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不孕莖長6-20毫米;花莖直立,長4-6厘米,纖細,單生,無毛。
葉互生,無柄,三角狀線形,長3.6-4.8毫米,寬1.3-1.8毫米,全緣而具小乳頭狀突起,先端漸尖,基部有3裂之距。
花序聚傘狀,密集,長8-23毫米;苞片葉狀。花為不等的五基數(shù),小形,多數(shù);花梗長0.8-1.3毫米;萼片卵狀線形,無毛,長3.5-5.6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有鈍距,全緣而有小乳頭狀突起;花瓣卵狀披針形,長5.6-7.3毫米,合生部分0.4-0.5毫米,先端尖而有突尖頭,中部以下漸狹為亞爪狀;雄蕊10,2輪,外輪的長4-5.7毫米,內(nèi)輪的生于距花瓣基部1.3-2毫米處,長2.1-2.6毫米;鱗片有爪,長0.45-0.55毫米,寬0.3-0.4毫米,近四方形,深凹;心皮長4.2-4.6毫米,合生2.3-2.5毫米,含多數(shù)胚珠,先端漸狹入花柱。蓇葖斜向叉開,含多數(shù)種子。
花果期8月。
海拔5000米。
產(chǎn)我國西藏與尼泊爾、錫金接壤的地方。
肉質(zhì)植物,有些基部稍木質(zhì);葉對生,單葉,有時羽狀分裂或羽狀復(fù)葉;花中等大,黃色、紅色或紫色,排成頂生的聚傘花廳;萼和花冠4裂;花冠壺狀或高腳碟狀;雄蕊8,著生于冠管上;心皮4;分離,有胚珠多數(shù),下位鱗...
葉黃槿為常綠大灌木至小喬木,被星狀毛。主干不明顯,高可達3-4m。其葉大,如心形,葉柄長3-8cm。其花,雄蕊多數(shù)為單體,雄蕊筒包圍花柱,花柱5枚,子房5室。蒴果球形,開裂。單葉,葉草質(zhì),互生,革質(zhì),...
落葉灌木,高1.5-3米;當年小枝連同芽、葉柄和花序均密被土黃色或黃綠色開展的小剛毛狀粗毛及簇狀短毛,老時毛可彎伏,毛基有小瘤狀突起,二年生小枝暗紫褐色,被疏毛或幾無毛,有凸起的墊狀物。葉紙質(zhì),寬倒卵...
播種或扦插、分株繁殖。
1.分株繁殖分株繁殖除冬季外均可進行,直接分離母株根際發(fā)出的蘗枝,以每株叢帶2~4芽從根莖處劈開即可。切口稍干燥后,栽植于合適的盆中,在蔭蔽處養(yǎng)護一段時間,便可轉(zhuǎn)入正常栽培管理。
2.播種繁殖一般用于培育新品種。早春進行。種子覆以薄土,保持15~18℃的條件,3~5周即可發(fā)芽。待1~2片真葉后,再移植上盆。
3.扦插繁殖在生長季節(jié)進行。扦插可在4~9月份進行,剪取2~5厘米長的插穗,剪口晾干2~5天,再插入繁殖砂床中,保持陰蔽環(huán)境,生根后即可繁殖。葉片較大時,也可用葉插,但也須將剪口晾干后再進行扦插。
1.露地栽培
早春3~4月除去覆土,充分灌透水,促芽萌發(fā)。生育期間適當追以液肥。秋末冬初地上干枯后,及時剪去,覆土越冬。
2.盆栽
每年早春翻盆分栽,雖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一般盆土宜用園土、粗砂和腐殖土混合配制,保證土壤的透氣性,以利排水。盆栽可置于光照充足處,保持葉色濃綠。生長期放在陽光充足處。生長季節(jié)澆水不可過多,掌握"間干間濕"和"寧干勿濕"的原則。宜在盆土表層完全干燥后再澆水,忌盆內(nèi)和水,否則易引發(fā)根腐爛和病害;空氣濕度大的雨季(7~8月),應(yīng)嚴格控制澆水?!∫话悴挥枰宰贩?,但在生長期內(nèi)可適當施以液肥,保持植株旺盛生長。冬季在棚內(nèi)越冬即可,放在背風向陽處,保持適度濕潤,但不澇。
在栽培過程中,注意通風,防止病蟲害發(fā)生。生長適溫是:3~9月為13~20℃,9月至翌年3月為10~15℃。盆栽可2~3年換盆一次。
土壤過濕時,易發(fā)生根腐病,應(yīng)及時排水或用藥劑防治。此外,可有蚜蟲為害莖、葉,并導(dǎo)致煤煙??;蚧蟲為害葉片,形成白色蠟粉。對于蟲害,應(yīng)及時檢查,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立即刮除或用肥皂水沖洗,嚴重時可用氧化樂果乳劑防治。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ywolifs" class="single-tag-height">47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格式:pdf
