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碳酸氫鈣 | 外文名 | Calcium bicarbonate |
---|---|---|---|
別????名 | 重碳酸鈣 | 化學式 | Ca(HCO?)? |
分子量 | 162.06 | CAS登錄號 | 3983-19-5 |
水溶性 | 可溶 |
巖溶地貌就是天然水中的碳酸氫鈣于洞穴中重新析出碳酸鈣而成的。水中溶有較多碳酸氫鈣等時成為硬水。30億年前地球上空的原始大氣的組成是CO,CO2,N2,CH4等氣體,但沒有氧氣.海洋上有海藻,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而消耗了大氣中的CO2,從而導致了溶解在水中的O2逸出補充到大氣中,這一變化引起了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Ca(HCO3)2]的分解生成碳酸鈣[CaCO3],〈Ca(HCO3)2==加熱==CaCO3↓+CO2↑+H2O〉形成了地球上的石灰?guī)r.而石灰?guī)r中的碳酸鈣[CaCO3]受到CO2和水的侵蝕而慢慢形成了石灰?guī)r洞.在洞穴形成的同時,洞內的堆積地貌也在形成,由于裂縫滲入的地下水中含有飽和的碳酸氫鈣,當在洞頂露頭后立刻分解。洞內的碳酸氫鈣[Ca(HCO3)2]受到熱的作用又分解.還原的碳酸鈣在洞內形成石鐘乳、石筍、石花、石幔、石瀑等。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重復著上面的變化,形成了今天令人嘆為觀止的溶洞奇觀.
碳酸氫鈣理化性質
化學式Ca(HCO3)2;相對分子質量162.06,碳酸鈣溶于碳酸而成碳酸氫鈣。將碳酸氫鈣溶液蒸發(fā)則得到碳酸鈣固體。可溶于水,加熱分解;與堿生成正鹽。
當碳酸鈣遇到二氧化碳和水時,發(fā)生化學侵蝕,生成可溶的碳酸氫鈣,日久產生“水滴石穿”的現象,方程式:
CaCO3 CO2 H2O==Ca(HCO3)2
當碳酸氫鈣溶于水時,它的水溶液也被稱為“硬水”。地下水都是“硬水”。而江河湖海中的水不是“硬水”(硬水是指有鈣離子和鎂離子等金屬陽離子,他們的碳酸鹽是不可溶解于水的。硬水檢驗方法:將肥皂水倒入,振蕩,若產生白色垢狀物,則原來的水為硬水)。
①(CO2不足時)Ca(OH)2 CO2==CaCO3↓ H2O『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CO2充足時)CO2 CaCO3 H2O===Ca(HCO3)2『現象:渾濁的石灰水又變澄清』
Ca(HCO3)2與NaOH反應
NaOH過量:Ca(HCO3)2 2NaOH=CaCO3↓ 2H2O Na2CO3
離子方程式: Ca2 2HCO3- 2OH- =CaCO3↓ 2H2O CO32-
NaOH少量:Ca(HCO3)2 NaOH=CaCO3↓ H2O NaHCO3
離子方程式: Ca2 HCO3- OH-=CaCO3↓ H2O
當碳酸鈣遇到二氧化碳和水時,發(fā)生化學侵蝕,生成可溶的碳酸氫鈣,日久產生"水滴石穿"的現象,方程式:
CaCO3+CO2+H2O==Ca(HCO3)2
當碳酸氫鈣溶于水時,它的水溶液也被稱為"硬水"。地下水都是"硬水"。而江河湖海中的水不是"硬水"(硬水是指有鈣離子和鎂離子等金屬陽離子,他們的碳酸鹽是不可溶解于水的。硬水檢驗方法:將肥皂水倒入,振蕩,若產生白色垢狀物,則原來的水為硬水)。
①(CO2不足時)Ca(OH)2+CO2==CaCO3↓+H2O『現象: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②(CO2充足時)CO2+CaCO3+H2O===Ca(HCO3)2『現象:渾濁的石灰水又變澄清』
Ca(HCO3)2與NaOH反應
NaOH過量:Ca(HCO3)2+2NaOH=CaCO3↓+2H2O+Na2CO3
離子方程式: Ca2+ + 2HCO3- +2OH- =CaCO3↓+ 2H2O+CO32-
NaOH少量:Ca(HCO3)2+NaOH=CaCO3↓+ H2O+NaHCO3
離子方程式: Ca2++ HCO3- +OH-=CaCO3↓+ H2O
兩個都是堿性,你看如果兩種堿性物質反應,如氫氧化鈉和碳酸氫鈉,生成碳酸鈉,碳酸鈉堿性介于兩者之間,而如果題中兩物質反應,生成碳酸鈣和什么?和碳酸啊,可能么?酸堿反應,只能中和,不能歧化?。ó斎槐热鏑u...
