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基本信息

書????名 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 作????者 袁渭康、王靜康、費維揚、歐陽平凱
類????別 圖書>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一般問題 出版社 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9年10月 定????價 ¥388.00
開????本 16 開 裝????幀 精裝
ISBN 9787122348067

第15篇萃取及浸取

1概論15-2

1.1液-液萃取過程15-2

1.2液-液萃取應用于有機物的分離15-2

1.3液-液萃取應用于無機物的分離15-3

1.4萃取的常用術語15-5

1.4.1分配比15-5

1.4.2相比15-5

1.4.3分配常數(shù)15-5

1.4.4分離系數(shù)15-5

1.4.5萃合常數(shù)15-5

1.4.6萃取率15-6

1.4.7飽和度15-6

1.5萃取劑的選擇15-6

參考文獻15-16

2萃取相平衡15-18

2.1三元及多元體系液-液系統(tǒng)的相平衡15-18

2.1.1表示方法15-18

2.1.2測定方法15-23

2.1.3相平衡數(shù)據(jù)的檢索15-23

2.2非電解質(zhì)溶液的活度系數(shù)15-23

2.2.1常用的關聯(lián)方法15-24

2.2.2參數(shù)估值方法15-36

2.2.3三元體系平衡數(shù)據(jù)的預測15-37

2.3電解質(zhì)溶液的活度系數(shù)15-38

2.3.1單一電解質(zhì)溶液的活度系數(shù)15-38

2.3.2混合電解質(zhì)溶液的活度系數(shù)15-39

2.4伴有化學反應的萃取熱力學平衡15-39

2.4.1萃取反應平衡模型15-40

2.4.2活度系數(shù)模型15-40

2.4.3萃取反應熱力學平衡算法15-41

2.4.4化學反應萃取平衡的預測15-42

參考文獻15-42

符號說明15-44

3伴有化學反應的萃取15-46

3.1化學萃取的分類及相平衡15-46

3.1.1金屬離子萃取的分類及相平衡15-46

3.1.2極性有機物稀溶液萃取機理及平衡15-57

3.2反應速率對過程速率的影響15-60

3.3金屬萃取的速率15-62

參考文獻15-65

符號說明15-66

4相間傳質(zhì)及相間接觸模型15-68

4.1相間傳質(zhì)模型及界面現(xiàn)象15-68

4.1.1傳質(zhì)系數(shù)15-68

4.1.2相間傳質(zhì)模型15-69

4.1.3界面現(xiàn)象及其對相間傳質(zhì)過程的影響15-69

4.2液-液接觸的流體力學15-73

4.2.1分散相、連續(xù)相、分散相的滯存率15-73

4.2.2通量與液泛15-74

4.2.3液滴和液滴群運動15-75

4.3液滴的分散和聚并15-79

4.3.1液滴的分散和聚并現(xiàn)象15-79

4.3.2液-液分散動力學及其對傳質(zhì)的影響15-81

4.4單液滴及液滴群傳質(zhì)15-82

4.4.1液滴形成階段的傳質(zhì)15-82

4.4.2液滴自由運動階段的傳質(zhì)15-83

4.4.3液滴聚并階段的傳質(zhì)15-85

參考文獻15-85

符號說明15-87

5逐級萃取過程及計算15-91

5.1逐級萃取過程分析15-91

5.1.1平衡級萃取15-91

5.1.2單級萃取過程分析——逐級萃取計算方法簡介15-91

5.2多級錯流萃取15-94

5.2.1多級錯流萃取流程15-94

5.2.2溶劑部分互溶體系的矩陣解法15-95

5.2.3溶劑互不相溶的萃取體系15-96

5.3多級逆流萃取15-97

5.3.1多級逆流萃取流程15-97

5.3.2溶劑部分互溶體系的矩陣解法15-98

5.3.3溶劑互不相溶的萃取體系15-98

5.4分餾萃取15-102

5.4.1分餾萃取流程15-102

5.4.2溶劑部分互溶體系的矩陣解法15-102

5.4.3溶劑互不相溶的萃取體系15-103

5.5帶有回流的分餾萃取15-110

5.5.1帶有回流的分餾萃取流程15-110

5.5.2溶劑部分互溶體系的矩陣解法15-110

5.5.3溶劑互不相溶的萃取體系15-112

參考文獻15-114

符號說明15-115

6微分逆流萃取及其計算15-116

6.1理想的微分逆流萃?。夯钊髂P?5-116

6.1.1活塞流模型15-117

6.1.2傳質(zhì)單元數(shù)和傳質(zhì)單元高度15-117

6.1.3單分子單向擴散時NTU的近似表達式15-118

6.2微分逆流接觸中兩相流動的非理想性15-119

6.3微分逆流接觸萃取過程的計算:非相互作用模型15-120

6.3.1返流模型15-120

6.3.2軸向擴散模型15-121

6.3.3組合模型15-129

6.3.4返流模型和擴散模型的一致性15-130

6.4相互作用模型15-130

6.4.1相互作用模型概述15-130

6.4.2相互作用模型15-131

參考文獻15-134

符號說明15-134

7萃取設備及其設計計算方法15-137

7.1概論15-137

7.1.1液-液萃取設備的分類15-137

7.1.2液-液萃取設備的評價與選擇15-137

7.2混合澄清器15-138

7.2.1混合澄清器的特點15-138

7.2.2幾種典型的混合澄清器15-139

7.2.3混合澄清器的放大和設計15-141

7.3無機械攪拌的萃取柱15-146

7.3.1噴淋柱15-146

7.3.2填料柱15-147

7.3.3篩板柱15-149

7.4脈沖篩板萃取柱15-151

7.4.1脈沖篩板萃取柱的結(jié)構(gòu)及特點15-151

7.4.2脈沖篩板萃取柱的設計計算15-152

7.5帶有機械攪拌的萃取柱15-154

7.5.1往復振動篩板萃取柱(RPC)15-154

7.5.2轉(zhuǎn)盤萃取柱(RDC)15-158

7.6離心萃取器15-160

7.6.1離心萃取器的特點和分類15-160

7.6.2幾種典型的離心萃取器15-160

7.7靜態(tài)混合器15-163

7.8微通道和微結(jié)構(gòu)萃取器15-164

參考文獻15-167

符號說明15-168

8其他萃取技術15-171

8.1液膜萃取15-171

8.1.1乳狀液型液膜15-171

8.1.2支承體型液膜15-173

8.1.3液膜分離技術的應用15-174

8.2超臨界流體萃取15-176

8.3反向膠團萃取15-179

8.4雙水相萃取15-180

8.4.1雙水相體系15-181

8.4.2雙水相萃取在生物技術中的應用15-182

8.5外場強化萃取技術15-182

8.5.1萃取過程中附加外場的幾種型式15-183

8.5.2電萃取設備內(nèi)的傳質(zhì)規(guī)律15-183

8.5.3超聲場對分離過程的強化15-184

8.5.4外場強化萃取技術的發(fā)展前景15-184

8.6微尺度萃取技術15-185

8.6.1微尺度混合技術15-185

8.6.2微尺度分散萃取技術15-188

參考文獻15-191

9固-液浸取15-195

9.1概論15-195

9.2浸取前固體的預處理15-196

9.2.1物理預處理15-196

9.2.2化學預處理15-197

9.2.3機械活化預處理15-197

9.3特殊浸取方式15-198

9.3.1熱壓浸取15-198

9.3.2強化浸取15-198

9.3.3生物浸取15-200

參考文獻15-202

10浸取過程物理化學15-203

10.1總論15-203

10.2浸取過程熱力學15-203

10.2.1溶液活度和活度系數(shù)15-203

10.2.2浸取反應平衡常數(shù)和表觀平衡常數(shù)15-207

10.2.3優(yōu)勢區(qū)圖與組分圖15-210

10.3浸取過程動力學15-216

10.3.1顆粒外的液膜邊界層及傳質(zhì)系數(shù)15-216

10.3.2溶質(zhì)在顆粒內(nèi)的有效擴散系數(shù)15-217

