長錨桿組成,先進行第一節(jié)(第一節(jié)錨桿含花孔)錨桿施工,然后由第二節(jié)錨桿進行加長,繼續(xù)施工。
錨桿注漿時為了保證灌漿壓力滿足設計要求,將大盤移動到需要注漿部位,通過門機將注漿機吊運至大盤上,對于井底錨桿注漿,將注漿機直接吊運至井底進行注漿,保證注漿機與被注漿錨桿之間的垂直高差小于1.5米,減少附加注漿壓力。注漿站布置在井口適當位置,漿液制成后通過高壓橡膠管自流至儲漿桶中,然后通過注漿泵進行注漿。
由于豎井地質結構復雜,內部架空現象嚴重,注漿異常情況時有發(fā)生。單根錨桿當吃漿量大于500升時,停止注漿,依次進行同一截面上的其他錨桿注漿,待一圈注漿完成后,對沒有達到結束標準的錨桿進行補灌,直至每根錨桿注漿都達到結束標準。
四、覆蓋層混凝土施工
出線豎井混凝土主要為井壁一襯混凝土施工。由于出線豎井覆蓋層采用正井法施工,因此井壁混凝土施工采用“倒懸法”進行施工?;炷烈r砌滯后開挖1-2個循環(huán)?;炷潦┕げ捎镁畠炔贾玫拇蟊P作為施工平臺,井壁一襯混凝土厚度1.0-1.2米。由于混凝土襯砌采用“倒懸法”澆筑,因此混凝土施工存在兩大技術難點,一是鋼筋接頭錯頭的問題,一是相鄰兩層混凝土接縫問題(相鄰混凝土接縫處澆筑不滿的問題)。
1.模板施工
為了滿足鋼筋錯頭的要求,底模支撐采用仞腳模板,為了避免進行底部混凝土鑿毛,在仞腳模板上采用免拆模板。鋼筋穿過免拆模板后伸入仞腳模板中。仞腳下行鋼模板高1.35米,仞腳下部高0.9米,斜面坡度30°,使鋼筋接頭能錯開0.6米,單個仞腳模板長1.5米,模板加工拼裝安放在下部刃腳模板上。模板和刃腳之間采用鋼筋插銷活連接,仞腳模板結構見圖4所示,仞腳模板安裝后示見圖5所示。
|
|
側模采用P1015、P3015標準鋼模板拼裝。側模施工平臺采用井內布置的大盤。大盤運行到作業(yè)面時,采用大盤四周布置的絲杠,將大盤與井壁頂死,避免在大盤上作業(yè)時晃動。側模拼裝后結構如圖6所示。
2.混凝土下料系統(tǒng)
為滿足出線豎井混凝土襯砌井內垂直輸送,在每個豎井上部井口設置3個下料口,配備3套ф159毫米溜管。溜管無縫鋼管制作,每節(jié)長度6米,采用法蘭連接,溜管采用兩根鋼絲繩懸吊,溜管用卡扣固定在鋼絲繩上,沿井壁向下敷設,為防止混凝土在長距離溜管下落過程中產生骨料分離,每一節(jié)溜管設置1個與主管135°夾角的岔管,溜管從井口連接到距離倉面8米高度改用溜筒或軟管連接到澆筑倉面。此混凝土下料系統(tǒng)制作簡單、安裝方便、成本低廉。
混凝土下料程序:混凝土→井口下料口料斗→溜管→溜筒或軟管→倉號→平鋪、振搗?;炷磷畲蟠怪陛斔途嚯x126米,豎井井壁混凝土施工一年來,混凝土井內垂直運輸時沒有出現骨料分離現象,混凝土完全符合設計要求。
3.混凝土入倉、振搗
模板施工時,模板頂部設開放振搗口,即模板上部30厘米外傾30°,使模板上口與上倉混凝土面保留30厘米空隙作為倉號上部進料空間與振搗棒振搗口,保證混凝土進料與振搗在整圈范圍皆可進行,并在側模中部適當位置設進人孔,倉號底部1.5米范圍澆筑時施工人員從進人孔進入倉號內進行布料和振搗,待一倉混凝土澆筑3/4時,所用施工人員撤出倉號,對進人孔鋼筋、模板進行恢復,然后通過模板上部預留的30厘米空隙作為倉號上部進料空間與振搗棒振搗口進行混凝土澆筑。
