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喬木,高25-30米,胸徑40-90厘米;樹皮灰色,平滑;幼枝綠色,粗約10毫米,被微柔毛。葉厚革質(zhì),廣卵形至廣卵狀橢圓形,長10-19厘米,寬8-11厘米,先端鈍,急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兩面光滑,無毛,基生側(cè)脈延長,側(cè)脈5-7對;葉柄長2-5厘米,粗壯;托葉厚革質(zhì),長2-3厘米,外面被灰色絹絲狀毛。榕果成對腋生,橢圓狀卵圓形,直徑17-28毫米,幼時包藏于早落風(fēng)帽狀苞片內(nèi),成熟時紅色或帶黃色,頂部臍狀凸起,基生苞片短寬而鈍,脫落后環(huán)狀;雄花散生榕果內(nèi)壁,花被片4,膜質(zhì),透明,雄蕊一枚,花被片4,花柱近頂生,較長;雌花無柄,花被片與癭花同數(shù)。瘦果表面有瘤狀凸體,花柱延長?;ㄆ?-4月,果期5-7月。
產(chǎn)海南、廣西、云南(南部至中部、西北部)、四川。生于海拔100-1600(-2000)米山地或平原。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安達曼群島)、緬甸、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也有分布。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dāng)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zhì),寬倒卵...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qū)挋E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格式:pdf
大?。?span id="lctl08x" class="single-tag-height">33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通過對湖榕(Ficus?。螅穑┖托∪~榕(Ficus?。恚椋悖颍铮悖幔颍穑帷。蹋┗ㄐ螒B(tài)結(jié)構(gòu)特征的比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葉榕的花果形態(tài)結(jié)構(gòu)有較顯著的差別。湖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4片,萼片頂部都有毛,花粉位為精園形,花粉壁較薄,其結(jié)實率較低,只有0.1%;小葉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3片,萼片頂部光滑無毛,花粉粒為圓形而壁較厚,其結(jié)實率較高,為29.1%。
格式:pdf
大?。?span id="6zvfof1" class="single-tag-height">336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性味
苦,平。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性平,味苦。"
②《云南中草藥》:"苦澀,涼。"
功用主治
清熱解毒,利水,殺蟲。治肝炎,腹水,蛔蟲病,燒燙傷。
①《昆明民間常用草藥》:"消積打蟲。"
②《云南中草藥選》:"行水,消炎,利膽,殺蟲。"
③《云南中草藥》:"清熱解毒。"
用法與用量
內(nèi)服:煎3~5錢;或研末。外用:葉:研末撒或煎水洗。
選方
①治肝炎,腹水:一雞嗉子果三至五錢,水煎服。(《昆明民間常用草藥》)二雞嗉子葉三至五錢,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②治蛔蟲癥:雞嗉子果或葉三錢,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③治小兒疳積,蟲積:雞嗉子葉研末內(nèi)服,或蒸雞蛋吃。(《昆明民間常用草藥》)
④治胎盤不下:雞嗦子葉三錢,水煎服。(《云南中草藥選》)
⑤治燒燙傷:雞嗉子干葉適量,研粉外撒傷處。(《云南中草藥選》)
⑥治外傷出血:雞嗉子葉研末外撒。(《云南中草藥選》)
⑦治麻風(fēng):雞嗉子葉配方外洗。(《云南中草藥選》)2100433B
小喬木,高3-10米,胸徑15-25厘米,樹皮灰色,平滑,樹冠平展,傘狀;幼枝被白色或褐色柔毛。葉排為兩列,長圓狀披針形,長18-28厘米,寬9-11厘米,紙質(zhì),先端漸尖,基部偏心形,一側(cè)耳狀,邊緣有細鋸齒或全緣,表面粗糙,脈上被硬毛,背面密生短硬毛和黃褐色小突點,基生側(cè)脈較短,側(cè)脈10-14對,耳狀葉脈側(cè)生,3-4條;葉柄長5-10毫米,粗壯,密被硬毛;托葉披針形,長2-3.5厘米,膜質(zhì),近無毛,紅色。榕果生于老莖發(fā)出的無葉小枝上,果枝下垂至根部或穿入土中;榕果球形,直徑1- 1.5厘米,被短硬毛、有側(cè)生苞片、基生苞片3、被毛、總梗長5-10毫米、被硬毛,成熟榕果紫紅色;雄花,生于榕果內(nèi)壁近口部,花被片3枚,紅色,倒披針形,長于雄蕊,雄蕊2稀為1,花藥白色,花絲短;癭花,花被片線狀披針形,4-5枚,花柱側(cè)生,短;雌花花被片與癭花同,基部有苞片1枚,子房卵狀橢圓形,花柱側(cè)生,長,柱頭圓柱形,淺2裂。瘦果寬卵形,頂端一側(cè)微缺,微具瘤體?;ㄆ?-10月。
產(chǎn)廣西、貴州、云南、西藏(墨脫)。馬來西亞(雪蘭峨以北)、越南、泰國、緬甸、不丹、錫金、尼泊爾、印度中部也有?,F(xiàn)已由人工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