10.3.3化學反應對過程速率的影響15-217

10.3.4浸取速度控制步驟的判別15-224

10.4浸取過程表面化學15-225

10.4.1溶質(zhì)在顆粒表面上的吸附15-225

10.4.2液-固界面化學反應的分數(shù)維模型15-225

參考文獻15-229

11固-液浸取設備15-230

11.1浸取器分類15-230

11.2大顆粒固體滲濾浸取器15-230

11.2.1固定床層滲濾浸取器15-230

11.2.2逆流多級間歇串聯(lián)浸取器15-234

11.3機械攪拌浸取器15-236

11.4氣體提升式浸取器(Pachuca槽)15-238

11.5射流攪拌浸取器15-242

11.6液-固流態(tài)化浸取器15-244

11.7管道式浸取器15-246

11.8其他類型浸取器15-246

參考文獻15-248

12浸取過程的設計及工藝計算15-250

12.1浸取溶劑的選擇15-250

12.2浸取溫度的選擇15-250

12.3浸取反應器的設計15-250

12.3.1浸取反應器的型式及操作狀況15-251

12.3.2液-固浸取反應器的設計模型15-251

12.4浸取級數(shù)及工藝計算15-254

12.4.1工藝計算原理15-254

12.4.2多級連續(xù)逆流浸取、分離及洗滌15-255

12.4.3代數(shù)法工藝計算15-256

12.4.4解析工藝計算15-257

12.4.5圖解法工藝計算15-267

參考文獻15-273

符號說明15-273

第16篇增濕、減濕及水冷卻

1緒論16-2

1.1氣體增濕與減濕的方法16-2

1.2氣體增濕與減濕過程的應用16-2

1.2.1循環(huán)水的冷卻16-2

1.2.2氣體的降溫與除塵16-2

1.2.3可凝蒸氣冷凝潛熱的回收和利用16-3

1.2.4溶劑回收16-3

1.2.5空氣調(diào)濕16-4

參考文獻16-4

2濕氣體的性質(zhì)及濕度圖表16-5

2.1濕氣體的性質(zhì)16-5

2.1.1濕氣體的基本狀態(tài)參數(shù)16-5

2.1.2絕熱飽和溫度與濕球溫度16-10

2.1.3濕度的測定方法16-13

2.2濕氣體的濕度圖及其應用16-14

2.2.1濕空氣的t-H圖16-14

2.2.2高溫下濕氣體的t-H圖16-15

2.2.3濕空氣的I-H圖16-18

2.2.4總壓對濕氣體性質(zhì)的影響16-18

參考文獻16-20

3增濕與減濕過程的計算基礎16-22

3.1氣體與液體間的傳熱與傳質(zhì)關系16-22

3.1.1增濕過程中的傳熱與傳質(zhì)關系16-22

3.1.2減濕過程中的傳熱與傳質(zhì)關系16-22

3.1.3傳熱與傳質(zhì)速率方程16-23

3.2氣液平衡線與操作線16-24

3.3氣液相界面參數(shù)及氣體參數(shù)在塔內(nèi)的分布16-26

3.3.1氣液相界面參數(shù)16-26

3.3.2氣液相界面及氣體參數(shù)在塔內(nèi)的分布16-27

3.3.3氣液相界面參數(shù)及氣溫在塔內(nèi)分布的圖解法16-29

3.4有效塔高的計算16-30

3.5橫流式增濕與減濕過程16-33

3.6增濕與減濕過程的設計16-36

3.6.1工藝參數(shù)的選擇16-36

3.6.2增減濕設備的設計16-37

3.6.3輔助設備的設計與選型16-37

參考文獻16-38

4循環(huán)水冷卻塔16-39

4.1工業(yè)循環(huán)水冷卻的方法16-39

4.2冷卻塔的類型16-40

4.3冷卻塔的組成與結(jié)構(gòu)16-43

4.3.1填料16-43

4.3.2通風裝置16-46

4.3.3配水裝置16-47

4.3.4其他16-49

4.4機械通風式冷卻塔結(jié)構(gòu)參數(shù)16-49

4.4.1機械通風式冷卻塔結(jié)構(gòu)及操作參數(shù)的選擇16-49

4.4.2氣象參數(shù)的選擇16-50

4.5冷卻塔的熱力計算及熱力特性16-52

4.5.1逆流式冷卻塔的熱力計算16-52

4.5.2橫流式冷卻塔的熱力計算16-59

4.5.3冷卻塔的熱力特性16-62

4.5.4冷卻塔熱力與動力的綜合計算方法16-66

4.6冷卻塔的通風阻力及阻力特性16-68

4.6.1填料層的通風阻力及阻力特性16-68

4.6.2冷卻塔的局部通風阻力16-71

4.7循環(huán)冷卻水的補充水量16-75

4.7.1蒸發(fā)損失的水量16-75

4.7.2通風損失的水量16-76

4.7.3滲透損失的水量16-77

4.7.4排污損失的水量16-77

參考文獻16-78

5傳熱與傳質(zhì)速率數(shù)據(jù)16-79

5.1填料塔傳熱與傳質(zhì)系數(shù)的實驗關聯(lián)式和實測數(shù)據(jù)16-79

5.1.1逆流塔傳熱與傳質(zhì)的關聯(lián)式和實測數(shù)據(jù)16-79

5.1.2橫流塔的傳質(zhì)關聯(lián)式和實測數(shù)據(jù)16-84

5.2噴霧塔傳熱與傳質(zhì)系數(shù)的實驗關聯(lián)式和實測數(shù)據(jù)16-88

參考文獻16-92

符號說明16-94

第17篇干燥

1概述17-2

1.1物料干燥的目的17-2

1.2除濕方法17-2

1.3干燥操作的流程17-3

2濕物料和濕空氣的性質(zhì)17-4

2.1濕物料的性質(zhì)17-4

2.1.1物料內(nèi)所含水分的種類17-4

2.1.2物料的濕含量表示法17-6

2.2濕空氣的性質(zhì)17-7

2.2.1濕空氣的基本性質(zhì)17-7

2.2.2濕度圖17-9

2.2.3I-H圖的用法17-10

參考文獻17-21

3干燥動力學17-22

3.1干燥曲線17-22

3.2干燥速率曲線17-22

3.3物料內(nèi)水分的移動機理17-24

參考文獻17-26

4干燥過程的計算、干燥器的分類與選擇17-27

4.1一般干燥過程的基本計算17-27

4.2特殊干燥過程的計算簡介17-30

4.3干燥器的分類與選擇17-32

4.3.1干燥器分類的目的17-32

4.3.2按照操作方法和熱量供給方法進行干燥器分類17-33

4.3.3按照物料進入干燥器的形狀進行干燥器分類17-33

4.3.4按照附加特征的適應性進行干燥器分類17-33

4.4干燥器選擇的原則17-34

4.5干燥器工業(yè)應用經(jīng)驗數(shù)據(jù)17-35

4.6干燥器選型計算示例17-36

參考文獻17-38

5各種干燥方法及干燥器設計17-39

5.1廂式干燥器17-39

5.1.1廂式干燥器的結(jié)構(gòu)和分類17-39

5.1.2平行流廂式干燥器17-39

5.1.3穿流廂式干燥器17-40

5.2洞道式干燥器17-41

5.2.1洞道式干燥器的分類及特點17-41

5.2.2洞道式干燥器的設計17-42

5.3帶式干燥器17-43

5.3.1平流帶式干燥器17-43

5.3.2穿流帶式干燥器17-43

5.3.3應用實例17-44

5.4氣流干燥器17-45

5.4.1氣流干燥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45

5.4.2氣流干燥器的類型17-46

5.4.3氣流干燥器的設計17-56

5.4.4氣流干燥器設計示例17-63

5.5流化床干燥器17-71

5.5.1流化床干燥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71

5.5.2流化床干燥器的類型17-72

5.5.3流化床干燥器的設計17-88

5.5.4流化床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03

5.6噴動床干燥器17-106

5.6.1噴動床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06

5.6.2噴動床干燥器的類型17-107

5.6.3噴動床干燥器的設計17-111

5.7噴霧干燥器17-117

5.7.1噴霧干燥的流程和過程階段17-117

5.7.2霧化器的結(jié)構(gòu)和計算17-120

5.7.3噴霧干燥塔的結(jié)構(gòu)設計和尺寸估算17-131