大?。?span id="a9v7a4g" class="single-tag-height">47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3
國槐形態(tài)特征 落葉喬木,高 15-25 米,干皮暗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羽狀復(fù)葉長 15-25 厘米;葉軸有毛,基部膨大;小葉 9-15 片,卵狀長圓形,長 2.5-7.5 厘 米,寬 1.5-5 厘米,頂端漸尖而有細突尖,基部闊楔形,下面灰白色,疏生短 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萼鐘狀,有 5小齒;花冠乳白色,旗瓣闊心形,有短爪, 并有紫脈,翼瓣龍骨瓣邊緣稍帶紫色;雄蕊 10條,不等長。莢果肉質(zhì),串珠狀, 長 2.5-5 厘米,無毛,不裂;種子 1-6 顆,腎形?;ü?9-12 月。 [1] 生長習性 性耐寒,喜陽光,稍耐陰,不耐陰濕而抗旱,在低洼積水處生長不良, 深根,對土壤要求不嚴, 較耐瘠薄, 石灰及輕度鹽堿地 (含鹽量 0.15%左右) 上也能正常生長。但在濕潤、肥沃、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質(zhì)土壤上生長最 佳。耐煙塵,能適應(yīng)城市街道環(huán)境。病蟲害不多。壽命長,耐煙毒能力強。 用途 中國
景天屬基本概述
中文名:景天屬
拼音名:jingtianshu
拉丁名:Sedum
科中文名:景天科
科拉丁名:Crassulaceae
屬中文名:景天屬
屬拉丁名:Sedum
國內(nèi)分布:產(chǎn)我國西藏與尼泊爾、錫金接壤的地方。
海拔:5000以下
命名來源:(植物分類學報)[REPART.SP.NOV.8:263.1910]
中國植物志:34(1):105
英文植物志:8:232
錫金梣分布范圍
產(chǎn)于四川、云南、西藏。錫金、印度(阿薩姆)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錫金。
安龍景天
安龍景天(原變種)
凹葉大苞景天
凹葉景天
巴塘景天
白果景天
苞葉景天
寶興景天
北京景天
冰川景天
薄葉景天
鏟瓣景天
長萼景天
長萼寬葉景天
長絲景天
長珠柄景天
城口景天
齒葉景天
川滇景天
川西景天
川西景天(原變種)
垂盆草
刺毛景天
粗壯景天
粗壯景天(原變種)
錯那景天
大苞景天
大苞景天(原變種)
大萼方腺景天
大萼嚙瓣景天
大花川西景天
大花灰毛景天
大花景天
大炮山景天
大炮山景天(原變種)
大葉火焰草
單花景天
倒卵葉景天
倒卵葉景天(原變種)
道孚景天
德欽景天
的確景天
等萼佛甲草
鄧川景天
東南景天
短尖景天
短蕊景天
對葉景天
鈍瓣景天
鈍萼景天
多花景天
多莖景天
繁縷葉景天
方腺景天
方腺景天(原變種)
費菜
費菜(原變種)
佛甲草
甘南景天
甘肅景天
高原景天
格林景天
寒地景天
禾葉景天
合果景天
紅籽佛甲草
互生葉景天
黃綠景天
灰毛景天
灰毛景天(原變種)
伙連草
惑景天
吉林景天
尖葉景天
箭瓣景天
截柱佛甲草
景東景天
景天
景天屬
距萼景天
堪察加景天
康定景天
康定景天(原變種)
糠秕景天
寬萼景天
寬葉費菜
寬葉灰毛景天
寬葉景天
寬葉景天(原變種)
盔瓣景天
闊葉景天
離瓣景天
鐮座景天
裂鱗景天
龍泉景天
祿勸景天
綠瓣景天
輪葉景天
輪葉景天(原變種)
鏝瓣景天
鏝瓣景天(原變種)
毛籽景天
岷江景天
敏感景天
牧山景天
南川景天
能高佛甲草
嚙瓣景天
嚙瓣景天(原變種)
膨果景天
平葉景天
秦嶺景天
青海景天
日本景天
柔毛景天
乳瓣景天
乳毛費菜
三裂距景天
三芒景天
三芒景天(原亞種)
山景天
山嶺景天
山飄風
少果景天
石碇佛甲草
史梯景天
疏花佛甲草
雙萼景天
四芒景天
四葉景天
繸葉景天
汶川景天
錫金景天
細小景天
細葉景天
細葉山景天
狹葉費菜
蘚莖景天
蘚狀景天
小倒卵葉景天
小萼佛甲草
小景天
小三芒景天
小山飄風
興安景天
興山景天
星果佛甲草
亞高山景天
亞馬景天
葉花景天
隱匿景天
玉山佛甲草
圓葉景天
緣毛景天
遠齒粗壯景天
月座景天
雜交景天
折多景天
珠節(jié)景天
珠芽景天
爪瓣景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