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緒言
第一篇 灌漿與地下水排水水文地質勘察
第一章 裂隙調查方法
第二章 巖體強度調查方法
第三章 天然裂隙分布規(guī)律調查
第四章 工程(人為)開挖卸荷裂隙
第五章 層狀巖體的相對透水性與相對可灌性的調查分析
第六章 壩址區(qū)及臨壩庫區(qū)的水文地質調查
第二篇 灌漿與地下水排水的試驗研究
第七章 野外水力試驗確定各向異性滲透張量
第八章 最優(yōu)灌漿與排水鉆孔的方位和傾角
第九章 壓水試驗研究
第十章 穩(wěn)定漿液的試驗研究
第十一章 傾斜鉆孔灌漿與排水的施工工藝及設備
本書用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論,從以下三個方面系統論述了水利水電工程灌漿與地下水排水工作中必然會遇到的工程區(qū)的水文地質條件、問題以及滲控措施:第一篇論述了透水、透漿結構面(主要是裂隙面)的調查方法、分布規(guī)律和它們的相對透水性與相對可灌性等特性;第二篇分析了如何確定裂隙各向異性滲透張量、最優(yōu)灌漿與排水鉆孔產狀、原始的透水率與可灌性以及水泥灌漿參數等;第三篇介紹了灌漿與排水工程的應用實例,并從中總結出可防止?jié){力劈裂的高壓灌漿方法。大量實踐證明,新方法可以提高灌漿與排水的質量,成倍地節(jié)省投資和大幅度地縮短施工時間。
本書是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灌漿與地下水排水方面的第一本專著,其中關于優(yōu)選灌漿與排水斜孔產狀部分,是國內外的最新方法,也是本書最關鍵的主軸線。本書可供從事巖體加固工作的勘測設計研究部門、施工單位、基礎處理公司以及大專院校師生和科研部門的同行們參考使用。
作 者:馬國彥,林秀山著出 版 社:水利水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1-1-1
版 次:1頁 數:362字 數:562000印刷時間:2001-1-1紙 張:膠版紙I S B N:9787508405131包 裝:精裝
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覺得好就去做,水利水電工程是直接影響民生問題的事業(yè),我也做水利的,干過施工,干過管理,現在在做建設單位,我覺得就蠻好,只要樓主自己喜歡就好,假如你自己不喜歡的話,還是乘早轉行。隨便干...
你是要模板還是找人做一套資料,模板的話各個地方要求不同,水利沒有統一的資料,找人做一套資料的話我見別人這種資料,不過我沒試過,雖然我也工作了兩年
很多啊 比如水文 水資 水力 河流 巖土 項管等等吧 很多學校確實也都不一樣 最好具體一點問吧
格式:pdf
大?。?span id="p5ernlh" class="single-tag-height">167KB
頁數: 1頁
評分: 4.7
水利水電工程灌漿試驗的內容、方法和技術要求,特制定本標準。
本規(guī)程適用于為論證灌漿設計而進行的水利水電工程帷幕灌漿、固結灌漿及其他灌漿試驗。 2100433B
所謂后灌漿是指在地基處理中灌漿作為后續(xù)工序而稱之。如后灌漿樁,是在樁體形成之后進行灌漿工序的,尤其是后灌漿樁復合地基工藝,灌漿工序安排在與建筑物結構施工同時進行。后灌漿之所以后施工,是對前施工的補充與完善,也正是對地基處理時間順序概念的完美詮釋。
早在20世紀50年代,灌漿技術就在我國地下建筑工程中得到應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灌漿技術廣泛應用于水庫大壩的防滲加固、交通道橋涵洞的固結補強等巖土工程。20世紀80年代,灌漿技術引入城鎮(zhèn)工民建的地基處理,尤其在一些搶險工程中,如高聳構筑物的傾斜、沉降、開裂等,在地基存在缺陷部位進行定位高壓固結灌漿、樁底補強灌漿,均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益和社會影響。
隨著城市基本建設與中高層建筑大規(guī)模的發(fā)展,結合改善環(huán)境,一些軟土場地經地基處理后得以開發(fā),費用較低且效果顯著的地基處理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如水泥土樁、cFG等復合地基方法得到普遍推廣。但某些特殊場地,如下伏為池塘、窯坑等具不均勻的雜填土地層,多數復合地基方法不適用,例如北京芍藥居、望京小區(qū)某些住宅樓區(qū)為垃圾回填場地。基于這類情況,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利用后灌漿技術對地基進行了處理,取得了成功,之后通過一系列相似工程,逐漸完善了這一工法。
后灌漿樁復合地基工法不但體現在成樁工藝上,最特殊點在于后期的底板灌漿效應,對于復合地基的壓縮沉降、樁土應力比均有明顯的作用。這一工法不但能滿足荷載及變形要求,還具有無噪聲、無振動及無污染等優(yōu)點,屬于環(huán)保施工。2100433B
將具有膠凝性的固體顆粒漿液或化學溶液,按規(guī)定的濃度用機械壓力或漿液自重壓力,通過鉆孔或其他設施,壓送到巖石裂隙、砂礫石空隙、混凝土壩段間的接縫、巖石與混凝土接觸帶或其他需要灌漿的部位中的一種工程技術措施。用以達到防滲、固結巖體或其他一些預期目的。
灌漿的分類按灌漿作用分為:帷幕灌漿、固結灌漿,接觸灌漿、回填灌漿、接縫灌漿、混凝土缺陷或裂縫補強灌漿等;按灌漿材料,分為:水泥灌漿、水泥黏土灌漿、水泥砂漿灌漿、黏土灌漿、化學灌漿等;按灌漿對象,分為:巖石灌漿、砂礫石(或砂層)灌漿、混凝土灌漿、土體灌漿等;按灌漿壓力,分為常壓灌漿和高壓灌漿;按灌漿機理,分為滲入性灌漿和張裂式灌漿。
灌漿工程的特點:由于是隱蔽性工程,必須嚴格地依照施工技術要求進行施工,同時,還應詳細如實地做好施工記錄,并及時地對記錄資料進行整理和分析,繪制成圖表,供指導施工和在竣工后進行質量檢查與驗收之用。各類灌漿在設計之前,均應將與灌漿有關的各方面的情況摸清,將有關資料搜集齊全。在設計中對灌漿質量檢查的方法和應達到的質量標準需做明確規(guī)定。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由于設計中的未知因素較多,為了使設計盡可能地符合實際情況,在設計之前往往需在工地進行灌漿試驗,以試驗所得的成果作為制訂設計和編制施工技術要求的主要參考資料。
灌漿方法:帷幕灌漿和固結灌漿施工應遵循逐漸加密的原則,每一灌漿孔應單獨進行灌漿。
單孔灌漿的方法分為兩類:①全孔一次灌漿,適用于深度小于6m的淺孔。②全孔分段灌漿,適用于深孔。
全孔分段灌漿,根據灌漿孔內各段的鉆進和灌漿的相互順序,又分為:①自上而下逐段灌漿法,適用于裂隙發(fā)育且較為破碎的巖石。②自下而上逐段灌漿法,適用于完整且裂隙少的巖石。③綜合分段灌漿法,適用于巖石地質條件比較復雜且灌漿孔較深的情況。④孔口封閉、無栓塞、自上而下分段灌漿法(簡稱孔口封閉灌漿法),適用于大壓力深孔灌漿施工。每一段灌漿的方式有填壓式灌漿和循環(huán)式灌漿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