混凝土鋪料采用平鋪法,平鋪層的厚度控制在40-50厘米之間。混凝土平倉采用人工平倉,橡膠止水處采用人工送料填滿,并用鋼筋夾將止水固定支撐。為了防止模板在混凝土下料過程中產生位移,混凝土采取對稱入倉方式。下料管下料達到一定量后要移位一次,避免下料集中?;炷琳駬v采用直徑ф50毫米和ф70毫米的軟軸插入式振搗器振搗,模板周圍和埋件附近采用ф50振搗器或采用人工搗固密實,特別是止水周圍,要細心振搗,以防模板走樣和埋件位移。
4.兩循環(huán)間混凝土接縫處理
每倉混凝土均采用免拆模板作為底模,因此每倉混凝土底面不再進行鑿毛處理,減少了施工強度,加快了施工進度。
5.豎向鋼筋接頭處理
根據施工規(guī)范要求,同一截面上的鋼筋接頭不大于50%,且相鄰接頭之間距離大于50厘米。鋼筋采用滾軌直螺紋絲套進行連接。鋼筋錯頭采用仞腳模板作為平臺,鋼筋穿過免拆模板后,伸入仞腳模板內進行錯頭,相鄰鋼筋之間錯頭達到60厘米以上。
6.混凝土拆模與養(yǎng)護
根據溪洛渡水電站導流洞的施工經驗,混凝土澆筑36小時后進行側面模板拆除,側模拆除以及混凝土灑水養(yǎng)護均采用大盤作為施工平臺,拆除的模板集中放置在井底,然后由門機集中吊出豎井?;炷敛鹉:?,及時對混凝土進行撒水養(yǎng)護,灑水采用膠管從沿井壁布置的供水管接水。為了保證施工安全,側模拆除時停止井內其他工序施工。底模拆除在下一循環(huán)土方開挖時進行,先開挖井中部分,待上一層混凝土澆筑48小時后,對底模下部進行開挖,隨著土方開挖的進行,底模下部將被掏空,底模自然脫離與混凝土的接觸。由于豎井開挖需要進行孤石解爆,底模拆除后由門機吊運岀井,放置在現場適當地方。模板出井后及時清理干凈、修補整齊,混凝土澆筑前涂刷隔離劑。
五、覆蓋層一襯井壁壁后灌漿施工
該工程豎井灌漿主要指井壁混凝土壁后灌漿,在井壁混凝土施工時,在井壁混凝土中預埋外徑不小于57毫米,壁厚為3.5毫米的壁后灌漿鋼管,防止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管道變形甚至破壞。在進行壁后灌漿施工時,進行預埋灌漿管掃孔,進行壁后灌漿。灌漿采用大盤作為施工平臺。為了減小由于高差引起的灌漿附加壓力,灌漿設備放置在大盤上(大盤與灌漿孔之間的垂直高差小于1.5米),在井口布置一個集中制漿站,然后通過高壓橡膠管自流至大盤上的儲漿桶里,然后進行灌漿。
由于該豎井覆蓋層段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內部架空結構以及管涌通道較多,灌漿必定出線較多異常情況,為了保證灌漿質量以及灌漿施工的順利進行,采用先試驗,然后再全面施工的思路。左岸豎井選取2個單元(每個段元15個孔),進行試驗,通過試驗,得出以下結論:
1.根據現場注漿實際情況,絕大部分注漿孔,在灌注500升以內純水泥漿都能達到結束標準。個別注漿孔注漿量特別大,對于吃漿量特別大的注漿孔,最初采用間歇灌漿的方式,使得部分吃漿量大的注漿孔達到了結束標準;對于采用間歇灌漿仍然不能達到結束標準的注漿孔,采用灌注水泥砂漿的方式進行注漿,采用這種方式也能使部分注漿量大的孔很快達到結束標準;但是仍然有少量注漿孔采用水泥砂漿灌注仍然不能很快達到結束標準,為此采用摻入水泥砂漿體積3%的水玻璃砂漿進行灌注,效果很好。例如:注漿量最大的注漿孔為819.3米高程S4-9號注漿孔,總注漿量達到了6570.15升,在灌注5683.85升水泥砂漿后,注漿孔吃漿量仍然特別大,后來在砂漿中摻入3%的水玻璃后,繼續(xù)灌注280.40升砂漿,該注漿孔即達到了結束標準。
