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國務院頒布《關于加強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建立健全水資源戰(zhàn)略儲備體系。
荊門卻一直沒有備用水源,城區(qū)60萬人生活用水完全依靠漳河水庫,一旦出現(xiàn)重大水污染事件,后果將不堪設想。
按城鎮(zhèn)居民每天生活用水120~180升計算,荊門城區(qū)每天生活用水量需要7.2萬噸,由于中心城區(qū)管網(wǎng)原因,現(xiàn)在實際生活用水量是12萬噸,超過標準。
自2010年開始,荊門連年干旱,漳河水庫水位跌破歷史最低點:113m。漳河水告急,對居民生活、工業(yè)生產(chǎn)造成威脅。
2013年1月,九三學社、民進在荊門市政協(xié)八屆三次會議上分別提出建設備用水源的提案。荊門市水務局便明確了強化水資源戰(zhàn)略儲備,提高居民飲用水安全系數(shù),用好漢江客水資源的思路。經(jīng)過勘察論證三條引水線路方案,確定“放棄東線、敲定中線、深化西線”,并決定市政協(xié)主席任該工程建設指揮部指揮長。
2014年初,提案“引漢濟荊”正式提交荊門市政協(xié)八屆三次全會。
2015年1月,九三學社荊門市委會提出《建議啟動荊門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建設的提案》,市政協(xié)將其列為當年“一號提案”,推動漢水進荊工程的加快推進。
該工程按照“配資源,引漢水,借渠道,用泵站,連水庫,進城區(qū),通河流”的設計思路,從漢江鐘祥段碾盤山樞紐的沿山頭閘處引水,工程線路總長47.1公里,其中利用原有渠、河線路25.82公里,占線路總長的54.8%,連通銅錢山、寨子坡等11座水庫。
從漢江右岸鐘祥碾盤山水利樞紐內的沿山頭閘處引水 至西大河,利用已更新改造的鄭家灣一、二級泵站提水至東寶區(qū)牌樓鎮(zhèn)寨子坡水庫,自流到荊門城區(qū)王林港,再通過筑壩攔水,自流到江山水庫,提水進入城區(qū)竹皮河上游蘇畈橋段。 通過連通銅錢山、陳坡等11座中小型水庫 ,連通漢江水系與漳河水系 ,實現(xiàn)交匯調配、豐枯調劑。
工程線路總長47.1千米,其中新建線路長21.28千米,包括蓋板渠0.77千米、管道10.27千米、箱涵2.76千米、渡槽2.27千米、隧洞3.22千米、生態(tài)明渠1.95千米;同時,對寨子坡水庫和江山水庫擴容。
配套建筑物包括水閘11座,新建分水口9座、閘閥4個、攔水壩2座、堤防0.54千米、提水泵站1座。
設計水平年為2025年,供水率為95%,設計水平年東寶區(qū)、掇刀區(qū)生活和工業(yè)年需水量為2.3013億立方米,灌溉保證率為80%,生態(tài)補水標準為竹皮河水質提升到IV類。
設計引水流量:6秒立方米,年調水能力:1.8億立方米 ,相當于1/10個漳河水庫的庫容。
荊門主城區(qū)設計供水范圍:子陵鋪鎮(zhèn)、牌樓鎮(zhèn)、龍泉街道、泉口街道、掇刀石街道、白廟街道。
灌溉范圍為鐘祥市冷水鎮(zhèn)、東寶區(qū)牌樓鎮(zhèn)沿線耕地。 流域面積涉及鐘祥市河西地區(qū)、東寶區(qū)東北部、沙洋馬良鎮(zhèn)、荊門城東郊。
“引漢濟荊”工程以為荊門城區(qū)提供備用水源、保障城區(qū)居民應急水源功能為主,同時兼?zhèn)涓纳浦衿ず铀h(huán)境功能,是荊門市供水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
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總投資3.38億元,集城市備用水源、農業(yè)灌溉用水、工業(yè)用水和生態(tài)補水等“四水”功能于一體,是減少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后對荊門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重大影響的生態(tài)補償工程;是納入湖北省漢江生態(tài)經(jīng)濟帶開放開發(fā)總體規(guī)劃,國家和省“十三五”重點支持的水利工程;也是竹皮河流域全域治理,改善城市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增加竹皮河水環(huán)境容量的支撐性工程和促進荊門經(jīng)濟社會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戰(zhàn)略性工程,建設工期18個月。
