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于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shù)枚至多枚,通常生于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jié)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并圍抱假鱗莖,有關節(jié)。
花葶側生或發(fā)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shù)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于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蘭花是一種奇特的花,它的奇特之處就在于它的花結構與眾不同。蘭花結構的奇特是為了適應昆蟲傳粉,且具蕊柱、蕊喙、花粉團和唇瓣等,加之,蘭花為兩側對稱的花、唇瓣基部形成具有蜜腺的囊和距、雄蕊數(shù)目減少、子房下位、花形狀、大小和顏色多樣、多為草本植物、附生或腐生。
通常見到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雌蕊群和雄蕊群等幾部分組成。(圖)
蘭花也有這些結構,不同的是蘭花通常有唇瓣。蘭花有六枚花被(花萼與花瓣區(qū)分不明顯,統(tǒng)稱為花被),分為內外兩輪,其中內輪有一枚特化成了唇瓣。唇瓣的作用是吸引昆蟲來傳粉并為昆蟲駐足提供平臺。(圖一)
多數(shù)蘭花的花梗和子房扭轉180°。(圖二)
假設子房不扭轉,蘭花就是這樣子的。(圖三)
有花粉團:蘭花的花粉通常粘合成團,稱花粉團,作用是便于昆蟲傳粉時把花粉全部帶走,提高傳粉效率。當昆蟲進入下一朵花時,被帶出的花粉團可以自動調整方向,使其正好接觸到黏性柱頭上,從而完成異花授粉。(圖四)
有蕊柱:除子房外,蘭花的整個雌雄器官完全融合成柱狀體,稱蕊柱。蕊柱的形成使得雌雄蕊在空間上分離,促進了異花授粉。(圖五)
有蕊喙:蘭花的柱關和花藥之間有一個舌狀的器官(源自柱頭上裂片),叫蕊喙,是蘭花特有器官,它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自花授粉。(圖五)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jù)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后,蘭花已用于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采集野生蘭花為主,至于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后,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并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huán)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一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fā)展到一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愿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fā)?;ㄉ醴枷悖蟮稚谏种?,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于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于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一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tài)特征作了簡述,并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后,王貴學又于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一書,書中對30余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一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于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一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于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春蘭圖》,已被認為是現(xiàn)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xiàn)珍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于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shù)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一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涌現(xiàn)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一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并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一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岳梁的《養(yǎng)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藝蘭發(fā)展至近代,有1923年出版的《蘭蕙小史》,為浙江杭縣人吳恩元所寫。他以《蘭蕙同心錄》為藍本,分三卷對當時的蘭花品種和栽培方法作了較全面的介紹,全書共記述浙江蘭蕙名品161種,并配有照片和插圖多幅,圖文并茂,引人入勝。此外,1930年由夏治彬所著的《種蘭法》;1950年杭州姚毓謬、諸友仁合編的《蘭花》一書;1963年由成都園林局編寫的《四川的蘭蕙》;1964年由福建嚴楚江編著的《廈門蘭譜》;1980年由吳應樣所著的《蘭花》和1991年所著的《中國蘭花》兩本書,以及香港、臺灣所出版介紹國蘭的書籍和雜志等等,可以說是近代中國藝蘭研究的一大成就。
喜陰,怕陽光直射;喜濕潤,忌干燥;喜肥沃、富含大量腐殖質;宜空氣流通的環(huán)境。
蕙蘭蘭花有什么形態(tài)特征,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是什么?
蕙蘭蘭花的形態(tài)特征:?蕙蘭地生草本;假鱗莖不明顯。葉5~8枚,帶形,直立性強,長25~80厘米,寬(4~)7~12毫米,基部常對折而呈v形,葉脈透亮,邊緣常有粗鋸齒。?蕙蘭的花葶從葉叢基部最外面的葉腋...
我知道是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
野薔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彎曲皮刺。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cm;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于葉柄;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cm,寬0....