2.根據灌漿試驗記錄,同一排注漿孔吃漿量差別很大,約50%的注漿孔吃漿量在200-500升之間,約50%的注漿孔需要灌注水泥砂漿,約30%的注漿孔需要灌注水玻璃砂漿,注漿孔注漿量都遠遠超過回填灌漿的工程量。
3.由于存在一定比例的注漿孔吃漿量特別大,因此左岸豎井井壁土體內部可能存在較大的管涌通道。由于豎井覆蓋層段采用自進式錨桿支護,自進式錨桿對覆蓋層土體起到了固結作用,豎井壁后注漿主要為填充豎井一襯井壁混凝土與其周邊土體之間的空隙,因此,采用以下方式是可行的:
1)注漿量≤500升時,采用0.5:1的純水泥漿進行注漿。
2) 注漿量≥500升時,采用1:0.5:0.3(水、水泥、砂)的砂漿進行注漿。
3) 注漿量≥2000升時,在砂漿中摻入砂漿體積3%的水玻璃進行注漿(砂漿配比仍然為1:0.5:0.3(水、水泥、砂)。
六、井壁滲水處理
為了保證豎井井壁的安全,防止因為井壁滲水引起井壁坍塌,采取以下方案:
1.及時將滲水通過高揚程水泵排至井外;
2.針對豎井內施工場地狹小的問題,對于井壁面滲的問題,采用自進式錨桿的漿液,在滲水部位均勻澆灑一層,可有效減少滲水量;
3.覆蓋層段的混凝土襯砌及時跟進。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工法特點是:
1.成功探索出洪積堆積體、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復雜地質條件下深覆蓋層豎井開挖、支護快速施工技術。
2.成功解決了復雜地質條件下深覆蓋層豎井井壁含管涌通道及井壁滲水施工難題。
3.成功探索出全圓“倒懸法”一襯混凝土緊跟開挖進行澆筑施工技術。
4.成功解決了混凝土“倒懸法”施工時,鋼筋接頭錯頭問題,上下層混凝土接縫澆筑不滿施工難題。
5.成功解決了豎井開挖、支護、襯砌、灌漿等各工序上下立體作業(yè)施工干擾問題。
6.采用配套先進合理的施工安全系統(tǒng),確保豎井施工安全。
7.深覆蓋層大直徑豎井月施工強度可達55.5米。
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共設1號、2號兩條出線豎井,豎井工程規(guī)模巨大,開挖直徑達14米,豎井深度最大達488.5米,覆蓋層深度最深達126米,且地質條件及其復雜,土體透水性強,穩(wěn)定性差,井身覆蓋層先后穿過洪積堆積體、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地層,且土體內含大量孤石與土石膠結體,施工難度極大。豎井施工采用“正井法”施工,在施工過程中如何合理安排開挖、支護、襯砌之間的關系,減少井內施工干擾,關系著施工安全以及節(jié)點工期的實現。對此,中國水利水電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制定了《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
基巖滑坡沒滑前基巖,滑后覆蓋層,土滑坡前后均是覆蓋層,覆蓋層一般指土、砂、礫等第四系,與基巖相對應!
什么地質條件下用正循環(huán)鉆機,什么地質條件下用反循環(huán)鉆機
正循環(huán)和反循環(huán)都適用于比較松軟的地質情況,入巖就很困難,我說的是回旋鉆;如果是配合沖擊反循環(huán)就可以入巖。但是正循環(huán)和反循環(huán)最主要的是攜渣能力的區(qū)別,如果越到卵石或塊徑大的石頭,正循環(huán)帶不出來,就要用反...