該工程實施后,城區(qū)居民生活用水將更有保障,并改善沿線25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而且寨子坡水庫大壩加高2米后,可用水量達 360萬立方米,可以滿足中心城區(qū)近期60萬人口67天、遠期100萬人口40天的生活備用
該工程建成后,能夠強化我市生產(chǎn)用水保障。為荊門漢江以西特別是中心城區(qū)、中國農谷彭墩核心區(qū)、牌樓至石牌新型城鎮(zhèn)化示范帶等區(qū)域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提供水利保障。
農業(yè)用水
在干旱年份,漳河四干渠沿線農田灌溉保證率只有39.1%,處于四干渠灌區(qū)末端鐘祥市石牌鎮(zhèn)的農田灌溉保證率僅有32.6%。工程建成后,農田灌溉保證率將從39.1%提高到87%以上,沿線農田將一改用水難的困境。
工業(yè)用水
近期每年可為東寶工業(yè)園、荊門化工循環(huán)產(chǎn)業(yè)園提供工業(yè)用水8300萬立方米,遠期每年可提供1.8億立方米工業(yè)用水。
生態(tài)補水
該工程能夠保證城市生態(tài)用水問題,對竹皮河實施生態(tài)補水,從而改善城市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水環(huán)境,提升中心城區(qū)水環(huán)境容量,提升中心城區(qū)的城市品位,改善中心城區(qū)的城市形象。
該工程能夠優(yōu)化荊門水資源配置。水資源是有限的戰(zhàn)略資源,荊門境內過境客水多,可用水總量偏少,全市人均、畝均水資源占有量分別只有1449立方米和1046立方米,均低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且空間配置不平衡,特別是漢江水沒有用好用足。
荊門市屬漢江“洪水走廊”,全市76%的國土面積屬漢江流域,每年過境漢江水量近1000億立方米,但全市每年取用漢江水量不足7億立方米。由于水系不連通,漢江水到不了中心城區(qū)和京山。
隨著水權市場建立、水資源總量實行紅線控制,漢江水不是想用就能用的。該工程的實施打破了過去單一、分割式的水利工程建設模式,把漢江水連通到銅錢山、寨子坡等10余座中小型水庫,打通連通漢江和中心城區(qū)的“水動脈”,構建水系、工程“互聯(lián)網(wǎng)”,實現(xiàn)“江湖聯(lián)配、河庫聯(lián)調、渠塘聯(lián)用”,實現(xiàn)水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
2014年5月,“引漢濟荊”工程指揮部成立。
2015年5月29日,漢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的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了湖北省發(fā)改委和水利廳組織的專家評審。
2015年9月18日,湖北省發(fā)改委批復荊門市漢西水系連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
2015年10月,“引漢濟荊”工程城區(qū)段正式施工。
2015年10月30日,繼江山水庫清淤擴容、竹皮河清淤治理、城區(qū)段建設等前期工程開工后,控制性工程——銅錢山至寨子坡水庫段輸水通道開工,標志著荊門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全面開工。
2016年2月,工程進入全面建設施工階段。 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等7個水利項目,爭取到湖北省農發(fā)行信貸投放57個億的金融支持。
2017年12月29日,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正式通水,漢江水正式引入荊門城區(qū) 。通過對竹皮河生態(tài)補水,改善竹皮河流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農田灌溉保證率。
引漢濟渭工程(Han Ji-Wei works cited;Directs the Chinese Jinan Wei project )。根據(jù)陜西省新近編制的《渭河流域綜合治理五年規(guī)劃(2008年-...
點擊【工程概況】,工程概況包括工程信息、工程特征及指標信息,可以在右側界面相應的信息內容中輸入信息。說明1、根據(jù)工程的實際情況在工程信息、工程特征界面輸入法定代表人、造價工程師、結構類型等信息,封面等...