5.7.4噴霧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41

5.7.5噴霧干燥技術在工業(yè)上的應用實例17-144

5.8轉(zhuǎn)筒干燥器17-147

5.8.1轉(zhuǎn)筒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47

5.8.2轉(zhuǎn)筒干燥器的型式17-147

5.8.3操作參數(shù)的確定17-149

5.8.4轉(zhuǎn)筒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52

5.8.5轉(zhuǎn)筒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54

5.9移動床干燥器17-156

5.9.1移動床干燥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56

5.9.2移動床干燥器的類型17-156

5.9.3移動床干燥器的設計17-159

5.9.4移動床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63

5.10真空耙式干燥器17-166

5.10.1真空耙式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66

5.10.2耙齒的結(jié)構(gòu)17-166

5.10.3真空耙式干燥器操作參數(shù)的確定17-166

5.10.4真空耙式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67

5.11轉(zhuǎn)鼓干燥器17-167

5.11.1轉(zhuǎn)鼓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67

5.11.2轉(zhuǎn)鼓干燥器的類型17-169

5.11.3轉(zhuǎn)鼓干燥器的設計17-173

5.11.4轉(zhuǎn)鼓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75

5.12槳葉式干燥器17-176

5.12.1低速攪拌型槳葉式干燥器17-176

5.12.2高速攪拌型槳葉式干燥器17-178

5.12.3槳葉式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79

5.12.4槳葉式干燥器的設計示例17-180

5.13雙錐回轉(zhuǎn)真空干燥器17-181

5.13.1雙錐回轉(zhuǎn)真空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81

5.13.2雙錐回轉(zhuǎn)真空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82

5.14圓盤干燥器17-183

5.14.1圓盤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83

5.14.2圓盤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84

5.15真空冷凍干燥器17-184

5.15.1真空冷凍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84

5.15.2真空冷凍干燥的流程17-185

5.15.3真空冷凍干燥設備17-185

5.15.4真空冷凍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86

5.16振動流動干燥器17-187

5.16.1振動流動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87

5.16.2振動流動干燥器的應用實例17-187

5.17紅外線干燥器17-188

5.17.1紅外線干燥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88

5.17.2紅外線干燥器的類型17-189

5.18微波干燥器17-190

5.18.1微波干燥器的工作原理及特點17-190

5.18.2微波干燥器的類型17-191

5.18.3微波干燥的階段17-192

參考文獻17-192

6組合干燥技術17-194

6.1兩級組合干燥17-194

6.1.1噴霧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的組合17-194

6.1.2氣流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的組合17-194

6.1.3粉碎氣流干燥和流化床干燥的組合17-195

6.2三級組合干燥17-196

參考文獻17-197

7干燥過程的節(jié)能17-198

7.1干燥過程的能源消耗17-198

7.2干燥裝置的能量利用率及干燥器的熱效率17-198

7.2.1干燥裝置的能量利用率17-199

7.2.2干燥器的熱效率17-200

7.3干燥操作的節(jié)能途徑17-201

參考文獻17-203

符號說明17-204

第18篇吸附及離子交換

1吸附劑的種類及其應用18-2

1.1吸附過程及其分類18-2

1.2吸附劑的種類18-3

1.2.1天然吸附劑18-3

1.2.2氧化鋁18-4

1.2.3硅膠18-4

1.2.4分子篩18-4

1.2.5碳基吸附劑18-11

1.2.6氣凝膠18-16

1.2.7聚合物18-16

1.2.8生物質(zhì)基材料18-17

1.2.9金屬有機骨架材料18-17

1.3無機吸附劑的解吸再生18-19

1.4吸附劑的物理性質(zhì)18-19

1.4.1吸附劑的孔道結(jié)構(gòu)性質(zhì)18-19

1.4.2吸附劑的選擇性18-23

1.4.3吸附劑的再生性及使用壽命18-23

參考文獻18-23

2吸附相平衡18-27

2.1氣固吸附相平衡18-27

2.1.1單組分吸附相平衡18-28

2.1.2多組分吸附相平衡18-30

2.1.3吸附等溫線的測定18-36

2.1.4吸附選擇性估算18-36

2.1.5吸附熱18-38

2.2液固吸附相平衡18-39

2.2.1液相吸附等溫線18-39

2.2.2組成等溫線方程18-40

參考文獻18-41

3物質(zhì)傳遞與傳質(zhì)速率18-43

3.1傳質(zhì)速率18-43

3.1.1傳質(zhì)推動力的表示方法18-44

3.1.2吸附劑顆粒內(nèi)的擴散系數(shù)18-45

3.2傳質(zhì)系數(shù)18-46

3.2.1總傳質(zhì)系數(shù)18-46

3.2.2流體-固體顆粒間液膜傳質(zhì)系數(shù)18-46

3.3顆粒相側(cè)傳質(zhì)系數(shù)18-48

3.3.1大孔擴散18-49

3.3.2細孔擴散(Knudsen擴散)18-50

3.3.3表面擴散18-50

3.3.4晶體內(nèi)的擴散18-50

3.3.5并聯(lián)擴散18-51

3.3.6雙元細孔結(jié)構(gòu)吸附劑的擴散18-51

3.4晶體顆粒擴散系數(shù)的求取18-52

3.5傳質(zhì)系數(shù)或傳質(zhì)速率的測定18-55

3.5.1直接測定法18-55

3.5.2刺激-應答法18-57

3.6固定填充床床層壓降計算18-60

參考文獻18-60

4吸附分離過程及設計計算18-62

4.1吸附攪拌槽及多級段吸附18-62

4.2恒溫下固定床吸附18-63

4.2.1透過曲線及其影響因素18-64

4.2.2傳質(zhì)區(qū)的應用和計算18-65

4.2.3分離因數(shù)、透入比和擴散控制區(qū)18-67

4.3固定床吸附操作計算18-73

4.3.1恒溫下微量單組分吸附18-73

4.3.2恒溫下復雜組分吸附18-89

4.3.3絕熱吸附分離18-96

4.3.4色譜分離18-100

4.3.5吸附劑的再生18-105

參考文獻18-107

5工業(yè)吸附過程和設備18-109

5.1固定床18-109

5.1.1脫濕干燥18-109

