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術語簡介
1.1 范圍
1.2 混凝土的組分
1.3 混凝土的配制
1.4 混凝土的力學性能
1.5 結構的耐久性(Durability)
1.6 配合比設計(Mix Design)
1.7 從攪拌到養(yǎng)護
補充文獻
第二章 水泥
2.1 水泥:混凝土的核心
2.2 水泥并不盡相同
2.3 制定水泥標準的必要性
2.4 歐洲水泥的快速發(fā)展
2.5 水泥的凝結時間(Setting Time)
2.6 水泥的強度等級
2.7 硅酸鹽水泥(Portland Cement)
2.8 火山灰(Pozzolan)
2.9 礦渣
2.10 其他輔助膠凝材料
2.11 水泥的品種
補充文獻
第三章 水泥的水化
3.1 水化、凝結和硬化
3.2 硅酸鹽水泥的水化
3.3 鋁酸鹽的水化
3.4 石膏在水泥凝結中的作用
3.5 硅酸鹽的水化
3.6 氫氧化鈣的作用
補充文獻
第四章 骨料
4.1 骨料的作用
4.2 骨料的選用準則
4.2.1 氯化物
4.2.2 硫酸鹽
4.2.3 堿-活性硅
4.2.4 堿-碳酸鹽反應
4.2.5 粘土和其他粉質(zhì)材料
4.2.6 有機雜質(zhì)
4.2.7 冰凍侵蝕
4.2.8 力學性能
4.3 骨料的級配
4.3.1 篩分分析
4.3.2 理想級配分布
4.3.3 骨料的最佳結合
4.4 骨料的含水率
4.5 骨料含水率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4.6 依據(jù)配合比設計,確定骨料用量
4.7 最大粒徑和顆粒粒徑分布對需水量的影響
4.8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骨料
4.9 特種骨料
補充文獻
第五章 水
5.1 水的作用
5.2 配合比設計的奧妙
5.2.1 Lyse準則
5.2.2 Abrams定則
5.2.3 需水量
5.3 用水量的現(xiàn)場調(diào)整
5.4 用水量現(xiàn)場調(diào)整的責任
補充文獻
第六章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
6.1 工作性的重要性
6.2 工作性的選擇
6.3 工作性好的混凝土給承包商帶來的好處
6.4 結構的工作性和可靠性
6.5 密實度
6.6 試件和芯樣的強度
6.7 工作性和密實度的補充
補充文獻
第七章 泌水與離析
7.1 泌水
7.2 水泥漿的泌水
7.2.1 泌水與水泥細度
7.2.2 泌水與礦物摻合料
7.2.3 泌水與化學外加劑
7.2.4 攪拌程序
7.3 砂漿的泌水
7.3.1 灌漿砂漿
7.3.2 開挖填充砂漿
7.4 混凝土的泌水
7.4.1 混凝土工業(yè)地板的泌水
7.4.2 泌水與鋼筋-混凝土粘結
7.4.3 泌水與分層澆注
7.4.4 泌水與過渡區(qū)
7.5 如何減小混凝土的泌水和離析
補充文獻
第八章 混凝土的孔隙率
8.1 混凝土中孔的類型
8.2 毛細管孔隙率與強度
8.3 毛細管孔隙率與彈性模量
8.4 毛細管孔隙率與滲透性
8.5 毛細管孔隙率與耐久性
補充文獻
第九章 力學性能
9.1 強度
9.2 水泥漿的抗壓強度
9.3 混凝土的抗壓強度
9.3.1 新拌混凝土密實度對抗壓強度的影響
9.3.2 養(yǎng)護溫度對抗壓強度的影響
9.4 特征強度
9.5 歐洲標準中的強度等級
9.6 抗折強度和抗拉強度
9.7 抗折強度和抗拉強度與抗壓強度的關系
9.8 抗壓強度與彈性模量的關系
補充文獻
第十章 鋼筋混凝土的劣化
10.1 劣化的起因
10.2 鋼筋的銹蝕
10.2.1 碳化對銹蝕的加速作用
10.2.2 氯化物對銹蝕的加速作用
10.3 水泥漿引起的混凝土劣化
10.3.1 硫酸鹽對水泥漿侵蝕引起的混凝土損傷
10.3.2 水泥漿浸出引起的混凝土損傷
10.3.3 凍融循環(huán)引起的混凝土損傷
10.3.4 物理作用引起的表面開裂
10.3.5 機械應力對表面混凝土的損害
10.4 堿-骨料反應
10.4.1 堿-硅反應
10.4.2 堿-碳酸鹽反應
補充文獻
第十一章 混凝土的耐久性
11.1 暴露等級
11.2 暴露等級XC:碳化
11.3 暴露等級XD:除海水外的氯化物
11.4 暴露等級XS:來自海水的氯化物引起的腐蝕
11.5 暴露等級XF:凍融侵蝕
11.6 暴露等級XA:化學侵蝕
11.7 獲得長期耐久性的方法
11.7.1 鋼筋的長期耐久性
11.7.2 XA3暴露等級下的長期耐久性
補充文獻
第十二章 配合比設計
12.1 配合比設計的定義
12.2 拌和用水量與工作性、骨料類型和外加劑的關系
12.3 水灰比與強度和水泥品種的關系
12.4 水灰比和含氣量與耐久性的關系
12.5 骨料搭配
補充文獻
第十三章 化學外加劑
13.1 化學外加劑的分類
13.2 促進劑
13.2.1 促凝劑
13.2.2 促硬劑
13.3 緩凝劑
13.4 引氣劑
13.5 阻銹劑
13.6 堿-硅反應(ASR)抑制劑
13.7 憎水劑
13.8 粘度調(diào)節(jié)劑
13.9 減縮劑
13.10 減水劑
13.11 超塑化劑或高效減水劑
13.11.1 為什么高效減水劑重要?