指標里面包含了損耗部分的量
荊門市漢西水系連通工程建設管理局
建設和管理荊門漢江以西水系連通及城市備用水源工程。申請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有關部門審批立項,建設資金的籌措和使用管理工作;組織工程設計、招標、施工、監(jiān)理、驗收等工作;工程建設計劃和投資計劃的落實、工程建設質量與進度、度汛、安全和資金等方面的管理;調度運行、水源保護、工程運行維護、資產(chǎn)保值增值、水費計收、水量調度、水質監(jiān)測、防汛抗旱工作等;承辦上級交辦的其它工作。
荊門市掇刀區(qū)江山社區(qū)江山水電站
12420800MB0W100487
荊門市水務局 2100433B
格式:pdf
大?。?span id="60z7k6f" class="single-tag-height">152KB
頁數(shù): 13頁
評分: 4.7
電氣工程工程概況 1.1 工程簡介: 工程名稱 某一期 B1#.S3#樓 工程地址 建筑面積 28000平方米 建設單位 工程結構 框 剪 設計單位 建筑層數(shù) 地下 一 層 工程計劃 開工日期: 2006 年 6 月 3 日 地上 十八層 竣工日期: 2006 年 11月 15 日 1.2 工程簡介: 本工程為一類商住樓,結構型式為剪力墻結構,共十八層,地下一層為停車庫,一層 至二層為商服,三層至十八層為住宅。十九層為機房層。 1.3 電源及供電: 1.3.1 本工程為一類高層,消防電梯、消防泵、消防風機、配電室、消防控制室、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 照明等負荷為一級負荷供電,樓梯間照明按二級負荷供電,其它按三級負荷供電。采用樹干式與放射 式相結合的配電方式。 1.3.2 本工程住宅工作電源、換熱站電源由住宅下方變電亭引來 380/220V 低壓電源,其余均由變電所 引來,配電系統(tǒng)接地型式為 T
格式:pdf
大?。?span id="g1q06vc" class="single-tag-height">152KB
頁數(shù): 21頁
評分: 4.4
電 氣 工 程 工 程 概 況 1.1 工程簡介: 工程名 某一期 B1#.S3#樓 工程地 建筑面 28000平方米 建設單 工程結 框 剪 設計單 建筑層 數(shù) 地下 一 層 工程計 劃 開工日期: 2006年 6月 3 日 地上 十八層 竣工日期: 2006 年 11月 1.2 工程簡介:本工程為一類商住樓, 結構型式為剪力墻結構, 共十八 層,地下一層為停車庫,一層至二層為商服,三層至十八層為住宅。十 九層為機房層。 1.3 電源及供電: 1.3.1 本工程為一類高層,消防電梯、消防泵、消防風機、配電室、消 防控制室、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照明等負荷為一級負荷供電, 樓梯間照 明按二級負荷供電, 其它按三級負荷供電。 采用樹干式與放射式相結合 的配電方式。 1.3.2 本工程住宅工作電源、換熱站電源由住宅下方變電亭引來 380/220V低壓電源,其余均由變電所引來,配電系統(tǒng)接地型式為 T
“工程竣工后,長江水將由此匯入漢江,每年可補充漢江下游十多億立方米水量?!焙笔∧纤闭{局的官員稱,“引江濟漢”的進水設計流量為350立方米每秒,最大引水500立方米每秒。
湖北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表示,“引江濟漢”工程可基本解決中線一期工程調水95億立方米對漢江下游“水華”的影響,解決東荊河的灌溉水源問題,并緩解南水北調后中下游水量減少的矛盾。
引江濟漢工程建成后,對工程沿線及漢江中下游地區(qū)的抗旱、防洪、航運、生態(tài)修復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2017年7月,湖北省持續(xù)晴熱,面對特大旱情,從7月1日至8月31日,引江濟漢工程累計引水14.6億立方米,相當于12個東湖水量,500萬畝農田、百萬群眾從中受益。
截至2018年8月15日8時,引江濟漢工程建成通水近4年來,已累計調水118.19億立方米,有效補充漢江中下游河段因南水北調中線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了工程沿線的生態(tài)、灌溉、供水條件。
在防洪方面,引江濟漢工程也發(fā)揮了巨大作用。2016年7月,面對汛期內長湖水位居高不下的狀況,引江濟漢工程在成功應對拾橋河、西荊河、殷家河等中小河流汛情的同時,兩次為長湖撇洪1.1億立方米,相當于降低長湖最高洪水位0.4米,為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引江濟漢”工程起初設計只有通水功能,但為了充分發(fā)揮工程的效益,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增加了通航功能:工程將按限制性III級航道標準建設,屆時河道上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