你好碳酸氫鈣溶液時堿性的HCO3-水解大于電離HCO3-==H+ +CO32-HCO3-+H2O==H2CO3+OH-所以C(OH-)>C(H+)
碳酸氫銨是一種碳酸鹽,化學式為NH4HCO3,相對分子質量79,含氮17。7%左右,是一種無色或淺色化合物,呈粒狀,板狀或柱狀結晶!
嬰幼兒食品 | 營養(yǎng)強化劑 | 19~38g(1.以元素鈣計強化量:飲料及乳飲料0.6~0.8g/kg 谷類及其制品1.6~3.2g/kg 嬰幼兒食品3.0~6.0g/kg 2.各種鈣鹽中鈣元素含量:葡萄糖酸鈣9% 碳酸鈣40% 磷酸氫鈣(含2結晶水)23% 磷酸氫鈣(含5結晶水)17.7% 檸檬酸鈣(含4結晶水)21% 乳酸鈣13% 乙酸鈣22.2% 3.鈣源亦可采用牦牛等復合衛(wèi)生標準的骨粉、蛋殼粉、活性離子鈣等;其他鈣鹽,如氯化鈣、甘油磷酸鈣、氧化鈣、磷酸鈣等均可用,強化時均以元素鈣計) |
溶液中碳酸氫鈣含量的測定方法研究
碳酸氫鈣可用作鈣強化劑、乳化穩(wěn)定劑、面團調理劑、營養(yǎng)增補劑、緩沖劑、疏松劑、面用改良劑營養(yǎng)增補劑、酵母食料、乳化劑、固化劑、抗氧化增效劑、穩(wěn)定劑。
1、主要儀器
25.00mL酸式滴定管,25.00mL堿式滴定管,5.00mL移液管,pH-酸度計,50mL燒杯,25mL錐形瓶,分析天平。
2、主要試劑
碳酸鈣( 分析純) ,0. 08367mol/L氫氧化鈉,0.1564mol/L鹽酸,0.01981mol/L EDTA,甲基橙指示劑,鈣指示劑。
1、純碳酸鈣基準物的測定
(1)反滴定法
碳酸根的測定: 用分析天平準確的稱取三份0.0800~0.1000g純碳酸鈣于三個潔凈的錐形瓶中,用0.1564 mol/L鹽酸將其溶解后,然后煮沸5min。待冷卻后滴加入2~3滴甲基橙指示劑,搖勻后,用0.08367mol/L氫氧化鈉反滴定,滴加到溶液顏色從黃色變?yōu)槌壬?,這時記下消耗的氫氧化鈉體積V1。平行進行試驗三次。
鈣的測定: 另外稱取三份0.0800~0.1000g純碳酸鈣于三個潔凈的錐形瓶中,同樣用0.1564mol/L鹽酸將其溶解后,依次加入50mL去離子水,3mL三乙醇胺、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至pH值大于12,最后加1~2滴鈣指示劑后搖勻,用已知濃度的EDTA滴定至顏色由無色變?yōu)榈{色時即為終點,記下體積V4。
(2)電位滴定法
碳酸根的測定: 用分析天平準確的稱取三份0.0800 ~0.1000g純碳酸鈣于三個潔凈的錐形瓶中,用0.1564 mol/L鹽酸將其溶解后,然后煮沸5min。待冷卻后放在磁力攪拌器上,用調節(jié)好的pH酸度計的復合電極放入此溶液中,打開攪拌器后用氫氧化鈉滴定,開始時邊滴定邊記錄pH值,到pH值變化開始較快時就滴定一滴,等待pH值變化基本保持后記下pH值,依次這樣記錄到pH值變化到很小時方可停止滴加,然后記下消耗的氫氧化鈉體積V3。平行進行試驗三次。
鈣測定: 將上述完成碳酸根離子測定的三份溶液,依次加入50mL去離子水,3mL三乙醇胺、用氫氧化鈉調節(jié)至pH值大于12,最后加1 ~ 2滴鈣指示劑后搖勻,用已知濃度的EDTA滴定至顏色由無色變?yōu)榈{色時即為終點,記下體積V4。
2、電位滴定法對碳酸氫鈉和氯化鈣反應后沉淀和溶液
的測定測定的反應種類有:
(1)5.0%碳酸氫鈉和5.0%氯化鈣反應的沉淀和溶液;
(2) 加有與碳酸氫鈉相同體積5.0%蔗糖的5.0%碳酸氫鈉和5.0%氯化鈣反應的沉淀和溶液;
(3)7.5%碳酸氫鈉和7.5%氯化鈣反應的沉淀和溶液;
(4)加有與碳酸氫鈉相同體積8.0%蔗糖的7.5%碳酸氫鈉和7.5%氯化鈣反應的沉淀和溶液。
1)沉淀的測定