圖 片 |
分布區(qū)域 |
|
---|---|---|
|
● |
紋瓣蘭(學名:Cymbidium aloifolium): 產中國廣東、廣西、貴州和云南東南部至南部。生疏林中或灌木叢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00-1100米。從斯里蘭卡北至尼泊爾,東至印度尼西亞爪哇,均有分布。 |
|
● |
硬葉蘭(學名:Cymbidium bicolor):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貴州和云南西南部至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樹上,海拔可上升到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也有分布。 |
|
● |
垂花蘭(學名:Cymbidium cochleare): 產中國臺灣(臺北、高雄)。生于陰濕密林中樹上,海拔300-1 000米。錫金、印度也有分布。 |
|
● |
莎葉蘭(學名:Cymbidium cyperifolium): 產中國廣東、海南、廣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東南部(蒙自、硯山、麻栗坡、屏邊)。生于林下排水良好、多石之地或巖石縫中,海拔900-16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菲律賓也有分布。 |
|
● |
冬鳳蘭(學名:Cymbidium dayanum): 產中國福建南部、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和云南西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疏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300-1600米。錫金、印度、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也有分布。 |
|
● |
落葉蘭(學名:Cymbidium defoliatum): 產中國四川、貴州和云南。生境不詳。本種在西南諸省區(qū)常見栽培,據(jù)報告浙江也有發(fā)現(xiàn)。 |
|
● |
獨占春(學名:Cymbidium eburneum): 產中國海南(崖州、昌江)、廣西南部(十萬大山)和云南西南部。生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不詳。尼泊爾、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
|
● |
莎草蘭(學名:Cymbidium elegan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壁上,海拔17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
|
● |
建蘭(學名:Cymbidium ensifolium):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西南部、貴州和云南。生于疏林下、灌叢中、山谷旁或草叢中,海拔600-1800米。廣泛分布于東南亞和南亞各國,北至日本。 |
|
● |
長葉蘭(學名:Cymbidium erythraeum): 產自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波密、察隅、墨脫)。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400-28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
|
● |
蕙蘭(學名:Cymbidium faberi): 產陜西南部、甘肅南部、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東部。生于濕潤但排水良好的透光處,海拔700-3000米。尼泊爾、印度北部也有分布。 |