5.1.2溶劑回收18-115

5.1.3氣體污染物凈化18-118

5.1.4水體污染物凈化18-119

5.1.5吸附劑的再生18-121

5.2變壓吸附18-125

5.2.1變壓吸附的應用和發(fā)展18-125

5.2.2變壓吸附循環(huán)操作原理18-130

5.2.3工業(yè)四床層變壓吸附18-135

5.2.4變壓吸附的工藝計算18-136

5.3工業(yè)色譜18-143

5.3.1色譜分離類型18-143

5.3.2工業(yè)色譜操作方法18-145

5.4模擬移動床18-154

5.4.1模擬移動床原理和設備18-154

5.4.2模擬移動床工藝18-156

5.4.3模型與計算18-162

參考文獻18-166

6離子交換18-168

6.1離子交換過程的特點18-168

6.1.1離子交換過程的基本原理18-168

6.1.2離子交換循環(huán)操作和應用18-169

6.2離子交換劑的種類和選用18-171

6.2.1離子交換劑的種類18-171

6.2.2離子交換劑的選用18-179

參考文獻18-179

7離子交換平衡18-181

7.1離子交換等溫線18-181

7.2離子交換選擇性系數(shù)18-183

參考文獻18-187

8離子交換動力學18-188

8.1離子交換擴散18-188

8.2離子交換速率18-189

8.2.1同位素離子交換中顆粒相擴散控制交換速率18-189

8.2.2同位素離子交換中液膜擴散控制交換速率18-192

8.2.3離子交換中顆粒相擴散控制交換速率18-193

8.2.4離子交換中液膜擴散控制交換速率18-193

參考文獻18-196

9離子交換過程設計原理18-197

9.1間歇式離子交換18-197

9.2恒溫下固定床離子交換18-197

9.2.1經(jīng)驗的近似計算法18-197

9.2.2連續(xù)性方程數(shù)學模型18-201

9.3離子交換色譜分離18-202

9.4移動床離子交換18-206

9.5離子交換循環(huán)18-207

9.5.1離子交換循環(huán)18-207

9.5.2再生劑的用量18-208

9.5.3再生曲線和再生效率18-209

參考文獻18-212

10工業(yè)離子交換過程和設備18-213

10.1間歇式離子交換過程和設備18-213

10.2固定床離子交換過程和設備18-213

10.2.1固定床的類型18-213

10.2.2固定床的再生18-214

10.3連續(xù)式和半連續(xù)式離子交換過程和設備18-218

10.3.1復合床固定床離子交換器18-218

10.3.2移動床離子交換器18-219

10.3.3流化床離子交換器18-220

10.3.4樹脂漿液(RIP)接觸器18-224

10.3.5Davy Mckee高物料通過量連續(xù)逆流樹脂-礦漿接觸器18-225

10.3.6磁樹脂連續(xù)離子交換流化床18-226

10.4離子交換膜18-227

10.4.1離子交換膜的性能及其制備18-227

10.4.2離子交換膜分離過程和應用18-228

10.5離子交換過程在工業(yè)上的應用18-230

10.5.1水處理18-230

10.5.2食品工業(yè)18-231

10.5.3濕法冶金18-232

10.5.4合成化學和石油化學工業(yè)18-232

10.5.5醫(yī)藥工業(yè)18-233

參考文獻18-233

符號說明18-235

第19篇膜過程

1概論19-2

1.1膜過程基本概述19-2

1.1.1膜的分離作用19-2

1.1.2各種膜分離過程19-2

1.1.3膜分離主要應用現(xiàn)狀19-3

1.2膜過程發(fā)展歷史19-6

1.3膜過程展望19-6

1.3.1膜材料及工藝19-6

1.3.2膜過程19-9

參考文獻19-10

2分離膜19-13

2.1聚合物膜19-13

2.1.1聚合物膜材料19-13

2.1.2聚合物膜的制備工藝19-14

2.1.3膜結(jié)構(gòu)與表征19-17

2.1.4膜性能與測定19-18

2.2無機膜19-20

2.2.1無機膜材料19-20

2.2.2無機膜的制備工藝19-21

2.2.3膜結(jié)構(gòu)與表征19-23

2.2.4膜性能與測定19-24

2.3有機-無機雜化膜19-24

2.3.1雜化膜材料選擇19-24

2.3.2雜化膜的制備工藝19-25

2.3.3膜結(jié)構(gòu)與表征19-26

2.3.4膜性能與測定19-26

參考文獻19-27

3膜組件19-29

3.1膜組件分類19-29

3.2板框式19-29

3.2.1板框式膜組件的特點19-29

3.2.2系緊螺栓式19-29

3.2.3耐壓容器式19-30

3.2.4板框式膜組件的應用19-30

3.3管式19-31

3.3.1管式膜組件的特點19-31

3.3.2內(nèi)壓型單管式19-31

3.3.3內(nèi)壓型管束式19-32

3.3.4外壓型管式19-32

3.4螺旋卷式19-33

3.4.1螺旋卷式膜組件的特點19-35

3.4.2膜組件的部件和材料19-35

3.4.3在制造中應注意的問題19-36

3.5中空纖維式19-36

3.5.1中空纖維膜組件的特點19-37

3.5.2中空纖維膜組件制造中應注意的問題19-37

3.6簾式19-38

3.6.1簾式膜組件的特點19-38

3.6.2膜組件的部件與材料19-38

3.6.3在制造中應注意的問題19-39

3.7碟管式19-39

3.7.1碟管式膜組件的特點19-39

3.7.2碟管式膜組件的部件與材料19-40

3.7.3在制造中需注意的問題19-41

3.8各種型式膜組件的優(yōu)缺點19-41

參考文獻19-42

4膜過程19-44

4.1微濾19-44

4.1.1概述19-44

4.1.2微濾膜的傳遞機理19-44

4.1.3微濾膜的流程與工藝19-44

4.1.4微濾膜的應用19-45

4.2超濾19-46

4.2.1基本原理19-46

4.2.2超濾膜和組件19-46

4.2.3流程和過程設計19-47

4.2.4超濾的應用19-47

4.3反滲透19-49

4.3.1基本原理19-49

4.3.2分離原理19-50

4.3.3傳遞方程19-51

4.3.4膜材料的選擇準則19-52

4.3.5反滲透膜及組件19-53

4.3.6濃差極化及流程、過程設計19-55

4.3.7反滲透技術的應用19-57

4.4氣體膜分離19-59

4.4.1膜材質(zhì)及其分類19-60

4.4.2新型氣體分離膜材料開發(fā)19-61

4.4.3氣體膜分離的機制19-62

4.4.4氣體分離膜的主要特性參數(shù)19-67

4.4.5氣體分離膜的制備工藝19-69

4.4.6氣體膜分離過程19-71

4.4.7氣體膜分離應用19-73

4.5滲透汽化19-76

4.5.1引言19-76

4.5.2滲透汽化的基本原理19-77

4.5.3滲透汽化過程的特點19-79

4.5.4滲透汽化膜及膜材質(zhì)的選擇19-79

4.5.5滲透汽化膜的制備方法和組件結(jié)構(gòu)19-80

4.5.6滲透汽化膜的性能測試19-82

4.5.7滲透汽化的應用19-82

4.5.8無機膜滲透汽化19-86

4.6滲析與電滲析19-91

4.6.1原理19-91

4.6.2傳遞機理19-94

4.6.3流程與工藝設計19-97

4.6.4滲析與電滲析的應用19-98

4.7膜生物反應器19-104

4.7.1原理19-104

4.7.2膜生物反應的傳質(zhì)機理19-104

4.7.3流程與工藝優(yōu)勢19-107

4.7.4典型應用19-109

4.8膜反應19-111

4.8.1原理19-111

4.8.2膜反應器的分類19-113

4.8.3流程與反應器設計19-114

4.8.4典型應用19-118

4.9膜集成過程19-120

4.9.1膜集成過程特點19-120

4.9.2膜集成過程分類19-120

4.9.3典型應用19-121

4.10其他膜過程19-125

4.10.1正滲透19-125

4.10.2膜蒸餾19-128

4.10.3膜結(jié)晶19-130

4.10.4膜吸收19-131

參考文獻19-133

符號說明19-143

第20篇顆粒及顆粒系統(tǒng)

