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點有效接地是指電力設備(如變壓器等)的中性點是經過零阻抗接地。
中性點直接接地對電力設備(如變壓器等)而言,含義是清晰的,它指該設備的中性點是經過零阻抗接地。 但是對系統(tǒng)和電網而言,系統(tǒng)中含有部分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運行,或者是經低阻抗接地。所以嚴格的講,在電力系統(tǒng)中用中性點有效接地能夠很好的表達系統(tǒng)狀況!
中性點有效接地一般指中性點直接接地或經低值阻抗接地。2100433B
中性點直接接地對電力設備(如變壓器等)而言,含義是清晰的,它指該設備的中性點是經過零阻抗接地。 但是對系統(tǒng)和電網而言,系統(tǒng)中含有部分變壓器中性點不接地運行,或者是經低阻抗接地。所以嚴格的講,在電力系統(tǒng)中用中性點有效接地能夠很好的表達系統(tǒng)狀況!
中性點有效接地一般指中性點直接接地或經低值阻抗接地。
這個問題既專業(yè)又有趣:1.系統(tǒng)中性點接地問題,要根據(jù)一次設備抗短路能力和繼電保護要求來決定。大型變壓器的Y型結線,其中性點與地網之間都帶有一個刀閘,如果這個刀閘合上,則接地,如分開,則不接地。中性點刀...
屬于非有效接地.⑴有效接地:包括中性點直接接地和中性點經低電阻接地、小電抗和低阻抗接地。有效接地電網的特征是:在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故障相將通過較大的故障電流,其值最大可超過三相短路的故障電流,此時非...
中性點接地叫工作接地 是指發(fā)電機、變壓器的中性點接地,主要作用是加強低壓系統(tǒng)電位的穩(wěn)定性,減輕由于一相接地,高低壓短接等原因產生過電壓的危險性。
格式:pdf
大?。?span id="1dqn2ow" class="single-tag-height">543KB
頁數(shù): 1頁
評分: 4.6
維普資訊 http://www.cqvip.com
中性點有效接地
我國110kV及以上電網一般采用大電流接地方式,即中性點有效接地方式(在實際運行中,為降低單相接地電流,可使部分變壓器采用不接地方式),這樣中性點電位固定為地電位,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時,非故障相電壓升高不會超過1.4倍運行相電壓;暫態(tài)過電壓水平也較低;故障電流很大,繼電保護能迅速動作于跳閘,切除故障,系統(tǒng)設備承受過電壓時間較短。因此,大電流接地系統(tǒng)可使整個系統(tǒng)設備絕緣要求水平降低,從而大幅降低造價。
中性點非有效接地
6~35kV配電網一般采用小電流接地方式,即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近幾年來兩網改造,使中、小城市6~35kV配電網電容電流有很大的增加,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將危及配電網的安全運行。
中性點非有效接地方式主要可分為以下三種:不接地、經消弧線圈接地及經電阻接地。
1、采用中性點有效接地方式
這時單相接地將造成很大的單相短路電流,斷路器將立即跳閘,切斷故障,經過一段短時間歇讓故障點電弧熄滅后再自動重合。如能成功,可立即恢復送電;如不能成功,斷路器將再次跳閘,不會出現(xiàn)斷續(xù)電弧現(xiàn)象。我國110kV及以上電網均采用這種中性點接地方式,除了避免出現(xiàn)這種過電壓外,還因為能降低所需的絕緣水平,縮減建設費用,
2、采用中性點經消弧線圈接地方式
采用中性點有效接地方式雖然能解決斷續(xù)電弧問題,但每次發(fā)生單相接地故障都會引起斷路器跳閘,大大降低了供電可靠性。對于66kV及以下的線路來說,降低絕緣水平的經濟效益不明顯,所以大都采用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的方式,以提高供電可靠性。