|
● |
多花蘭(學名:Cymbidium floribundum): 產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東部、貴州、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或林緣樹上,或溪谷旁透光的巖石上或巖壁上,海拔100-3300米。 |
|
● |
春蘭(學名:Cymbidium goeringii): 產自中國陜西南部、甘肅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南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生于多石山坡、林緣、林中透光處,海拔300-2200米,在臺灣可上升到3000米。日本與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據(jù)報告印度東北部也曾發(fā)現(xiàn),尚有待于進一步證實。 |
|
● |
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hookerianum): 產中國廣西西南部、四川西南部、貴州西南部、云南和西藏東南部(察隅)。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100-2700米。尼泊爾、不丹、錫金、印度東北部也有分布。 |
|
● |
美花蘭(學名:Cymbidium insigne): 產中國海南(定安、瓊中)。生于疏林中多石草叢中或巖石上或潮濕、多苔蘚巖壁上,海拔1700-1850米。越南與泰國也有分布。 |
|
● |
黃蟬蘭(學名:Cymbidium iridioides):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東南部、西藏東南部。生于林中或灌木林中的喬木上或巖石上,也見于巖壁上,海拔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也有分布。 |
|
● |
寒蘭(學名:Cymbidium kanran): 產中國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云南。生于林下、溪谷旁或稍蔭蔽、濕潤、多石之土壤上,海拔400-2400米。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端也有分布。 |
|
● |
兔耳蘭(學名:Cymbidium lancifolium): 產中國浙江南部、福建、臺灣、湖南南部、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南部、貴州、云南和西藏東南部。生于疏林下、竹林下、林緣、闊葉林下或溪谷旁的巖石上、樹上或地上,海拔300-2200米。自喜馬拉雅地區(qū)至東南亞以及日本南部和新幾內亞島均有分布。 |
|
● |
碧玉蘭(學名:Cymbidium lowianum): 產中國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盈江、龍陵、滄源、綠春、勐臘、勐海、景洪、金平)。生于林中樹上或溪谷旁巖壁上,海拔1300-1900米。緬甸和泰國也有分布。 |
|
● |
大根蘭(學名:Cymbidium macrorhizon): 產中國四川西南部至南部(米易、美姑、南川)、貴州西南部(興義)和云南東北部(東川)。生于河邊林下、馬尾松林緣或開曠山坡上,海拔700-1500米。尼泊爾、錫金、巴基斯坦、印度北部、緬甸、越南、老撾、泰國、日本也有分布。 |
|
● |
大雪蘭(學名:Cymbidium mastersii): 產中國云南西北部、南部至東南部。生于林中樹上或巖石上,海拔1600-1800米。錫金、印度、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