1顆粒的粒度、粒徑20-2

1.1粒度、粒徑的定義20-2

1.1.1三軸徑20-2

1.1.2投影徑20-3

1.1.3球當量直徑20-3

1.1.4篩分徑20-4

1.1.5顆粒投影的其他直徑20-4

1.2粒徑的物理意義20-4

1.2.1Feret徑、Martin徑、等投影面積直徑20-4

1.2.2Caucy 定理20-5

1.3粒徑分布20-5

1.3.1頻率分布和累積分布20-5

1.3.2粒徑分布的函數(shù)表示20-6

1.4平均粒徑20-9

1.4.1平均粒徑的定義20-9

1.4.2主要的平均粒徑20-10

參考文獻20-12

符號說明20-12

2顆粒的形狀20-14

2.1概述20-14

2.1.1研究意義20-14

2.1.2顆粒形狀術語20-14

2.1.3顆粒形狀的幾何表示20-15

2.2形狀指數(shù)和形狀系數(shù)20-15

2.2.1單一顆粒的形狀表示20-15

2.2.2均齊度20-16

2.2.3充滿度20-17

2.2.4球形度20-17

2.2.5圓形度20-17

2.2.6圓角度20-17

2.2.7表面指數(shù)20-18

2.2.8形狀系數(shù)20-18

2.2.9基于輪廓曲線的形狀指數(shù)20-18

2.3顆粒形狀的數(shù)學分析20-19

2.3.1Fourier方法20-19

2.3.2方波函數(shù)法20-22

2.3.3分數(shù)維方法20-23

2.4動力學形狀系數(shù)20-24

2.4.1阻力形狀系數(shù)20-24

2.4.2動力學形狀系數(shù)20-25

參考文獻20-26

符號說明20-26

3顆粒測定20-28

3.1粒徑的測定20-28

3.1.1篩分法20-29

3.1.2顯微鏡法20-31

3.1.3沉降法20-32

3.1.4電傳感法20-34

3.1.5光散射與衍射法20-35

3.1.6X射線小角散射法20-36

3.1.7全息照相法20-37

3.1.8流體分選20-37

3.1.9其他20-39

3.2顆粒密度的測定20-39

3.2.1顆粒密度的定義20-39

3.2.2測定方法20-40

3.3顆粒比表面積的測定20-42

3.3.1氣體透過法20-43

3.3.2氣體吸附法20-44

3.3.3壓汞法20-47

3.3.4濕潤熱法20-48

3.3.5計算法20-48

3.4顆粒細孔分布的測定20-49

3.4.1氣體吸附法20-49

3.4.2壓汞法20-50

3.5取樣20-50

3.5.1取樣原則20-50

3.5.2縮分20-51

3.5.3制樣20-52

參考文獻20-52

符號說明20-52

4散料物理20-55

4.1黏附與團聚20-55

4.1.1顆粒間的黏附力20-55

4.1.2黏附力的影響因素20-56

4.1.3黏附力的測定方法20-57

4.1.4顆粒在空氣中的團聚20-58

4.2顆粒的擴散現(xiàn)象20-60

4.2.1布朗擴散20-60

4.2.2布朗團聚20-65

4.2.3湍流擴散20-65

4.3顆粒的傳熱特性20-66

4.3.1單顆粒的傳熱20-66

4.3.2顆粒層的傳熱20-68

4.4顆粒的傳質(zhì)特性20-71

4.4.1單顆粒的傳質(zhì)20-71

4.4.2顆粒填充層的傳質(zhì)20-71

4.5顆粒的電特性20-72

4.5.1比電阻20-72

4.5.2介電常數(shù)20-74

4.5.3顆粒的荷電率(帶電量)20-75

4.5.4顆粒的帶電20-76

4.5.5電泳20-77

4.6顆粒的聲學特性20-79

4.6.1顆粒系統(tǒng)的發(fā)聲20-79

4.6.2顆粒在聲場中的共振運動20-80

4.6.3聲波通過顆粒群的衰減20-81

4.7顆粒的光學現(xiàn)象20-82

4.7.1光散射20-82

4.7.2光的衍射20-83

4.7.3光壓20-83

4.7.4光泳20-83

參考文獻20-85

符號說明20-87

5散料力學20-90

5.1散料力學的基礎方程20-90

5.1.1彈性平衡微分方程式20-90

5.1.2極限平衡方程式20-91

5.2散料的填充特性20-96

5.2.1填充方式20-96

5.2.2空隙率的測量方法20-100

5.3散料的流動特性20-101

5.3.1Jenike的流動因數(shù)FF20-101

5.3.2Carr的流動性指數(shù)20-102

5.3.3休止角20-102

5.3.4有效內(nèi)摩擦角20-103

5.4散料顆粒間的相互作用力20-105

5.4.1散料顆粒間相互作用力的種類20-105

5.4.2顆粒間力的測量方法20-105

5.4.3散料抗拉強度的測量方法20-105

參考文獻20-105

符號說明20-106

6滲流20-108

6.1流體通過顆粒層的流動20-108

6.1.1Darcy定律20-108

6.1.2滲濾理論20-109

6.2顆粒層的壓力降20-110

6.2.1從流路模型計算壓力降20-110

6.2.2阻力模型20-111

6.2.3纖維填充層的壓力降20-112

6.3兩相互不相溶流體的滲流20-113

6.3.1多孔介質(zhì)中流體的飽和度20-113

6.3.2液體在顆粒層中的毛細管壓力和上升高度20-114

6.3.3液液兩相滲流20-116

6.3.4液固兩相滲流20-117

6.4兩相互溶滲流20-118

6.4.1互溶液體的傳質(zhì)擴散滲流20-118

6.4.2不同黏度的互溶液體傳質(zhì)擴散滲流20-118

6.4.3帶有吸附作用的互溶液體傳質(zhì)擴散滲流20-118

6.5液氣兩相滲流20-119

參考文獻20-120

符號說明20-120

7顆粒流及裝備20-122

7.1顆粒流的基本概念與特征20-122

7.1.1顆粒流的分類20-122

7.1.2顆粒流的特征20-123

7.1.3顆粒流本構(gòu)方程20-125

7.2顆粒流的理論與模型20-126

7.2.1基于連續(xù)介質(zhì)的方法20-126

7.2.2基于離散的方法20-126

7.2.3大規(guī)模離散模擬20-130

7.3顆粒流實驗及測量20-131

7.3.1休止角的測量20-132

7.3.2顆粒間接觸作用力的測量20-133

7.3.3顆粒物料宏觀應力的測量20-134

7.3.4顆粒速度的測量20-134

7.4顆粒流的操作與應用20-136

7.4.1混合及設備20-136

7.4.2分級及設備20-140

7.4.3造粒及設備20-142

參考文獻20-144

8超細粉體的制備與應用20-148

8.1氣相法制備納米材料20-148

8.1.1氣相燃燒法20-148

8.1.2氣相物理法20-150

8.2液相法制備納米材料20-152

8.2.1水熱法20-152

8.2.2沉淀法20-155

8.2.3溶膠凝膠法20-155

8.2.4膜乳化法20-156