多看規(guī)范,同時看正文的時候要參照規(guī)范的條文說明;對巖石,巖性的性質要有準確的劃分,強風化,中等風化的巖石怎么算?報告多做一些自然就知道了,勘察足夠你窮其一生去研究了……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所用的材料及設備明細如下:
材料
1.火工材料
采用乳化炸藥、非電毫秒管及導爆索。
2.仞腳模板
采用仞腳模板成功解決了鋼筋接頭錯頭問題。
設備
0.3立方米小松挖掘機、CLM-15履帶式錨桿鉆車。
在豎井開挖過程中采用0.3立方米小松挖掘機,掘進速度快,裝渣時回轉半徑小可加快開挖進度;采用CLM-15履帶式錨桿鉆車可一次將錨桿鉆入土體內,鉆進速度快,效率高。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質量控制要求如下:
1.建立出線豎井施工質量保證體系,確立管理人員名單,負責各工序的組織管理工作。
2.施工機械設備組織到位。
3.施工前,技術人員組織召開專題會議,對測量人員、施工作業(yè)隊各個工序有關人員進行技術及工法交底。
4.每班作業(yè)均由一名技術員和一名質檢員進行全過程質量檢查控制與技術指導、監(jiān)督,填寫質量檢查控制表。
5.項目總工程師、質檢部部長、技術部部長、施工隊隊長要對每一循環(huán)施工質量進行檢查、總結,制定下一循環(huán)改進措施予以實施。
采用《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施工時,除應執(zhí)行國家、地方的各項安全施工的規(guī)定外,尚應遵守注意下列事項:
1.為保證照明安全,必須在各作業(yè)面、道路、生活區(qū)等設置足夠的照明系統(tǒng),地下工程照明用電遵守《水工建筑物地下開挖工程施工技術規(guī)范》SDJ212-83第10.3.3條的規(guī)定,在潮濕和易觸電的場所照明供電電壓不大于36伏。施工用電線路按規(guī)定架設,滿足安全用電要求。
2.進行爆破時,人員撤至安全距離之外。
3.每道工序施工完成,經過安全檢查合格后,才能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定期進行井壁圍巖變形觀測,如發(fā)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有關人員,并立即組織施工人員和機具撤離。
5.項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組,針對該工程安全重點由技術部編制安全技術措施指導現場生產,加強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工作,科學組織施工,確保施工安全。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環(huán)保措施如下:
1.爆破粉塵及煙氣得到了及時有效的排放。
2.施工廢水都按要求進行了處理,排入場內系統(tǒng)排水溝內。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效益分析是:
經濟效益
1.模板支撐
底模采用仞腳模板,免去了底模支撐以及底模安裝,底模安裝時,每個豎井僅需要4個工人配合門機進行就位,費時4小時。若采用常規(guī)模板進行支撐,則需要10個工人,費時1天且底模安裝以及封堵需要5個工人,費時1天。每個循環(huán)需要腳手架鋼管942米,每循環(huán)腳手架鋼管考慮10%的損耗,總共需要腳手架鋼管15噸,每噸價格按5600元考慮。由于模板支撐安裝需要技術工人,每個工人每天工資按100元計算,1號、2號豎井總共有混凝土42倉,此項2個豎井可節(jié)省資金:[15x5600 100x(15-4x0.5)x42]x2=277200元。
2.井壁混凝土防護:孤石解爆時,采用井內挖坑以及控制一次最大起爆藥量進行孤石解爆,不需要對井壁混凝土進行防護。若采用常規(guī)方法爆破,必須對井壁混凝土進行防護,因此需要馬道板200平方米,廢舊輪胎175個(按最底一倉混凝土進行防護),每個循環(huán)考慮20%的損耗量。因此2個豎井混凝土防護需要馬道板3680平方米,廢舊輪胎3220個,馬道板每平米95元,廢舊輪胎每個35元。每次防護需要10個工人,費時1天,每個工人工資按100元一天考慮。因此整個防護費用為:
3680x95 3220x35 100x10x42x2=315150元。
3.井口桁架以及井內大盤:該項目豎井內均采用大盤作為操作平臺。若采用常規(guī)方式,混凝土防護、豎井壁后灌漿、混凝土側模安裝以及澆筑均需要在井內搭設腳手架鋼管作為施工平臺。搭設腳手架按雙排腳手架,間排距1.0米、步距1.0米考慮,每循環(huán)需要搭設ф48腳手架鋼管1130米,腳手架鋼管每次搭設按10%的損毀率計,共需要ф48腳手架鋼管44噸,市場價為5600元/噸,同時每次腳手架搭設需要6個工人,費時1.0天,每個工人平均按100元一天考慮,需要資金資金:
44x5600 6x1.0x100x42x2=173600元。
4.后期豎井壁后灌漿需要整個豎井搭設腳手架鋼管,因此總共需要腳手架鋼管77174米,若考慮采用租賃的方式,按0.18元/米一天計算,同時使用過程中,按10%的損毀率考慮,需要資金:38587x0.18x60 38587x10%x3.84÷1000x5600=499717元(腳手架鋼管租賃時間考慮60天)。每個豎井搭設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腳手架需要20個人工,費時15天,需要資金15x20x100x2=60000元。每個大盤造價40000元,每個大盤采用2臺10噸卷揚機牽引,卷揚機每臺65000元,每年按20%的折舊率,該項目結束后殘值為58500元。因此采用大盤可節(jié)約資金499717 60000-40000x2-(65000-58500)x4=453717元(每個豎井各一套大盤系統(tǒng))。