|
● |
珍珠矮(學名:Cymbidium nanulum): 產自中國海南、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至西南部(文山、思茅、保山)。生于林中多石地上,海拔不詳。此種模式標本系栽培植物,采自云南怒江河谷(六庫)。在南方民間已廣為栽培。 |
|
● |
邱北冬蕙蘭(學名:Cymbidium qiubeiense):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東南部。生于林下,海拔700-1800米。 |
|
● |
墨蘭(學名:Cymbidium sinense): 產中國安徽南部、江西南部、福建、臺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峨眉山)、貴州西南部和云南。生于林下、灌木林中或溪谷旁濕潤但排水良好的蔭蔽處,海拔300-2000米。印度、緬甸、越南、泰國、日本琉球群島也有分布。 |
|
● |
果香蘭(學名:Cymbidium suavissim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和云南西部。生境不詳,海拔700-1100米。緬甸和越南也有分布。此種植物民間有栽培,國內一些植物園也偶見栽培。 |
|
● |
斑舌蘭(學名:Cymbidium tigrinum): 產云南西部。生境不詳。印度東北部與緬甸也有分布。 |
|
● |
西藏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tracyanum): 產中國貴州西南部(冊亨)、云南西南部至東南部和西藏東南部。生于林中大樹干上或樹權上,也見于溪谷旁巖石上,海拔1200-1900米。緬甸、泰國也有分布。 |
|
● |
文山紅柱蘭(學名:Cymbidium wenshanense): 產中國云南東南部(馬關、文山)。生于林中樹上,海拔不詳。越南也有分布。 |
|
● |
滇南虎頭蘭(學名:Cymbidium wilsonii): 此種甚近虎頭蘭(C. hookerianum),但葉較寬,蕊柱較短,萼片與花瓣上有不甚明顯的紅褐色縱脈,可以區(qū)別。但上述特征與黃蟬蘭(C. iridioides)相近,故有人認為本種可能是它與虎頭蘭之間的雜種。 |
中國地域遼闊,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植被類型多,因而蘭花資源非常豐富,全國都有分布,但從數(shù)量分布上從南到北依次遞減。蘭花在中國分布種類最多的是云南、四川和臺灣省。
中國除了華北、東北、和西北的寧夏、青海、新疆之外,各個省區(qū)都有不同種類的蘭屬植物。一般來說,地生蘭多生于溫帶和亞熱帶地區(qū),如江蘇、安徽、河南等;附生蘭多生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如廣東、福建、臺灣等。
在春秋兩季均可進行,一般每隔三年分株一次。凡植株生長健壯,假球莖密集的都可分株,分株后每叢至少要保存5個連結在一起的假球莖。分株前要減少灌水,使盆土較干。分株后上盆時,先以碎瓦片覆在盆底孔上,再鋪上粗石子,占盆深度1/5-1/4,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細土,然后用富含腐殖質的沙質壤土栽植。栽植深度以將假球莖剛剛埋入土中力度,盆邊緣留2cm沿口,上鋪翠云草或細石子,最后澆透水,置陰處10-15天,保持土壤潮濕,逐漸減少澆水,進行正常養(yǎng)護。
蘭花常用分株、播種及組織培養(yǎng)繁殖。蘭花種子極細,種子內僅有一個發(fā)育不完全的胚,發(fā)芽力很低,加之種皮不易吸收水分,用常規(guī)方法播種不能萌發(fā),故需要用蘭菌或人工培養(yǎng)基來供給養(yǎng)分,才能萌發(fā)。
播種最好選用尚未開裂的果實,表面用75%的酒精滅菌后,取出種子,用10%次氯酸鈉浸泡5-10分鐘,取出再用無菌水沖洗3次即可播于盛有培養(yǎng)基的培養(yǎng)瓶內,然后置暗培養(yǎng)室中,溫度保持25℃左右,萌動后再移至光下即能形成原球莖。從播種到移植,需時半年到一年。組織培養(yǎng)已獲成功,有條件的地方可用此法繁殖。