當單相接地流過故障點的電容電流不大時,不能維持斷續(xù)電弧長期存在,因而可采用中性點不接地(絕緣)的方式;當電網的電容電流達到一定數(shù)值時,單相接地點的電弧將難以自熄,需要裝設消弧線圈來加以補償,方能避免斷續(xù)電弧的出現(xiàn)。 2100433B
光纖復合架空地線兼具通信通道和避雷線的功能,十多年來已在高壓輸電線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國在 220 kV 及以上中性點有效接地系統(tǒng)中普遍采用兩根地線對稱架設方式,一根采用鋼絞(GJ)地線,一根采用光纖復合地線(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OPGW)。
輸電線路運行過程中,導線帶有一定電壓,并通過一定的負荷電流,在其周圍形成強 烈的電磁場,架空地線處于該電磁場中,其上會產生感應電壓。若地線通過一定的路徑構成閉合回路,如通過大地或兩地線間構成回路,則會有感應電流出現(xiàn),產生損耗。感應電壓、電流可分為電磁感應、靜電感應兩部分,見圖3。
據(jù)統(tǒng)計 220 kV單回線路的地線在逐塔接地方式下,感應環(huán)流損耗約(5~10)萬kW·h/(百 km·a),330 kV輸電線路約為(40~60)萬kW·h/(百 km·a),500 kV 輸電線路約為(300~500)萬 kW·h/(百 km·a);按照 0.2 元/(kW· h)來計算,一條 500 kV、100 km 長的線路一年將有大約(60~100)萬元的損失;美國765 kV輸電線路,其地線感應環(huán)流損耗約為236.52萬kW· h/(百 km· a),僅 765 kV 線路每年地線電能損耗費用高達百萬美元,數(shù)額相當可觀。按國內電力總容量估算,全國每年地線上的電能損耗將達百億千瓦時。因此有必要研究地線感應電量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減小能量損耗。
330 kV 輸電線路一個絕緣分段內 OPGW 地線感應電壓的等值計算網絡圖見圖4。 圖4中:ZLi 為桿塔 i 和桿塔 i 1 間檔距內地線的阻抗,Rgi 為桿塔 i的接地電阻,Ui(i 1)為桿塔 i 和桿塔 i 1 計間檔距內的地線上的電磁感應電壓。1、2、…、k、…、n為桿塔編號,其中,1~k 為每個絕緣分段內桿塔編號,1~n為整條線路的桿塔編號。
EMTP 是電力系統(tǒng)電磁暫態(tài)分析應用最廣泛并得到普遍認可的仿真軟件。雙回導線逆相序排列,反向換位時,地線分別為 3 km 首端接地和 6 km 中點接地時,使用 EMTP 程序計算 OPGW 地線感應電壓分布,計算結果見圖5。由圖5可知,OPGW 的感應電壓與分段長度及分段方式有關。
研究結果表明,桿塔接地電阻對地線感應電壓、環(huán)流及損耗影響不大,若 OPGW 逐基塔接地,則桿塔接地電阻的增大會抬高桿塔的塔頂電位。從地線感應電壓的計算原理,可以推斷地線感應電壓與地線的分段方式、接地方式、線路輸送潮流、導線的布置方式等因素有很大關系。根據(jù)現(xiàn)有輸電系統(tǒng)中地線普遍采用的接地方式和上節(jié)的計算分析結果,筆者以 GJ 地線和 OPGW 地線分段絕緣、首端接地為例,分析研究導線換位方式、導線排列方式、地線分段長度等因素對 OPGW 地線感應電壓的影響。
筆者對系統(tǒng)多種運行工況下,330 kV 豐源—張村架空輸電線路 OPGW 感應電壓沿線分布進行了理論分析和仿真計算,并研究了 OPGW 感應電壓的影響因素,得出以下結論:
1)當 GJ 地線和 OPGW 采用相同的分段絕緣、中點接地的接地方式,與首端接地和末端接地相比,在系統(tǒng)穩(wěn)定運行時,OPGW 感應電壓均保持在較低水平;
2)當輸電線路采用反向換位時,與地線感應電壓、比同向換位和不換位時的地線感應電壓相比,OPGW 感應電壓較?。?
3)當雙回輸電線路采用逆相序排列時,地線感應電壓要遠小于同相序排列時地線感應電壓;
4)當?shù)鼐€采用分段絕緣、一端接地的接地方式時,地線絕緣端的感應電壓幅值與絕緣段的長度近似成正比;對于該 330 kV 系統(tǒng),斜率約為 13 V/km;
5)在桿塔接地電阻和導線配置不變的情況下,OPGW 感應電壓與線路輸送容量基本成正比關系。 2100433B