13.11.2 高效減水劑的發(fā)展
13.11.3 高效減水劑的作用機理
13.11.4 坍落度保持的進步
13.11.5 特種多功能高效減水劑
13.11.6 如何使用高效減水劑
補充文獻
第十四章 溫度與混凝土
14.1 溫度的重要性
14.2 溫度對混凝土強度發(fā)展的影響
14.3 溫度對現(xiàn)場澆注的影響
14.4 預制混凝土中的熱處理
14.5 水化熱與溫度梯度
補充文獻
第十五章 養(yǎng)護、干縮與開裂
15.1 混凝土養(yǎng)護的重要性
15.1.1 適當?shù)酿B(yǎng)護
15.2 養(yǎng)護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
15.3 養(yǎng)護對耐久性的影響
15.4 混凝土的收縮
15.5 塑性收縮
15.6 干縮
15.6.1 混凝土的標準干縮
15.6.2 混凝土結構干縮的預測
15.6.3 混凝土結構干縮預測實例
15.7 自收縮
補充文獻
第十六章 混凝土的徐變
16.1 彈性應變、徐變與松弛
16.2 基本受壓徐變和干燥徐變
16.3 混凝土結構受壓徐變的預測
16.4 混凝土結構徐變的數(shù)值應用
補充文獻
第十七章 高強混凝土
17.1 高強混凝土與高性能混凝土
17.2 硅灰在高強混凝土中的作用
17.3 過渡區(qū)對強度的影響
17.4 致密小顆?;炷?
17.4.1 致密小顆?;炷恋男阅芟拗?
17.5 活性粉末混凝土
補充文獻
第十八章 自密實混凝土
18.1 前言:自密實混凝土的前身
18.2 自密實混凝土的組成
18.3 自密實混凝土的流變性能測試
18.4 自密實混凝土和普通流態(tài)混凝土的組成
18.5 硬化自密實混凝土的性能
18.5.1 抗壓強度
18.5.2 自密實混凝土中鋼筋-混凝土粘結性能
18.5.3 自密實混凝土的干縮和徐變
18.6 自密實混凝土中新的原材料的作用
18.7 自密實混凝土的實際應用
18.7.1 裝飾自密實混凝土
18.7.2 高強自密實混凝土
18.7.3 大體積自密實混凝土
18.7.4 預制輕自密實混凝土
18.7.5 沒有濕養(yǎng)條件下的補償收縮自密實混凝土
補充文獻
第十九章 結構輕混凝土
19.1 輕混凝土
19.2 羅馬萬神廟的輕混凝土
19.3 輕混凝土的分類
19.4 結構輕混凝土
19.5 結構預拌輕混凝土
補充文獻
第二十章 纖維增強混凝土
20.1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行為
20.2 纖維的種類
20.3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應用
20.3.1 聚合物微纖維的應用
20.3.2 聚合物大纖維的應用
20.3.3 不配鋼絲網(wǎng)和不進行濕養(yǎng)的無裂縫混凝土地板
20.4 減小干縮的室內(nèi)實驗
20.5 不配鋼絲網(wǎng)和不進行濕養(yǎng)的無裂縫混凝土現(xiàn)場實驗
20.6 纖維增強混凝土的受拉行為
20.7 鋼纖維增強混凝土的沖擊強度
20.8 PVA纖維的應用
補充文獻
第二十一章 收縮補償混凝土
21.1 膨脹劑
21.2 如何測試約束膨脹
21.3 試件膨脹與實際結構膨脹
21.4 膨脹劑的過去