滿盆以后進行分盆,一般2~3年1次,以3月至4月上旬(秋蘭),或10至11月中旬(夏蘭、春蘭)進行為宜。分盆時,盆土要干燥些。如是濕泥,則操作不便,容易使根折斷受傷。母株翻出后,輕輕除去泥塊,按自然株分揩,修剪敗根殘葉,注意不可觸傷葉芽和肉質根。然后用凈水將根部洗干凈,放蔭涼處,待根色發(fā)白,呈干燥狀時,才可分拆上盆。如天氣漸濕,還須先在陽光下曝曬10分鐘左右,有利蘭花生長。
花盆以口小、盆深、底孔大的為佳。新從山上挖來的野生苗須植于瓦盆,2~3年后方可換入紫砂盆或瓷盆。先在盆底孔上蓋以蚌殼、棕片等,上加粗砂、煤渣和木炭成饅頭狀,約占容量1/3。上加培養(yǎng)土約厚3~5厘米。一般不加基肥。然后將蘭放入盆中,將根疏密排好,加拌好的細土至距盆2~3厘米處為止,將蘭株稍稍提起,高度以假鱗莖上端與土面平齊為準,不可過淺或過深。輕壓盆土,使土與根緊密接觸,再用手指沿盆周圍壓實,以免澆水時造成空洞。最上層若敷一層青苔或碎瓦片,澆水不容易造成板結,并可減少水分蒸發(fā)。第一次澆水采用坐盆法,使盆吸足水分。最后將盆蘭放于蔭處約半月至1個月。這段時間須控制澆水,不可太濕。以后放置于半蔭半陽,透風透氣,早上能照到太陽處。盆臺要高1米左右,不能擺在平臺上,以防螞蟻和蚯蚓從盆底孔中進入,影響蘭花生長。培養(yǎng)土可用山上第一層山坡土,或用細沙與壤土3:7加腐殖質堆肥30%拌勻。培養(yǎng)土都要經過篩經消毒處理后使用。
不施不行,多施、重施更不行。如新蘭上盆,盆土太肥,常不能成活,即使能成活,亦很少開花。如夏肥太多,則秋葉偏旺,常致明春報葉開花不佳。如秋肥太少,則影響秋冬之交地下花芽形成。如平日氮肥太多,葉子太肥,使葉與花的生長營養(yǎng)失調,就會發(fā)生不開花或少開花的現(xiàn)象。一般來說,葉芽新出,可用少量淡肥施幾次。春分秋分和花謝后20天左右,都是比較恰當?shù)臅r節(jié)。施肥時間以傍晚最好,第二天清晨再澆1次清水。每隔2-3星期施1次。同時每隔20天噴霧磷酸二氫鉀1次,促使孕蕾開花。視葉色施肥,是較妥當?shù)霓k法,葉顯黃而薄是缺肥,應追肥,黑而葉尖發(fā)焦是肥過多,應停止施肥。肥料一定要腐熟,未經腐熟不能使用,忌用人糞尿。
實踐證明,蘭花八分干,二分濕最好,花期與抽生葉芽期,澆水要少些。梅雨季節(jié)應搬回室內,或搭棚遮雨。夏季于清晨或傍晚澆水,也不宜太多,秋天澆水量可以酌增。干旱季節(jié),每天傍晚噴霧。噴時要向上噴,則霧點細勻,使葉面濕潤,地面潮濕,增加空氣濕度。有時一日最好噴數(shù)次,澆水要從盆邊澆水,不可當頭傾注,不可中午澆。冬季澆水雖可大減,但不是不澆,注意不能讓盆土干透,冬未春初和澆水致使葉片葉鞘沿濕,待曬干后搬入室內,以免發(fā)生腐爛??傊?,干則澆,濕則停,適當偏干為原則。用水以雨水、泉水為好,各種用水均應先取來積蓄在罐中,使水中污染物沉淀,水溫正常,使自來水中氯氣逸盡,然后再澆。
光照是形成花芽的重要因素。蘭花雖然喜涼,但如果常年放在隱蔽處,也很少開花。藝蘭者早就發(fā)現(xiàn),山之陰蘭葉長而花稀,山之陽蘭葉短而花多。因此栽培蘭花必須注意光照問題。在春夏季節(jié),蘭花最好用蘆簾遮蔭,或放置于室內朝東朝南通風的窗口。簾下蘭花宜每半月轉盆1次,使蘭花四面受光,有利于植株均衡生長。到了秋涼時,應將盆蘭從蔭蔽處移出,讓它曬上午半天的太陽,但要注意秋不干。冷天放室內南窗下越冬,但不必過暖,最好加蓋塑料薄膜罩,以保持葉面適當濕度。至于防治病蟲害,如發(fā)生褐銹病、白絹病,用0.5%石硫合劑治療。如有蟻巢,則可將盆浸于水中驅之。
蘭花放置的場所很重要,它直接影響蘭花的生長發(fā)育。蘭花一般在春、夏、秋三季放在露地(夏季放在露地蔭蔽處),冬季則放在室內。室外最好要四周空曠,空氣濕潤。室內要有充足的光線,最好朝南。這樣,有利蘭花生長。蘭盆最好放在木架或桌子上,不要放在地面上。
蘭花多屬于半陰性植物,多數(shù)種類怕陽光直曬,需適當遮蔭。蘭花在4月上、中旬,可多照陽光促進其生長。4月下旬以后要適當遮蔭。夏蘭、秋蘭中直立性葉的品種最好放在蔭蔽處的南面,使其適當多受陽光;垂葉性的秋蘭和春蘭,每天以受兩小時的光照為好。從6月開始到9月,每天要提早蔽蔭,如用蘆簾可以用密簾或兩層稀簾。10月以后天氣轉涼,陽光較弱,可推遲蔽菜,但中午前后仍需注意做好蔽蔭工作。