5.該工程采用的新技術節(jié)約工期。豎井覆蓋層月施工強度最高達55.5米,巖石層段最高強度達175米,使得豎井較合同工期提前3個月完工,節(jié)省了施工管理費用,且保證了工程質量,潛在效益巨大。左岸豎井總共配備管理人員如下:工點長1人,技術員2人,質檢員2人,測量2人,共計7人,每人每月按3000元工資計算,總共節(jié)省資金7x0.3x3=6.3萬元,參考豎井運行費用,每個月風水電等開銷,平均每月42萬元,因此,提前3個月完工,可節(jié)省資金:42x3 6.3=132.3萬元。
6.間接經濟效益
該豎井工程規(guī)模巨大,地質條件及其復雜,覆蓋層深度大。由于對該豎井工程的各種施工技術進行研究,并取得成功,使得豎井提前3個月完工,極大的提升了公司的形象,給業(yè)主、設計、監(jiān)理等單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公司2009年10月收到業(yè)主“溪洛渡水電站左右岸岀線豎井上段二期土建工程議標邀請書”,并于2009年12月與業(yè)主簽訂承包合同,合同金額約9000萬元,按照7%的利潤計算,可增加收入:9000x7%=630萬元。
綜上所述,由于進行“復雜地質條件下大直徑深覆蓋層出線豎井群施工技術”研究并取得成功,使得公司實現直接經濟效益:
277200 315150 173600 453717 1323000=254.27萬元。間接經濟效益630萬元。
社會效益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是水電六局在總結過去多年地下工程開挖經驗的基礎上一項新技術,在工程實踐應用中得到了業(yè)主及社會各界的好評,為水電六局在地下工程施工中創(chuàng)造品牌工程奠定了基礎。
注:施工費用以2009-2010年施工材料價格計算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的應用實例如下:
實例1: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在溪洛渡水電站1號出線豎井中的應用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的電站裝機容量13860兆瓦,截至2009年年發(fā)電量為571.2億千瓦·時,枯水期平均出力為3395兆瓦,遠景可達640.6億千瓦·時和6657兆瓦。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正常蓄水位下庫容為115.7億立方米。
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1號開挖直徑達14.6米,豎井總深度488.5米,覆蓋層深度最深達114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土體透水性強,穩(wěn)定性差。井身覆蓋層先后穿過洪積堆積體、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地層,且土體內含大量孤石與土石膠結體。采用井口桁架梁、仞腳模板、大盤以及井壁混凝土斜接茬技術有效解決了“正井法”開挖、混凝土“倒懸法”澆筑的各種施工難題,項目部嚴格管理、合理組織、精細化施工,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和進度。
按照此工法的實施和施工現場合理的組織,在2009年11月份完成了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1號出線豎井施工。
實例2: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在溪洛渡水電站2號出線豎井中的應用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的電站裝機容量13860兆瓦,截至2009年發(fā)電量為571.2億千瓦·時,枯水期平均出力為3395兆瓦,遠景可達640.6億千瓦·時和6657兆瓦。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正常蓄水位下庫容為115.7億立方米。
左岸地下廠房2號出線豎井工程開挖直徑達14米,豎井總深度488.5米,覆蓋層深度最深達124.8米。
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土體透水性強,穩(wěn)定性差。井身覆蓋層先后穿過洪積堆積牛、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地層,且土體內含大量孤石與土石膠結體。采用井口桁架粱、仞腳模板、大盤以及井壁混凝土斜接茬技術有效解決了“正井法”開挖、混凝土"倒懸法”澆筑的各種施工難題,項目部嚴格管理、合理組織、精細化施工,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和進度。
按照此工法的實施和施工現場合理的組織,在2009年11月份完成了溪洛渡水電站左岸地下廠房1號出線豎井施工。
