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 | 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 外文名 |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Wuhan University |
---|---|---|---|
簡????稱 | 武大土木工程學院 | 創(chuàng)辦時間 | 2000年8月 |
辦學性質(zhì) | 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 | 武漢大學 |
專職院士數(shù) | 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 碩士點 | 13個(一級1+二級9+專業(yè)3) |
博士點 | 9個(一級2+二級7) | 現(xiàn)任院長 | 劉泉聲 [3]? |
博士后流動站 | 1個 | 學院地址 | 武漢市武昌區(qū)東湖南路8號 |
截至2018年7月,學院先后與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香港和臺灣等國家和地區(qū)的有關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每年互派學者專家訪問、講學,開展合作研究。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諾丁漢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本科生和研究生,與英國鄧迪大學聯(lián)合實施“3 1 1”本碩連讀項目和“2 2”聯(lián)合培養(yǎng)項目,與香港城市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每年支持博士研究生參加高水平國際學術會議并宣讀論文。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湖北省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湖北省技術創(chuàng)新基地1個,校級研究基地3個,院級研究基地9個。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筑物檢測與加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水工巖石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重點實驗室:巖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湖北省重點實驗室
湖北省技術創(chuàng)新基地:湖北省大型巖土與結構工程安全控制研究產(chǎn)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基地
校級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武漢大學災害監(jiān)測與防治研究中心、武漢大學重大工程安全與技術研究院
院級研究基地: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巖土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結構振動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鋼結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結構破壞數(shù)值仿真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工程結構減災防災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水工金屬結構安全檢測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結構風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道路與橋梁工程研究所、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項目管理研究所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承擔國家“973”、“863”和基金重點等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0余項,縱向項目100余項;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3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特等獎和一等獎共10余項。
項目來源 |
項目級別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
國家973計劃 |
973第一承擔單位 |
深部復合地層圍巖與TBM相互作用機理及安全控制 |
劉泉聲 |
國家973計劃 |
子課題 |
深部巖體強卸荷大變形演化與致災機理 |
姜清輝 |
國家863計劃 |
子課題 |
重載鐵路橋梁和路基快速加固與強化技術研究 |
徐禮華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復雜地質(zhì)條件下高陡邊坡巖體失穩(wěn)機制與穩(wěn)定性分析方法 |
姜清輝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千米深井高地應力軟弱圍巖巷道(硐室)群支護技術研究 |
劉泉聲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淮南礦區(qū)深部地應力場對瓦斯壓力影響規(guī)律研究 |
劉泉聲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大流量預應力渡槽設計和施工技術研究 |
傅旭東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中部小城鎮(zhèn)飲用水除氟除砷技術研究及設備開發(fā) |
楊開 |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 |
子課題 |
準噶爾盆地南緣荒漠化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與重建技術研究與示范 |
李江云 |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
子課題 |
小城鎮(zhèn)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共性關鍵技術與工程示范 |
楊開 |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 |
子課題 |
RFD流體輸送系統(tǒng)工程應用技術研究 |
李江云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面上項目 |
高壓閘門水封的非線性計算理論與試驗研究 |
劉禮華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面上項目 |
浮箱式攔污排的計算理論與不穩(wěn)定性研究 |
徐遠杰 |
資料來源: |
獎勵名稱 |
獲獎項目名稱 |
獲獎年度 |
獲獎等級 |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煤礦千米深部巖巷穩(wěn)定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 |
2010 |
二等獎 |
國家科技進步獎 |
鋼纖維混凝土特定結構計算理論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
2010 |
二等獎 |
教育部高??蒲袃?yōu)秀成果獎 |
高層建筑多種組合鋼管混凝土結構設計理論與施工技術 |
2013 |
一等 |
教育部高??蒲袃?yōu)秀成果獎 |
河谷邊坡穩(wěn)定性演化機理與調(diào)控方法 |
2009 |
一等獎 |
教育部高??蒲袃?yōu)秀成果獎 |
纖維增強聚合物增強與加固混凝土結構計算理論及其應用 |
2011 |
一等獎 |
教育部高校科研優(yōu)秀成果獎 |
重載鐵路橋梁和路基檢測與強化技術 |
2012 |
一等獎 |
資料來源: |
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
1928年,國立武漢大學工學院土木系成立。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diào)整時,土木系從武漢大學調(diào)整到中南土建學院,其中土力學、建筑力學、鋼筋混凝土等教研室并入武漢大學水利學院。
1954年,成建制并入武漢水利學院水利土壤改良系和水利施工系。
1984年6月,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成立建筑工程系。
1996年,建筑工程系更名為建筑工程學院。
1998年,土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彈性力學四個教研室調(diào)整到建筑工程學院,并更名為土木與建筑學院。
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
1984年,成立工業(yè)與民用建筑籌建辦公室,掛靠工程測量系。
1990年,成立建筑工程系,與工程測量系合署辦公。
1992年,建筑工程系從工程測量系分離出來,獨立建制運行。
1985年,成立城市規(guī)劃中心。
1993年,建筑工程系與城市規(guī)劃中心合并,組建城市建設學院。
2000年8月,新武漢大學組建后,由原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城市建設學院的相關學科組建而成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2006年,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被評為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海南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在哪個校區(qū)?各方面的條件如何?