用藥匙從碳酸氫鈉和氯化鈣反應的燒杯中取0.1g左右的沉淀物質,用0.1564 mol/L鹽酸將其溶解后,用氫氧化鈉反滴定,然后用EDTA滴定測鈣離子。平行進行試驗三次。
2)溶液的測定
用移液管準確量取5.00mL碳酸氫鈉和氯化鈣反應后還未有沉淀生成的溶液,用0.08367mol/L氫氧化鈉反滴定,然后用EDTA滴定測鈣離子。平行進行試驗三次。
中文名稱:碳酸氫鈣
中文同義詞:碳酸氫鈣;重碳酸鈣
英文名稱:CALCIUM BICARBONATE;
英文同義詞:CALCIUMHYDROGENCARBONATE;CALCIUM BIS(HYDROGENCARBONATE);BIS(CARBONIC ACID HYDROGEN)CALCIUM SALT
CAS號:3983-19-5
巖溶地貌就是天然水中碳酸氫鈣于洞穴中重新析出碳酸鈣而成的。水中溶有較多碳酸氫鈣等時就成為硬水。30億年前地球上空原始大氣的組成是CO,CO2,N2,CH4等氣體,但沒有氧氣.海洋中有海藻,在陽光照射下進行光合作用而消耗大氣中的CO2,從而導致了溶解在水中CO2逸出補充到大氣中,這一變化引起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氫鈣Ca(HCO3)2的分解生成碳酸鈣CaCO3,Ca(HCO3)2=CaCO3↓ CO2↑ H2O。形成地球上的石灰?guī)r。而石灰?guī)r中的碳酸鈣CaCO3受到CO2和水的侵蝕而慢慢形成石灰?guī)r洞。在洞穴形成的同時,洞內堆積地貌也在形成,由于裂縫滲入地下水中含有飽和的碳酸氫鈣,當在洞頂露頭之后立刻分解。洞內的碳酸氫鈣Ca(HCO3)2受到熱的作用又分解。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重復著上面的變化,形成了今天令人嘆為觀止的溶洞奇觀。
格式:pdf
大?。?span id="1mq1qfa" class="single-tag-height">229KB
頁數: 9頁
評分: 4.6
. . 碳酸鈉與碳酸氫鈉性質的探究 一、教學內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指出: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體的多種探究活動,使 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 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 促進學習方式的轉 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強化實驗的功能,改變以往的 實驗只是起演示和輔助的作用, 培養(yǎng)學生的化學實踐能力、 創(chuàng)新精神、 科學方法和合作精神。 本單元內容在呈現方式上有以下特點:實驗較多,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Na2CO3、 NaHCO 3 的性質我將采用了科學探究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主實驗完成這一知識點的學習。 “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 學會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 并且將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自 然的融入教學當中。 充分發(fā)揮學生課堂主體地位, 又可充分發(fā)掘教師的主導作用, 這樣更能 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情感。 二、教學流程設計