蘭花可淋小雨,但要避霉雨、陣雨或連續(xù)下雨。在霉雨季節(jié),特別要做好防雨工作。自6月下旬至9月中旬,常有陣雨。如下雨時間短,而雨量又小,在傍晚應多澆水,使盆內熱氣排出,否則會使蘭花損傷,甚至爛根枯死。如果陣雨后接著又出太陽,需及時蔽蔭,以免地上熱氣上升影響蘭花生長。雨水多的季節(jié),正值蘭花抽生葉芽的階段,如盆土太溫會引起葉芽生長不好或招致病害。此時,可撒少量草木灰,以調節(jié)盆土濕度。
蘭花是一種風格獨異的花卉,它的觀賞價值很高。蘭花的花色淡雅,其中以嫩綠、黃綠的居多,但尤以素心者為名貴。蘭花的香氣,清而不濁,一盆在室,芳香四溢?!笆峙嗵m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開;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惫湃诉@首詩將蘭花的幽香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蘭花的花姿有的端莊雋秀,有的雍容華貴,富于變化。蘭花的葉終年鮮綠,剛柔兼?zhèn)?,姿態(tài)優(yōu)美,即使不是花期,也像是一件活的藝術品?!捌豆馄珌y,含風影自斜;俗人那斛比,看葉勝看花”。這首詩就是用來形容蘭葉婀娜多姿之美。
置幾盆蘭花,點綴室內,頓覺生意盎然,花開之日,清香陣陣,會使你感到生機勃勃,心曠神怡。
蘭花香氣清洌、醇正,蘭花多用于茶,也可用來熏茶;還可做湯等菜肴。
據(jù)記載,蘭花全草均可入藥。其性平,味辛、甘、無毒。有養(yǎng)陰潤肺,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等功效??蓱糜谂R床內、婦科諸癥。根可治肺結核、肺膿腫及扭傷,也可接骨;蘭花花??芍螑喊_。
建蘭根煎湯服,據(jù)說為催生勝藥,葉治百日咳、可治虛人肺氣(一作肝氣),果能止嘔吐,種子治目翳。蕙蘭全草能治婦女??;春蘭全草治神經衰弱、蛔蟲和痔瘡等病。素心蘭花瓣可以催生。蕙蘭的素心花瓣陰干亦能催生。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愛蘭、養(yǎng)蘭、詠蘭、畫蘭,古人曾有“觀葉勝觀花”的贊嘆。人們更欣賞蘭花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艷,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芝蘭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蘭花歷來被人們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征,與梅花、竹、菊花一起被人們稱為“四君子”。
1987年在全國十大名花評選中,蘭花僅次于梅花、牡丹、菊花,名列第四。蘭花被中國的河北省保定市、福建省龍巖市、臺灣省宜蘭市、貴州省貴陽市、云南省保山市、廣東省韶關市、廣東省汕頭選定為市花。
《孔子家語·六本》商即:孔子的學生子夏、子貢,都是孔子有名的門徒。子夏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養(yǎng)將日有提高;子貢喜歡同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相處,因此他的道德修養(yǎng)將日見喪失。原因何在呢?于是孔子舉了一系列比喻,說明交友和環(huán)境對人品性的影響作用,最后以與善人居,如入芷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芷蘭之室是說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可以改變一個人,成為一個頌蕙芷的成語。他還將夫蘭(夫蘭:蕙蘭和白芷稱為一對,合名:蕙芷 )稱之為“王者之香”這句話流傳至今。