21.5 過燒石灰膨脹劑與硫酸鋁膨脹劑
21.6 過燒石灰膨脹劑
21.7 不進行濕養(yǎng)條件下,減縮劑與CaO結合的實際應用
補充文獻
第二十二章 噴射混凝土
22.1 定義
22.2 ACI 對正確應用噴射混凝土的推薦意見
22.2.1 現(xiàn)場澆注噴射混凝土
22.2.2 基層-噴射混凝土的粘結性能
22.2.3 噴射混凝土中層面間的粘結
22.2.4 對配筋的填充密實行為
22.2.5 噴射混凝土的損失
22.3 噴射混凝土的組成
22.4 噴射混凝土的輔助材料
22.4.1 用于噴射混凝土的礦物摻合料
22.4.2 用于噴射混凝土的纖維
22.4.3 用于噴射混凝土的化學外加劑
22.5 高性能噴射混凝土
補充文獻
第二十三章 再生混凝土
23.1 簡介
23.2 再生骨料的加工
23.3 再生骨料的性能
23.3.1 再生骨料的密度
23.3.2 吸水率
23.3.3 污染物質(zhì)
23.4 新拌再生混凝土
23.5 硬化再生混凝土
補充文獻
第二十四章 混凝土的耐火性
24.1 耐火性
24.2 火災中混凝土的行為
24.3 保護層對耐火性的影響
24.4 服役荷載對耐火性的影響
24.5 高強混凝土在火災中的行為
24.6 金屬纖維對耐火性的影響
24.7 聚合物纖維對耐火性的影響
補充文獻
第二十五章 混凝土的質(zhì)量控制
25.1 前言
25.2 組成材料的技術要求
25.3 性能的技術要求
25.3.1 混凝土性能的技術要求
25.3.2 對承包商的要求
索引
術語索引
作者索引2100433B
此書主要介紹新型膠凝材料及其水化、凝結、硬化;新型混凝土的各種性能,包括新拌混凝土的流變性能、泌水和離析,硬化混凝土的孔結構、力學性能,鋼筋混凝土的劣化,混凝土的耐久性以及相應的配合比設計方法;介紹新型化學外加劑和礦物摻合料及其在混凝土中的作用機理;介紹一些混凝土特性,包括干縮、自收縮、徐變以及開裂,提出預測模型和改善措施;介紹當前最流行的新型混凝土:高強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噴射混凝土、輕混凝土、纖維增強混凝土、收縮補償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耐火混凝土等。
第2版前言第1版前言第1章 土方工程1.1 土的分類與工程性質(zhì)1.2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與土方調(diào)配1.3 基坑土方開挖準備與降排水1.4 基坑邊坡與坑壁支護1.5 土方工程的機械化施工復習思考題第2...
前言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互換性概述第二節(jié) 加工誤差和公差第三節(jié) 極限與配合標準第四節(jié) 技術測量概念第五節(jié) 本課程的性質(zhì)、任務與基本要求思考題與習題第二章 光滑孔、軸尺寸的公差與配合第一節(jié) 公差與配合的...
第一篇 綜合篇第一章 綠色建筑的理念與實踐第二章 綠色建筑評價標識總體情況第三章 發(fā)揮“資源”優(yōu)勢,推進綠色建筑發(fā)展第四章 綠色建筑委員會國際合作情況第五章 上海世博會園區(qū)生態(tài)規(guī)劃設計的研究與實踐第六...