格式:pdf
大?。?span id="l6aaqaf" class="single-tag-height">229KB
頁數: 3頁
評分: 4.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譜-蒸發(fā)光散射檢測(HPLC-ELSD)法測定碳酸氫鈉片中碳酸氫鈉的含量。方法色譜柱為島津Nucleosil SA色譜柱(陽離子交換柱,鍵合苯基磺酸基,250 mm×4.6 mm,5μm),流動相:50 mmol·L~(-1)醋酸銨緩沖液(用乙酸調節(jié)pH值4.8)-乙腈(50:50),流速:0.8 mL·min~(-1),柱溫:30℃,進樣體積:10μL。檢測器為島津高效液相色譜儀自配的ELSD-LT II蒸發(fā)光檢測器,漂移管溫度:30℃,流速:載氣流量320 kPa。結果鈉離子濃度54.71~191.47μg·mL~(-1)范圍內,鈉離子濃度對數值與峰面積對數值呈良好的線性關系。加樣回收實驗鈉離子平均回收率為100.33%,RSD為1.03%,符合準確度的要求。結論確定的HPLC-ELSD法可代替酸堿滴定法,用于測定碳酸氫鈉片碳酸氫鈉的含量。
溶洞都分布在石灰?guī)r組成的山地中,石灰?guī)r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當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fā)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鐘乳石,洞底的形成石筍,當鐘乳石與石筍相連時就形成了石柱。
實驗:
取一只大茶杯(或試管),將少量熟石灰(即氫氧化鈣)溶解水中,靜置片刻,其中還沒有溶解的熟石灰便沉積在杯底,此時杯中分成兩層:上層是跟水一樣清澈的石灰水,其中含有已溶解的氫氧化鈣;下層是石灰乳,呈渾濁狀態(tài)。把上層清澈的石灰水小心地傾倒在一只試管里約2ml,然后通過一支玻璃管(也可用塑料管——喝汽水用的那種吸管代替)往石灰水里吹氣。由于人體呼出的氣體中含有二氧化碳,因此石灰水就和它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生成了不溶于水的白色固體石灰石,石灰水變渾濁。
氫氧化鈣+二氧化碳 → 碳酸鈣↓+水
Ca(OH)2+ CO2= CaCO3↓+H2O
如果我們繼續(xù)往渾濁的石灰水里吹氣,不久,它又變得澄清了。這是由于二氧化碳與碳酸鈣起作用,生成可溶解于水的碳酸氫鈣,因此渾濁液將隨著沉淀的溶解而變得澄清。如果把這種澄清液加熱,碳酸氫鈣又轉變?yōu)椴蝗艿奶妓徕},于是溶液又重新變渾濁。
碳酸鈣+二氧化碳+水 → 碳酸氫鈣
CaCO3+CO2+H2O =Ca(HCO3)2
在大自然里,許多石灰?guī)r地帶(主要成份是石灰石),就是由于這個原因而形成了奇峰異洞,生長了鐘乳石、石筍等。
鐘乳石和石筍大不相同,一個像冬天屋檐下的冰柱,從上面垂下來;一個象春天從地面下“冒”出來的竹筍。
洞頂上有很多裂隙,每一處裂隙里都有水滴不斷滲出來,每當水分蒸發(fā)掉了,那里就留下一些石灰質沉淀。一滴、兩滴、三滴……水不斷出現,又不斷地揮發(fā),洞頂上的石灰質愈積越多,終于生成一個乳頭——這就是鐘乳石的“童年”時代。以后,乳頭外面又包上一層層石灰質,以至越垂越長。有的鐘乳石的長度能達到好幾米。
