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瓣馬齒莧(學(xué)名:Portulaca quadrifida)是馬齒莧科馬齒莧屬的植物。分布在臺灣島、亞洲和非洲熱帶地區(qū)以及中國大陸的云南、海南、西沙群島、廣東等地,生長于海拔300米至900米的地區(qū),一般生長在河谷田邊、山坡草地、路旁陽處、空曠沙地和水溝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中文學(xué)名 | 四瓣馬齒莧 | 拉丁學(xué)名 | Portulaca quadrifida Linn |
---|---|---|---|
界 | 植物界 | 目 | 石竹目 |
科 | 馬齒莧科 | 屬 | 馬齒莧屬 |
臺灣(琉球嶼、臺南)、廣東、海南、西沙群島、云南(元陽、元江)
生于空曠沙地、河谷田邊、山坡草地。
種名:四瓣馬齒莧 學(xué)名:PortulacaquadrifidaLinn 別名:-科:馬齒莧科 屬:馬齒莧屬
馬齒莧是田頭路邊隨處可見的一種野菜,它耐旱,生命力很強,即使拔起久曬,也不會枯死。也叫馬莧、五行草、五方草、長命菜、九頭獅子草、馬勝菜。葉像馬齒,而且具有滑利性,因而得名馬齒莧。它的莖柔軟并且鋪在地上...
馬齒莧和假馬齒莧的區(qū)別在于花冠形態(tài)和顏色不同。馬齒莧花黃色,5瓣分離;假馬齒莧花冠為白色至淡粉紫色,合生。 假馬齒分布于我國南方。馬齒莧新疆應(yīng)該有分布。
馬齒莧夏、秋二季采收 ,可以到菜市場買到?;蛘吣锌杖ヌ锏乩锊梢安恕? 【[宜食】適宜腸胃道感染之人食用;適宜皮膚粗糙干燥,維生素A缺乏癥,角膜軟化癥,...
四瓣馬齒莧形態(tài)特
四瓣馬齒莧為一年生、柔弱、肉質(zhì)草本。莖匍匐,節(jié)上生根。 葉對生,扁平,無柄或有短柄,葉片卵形、倒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8毫米,寬2-5毫米,頂端鈍或急尖,向基部稍狹,腋間具開展的疏長柔毛。 花小,單生枝端,圍以4-5片輪生葉和白色長柔毛;萼片膜質(zhì),倒卵狀長圓形,長2.5-3毫米,有脈紋;花瓣4,黃色,長3-6毫米,長圓形或?qū)挋E圓形,頂端圓,具短尖,基部合生;雄蕊8-10;子房卵圓形,有長柔毛,柱頭(3-)4裂。蒴果黃色,球形,直徑約2.5毫米,果皮膜質(zhì);種子小,黑色,近球形,側(cè)扁,有小瘤體。花果期幾全年。
格式:pdf
大小:169KB
頁數(shù): 2頁
評分: 4.6
陰道毛滴蟲(Trichomonas vaginalis)是寄生在人體陰道和泌尿道的一種常見病原體,由其引起的陰道毛滴蟲病是一種性傳播疾病。該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流行,人群感染比較普遍,全世界每年有超過1.7億人感染[1]。陰道毛滴蟲具有一定的侵襲性,
格式:pdf
大小:169KB
頁數(shù): 4頁
評分: 4.4
研究了眼子菜、水馬齒兩種沉水植物對無機汞污染的耐受性與濃縮性。在低于 0 0 5mg/L的汞污染環(huán)境中 ,兩種植物均能保持正常的增節(jié)、長高、增重等生長狀態(tài)。葉是兩種植物對汞的主要濃縮器官 ,在處理汞為 0 0 0 0 5mg/L時 ,鮮眼子菜濃縮系數(shù)可達 17 32 5 ,鮮水馬齒濃縮系數(shù)可達12 4 78,在處理汞為 0 0 5mg/L,鮮眼子菜濃縮系數(shù)為 1 996 ,鮮水馬齒濃縮系數(shù)為 1 0 34,表明兩種沉水植物對低于 0 0 5mg/L的汞污染有一定的耐受性和濃縮性 ,且眼子菜優(yōu)于水馬齒。
毛馬齒莧相關(guān)的種
與"毛馬齒覽 Portulaca pilosa L."相關(guān)的種有:
大花馬齒莧Portulaca grandiflora Hook.
小琉球馬齒莧Portulaca insularis Hosok.
馬齒莧Portulaca oleracea L.
沙生馬齒莧Portulaca psammotropha Hance
四瓣馬齒莧Portulaca quadrifida L.
四瓣花紋是中國傳統(tǒng)裝飾紋樣。為青銅器紋飾之一。又稱"四瓣目紋"。中心為方形的丁,周圍組成四個花瓣。有的四周填以雷紋。一般構(gòu)成二方連續(xù)圖案,作邊緣裝飾。多見于商代。戰(zhàn)國時期仍有,紋形略有變異。
科名 | 木麻黃科 |
拉丁名 | Casuarina. stricta |
種名 | 四瓣木麻黃 |
引種人 | |
引種時間 | 1984.2.9 |
引種地點 | 摩納哥植物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