這條人工河道也將因此成為通航運河,使長江與漢江中游之間的水運距離縮短600公里。而原計劃47億元的總投資,也將追加至60多億。
引江濟漢工程還極大改善了長江與漢江之間的航運條件。往返荊州和武漢的船舶,通過引江濟漢工程河道直取漢江,航程縮短200多公里;而往返襄陽與荊州的航程則縮短600多公里。截至2018年7月底,引江濟漢工程累計通航船舶25846艘次、船舶總噸1840萬噸、貨物1047萬噸。
引江濟漢工程,是從長江荊江河段引水至漢江高石碑鎮(zhèn)興隆河段的大型輸水工程,屬于南水北調中線一期漢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之一。渠道全長約67.23公里,年平均輸水37億立方米,其中補漢江水量31億立方米,補東荊河水量6億立方米。工程的主要任務是:向漢江興隆以下河段補充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調水而減少的水量,改善該河段的生態(tài)、灌溉、供水、航運用水條件。
工程初步設計批復總投資678577萬元,其中工程部分投資385784萬元,移民、水保及環(huán)境部分投資245728萬元,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及調度中心投資2306萬元,跨渠交通橋梁工程投資44759萬元。根據(jù)國家批復的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總報告,引江濟漢工程與引江濟漢通航工程一并立項,同步建設,因通航增加的投資不納入南水北調工程投資。
2009年9月,湖北省南水北調管理局在荊州市組建了湖北省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辦公室(籌備),并由該辦公室負責進口段和各樞紐工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11月27日,“引江濟漢”通航控制性工程已開始在湖北潛江市動工,這標志著漢江中下游治理工程中的最大項目“引江濟漢”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2010年5月起,湖北省南水北調引江濟漢工程建設管理處、引江濟漢工程荊州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沙洋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潛江段建設管理辦公室、漢江局建設管理辦公室、仙桃段建設管理辦公室陸續(xù)成立,各建管單位依據(jù)工程建設的有關規(guī)定,積極開展所轄標段的征地拆遷等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引江濟漢工程的施工單位分多批次進場,第一批施工單位進場時間為2010年3月,最后一批施工單位進場時間為2012年11月。各施工單位進場后,均按照合同約定組建了施工項目部,籌備生產(chǎn)、生活營區(qū)建設工作,組織施工人員、設備、原材料進場。
2010年3月4日,引江濟漢工程征地拆遷工作正式啟動。
2010年3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開工典禮在荊州市李埠鎮(zhèn)天鵝村隆重舉行。
2011年1月13日,引江濟漢拾橋河樞紐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11年8月6日,進口段渠道標正式開工,騰升監(jiān)理部簽發(fā)開工令
2011年9月16日,拾橋河左岸節(jié)制閘工程正式破土動工。
2011年10月11日,引江濟漢工程進口段35KV變電站正式入網(wǎng),開始對進口段工程施工供電。
2012年4月6日,省南水北調局在武漢舉行南水北調通水倒計時牌揭牌儀式,中線一期工程通水只剩30個月時間。
2012年9月20日,拾橋河樞紐標圍堰成功截流。
2013年6月3日,荊江大堤防洪閘標完成閘門吊裝。
2013年11月27日,進口段泵站標第一批水泵主設備現(xiàn)場交貨。進口段泵站建設正式進入泵組主設備安裝階段。
2014年8月8日,引江濟漢工程進水節(jié)制閘3#閘門啟動按鈕,引江濟漢工程實現(xiàn)應急通水,長江水首次反哺漢江。
2014年9月26日,引江濟漢工程正式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