8.2.5微流控技術20-158

8.3固相法(球磨法)制備超細顆粒20-161

8.3.1納米金屬單質(zhì)的制備20-161

8.3.2不互溶體系超細粉體的制備20-162

8.3.3金屬間化合物超細粉體的制備20-162

8.3.4納米級的金屬或金屬氧化物-陶瓷粉復合超細顆粒的制備20-162

8.4納米顆粒的性能及應用20-163

8.4.1氣相二氧化硅的性能及其在硅橡膠中的應用20-163

8.4.2沉淀納米二氧化硅在輪胎橡膠中的應用20-164

8.4.3納米碳酸鈣的性能及應用20-165

參考文獻20-167

第21篇流態(tài)化

1流態(tài)化流體力學特性21-2

1.1流態(tài)化現(xiàn)象21-2

1.1.1基本現(xiàn)象與特點21-2

1.1.2流態(tài)化狀態(tài)譜系相圖21-2

1.1.3流態(tài)化類型21-4

1.1.4流態(tài)化體系的分類21-5

1.2經(jīng)典散式流態(tài)化21-6

1.2.1流體通過固定床的壓降21-6

1.2.2臨界流態(tài)化速度21-7

1.2.3顆粒床層的膨脹21-8

1.2.4顆粒終端速度21-11

1.3經(jīng)典聚式流態(tài)化21-13

1.3.1氣泡特性21-13

1.3.2最小鼓泡速度21-18

1.3.3床層的膨脹21-18

1.3.4顆粒的揚析與夾帶21-20

1.4湍動流態(tài)化21-24

1.5廣義流態(tài)化21-26

1.5.1廣義流態(tài)化概念和郭慕孫操作狀態(tài)圖21-26

1.5.2并流逆重力向上流動21-26

1.5.3并流順重力向下流動21-30

1.5.4逆流順重力向下流動21-30

1.6氣力輸送21-31

1.6.1氣力輸送狀態(tài)的分類及特性21-31

1.6.2氣力輸送裝置的分類與選擇21-33

1.6.3稀相氣力輸送21-35

1.6.4密相動壓氣力輸送21-38

1.6.5密相靜壓氣力輸送21-41

1.7噴動床21-46

1.7.1噴動床的結(jié)構(gòu)型式21-47

1.7.2噴動床的流體力學21-48

1.8三相流態(tài)化21-50

1.8.1特點及分類21-50

1.8.2氣液固流動規(guī)律21-51

參考文獻21-53

符號說明21-56

2流化床分級和混合21-60

2.1分級和混合的機理21-60

2.2分級21-61

2.2.1顆粒分級模式21-61

2.2.2顆粒分離程度21-64

2.2.3顆粒分級模型21-68

2.2.4顆粒分級的應用21-68

2.3混合21-69

2.3.1混合和擴散系數(shù)21-69

2.3.2混合和停留時間分布的測量21-70

2.3.3顆?;旌?1-70

參考文獻21-72

符號說明21-73

3顆粒與流體間的傳熱和傳質(zhì)21-75

3.1顆粒與流體間的傳熱21-75

3.1.1顆粒-流體傳熱機理21-75

3.1.2傳熱系數(shù)的實驗測定方法21-78

3.1.3流化系統(tǒng)中的表觀傳熱系數(shù)21-80

3.1.4顆粒-流體系統(tǒng)的傳熱模型21-80

3.1.5各種流化系統(tǒng)中的傳熱關聯(lián)式21-81

3.2顆粒與流體間的傳質(zhì)21-83

3.2.1傳質(zhì)系數(shù)與傳質(zhì)分析21-83

3.2.2傳質(zhì)系數(shù)的實驗測定方法21-84

3.2.3流化系統(tǒng)中的表觀傳質(zhì)系數(shù)21-85

3.3顆粒-流體傳熱與傳質(zhì)的關聯(lián)21-88

3.4顆粒-流體傳熱/傳質(zhì)和流動結(jié)構(gòu)的關系21-88

參考文獻21-90

符號說明21-92

4流化床與壁面的傳熱21-95

4.1流化床換熱器結(jié)構(gòu)21-95

4.1.1夾套式換熱器21-95

4.1.2管式換熱器21-95

4.1.3外取熱器21-96

4.2傳熱方程21-98

4.2.1溫差21-98

4.2.2傳熱面積21-99

4.2.3傳熱膜系數(shù)21-99

4.3影響傳熱的因素21-100

4.3.1流體流速與床層空隙率的影響21-100

4.3.2流體與顆粒物性的影響21-101

4.3.3床層高度與傳熱面高度的影響21-101

4.3.4顆粒粒度對傳熱的影響21-101

4.3.5床內(nèi)構(gòu)件對傳熱的影響21-103

4.3.6輻射換熱的影響21-104

4.4傳熱機理21-105

4.4.1膜控制機理21-105

4.4.2顆粒團不穩(wěn)定傳熱機理21-105

4.4.3顆粒控制機理21-105

4.5流化床與器壁傳熱的傳熱膜系數(shù)21-105

4.5.1經(jīng)典流化床21-106

4.5.2稀相流化床21-108

4.5.3噴動床21-108

4.6流化床與床內(nèi)浸沒物體壁面?zhèn)鳠岬膫鳠崮は禂?shù)21-109

4.6.1流化床與床內(nèi)浸沒固體的傳熱21-109

4.6.2流化床層與浸沒管的傳熱21-110

4.7流化床傳熱強化21-114

參考文獻21-115

符號說明21-117

5流態(tài)化裝置設計21-120

5.1流態(tài)化裝置的選型21-120

5.1.1流化床類型21-120

5.1.2選型的一般原則21-120

5.1.3影響流態(tài)化質(zhì)量的因素21-120

5.2流化床操作速度21-122

5.3裝置直徑與高度的確定21-123

5.3.1非催化氣固反應21-123

5.3.2催化反應21-124

5.4氣體分布器與預分布器21-125

5.4.1氣體分布器的結(jié)構(gòu)型式21-125

5.4.2氣體預分布器的結(jié)構(gòu)型式21-127

5.4.3分布板設計計算21-127

5.5內(nèi)部構(gòu)件21-133

5.5.1內(nèi)部構(gòu)件的作用21-133

5.5.2內(nèi)部構(gòu)件的結(jié)構(gòu)與型式21-133

5.5.3內(nèi)部構(gòu)件的設計21-136

5.6顆粒分離回收系統(tǒng)21-139

5.6.1輸送分離高度21-139

5.6.2內(nèi)過濾器21-142

5.6.3內(nèi)旋風分離器21-143

5.7顆粒的加料和卸料裝置21-146

5.7.1加料和卸料裝置的分類21-146

5.7.2裝置結(jié)構(gòu)型式21-146

5.8流化床的測量技術21-148

5.8.1壓力與壓降測量21-148

5.8.2溫度測量21-148

5.8.3空隙度測量21-149

5.8.4氣速(流量)測量21-149

5.8.5氣泡測量21-149

5.8.6顆粒粒度的控制與測量21-150

5.8.7其他測量21-151

參考文獻21-151

符號說明21-154

6流態(tài)化過程強化21-157

6.1顆粒設計強化21-157