格式:pdf
大?。?span id="tk8x32x"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40頁
評分: 4.3
柜號 序號 G1 1 G1 2 G1 3 G2 4 G2 5 G2 6 G2 7 G2 8 G2 9 G1 10 G2 11 G2 12 G2 13 G2 14 G1 15 G1 16 G1 17 G2 18 G2 19 G2 20 G1 21 G3 22 G3 23 G3 24 G3 25 G3 26 G3 27 G1 28 G1 29 G3 30 G3 31 G2 32 G2 33 G2 34 G2 35 G2 36 G2 37 G2 38 下右 39 下右 40 下右 41 下右 42 下右 43 下右 44 下右 45 下右 46 下右 47 下右 48 下右 49 下右 50 下右 51 下右 52 下右 53 下左 54 下左 55 下左 56 下左 57 下左 58 下左 59 下左 60 下左 61 下左 62 下左 63 下左 64 下左 65 下左 66 下左 67 下
格式:pdf
大?。?span id="vvtubiv" class="single-tag-height">546KB
頁數(shù): 5頁
評分: 4.7
1 工程常用圖書目錄(電氣、給排水、暖通、結構、建筑) 序號 圖書編號 圖書名稱 價格(元) 備注 JTJ-工程 -24 2009JSCS-5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電氣 128 JTJ-工程 -25 2009JSCS-3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給水排水 136 JTJ-工程 -26 2009JSCS-4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暖通空調(diào) ?動力 98 JTJ-工程 -27 2009JSCS-2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結構(結構體系) 48 JTJ-工程 -28 2007JSCS-KR 全國民用建筑工程設計技術措施 節(jié)能專篇-暖通空調(diào) ?動力 54 JTJ-工程 -29 11G101-1 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框架 -剪力墻、框 支剪力墻結構、現(xiàn)澆混凝土樓面與屋面板) 69 代替 00G101
《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新技術》系作者田育功從事水利水電工程40多年所積累豐富經(jīng)驗的系統(tǒng)凝練和總結,特別沉淀了作者自長江三峽大壩一倉混凝土開盤澆筑以來在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新技術實踐中的經(jīng)歷、認識、感悟和思考?!洞髩闻c水工混凝土新技術》共9章,包括綜述,水利水電工程標準的統(tǒng)一與頂層設計,大壩混凝土材料及分區(qū)設計與優(yōu)化,水工混凝土原材料新技術研究與應用,大壩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試驗研究,提高混凝土抗凍等級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水工泄水建筑物抗沖磨混凝土關鍵技術,大壩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與溫控防裂關鍵技術,智能大壩建設新技術與實施方案探討等;書后還有后水電時代大壩的拆除、退役和重建探討,以及大西線調(diào)水及海水西調(diào)的設想與現(xiàn)實探討兩篇附錄。
《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新技術》結構宏大,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案例精細。可供水利水電工程設計、科研、施工、監(jiān)理及管理的工程技術人員和高等院校相關專業(yè)的師生學習參考;也可作為專業(yè)工具書使用。
《特種混凝土與瀝青混凝土新技術及工程 應用》著眼于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分析了原材料、配合比、施工等因素對二者性能及應用效果的影響,研究了二者的拌合物性能、力學性能及耐久性能等,結合具體的工程實例論述了水泥混凝土和瀝青混凝土的最新研究成果及工程應用。本書可供混凝土相關行業(yè)的設計、生產(chǎn)、施工、管理企業(yè)的技術人員、生產(chǎn)人員、科研人員以及科研院所人員、大專院校師生等參考使用。
序一
序二
前言
章 綜述
1.1 中國的水資源開發(fā)利用
1.2 中國的水庫大壩建設
1.2.1 水庫大壩的重要作用
1.2.2 混凝土重力壩
1.2.3 混凝土拱壩
1.2.4 土石壩
1.3 大壩筑壩新技術創(chuàng)新發(fā)展
1.3.1 大壩新技術發(fā)展概況
1.3.2 碾壓混凝土筑壩新技術
1.3.3 膠凝砂礫石筑壩新技術
1.3.4 堆石混凝土筑壩新技術
1.3.5 礫石土心墻堆石壩新技術
1.4 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新技術
1.4.1 大壩是極為重要的擋水建筑物
1.4.2 水利水電工程標準的統(tǒng)一與頂層設計
1.4.3 大壩混凝土材料及分區(qū)設計優(yōu)化
1.4.4 水工混凝土原材料新技術研究與應用
1.4.5 大壩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試驗研究
1.4.6 提高混凝土抗凍等級技術創(chuàng)新研究
1.4.7 水工泄水建筑物抗沖磨混凝土關鍵技術
1.4.8 大壩混凝土施工質(zhì)量與溫控防裂關鍵技術
1.4.9 智能大壩建設新技術與實施方案探討
章 水利水電工程標準的統(tǒng)一與頂層設計
2.1 概述
2.1.1 標準的重要意義
2.1.2 中國高鐵標準
2.1.3 中國水利水電工程標準現(xiàn)狀
2.1.4 歐美等****標準的制定
2.1.5 水利水電工程標準的統(tǒng)一刻不容緩
2.2 水利水電工程部分標準對照分析
2.2.1 水利水電工程部分相同標準對照
2.2.2 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有關標準對照分析
2.3 大壩與水工混凝土有關標準條款分析
2.3.1 大壩壩高標準分類劃分
2.3.2 大壩混凝土強度標號R與強度等級C關系分析
2.3.3 混凝土重力壩壩體抗滑穩(wěn)定條款分析
2.3.4 水工混凝土施工規(guī)范有關條款分析
2.4 結語
第3章 大壩混凝土材料及分區(qū)設計與優(yōu)化
3.1 概述
3.1.1 大壩混凝土材料
3.1.2 重力壩分區(qū)原則
3.1.3 拱壩分區(qū)原則
3.1.4 大壩混凝土材料及分區(qū)新技術發(fā)展
3.2 大壩混凝土材料組成
3.2.1 大壩混凝土原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