實例3: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在溪洛渡水電站3號出線豎井中的應用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的電站裝機容量13860兆瓦,截至2009年年發(fā)電量為571.2億千瓦·時,枯水期平均出力為3395兆瓦,遠景可達640.6億千瓦·時和6657兆瓦。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正常蓄水位下庫容為115.7億立方米。
溪洛渡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3號開挖直徑達14.6米,豎井上段深度252.03米,覆蓋層深度最深達64.7米,且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土體透水性強,穩(wěn)定性差。井身覆蓋層先后穿過洪積堆積體、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地層,且土體內含大量孤石與土石膠結體。采用井口桁架粱、仞腳模板、大盤以及井壁混凝土斜接茬技術有效解決了“正井法”開挖、混凝土“倒懸法”澆筑的各種施工難題,項目部嚴格管理、合理組織、精細化施工,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和進度。
按照此工法的實施和施工現場合理的組織,在2009年10月份完成了溪洛渡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3號出線豎井施工。
實例4: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在溪洛渡水電站4號出線豎井中的應用
金沙江溪洛渡水電站的電站裝機容量13860兆瓦,截至2009年年發(fā)電量為571.2億千瓦·時,枯水期平均岀力為3395兆瓦,遠景可達640.6億千瓦·時和6657兆瓦。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600米,正常蓄水位下庫容為115.7億立方米。
溪洛渡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4號開挖直徑達14.6米,豎井上段深度252.03米,覆蓋層深度最深達61.7米,地質條件極其復雜,土體透水性強,穩(wěn)定性差。井身覆蓋層先后穿過洪積堆積體、冰川、冰水堆積體、古滑坡堆積體等地層,且土體內含大量孤石與土石膠結體。采用井口桁架粱、仞腳模板、大盤以及井壁混凝土斜接茬技術有效解決了“正井法”開挖、混凝土“倒懸法”澆筑的各種施工難題,項目部嚴格管理、合理組織、精細化施工,有效地保證了混凝土的質量和進度。
按照此工法的實施和施工現場合理的組織,在2009年11月份完成了溪洛渡水電站右岸地下廠房4號岀線豎井施工。
2011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關于公布2009-2010年度國家級工法的通知》建質[2011]154號,《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施工工法》被評定為2009-2010年度國家二級工法。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xfarxaf" class="single-tag-height">114KB
頁數: 3頁
評分: 4.5
復雜地質條件下深厚覆蓋層豎井由于覆蓋層深、地質條件復雜,施工難度極大,本工法采用"正井法"開挖、全圓"倒懸法"襯砌混凝土,并輔以配套先進合理的施工安全系統(tǒng),實現了快速施工,技術上有所創(chuàng)新,在多個工程成功應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格式:pdf
大?。?span id="z2f7v8m" class="single-tag-height">114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針對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1號豎井主、副井井筒復雜地質條件特征和現場實際情況,采取特殊地層施工方法,選擇與施工方案和工藝配套、并與施工隊伍素質相匹配的機械化配套設備組織快速施工,成功地通過各種復雜地層。
深厚覆蓋層防滲技術在上程巾的成功應用,需要針對其地質條件采取適宜的防滲型式。《深厚覆蓋層防滲技術》列舉了圍內外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實例,論述了不同地質條件的深厚覆蓋層采取的各種防滲結構形式.防滲墻和帷幕灌漿是垂直防滲的主要技術手段。結合新疆下坂地水利樞紐壩基防滲工程的設計和施工,詳細探討了防滲墻和帷幕灌漿的施工技術,并對壩基防滲效果的監(jiān)測和觀測設計,及對施工和施工質量的檢查、評價等,均進行了介紹。
《深厚覆蓋層防滲技術》可供從事工程防滲設計和施工的技術人員參考。
前言
1 概述
2 深厚覆蓋層地質特征
2.1 東部緩丘平原區(qū)沖積沉積型深厚覆蓋層
2.2 中部高原山區(qū)沖洪積、崩積混雜型深厚覆蓋層
2.3 西南高山峽谷區(qū)沖洪積、崩積、冰水堆積混雜性深厚覆蓋層
2.4 高寒高原區(qū)冰積、沖洪積混雜型深厚覆蓋層
2.5 深厚覆蓋層工程地質問題及處理
3 深厚覆蓋層壩基滲流控制
3.1 水平鋪蓋防滲
3.2 垂直防滲技術
3.3 下坂地水利樞紐壩基防滲工程設計
4 混凝土防滲墻施工
4.1 地質復勘2100433B
【學員問題】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的勘察實踐?