是海南大學的主校區(qū) 這個系的專業(yè)不錯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于2007年8月底正式成立,其前身為原海南大學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學院目前設有巖土工程碩士點,土木工程、建筑學兩個本科專業(yè),共有本科生591人及繼...
現(xiàn)在的工程師需要懂施工。設計現(xiàn)在的需求不高。具體來說就是實際的項目經(jīng)驗,施工技術與組織的能力??磮D視圖的能力。還有就是要不怕苦
在線急!求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迎新標語,要求體現(xiàn)工程管理、建筑設計、土木工程專業(yè)特色(每個專業(yè)一條)
管理好工程,工程好管理 建筑,就是你心中所想的那樣 萬丈高樓平地起,設計施工帶裝修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專任教師113人,其中教授31人,副教授56人。有國家“973”首席科學家1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高端外國專家3人、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1人、武漢大學珞珈特聘教授4人、武漢大學珞珈青年學者11人,教育部創(chuàng)新團隊、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教學團隊各1個。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曉紅
雙聘院士:袁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周福霖(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姜清輝
湖北省楚天學子:尹濤、黃俊杰、唐智、吳志軍
湖北省楚天學者講座教授:鄒亞洲
截至2018年7月,學院下設建筑工程系、巖土與道橋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土木工程實驗中心,開設3個本科專業(yè)。
建筑工程系 |
工程管理系 |
工程力學系 |
市政工程系 |
巖土與道橋工程系 |
土木工程實驗中心 |
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
--- |
--- |
資料來源: |
土木工程 |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
工程力學 |
資料來源: |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有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特色專業(yè)1個,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1項,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1個,湖北省品牌專業(yè)1個,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門,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湖北省精品課程1門。
湖北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力學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特色專業(yè):土木工程
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yǎng)計劃”:土木工程
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yè):土木工程
湖北省品牌專業(yè):土木工程
國家級精品課程:水力學、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程:混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湖北省精品資源共享課程:土力學、凝土結構與砌體結構
湖北省精品課程:理論力學
截至2018年7月,學院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9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3個。
重點學科
湖北省一級學科重點學科:土木工程、力學
學位點設置
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土木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土木工程、力學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市政工程、工程力學、流體力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交通運輸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固體力學、工程力學、巖土工程、結構工程、市政工程、橋梁與隧道工程、防災減災工程及防護工程、工程管理、道路與鐵道工程
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點:建筑與土木工程、項目管理、工程管理
院徽
釋義:一、院徽中間由正六邊形、蜂巢、“土”字、“木”字、互動的人、紐帶等元素組合構成,下方的波浪既代表了學院位于東湖之濱,又宛若一本翻開的書,形象地展現(xiàn)了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內(nèi)涵。
二、院徽將“土”字、“木”字有機結合,整體正六邊形的造型恰似蜂巢的造型,突出了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專業(yè)特色?;諛说恼呅卧煨酮q如三位互動的人,形如漢字中的“眾”,象征著團結、智慧、力量,寓意著學院師生同心同德、開拓進取,共同為學院新的騰飛貢獻力量。
精神
勇于擔當,追求卓越
釋義:一、“勇于擔當”即為勇敢地承擔并負起責任,包括大局意識、主動精神、責任心、執(zhí)行力等方面?!坝掠趽敗笔且环N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一種崇高的精神境界,一種催人奮進的力量,一種不辱使命的氣概,體現(xiàn)了學院師生對社會、民族和國家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
二、“追求卓越”即為不懈努力,將自身的優(yōu)勢、能力、資源發(fā)揮到極致。卓越是超越優(yōu)秀的狀態(tài),是一種追求、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是學院踐行武漢大學“頂天立地”精神的體現(xiàn)。
職務 |
姓名 |
---|---|
黨委書記 |
雷世富 |
院長 |
劉泉聲 |
副書記 |
李海燕、謝獻謀 |
副院長 |
方正、胡衡、鄒維列、肖嫻嫻 |
資料來源: |
格式:pdf
大?。?span id="v90vuvl" class="single-tag-height">371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正>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下設建筑工程系、巖土與道橋工程系、工程管理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學系、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和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其中,力學實驗教學中心為湖北省力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30年發(fā)展歷程》主要介紹了武漢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的建立、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歷程。包括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主要包括學院概況、發(fā)展歷程、人才培養(yǎng)、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國內(nèi)外交流合作、黨群工作、學生工作;附錄部分為大事記、歷屆院系負責人、內(nèi)設機構及負責人等名單。
單位名稱:武漢大學工程檢測中心
通信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東湖南路8號武漢大學工學部
土木建筑工程學院
郵政編碼:430072 2100433B
武漢大學行政樓原名為武漢大學工學院大樓,建于1934年至1936年,美國工程師凱爾斯等設計,上海六合營造公司承建,位于武漢大學校內(nèi),現(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武漢大學早期建筑”的重要建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