6.1.1顆粒結(jié)構(gòu)設計21-158

6.1.2添加組分設計21-159

6.1.3顆粒表面性質(zhì)設計21-160

6.2外力場強化21-160

6.2.1磁場強化21-160

6.2.2聲場強化21-163

6.2.3振動場強化21-165

6.3內(nèi)構(gòu)件強化21-167

6.4床型強化21-169

6.4.1快速流化床21-169

6.4.2錐形(噴動)流化床21-170

參考文獻21-172

7流態(tài)化模擬放大21-177

7.1原理與概述21-177

7.2基于雙流體模型的模擬21-178

7.2.1雙流體模型21-178

7.2.2模擬實例21-182

7.3基于顆粒軌道模型的模擬21-185

7.3.1基本概念及特點21-185

7.3.2控制方程和作用模型21-185

7.3.3數(shù)值求解21-187

7.3.4實現(xiàn)及應用21-189

7.4直接模擬21-189

7.4.1基于傳統(tǒng)N-S方程的DNS方法21-190

7.4.2基于格子的DNS方法21-191

7.4.3基于粒子的DNS方法21-192

7.4.4顆粒間碰撞處理21-192

7.5工業(yè)應用與模擬放大21-193

7.5.1連續(xù)介質(zhì)方法的工業(yè)應用21-193

7.5.2顆粒軌道方法的工業(yè)應用21-195

7.6虛擬流態(tài)化21-196

7.6.1宏觀與穩(wěn)態(tài)模型21-196

7.6.2多尺度耦合模擬21-201

7.6.3基于虛擬過程的流態(tài)化模擬放大21-201

參考文獻21-205

符號說明21-208

8流態(tài)化技術的工業(yè)應用21-210

8.1礦物加工21-210

8.1.1硫鐵礦氧化焙燒21-210

8.1.2鋅精礦氧化焙燒21-211

8.1.3鐵礦還原焙燒21-212

8.1.4鈦鐵礦焙燒21-216

8.2無機化工產(chǎn)品生產(chǎn)21-217

8.2.1氯化法鈦白21-217

8.2.2氫氧化鋁焙燒制氧化鋁21-218

8.3化石能源利用21-220

8.3.1煤的流化床燃燒21-220

8.3.2煤的流化床氣化21-222

8.3.3煤液化技術21-225

8.4石油煉制與化工21-228

8.4.1流化催化裂化21-228

8.4.2萘氧化制苯酐21-230

8.4.3丁烯氧化脫氫制丁二烯21-230

8.4.4丙烯氨氧化制丙烯腈21-231

8.4.5乙烯氧氯化制二氯乙烯21-231

8.4.6甲醇制烯烴21-232

8.5包覆和制粒21-232

參考文獻21-234

本卷索引本卷索引1

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造價信息

市場價 信息價 詢價
材料名稱 規(guī)格/型號 市場價
(除稅)
工程建議價
(除稅)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供應商 報價日期
RNK-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 1.2mm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瑞力克

m2 13% 四川省眉山市乾坤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
RNK-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 1.5mm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瑞力克

m2 13% 四川省眉山市乾坤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
RNK-三元乙丙橡膠防水卷 2.0mm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瑞力克

m2 13% 四川省眉山市乾坤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
第三代3.5寸工程 產(chǎn)品說明:3.5 英寸LCD 彩色屏幕;視頻信號測試功能;云臺控制和測試功能;網(wǎng)線排序測試功能;給攝像機12V700mA功能;音頻測試功能;485地址自動搜索功能;RS485數(shù)據(jù)分析功能;;品種:工程寶鍵盤;規(guī)格型號:GA-K635P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國祥安

13% 深圳市國祥安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沈陽辦事處
V0192新藝墻(工程版 墻紙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廣東玉蘭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V0178前沿(工程版 墻紙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廣東玉蘭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V0181E時代(工程版 墻紙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廣東玉蘭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V0191新墻標(工程版 墻紙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13% 廣東玉蘭裝飾材料有限公司
材料名稱 規(guī)格/型號 除稅
信息價
含稅
信息價
行情 品牌 單位 稅率 地區(qū)/時間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汕頭市2012年2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汕頭市2011年3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汕頭市2011年1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廣州市2010年4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汕頭市2010年4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韶關市2010年8月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汕頭市2010年2季度信息價
導線 DSJ23-122 查看價格 查看價格

