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海邊沙地上,性耐旱,喜陽光。
日中花形態(tài)特征
一年生或多年生,匍匐或直立草本,有時(shí)成半灌木。葉通常對(duì)生,稀互生,葉片常厚肉質(zhì),三棱柱形或扁平,全緣或稍有刺。花兩性,白色、紅色或黃色,多單生莖端或葉腋,有時(shí)成二歧聚傘花序或蝎尾狀聚傘花序;花萼多5裂,裂片常葉狀,不整齊;花瓣(退化雄蕊)極多,線形,1或數(shù)輪,基部連合;雄蕊多數(shù),亦成多輪,基部連合;子房下位,4或5室,頂端扁平,胚珠極多,側(cè)膜胎座。蒴果頂端裂成星狀,僅在濕潤空氣中開裂;種子細(xì)小。
花單生枝端,紅色或白色,直徑約3~4厘米;苞片對(duì)生。葉狀;萼片5 深裂,葉狀,不等大,花瓣多數(shù),基部稍合生;雄蕊多數(shù);子房5室,無花柱,柱頭5,條形。蒴果肉質(zhì),干后星狀開裂成5瓣;有多數(shù)種子?;ㄆ谠绱?溫室)或夏秋間。原產(chǎn)南非。青島中山公園溫室常見栽培。供觀賞?;ǘ浒滋扉_放,晚上閉合。
直立或披散、分枝草本,高10-30cm。莖肉質(zhì)。葉互生,近圓柱狀線形,長1-2cm,葉腋內(nèi)被長疏柔毛?;ㄐ?,無梗,為6-9片輪生葉包圍;萼片長圓形,漸尖或急尖,紅色或淡紅色;雄蕊20-25。蒴果卵形,蠟黃色,有光澤,蓋裂。種子小,黑色,表面有小瘤狀體。花期5-8月,果期7-9月。
日中花分布范圍
分布于華南及福建、臺(tái)灣等地。
喜濕潤、溫暖、光照充足且通風(fēng)良好的環(huán)境,但忌強(qiáng)光暴曬。
陽性,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喜深厚肥沃土壤,也耐干旱和石灰質(zhì)土,忌水濕
在微堿性的土壤中生長良好。好溫暖水濕、陽光充足的氣候環(huán)境,不耐寒,入冬后地上部分逐漸枯死。以根莖在泥中越冬。中國南北各地池塘、河溝、沼澤中常有生長,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夏季生長旺盛。冬季生長慢,能...
性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解毒。主濕熱痢疾;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摘錄:《中華本草》
夏、秋二季采收,除去殘很及雜質(zhì),洗凈,略蒸或燙后曬干。
全草含雙萜類的主要成分:毛馬齒莧萜酮(pilosanone)A及B?;ò旰鸩怂?betanidin),甜菜甙(be-tanin),異甜菜素(isobetanidin),異甜菜甙(isobetanin),梨果仙人掌黃質(zhì)(indicaxanthin),仙人掌黃質(zhì)(vulgaxanthin)Ⅰ及Ⅱ,多巴黃質(zhì)(dopaxanthin),紫茉莉黃質(zhì)(miraxanthin),甜菜醛氨酸(be-talamic acid)等。
廣義的日中花屬約有1 000種,主產(chǎn)非洲南部,新種仍有增加,更有分成很多屬的,狹義的日中花屬僅有350種。我國常見栽培的有5或6種,采取廣義屬的概念,包括Aptenia(單種),Cryophytum(=Gasoul, 50種),Glottiphyllum(50種),Carpobrotus(24 種),Lampranthus(100種)。
格式:pdf
大?。?span id="n3xzcaj" class="single-tag-height">329KB
頁數(shù): 3頁
評(píng)分: 4.6
闡述了長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在海南龍樓地區(qū)的分布狀況。不同的土壤環(huán)境下長春花生長規(guī)律有差異,對(duì)土壤因子分析,結(jié)果表明:長春花適宜生長在沙質(zhì)土壤;長春花適宜生長在pH為7左右的土壤中;長春花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土壤的0~20cm深度之間;人為擾動(dòng)因素是影響長春花生長的一個(gè)重要因素。
格式:pdf
大?。?span id="0bq7btp" class="single-tag-height">329KB
頁數(shù): 4頁
評(píng)分: 4.4
以龍船花為試材,通過對(duì)其在自然條件下生長發(fā)育過程的觀察分析及莖尖解剖,揭示龍船花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結(jié)果表明:龍船花一年開花四次,自修剪后約40天左右抽出新芽,呈現(xiàn)出"慢——快——慢"的生長規(guī)律;從花芽剛出現(xiàn)花蕾到開花歷時(shí)45天,每個(gè)花序從初開到凋謝可維持30-50 d,花朵全部凋謝后至下一次抽芽歷時(shí)約60天;從頭一年的12月至翌年3月初,頂芽處于休眠期,3月下旬芽鱗展開,葉原基迅速生長,并逐漸成熟。從4月中下旬開始,頂端分生組織的體積逐漸增大,與休眠期的體積相似。
美麗日中花以觀花為主。該種花大、色澤艷麗、繁茂,在匍匐平伸的枝條襯托下,更顯嬌柔艷麗。常置放于室內(nèi),陽臺(tái),走廊盆栽或吊盆欣賞,為一種理想的盆栽多肉觀花植物。
該種也可用于室外裝飾及綠化應(yīng)用。于室外的花壇、花槽或坡地成片布置,或栽種于高速公路兩側(cè)、機(jī)場(chǎng)、車站、停車站等開闊地帶,其景觀效果極佳。
彎葉日中花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 莖肉質(zhì),叉狀分枝。葉片舌狀或三角狀線形,肥厚多肉,鮮綠色,交互對(duì)生,緊密排成2列,長約6厘米,寬約1.5厘米,頂端具鈍彎鉤,基部合生?;斏?,具細(xì)長梗,橙黃色,直徑約2厘米;花瓣和雄蕊均多數(shù);花托膨大?;ㄆ?-6月。
多年生常綠草本,高30厘米。莖叢生,斜升,基部木質(zhì),多分枝。
葉對(duì)生,葉片肉質(zhì),三棱線形,長3-6厘米,寬3-4毫米,具凸尖頭,基部抱莖,粉綠色,有多數(shù)小點(diǎn)。
花單生枝端,直徑4-7.5厘米;苞片葉狀,對(duì)生 ,花自葉腋抽出,梗長8-15厘米。 花萼5深裂,裂片不等大;花瓣多數(shù),紫紅色至白色,線形,長2-3厘米,基部稍連合;雄蕊多數(shù),基部合生;子房下位,5室;花柱無,柱頭5,線形;花期春季或夏秋季。
蒴果肉質(zhì),星狀5瓣裂;種子多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