【解答】1、采用創(chuàng)新、先進的巖土工程勘探技術
巖土工程的勘探技術的基本原則是實用性高、針對性強,在復雜地質條件下進行巖土工程的勘察時,為得到有效的巖土層的測量評價指標和相關參數,主要的勘察技術有:工程地質測繪、地質鉆探、原位測試以及室內測試等。
(1)地質測繪技術
巖土過程進行地質的測繪,主要目的是:細致調查、分析工程區(qū)域的地形,并深入研究該地區(qū)的地貌特點、地層、地質構造以及不良地質等情況,能更好地了解復雜地質條件地區(qū)的地貌單元、巖土的性質、巖土分布情況、形成原因及年代等,從而完成巖土層風化程度的鑒定工作等。
(2)巖層鉆探技術
巖層的鉆探可使用100A—D型鉆機、KY一250型鉆機等,鉆探方法可采用泥漿護壁、全部采芯、回轉鉆進等。砂土層的巖芯和粘性土的巖芯的采取率要分別大于75%和90%,對各個土層的宏觀特點要仔細觀察并進行描述。為了對地層結構的分布特點進行更好地研究,應對不同深度的底層進行采樣,之后認真進行分析,并詳細記錄各土層在水平與垂直方向上發(fā)生的變化,最終確定巖土工程勘察的相關指標。
(3)原位測試試驗技術
采用靜力觸探試驗測試,使用原裝的液壓靜力觸探探頭完成,并將采集的信息傳至電腦上進行分析、整理。標準貫入的試驗使用標準落錘自由落體法進行時,注意試驗前做好清孔工作,保持錘擊速率在2O次/rain左右。也可以采用動力觸探法,該方法能有效確定風化基巖的物理力學指標。
(4)室內測試試驗技術
即模擬場地環(huán)境中可能出現的巖土工程問題,在室內進行針對性地分析試驗。這樣能夠科學地判定與巖土相關的物理力學性質的指標,為工程的評價、分級提供更有效的標準。物理性指標的試驗一般包括:土層物理性質的測定、水質分析、顆粒分析、壓縮試驗等。
2、復雜地質條件下巖土工程的地基的處理技術
我國許多地區(qū)的沉積地層的土壤顆粒構成屬于細砂、粉細砂一類,直徑在1.6~2.2mm之間;部分地區(qū)表層的砂子含水量低,粉細砂多呈松散狀,不適于作天然地基,因此必須進行必要的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
(1)墊層法:又稱水墜法,主要應用在黃土地區(qū)的松散粉細砂層上。首先,將基坑挖至設計處理的深度,在基坑的兩側設置樣樁,并鋪設砂層,將砂層的厚度控制在0.25m;接著向基坑注水至與砂層齊平的位置;之后向砂子中插入鋼叉并搖勻。若砂子已經沉實,則提出鋼叉,并間隔0.1m重新插入進行搖勻,然后反復。
(2)強夯法:一種有效加固軟土地的方法。因為其施工簡單、速度快、成本低等優(yōu)點,廣泛應用于地基的處理。通過夯錘下落時產生的巨大沖擊波、能量,地基土層可以很快被夯實,有效降低了沙土的振動液化現象、土地濕陷性以及地基壓縮性,達到地基高承載力、穩(wěn)定性的雙重目標。
(3)振沖法:主要分為兩種,一種需要添加填充材料(礫石、砂子等),另一種則不需要,采用就地振密的方法。黃土地區(qū)常采用振沖礫石樁的方法,而對于中等、較粗的沙礫地基則振密法使用較多。借助水沖和振動來進行土壤加固的振沖法,常用于振密松砂類的地基,通過振動器帶來的強力振動,松散飽和的砂層得到了一定的液化,再借助振動使得砂粒重新排列,空隙度減小,同時再加回填料,最終實現砂層的擠壓、加密。
以上內容均根據學員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整理而成,供參考,如有問題請及時溝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