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chǎn)于廣西上思、武鳴、上林、風(fēng)山、融安、龍勝、灌陽、昭平、平南、桂平、北流、玉林、金秀等縣市;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云南、四川等省區(qū)。
多年生宿根小草本,地上莖不明顯;地下塊莖球形。莖上葉常1枚,葉片圓心形或卵狀心形,直徑3.5-7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邊有不規(guī)則的重鋸齒和緣毛,下面紫色。花單性,雌雄同株,粉紅色;頂生2-3歧狀的聚傘花序。蒴果三角形,無毛,具3個不等大的翅。種子多數(shù),黃褐色。花期5-8月,果期8-9月。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曬干備用。
[性味功能] 味甘、淡,性涼。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散瘀,消腫,消炎止痛,化痰止咳。
[傳統(tǒng)應(yīng)用] 治支氣管炎,肺炎,肺結(jié)核,咳嗽,咯血,衄血,咽喉腫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6-9克,水煎服,或浸酒服;外用搗敷。
[方例] 1.血崩 木姑垂使(散血子)10克,搗爛開水沖服或研粉每用6-10克,熱酒沖服。
2.閉經(jīng) 木姑垂使(散血子)、紫九牛(翼核果)、輪文咪(卷柏)、鴨灶咪(牛膝)各10-15克,水煎服。
3.咳血 木姑垂使(散血子)、麻紅臺(螞蝗七)、買背心盤亮(毛果算盤子)各9-12克,水煎服。
4.肺結(jié)核 木姑垂使(散血子)10克,嚇烈使(紅毛氈)15克,麻紅臺(螞蝗七)15克,仇公亮(毛冬青)15克,鉗來勤(香白芷)15克,猴結(jié)???10克,水煎或配豬肺燉服。
[化學(xué)成分] 葉含花色甙[1],已分離得矢車菊素氯化物,矢車菊素-3-葡萄糖甙,矢車菊素-3-蕓香糖甙[2]。
格式:pdf
大小:64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4
筑神-建筑下載: http://www.zhushen.com.cn 原木木檢驗之適用范圍、引用標準、技術(shù)要求篇 1、 主要內(nèi)容與適用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原木產(chǎn)品的尺寸檢量、材質(zhì)評定、檢量工具及號印標志等內(nèi)容。 本標準適用于原木產(chǎn)品的檢驗。 2、 引用標準 GB/T155 原木缺陷 3、 技術(shù)要求 3.1 尺寸檢量 3.1.1 原木的檢尺長、檢尺徑進級及公差,均按原木標準的規(guī)定執(zhí)行。 3.1.2 檢量原木的材長和直徑均量至厘米為止,不足厘米舍去(以下均以 cm 表示)。 3.1.3 原木的材長,是在大小頭兩端斷面之間相距最短處取直檢量,見圖 1。如果檢 量的材小于原木標準規(guī)定的檢尺長,但不超過負偏差,仍按標準規(guī)定的檢尺長計算;如超過 負偏差,則按下一級檢尺長計算。 3.1.4
格式:pdf
大小:64KB
頁數(shù): 17頁
評分: 4.4
木地板的種類、特性、比較及適 用范圍 木工板、杉木板、多層板有什么區(qū)別? 木工板主要用在做門,門套,窗套等地方。 木工板又叫細木工板, 北京等地稱大芯板。 大芯 板是一種特殊的夾芯膠合板, 是目前裝飾中最常 使用的板材之一,一般是配合裝飾面板防火板等 面材使用,質(zhì)量好的也可以錯條作龍骨使用. 大 芯板是由兩片單板中間粘壓拼接木板而成。 由厚 度相同、長度不一的木條平行排列, 并緊密拼接 而成,一般為五層結(jié)構(gòu)。大芯板豎向 (以芯材走 向區(qū)分 )抗彎壓強度差, 但橫向抗彎壓強度較高。 (帖士:在裝修工地中木工開始后最常見材料厚 度大約從 1.2CM-2.5CM 不等,家居正常應(yīng)用為 1.6-2.0CM 厚度,如果做大的柜子門等要用更厚 的。表面顏色是白色或淡黃色, 外面由 2層薄薄 的單板夾著木條壓制的芯。 你說的杉木板應(yīng)該叫” 杉木集成板”是成片 的杉木板用膠水粘合起來的, 好的集成板近似于
漆姑草 Sagina japonica (Sw.) Ohwi
根葉漆姑草 Sagina maxima A. Gray
仰臥漆姑草 Sagina procumbens L.
無毛漆姑草 Sagina saginoides (L.) Karsten
尖葉漆姑草Sagina subulata
漆姑草分類學(xué)
漆姑草,別名:瓜槌草、珍珠草、星宿草、日本漆姑草、腺漆姑草, 拉丁文名:Sagina japonica (Sw.) Ohwi.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中央種子目;石竹科;漆姑草屬;漆姑草。
藥材名:野慈姑
拉丁名:SagittariatrifoliaL.Var.Angusti-folia(Sieb.)Kitag.(長瓣慈姑)
別名:剪刀草、水慈姑、慈姑苗、燕尾草
名稱考證:剪刀草(《分類草藥性》)、水慈姑、慈姑苗(《四川中藥志》)、燕尾草(《貴州草藥》)
科目來源:澤瀉科植物
藥用部位:長瓣慈姑的全草。
性味歸經(jīng):辛、甘、寒、有小毒《四川中藥志》:"性寒,味辛,有小毒。"《貴州草藥》:"性寒,味甘。"入肺、肝、腎三經(jīng)。
功效分類:清熱藥
功效主治:解毒療瘡、清熱利膽。治黃疸,瘰疬,蛇咬傷。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25-50克。外用:搗敷或研未調(diào)敷。
資源分布:分布華東及西南各地。
古籍考證:出自《四川中藥志》。
參考出處:《四川中藥志》
功效分類:清熱藥
相關(guān)藥材:金慈姑、慈姑、花慈姑、葉慈姑
關(guān)鍵詞:解毒、療瘡、清熱、利膽、黃疸、瘰疬、蛇咬傷
治黃疸?。核裙谩⒌褂|傘各50克。煨水服。(《貴州草藥》)
治九子瘍:水慈姑根、黃山藥根、獨腳蓮根各等分。研末,以適量調(diào)甜酒敷患處。(《貴州草藥》)
治蛇傷:一野慈姑、一支蒿。搗絨,包患處。(《四川中藥志》)二水慈姑炕干研末,用10~15克調(diào)水敷患者頭頂百會穴;又用適量敷患處。(《貴州草藥》)三鮮水慈姑100克,煨水服;并用適量煨水洗傷處。(《貴州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