《孔子家語·在厄》:芷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勞而改節(jié)。
《荀子·宥坐》:且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之學,非為通也,為窮而不困,憂而意不衰也。
《周易》:同心之言,其嗅加蘭 。
洞庭第一長聯(lián)中所云:沅芷南芬,澧蘭北秀。
晉 陶淵明《飲酒》
梁宣帝《蘭詩》:開花不競節(jié),含秀委微霜。
唐 李白: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唐 崔涂《幽蘭》
唐顏師古《幽蘭賦》
宋 向子湮 泳石斛蘭《浣溪沙》
元 余同麓《詠蘭》
明朱熹《蘭澗》
明張羽 《著色蘭》
明孫克弘 《蘭花》
明 徐渭《蘭》
明 陳汝言《蘭》
清 劉灝《廣群芳譜》
清鄭板橋《折枝蘭》
清康熙《詠幽蘭》
清 秋瑾《蘭花》
朱德《詠蘭》
潘天壽《題蘭石圖》詩
1988年12月25號。中國郵電部發(fā)行了一套“中國蘭花”特種郵票。志號:T 129。全套4枚連印。郵票畫面都以畫配詩形式,清幽淡雅。
第一枚“龍字”,圖旁題的是宋蘇軾的詩:“春蘭如美人,不采羞自獻,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第二枚“大一品”,圖旁題的是清何紹基的絕句:“香逾澹處偏成蜜,色到真時欲化云”;
第三枚“銀邊墨蘭”,圖旁題的是唐李世民的《芳蘭》詩:“日麗參差影,風傳輕重香。會須君子折,佩裹作芬芳”;
第四枚“大鳳尾”,圖旁題的是明張羽的五言絕句《詠蘭葉》:“泛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同時還發(fā)行了一枚蘭花小型張,圖案為“紅蓮瓣”。郵票以外題有朱德的詠蘭詩:“幽蘭吐秀喬木下,仍自盤根眾草旁,縱使無人見欣賞,依然得地自含芳。”
蘭花一般形容人君子,常形容女人空谷幽蘭。
文心蘭:隱藏的愛
劍蘭:高雅、長壽、康寧
蘭花的花語: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
格式:pdf
大?。?span id="maer7ef" class="single-tag-height">336KB
頁數(shù): 未知
評分: 4.6
通過對湖榕(Ficus?。螅穑┖托∪~榕(Ficus microcarpa?。蹋┗ㄐ螒B(tài)結構特征的比較研究表明:湖榕和小葉榕的花果形態(tài)結構有較顯著的差別。湖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4片,萼片頂部都有毛,花粉位為精園形,花粉壁較薄,其結實率較低,只有0.1%;小葉榕雌花的萼片數(shù)多為3片,萼片頂部光滑無毛,花粉粒為圓形而壁較厚,其結實率較高,為29.1%。
格式:pdf
大小:336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4
利用半纖維素酶/漆酶協(xié)同處理3種不同類型的竹刨花,熱壓制備竹材自生膠合刨花板,研究不同刨花形態(tài)對刨花板物理力學性能的影響。結果表明:刨花形態(tài)對竹材自生膠合刨花板主要物理力學性能有顯著影響,3種刨花形態(tài)中,4~16目的細刨花性能最佳,16目以上碎刨花作為填料加到大刨花中有利于提高刨花板彈性模量,減小吸水厚度膨脹率。該結論為進一步研究刨花形態(tài)與竹材自生膠合刨花板物理力學性能的關系提供了理論基礎。
中華九大仙草之首——天籽蘭花(石斛蘭)(摘自《道藏》),經科學研究其營養(yǎng)價值可媲美冬蟲夏草。天籽蘭花生長在西雙版納和其他亞熱帶地區(qū)森林石縫、樹縫間,由于其并不是成片生長,采摘可遇而不可求,全世界年產量僅有不到500斤,天籽蘭花繁殖率極低而其滋補功效卓越,為歷代皇室貴族養(yǎng)生圣品。
天籽蘭花已經取得了中國藥文化研究會認證,取其視覺、嗅覺及味覺三位一體的感受而注入“中華仙茶”的文化內涵。養(yǎng)生先要養(yǎng)心,心情舒暢才能身體健康,天籽蘭花是唯一一款泡水后可以完全還原鮮活靈動的花茶,天籽蘭花綻放杯中,帶給您無限的愜意。
【易初堂·天籽蘭花】