臺班 廣州市2010年1季度信息價
材料名稱 規(guī)格/需求量 報價數(shù) 最新報價
(元)
供應商 報價地區(qū) 最新報價時間
HOLLiASMACS-K硬件手冊 HOLLiAS MACS-K 使用手冊|4本 3 查看價格 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 全國   2018-03-15
HOLLiASMACSV6.5.2系統(tǒng)手冊 HOLLiAS MACS V6.5.2用戶操作手冊|4本 3 查看價格 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 全國   2018-03-15
化學工作站 1.電位范圍:±10V 2.最大電流:±250mA連續(xù),±350mA峰值 3.恒電位儀上升時間:小于1ms 4.恒電位儀帶寬(-3分貝):1MHz 5.所加電位分辨:電位范圍的0.0015% 6.|1臺 2 查看價格 東莞市佳品試驗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   2020-10-22
工程線盤 公牛(BULL)過熱保護漏電保護16A大功率電纜卷盤插座/插排GN-806DN 4位50米線粗2.5mm2工程專用|1套 1 查看價格 東莞市建燁電器有限公司 全國   2022-08-23
多通道電化學工作站 至少包含3個測試通道,每個通道都可做直流及阻抗測試、最大應用電位:±12V、槽電壓:>20 V|1臺 3 查看價格 東莞市紹宇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廣東   2020-09-04
HOLLiASMACSV6.5.2用戶組態(tài)手冊 HOLLiAS MACS V6.5.2用戶組態(tài)手冊|2本 3 查看價格 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 全國   2018-03-15
第三展廳:墻面3 530cm×352cm,包含定制字體、畫工藝等,詳見附圖|1套 2 查看價格 廣州千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廣東   2022-08-22
第三展廳:書本造型3 (199+154)cm×292cm+140cm×82cm,包含定制字體、畫工藝等,詳見附圖|1套 2 查看價格 廣州千藝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廣東   2022-08-22

《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是化學工程領域標志性工具書。

其圍繞化工單元操作與化學反應工程兩個核心知識體系介紹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并將現(xiàn)階段化學工程新理論和科研成果擴充至第二版原有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中。與前兩版相比,本項目的超越和提升體現(xiàn)在:

其一,以全新視角將信息化/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發(fā)展思路貫穿全手冊,闡明了21世紀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的思路和路徑;

其二,為滿足行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全方位地展示了20年來我國化學工程學科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方面的顯著成績和重要進展;

其三, 加強了工程實用性,凸顯了化學工程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 2100433B

作為化學工程領域標志性的工具書,本次修訂秉承“繼承與創(chuàng)新相結(jié)合”的編寫宗旨,分5卷共30篇全面闡述了當前化學工程學科領域的基礎理論、單元操作、反應器與反應工程以及相關交叉學科及其所體現(xiàn)的發(fā)展與研究新成果、新技術。在前版的基礎上,各篇在內(nèi)容上均有較大幅度的更新,特別是加強了信息技術、多尺度理論、微化工技術、離子液體、新材料、催化工程、新能源等方面的介紹。本手冊立足學科基礎,著眼學術前沿,緊密關聯(lián)工程應用,全面反映了化工領域在新世紀以來的理論創(chuàng)新與技術應用成果。

本手冊可供化學工程、石油化工等領域的工程技術人員使用,也可供相關高等院校的師生參考。

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常見問題

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文獻

第三版工程光學答案 第三版工程光學答案

格式:pdf

大?。?span id="mavoa9r" class="single-tag-height">2.7MB

頁數(shù): 31頁

評分: 4.4

第三版工程光學答案

立即下載
監(jiān)理示范表式(第三版) 監(jiān)理示范表式(第三版)

格式:pdf

大小:2.7MB

頁數(shù): 50頁

評分: 4.3

1 各市(區(qū))建設局、蘇州高新區(qū)建設局、 各監(jiān)理公司: 現(xiàn)將省建設廳《關于統(tǒng)一使用〈江蘇省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監(jiān)理現(xiàn)場 用表〉的通知》(蘇建工 [ 2003] 191 號)轉(zhuǎn)發(fā)給你們,請認真執(zhí)行。 在 執(zhí)行中有何建議,請及時告之。 從 2003年 10月 1日起新開工實施監(jiān)理的建設工程項目, 必須統(tǒng)一 使用《江蘇省建設工程施工階段監(jiān)理現(xiàn)場用表》 (以下簡稱《監(jiān)理現(xiàn)場 用表》)。 《監(jiān)理現(xiàn)場用表》將作為建設工程竣工驗收的依據(jù),并作為 工程檔案資料歸檔。 10月 1日前在監(jiān)的建設工程仍可延用 《監(jiān)理示范表 式》。 蘇州市建設局將委托監(jiān)理協(xié)會進行使用《監(jiān)理現(xiàn)場用表》的培訓, 具體培訓時間等由監(jiān)理協(xié)會安排。 蘇州市建設局 二 00三年八月十二日 抄送:市質(zhì)監(jiān)站、監(jiān)理協(xié)會 蘇州市建設局辦公室 二 0 0三年八月十二日印發(fā) 打?。菏Y震誼 校對: 孫國明 份數(shù): 80份 2 江蘇省建設廳文件 蘇建工(

立即下載

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是化學工程領域標志性工具書。

其圍繞化工單元操作與化學反應工程兩個核心知識體系介紹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并將現(xiàn)階段化學工程新理論和科研成果擴充至第二版原有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中。與前兩版相比,本項目的超越和提升體現(xiàn)在:

其一,以全新視角將信息化/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發(fā)展思路貫穿全手冊,闡明了21世紀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的思路和路徑;

其二,為滿足行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全方位地展示了20年來我國化學工程學科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方面的顯著成績和重要進展;

其三, 加強了工程實用性,凸顯了化學工程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

《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是化學工程領域標志性工具書。

其圍繞化工單元操作與化學反應工程兩個核心知識體系介紹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并將現(xiàn)階段化學工程新理論和科研成果擴充至第二版原有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中。與前兩版相比,本項目的超越和提升體現(xiàn)在:

其一,以全新視角將信息化/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發(fā)展思路貫穿全手冊,闡明了21世紀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的思路和路徑;

其二,為滿足行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全方位地展示了20年來我國化學工程學科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方面的顯著成績和重要進展;

其三, 加強了工程實用性,凸顯了化學工程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

《化學工程手冊》(第三版)是化學工程領域標志性工具書。

其圍繞化工單元操作與化學反應工程兩個核心知識體系介紹基本理論和相關技術,并將現(xiàn)階段化學工程新理論和科研成果擴充至第二版原有知識框架結(jié)構(gòu)中。與前兩版相比,本項目的超越和提升體現(xiàn)在:

其一,以全新視角將信息化/工業(yè)化深度融合的發(fā)展思路貫穿全手冊,闡明了21世紀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的思路和路徑;

其二,為滿足行業(y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需要,全方位地展示了20年來我國化學工程學科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方面的顯著成績和重要進展;

其三, 加強了工程實用性,凸顯了化學工程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發(fā)展的大趨勢。 2100433B

化學工程手冊·第3卷(第三版)相關推薦
  • 相關百科
  • 相關知識
  • 相關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