石筍是鐘乳石的親密伙伴。當洞頂上的水滴落下來時,石灰質也在地面上沉積起來。就這樣,石筍對著鐘乳石向上長??梢哉f鐘乳石是“先生”,石筍是“后生”。但石筍底盤大,本身比較穩(wěn)定,不容易折斷,所以它的“生長”速度常比鐘乳石還快。石筍的最大高度能達30米,像是一座平地里長出來的“石塔”。
往下長的鐘乳石,有時候也會和往上長的石筍接在一起,連接成一個石柱,兩頭粗,中間細,不明底細的人還認為是誰鑿出來的呢。在許多石灰?guī)r洞里,鐘乳石和石筍多數不是連在一起的;那是因為鐘乳石折斷了,或者過多的石灰質堵塞了水滴的通路,水滴被迫改變路徑轉移到另一處,又長出一根新的鐘乳石。這樣,鐘乳石和石筍就不會“碰頭”了。
地下水在鐘乳石和石筍的形成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凡是它流過的地方就會留下痕跡,或是一道溝或是一個洞,或是一根鐘乳石,或是一根石筍,或是一根石柱;把它們組合在一起就成了“樹林”、“珠簾”等奇麗景象。這種現象在日常生活中也經常碰到:例如用來燒水的壺底常結一層垢。取出一些加些醋,會看到有大量氣泡產生。這是因為自來水里含有碳酸氫鈣、碳酸氫鎂等,水垢的某些成分就是它們在加熱時的分解產物,如碳酸鈣和氫氧化鎂等。
因為大自然中溫度沒有煮開水那么高,所以鐘乳石和石筍等的形成也就沒有那么快,是經過幾萬年的長期沉積,不斷變遷才形成的。
有時,碳酸也會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麻煩。地面上的二氧化碳氣體溶于水,生成碳酸。當地面水滲入地下時,碳酸也被帶到地下,并與地下石灰?guī)r里不溶于水的碳酸鈣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氫鈣。含有碳酸氫鈣的水稱為“硬水”,因此地下水都屬于“硬水”。江河里的水不含碳酸氫鈣,不是“硬水”。
有些地方所用的自來水的水源是地下水,在煮開水時,水中的碳酸氫鈣受熱分解成碳酸鈣、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鈣是不溶解在水中的沉淀物,它沉積在水壺和鍋爐的壁上,天長日久便成為一層白色的很堅硬的物質,稱為鍋垢(俗稱水堿)。這層碳酸鈣的導熱性很差,因此燒水時會浪費燃料。如果鍋爐和管道中的鍋垢太厚,還有發(fā)生爆炸的危險。所以,工業(yè)生產中總是把“硬水”先用化學方法除去或減少碳酸鈣,使它軟化以后再用。2100433B
石筍是碳酸鈣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時,會反應生成溶解性較大的碳酸氫鈣;溶有碳酸氫鈣的水遇熱或當壓強突然變小時,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同時放出二氧化碳。洞頂的水在慢慢向下滲漏時,水中的碳酸氫鈣發(fā)生上述反應,有的沉積在洞頂,有的沉積在洞底,日久天長洞頂的形成石鐘乳,洞底的形成石筍。
還有是因為由于地殼不斷運動,海水退去,出現了綿延不斷的喀斯特巖溶地貌石灰?guī)r山峰。這些露出來的石山,長期受雨水風霜沖刷,頂部變成刀山劍石狀了。石峰底座,由于地史時期地下水的長期溶蝕,河水的長期沖擊,漸漸地形成了溶洞。溶洞繼續(xù)被溶蝕擴大,而溶于水中的石灰?guī)r溶液,從洞頂往下滴,甚至往下流,促進二氧化碳進一步擴散,同時溶液受蒸發(fā)作用,形成飽和,剩余的碳酸氫鈣沉淀,就形成了自下而上生長的石筍。石鐘乳的形成,同石筍形成的過程是一樣的。只不過石鐘乳從上往下長就是了。那些頂天立地的“靈芝柱”,就是石筍和石鐘乳對接起來之后形成的。據說,石筍和石鐘乳,每百年才長高一厘米,長1米,就是10000年了。在地上長成一個尖錐體,很像竹筍,故名石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