是將每年5月份采摘的鮮花烘干而成,是純天然野生營養(yǎng)品。本產品營養(yǎng)成分出自國際認可的權威機構——譜尼測試。天籽蘭花含有總糖、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能量、粗纖維、β-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6、維生素E、鎂、鉀、鈉、鈣、總黃酮、茶多酚、氨基酸(其中蘇氨酸、絲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精氨酸含量尤其高。)
品飲天籽蘭花,體味悠長意境:[手培蘭蕊兩三栽,日暖風和次第天。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時有蝶飛來。
蘭花在中國花史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后,經濟的發(fā)展無疑使這種傳統(tǒng)的花種得到了廣泛的發(fā)展。據(jù)了解,目前中國從事蘭花產業(yè)的人數(shù)已達16萬人,年產值16.5億人民幣,擁有23萬畝種植面積,這在世界名列前矛。
用什么植材養(yǎng)蘭,這是每一個養(yǎng)蘭者最直接最密切的事情,也是能否養(yǎng)好蘭的關鍵問題,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使用不同的植料,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千年養(yǎng)蘭離不開土,一般使用蘭花植料的有山泥、蘭花泥(腐殖土)、塘泥、泥碳土、樹皮、石頭、瓦片、磚頭等??删偷厝〔模挥没ㄥX,根據(jù)自身養(yǎng)蘭環(huán)境,選好合適的土,按比例摻入一些風化巖、磚粒、鋸末、松樹皮等,制成的植料,但植料必須經過曝曬、炒制等消毒程序,以免病菌污染。
隨著蘭花的發(fā)展,用顆粒植料栽培蘭花的人越來越多了。顆粒植料無污染,適合城市陽臺、屋頂養(yǎng)蘭,最好使用松栗王植料,使用前將松栗王植料浸在水中,使其充分吸足水分,然后撈起來瀝干余水,方可使用。如一次用不完,可用塑料袋密封包裝,以防干燥,松栗王樹皮顆粒植料養(yǎng)蘭,管理方便,不積水,而且含有一定的肥力及微量元素。
用磚粒與陶粒養(yǎng)蘭的人也很多。磚粒取材方便,吸水快,并有保水性,含有一些無機鹽類。粉碎后的植材,必須過篩,棄去粉末不用,分成大小幾檔,使用前浸透水,尤其是用海涂泥燒制的磚粒,因含有太多的鹽分,要交換幾次水,浸去一些鹽分,方可使用。在管理中要加強澆水施肥措施,還有一些像營養(yǎng)液水培等,我們普通養(yǎng)蘭者達不到技術設備的要求,也不適合我們普通養(yǎng)蘭者,不過書上介紹的任何種植材,使用得當,都能養(yǎng)好蘭花。 現(xiàn)在介紹筆者本人多年來用風化巖與腐殖土(蘭花泥)養(yǎng)蘭的方法。
用蘭花泥養(yǎng)蘭的確好,尤其是傳統(tǒng)春蘭、惠蘭等品種瓣型花,植株生長健壯,開出的花瓣厚,觀賞度高,是其他植料所不能比擬的。具體使用方法是:首先將采挖來的腐殖土過篩,去掉雜質后,將泥土進行三到七天的曝曬,或在鐵鍋中炒制殺菌消毒,然后制成顆粒。風化巖可隨采隨用。因風化巖清潔衛(wèi)生,不含病菌,利水性好,無須加工,篩選成大中小三檔備用。
一般養(yǎng)春蘭,以風化巖2份,蘭花泥1份拌勻,種養(yǎng)蔥蘭,用風化巖3份,蘭花泥2份為好。栽種時,先將大粒風化巖放在盆底,放入蘭苗,再將拌好的植料,填滿蘭盆,搖實,輕輕用手在盆面壓一下,再用中粒撒在盆面上,即可澆定根水,也可以盆面上栽一些翠云草,即大功告成了。用這種方法栽培的蘭花,盆內二三年不需施肥,只要根據(jù)而要,葉面噴肥就行了。風化巖還可單獨使用養(yǎng)蘭。
最后提醒一些初養(yǎng)蘭者,養(yǎng)蘭必須要有耐心,不要朝聞夕改,不要亂施肥料,否則將適得其反,到你心與王溶在一起時,肯定能養(yǎng)好蘭花,不給新手不要用泥土養(yǎng)殖,還是采用顆粒植料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