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菠蘿形態(tài)特征
直立,多分枝,具氣生支柱根。葉聚生于枝頂,成螺旋形排列,葉片為長披針形,革質(zhì),幼葉鮮綠色,具獨特的芳香氣味?;芗嗜馑牖ㄐ颍ü诎咨邼庥粝阄丁>酆瞎麢E圓形,由數(shù)十個小核果組合而成?;ㄆ?月。
花:雌雄異株,雄花呈圓錐花序,雌花呈頭狀花序;雄花淡黃白色,有多數(shù)苞片保護,香氣濃烈;雌花綠色,密生成頭狀排列。雄花序略倒垂、長約 50 公分;柱頭宿存。
果實:果實每年 5~6 月成熟,內(nèi)部種子可食用,味道香甜,口感與花生相似。果大,單生,近球形,熟時橙紅色,由 50~70 或更多的倒圓錐形、稍有稜角、肉質(zhì)的小核果集合成之聚合果,球形,直徑可達 20 公分,形似"菠蘿"(鳳梨),故有"野菠蘿"之稱。
山菠蘿生長環(huán)境
全島海邊,生于村旁、路邊、山谷、溪邊及濱海地區(qū)。
原產(chǎn)地在太平洋熱帶地區(qū)海岸及各島嶼、印度。廣西主要分布于龍州、南寧、容縣、桂平等地,廣東、云南等省亦有分布。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dāng)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zhì),寬倒卵...
平枝栒子屬落葉或半常綠匍匐灌木,高不超過0.5米,枝水平開張成整齊兩列狀;小枝圓柱形,幼時外被糙伏毛,老時脫落,黑褐色。葉片近圓形或?qū)挋E圓形,稀倒卵形,長5-14毫米,寬4-9毫米,先端多數(shù)急尖,基部...
四時可采。采摘幼嫩葉片,洗凈即可鮮用,或曬干備用。
夏秋割葉,刮去葉邊緣、背面中肋上的硬刺及葉尖上的硬刺,捆扎成束即可。若編織用可根據(jù)編斗笠或織席的需要(按需要的寬度剖開),放在陽光下曝曬(晚上要收回),至相當(dāng)干度(葉稍呈黃色)后,再用水噴濕,便可用作編織。
用種子繁殖,秋季果熟時采下即進行播種,發(fā)芽率高,或分割母株萌蘗的幼株,進行栽種。
食用
果可食:其聚合果由多數(shù)核果組合,狀似鳳梨;核果外部堅硬,基部軟,中有纖維質(zhì)能隨水漂流,里面是種子,味甜可食。其莖頂芽稍可做菜肴,味如春筍。
烹調(diào)用途:為調(diào)味香辛料。東南亞地區(qū)居民常以鮮葉烹制食物,或添加干咖喱食品中以增添風(fēng)味。
環(huán)保
防風(fēng)定砂植物:極常見的海岸植物,生長在海岸林的最前線,常成叢聚生,構(gòu)成海岸灌叢的一部份,是優(yōu)良的防風(fēng)定砂植物。
經(jīng)濟
葉片可供編織帽、席、網(wǎng),袋及制刷子等,也有用于編制蓑衣的。根、果供藥用。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uyefyrf"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花果期 9-12 月。 [1] 生長習(xí)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格式:pdf
大?。?span id="fcpzlrw" class="single-tag-height">12KB
頁數(shù): 3頁
評分: 4.6
以豫南地區(qū)的區(qū)域特征和建筑文化為背景,結(jié)合古鎮(zhèn)、古村落鄉(xiāng)土建筑的具體實例,對豫南鄉(xiāng)土建筑的類型與形態(tài)特征進行研究,以便全面地把握該地區(qū)鄉(xiāng)土建筑的特點,為進一步保護與發(fā)展新農(nóng)村鄉(xiāng)土建筑提供借鑒.
菠蘿菠蘿蜜,菠蘿菠蘿蜜,帶我去,帶我去,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神灣丫髻山,位于廣東省中山市,主峰海拔386米,是神灣全鎮(zhèn)的最高點。
之所以稱為丫髻山,是因為它的頂峰比周邊山峰還高出很多,遠遠看起來很像是女兒頭上的發(fā)髻。
這座山東西長3.1公里,南北寬2.5公里,面積達7.75平方公里,表層為沙質(zhì)黃壤,特別適合菠蘿生長。
因而神灣丫髻山以菠蘿種稙而聞名。當(dāng)你來到神灣丫髻山,記得要現(xiàn)摘現(xiàn)嘗新鮮菠蘿哦,咬上幾口頓覺濃郁的果香縈繞齒頰之間,久久不會散去,美味至極。
丫髻山周邊的菠蘿果園,由一壟一壟約半米高的菠蘿樹組成,類似于梯田,從山腰層層疊疊直到山腳,高低錯落看起來很是壯觀。
現(xiàn)在神灣所產(chǎn)的菠蘿,色澤金黃,皮薄肉厚,甜蜜清香而無酸味,真是舌尖上的美味。
路上偶遇這玩意,不知你們敢不敢吃?
喜歡吃菠蘿的友友們,可以考慮去中山神灣丫髻山感受下菠蘿的海哦。
果實:黃菠蘿,又名黃柏,是我國三大珍貴闊葉樹種之一,主要生活在山區(qū)。結(jié)有黃柏的黃菠蘿木其樹皮可入藥,有清熱解毒、利膽燥濕的功效,經(jīng)濟價值很高。
木材:黃菠蘿木 木材有光澤,年輪明顯、均勻,材質(zhì)軟,易干燥、加工,材色、花紋均很美麗,油漆和膠結(jié)性能好,不易開裂,耐腐性好,是高級家具的用材。
解放后黃菠蘿為我國禁伐木材,主要用于軍用制造槍托。
智魯島(智利)生長的一種草莓與北美洲弗吉尼亞州生長的一種草莓雜交后形成的,它是雜交育種的成果,而并非人們所想的通過基因工程得到的。又像菠蘿,又像草莓。
"菠蘿莓"是一個草莓栽培品種,在2009年4月開始,在德國以Ananaserdbeere或pineapple straberry被廣泛宣傳。它是南美洲智魯島(智利)的草莓科和北美洲弗吉尼亞州的草莓科的雜交--菠蘿莓含有"菠蘿朊酶"之物,可分解蛋白質(zhì)。因此,飯后食用菠蘿莓有助于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